豫北農村辦三年有啥規矩?主家請戲管看戲的吃飯!昨天吃一噸餃子


昨天走老親戚,一個叫大伯的去世三年辦白事,去了後先把禮隨了。我們可以看到有張賬桌子,一般情況下,賬桌子邊上都會有三個人在收這個禮。目的是相互制約,也是為了互證清白。一個人接錢並且數錢,然後告訴一邊的人誰誰誰隨了多少禮,一邊記賬的會仔細上賬。而另一個人則接過數錢人手中的錢放進包中。三個人最後還要對這個錢數,不能多也不能少,也不能出現假錢。

一邊的婦女在捏紙和疊元寶。農村白事用紙的地方特別多,比如在家裡出門時要燒紙,但只是象徵性的點一些,等到了地裡後,才是正式用紙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會將疊好的元寶一類的紙錢堆成一堆燒掉。另外,這些元寶和紙錢都是來的親戚朋友帶來的,他們來時必須要帶一到兩包紙,意思是不空著手來,農村的禮數還是挺齊全的。

不管是人去世還是辦三年,這個吹鼓手是少不了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作用巨大。有親戚朋友來弔唁時,他們需要吹響手中的響器,嗩吶一類的。響器一響,目的是通知裡面陪靈的人,意思就是有人來了,他們需要做好陪靈準備。在豫北農村,假如是老人去世,那麼陪靈的前來弔孝的都需要在靈前哭,而辦三年則不用,三年已經是半喜事了,所以不哭。


以前的靈棚都是在家裡,這幾年農村移風易俗,靈棚漸漸的轉移到了街裡。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個是在鞠躬,這個鞠躬不是隨便什麼人都這樣的。比如說跟去世老人兒子是朋友,那麼來了後就鞠躬就行,不需要下跪。另一個需要注意的點則是,不管是去世還是辦三年,跪頭和鞠躬都是四個而不是三個,取神三鬼四的意思。人去世則為鬼,鞠躬和磕頭都是四個。有些人不懂,三個就直腰,這是要被嘲笑的。

上圖是去世人兒子的朋友,而這張圖中則是親戚。親戚來了後,如果是小輩,全部都要進靈棚內磕頭,裡面的兩側有陪靈人員,他們也要陪著磕頭,這叫還禮。陪靈的當然不是去世人兒子,而是本家小輩的人。假如是去世人的長輩來了,他們不進靈棚,不用磕頭,假如是平輩,如果沒有去世人歲數大,則也需要進去磕頭,但這個並不是非要磕頭,如果不磕頭也不算失禮,畢竟是平輩之間,不行跪禮也是說得過去的。

這是在唱大戲。這些年大戲沒落,以前的唱大戲是很熱鬧的,這些年農村飛速發展,人們的娛樂項目增加,大戲失去了以前的魅力,看戲的也多是上歲數的老人居多。那主家辦事就想熱鬧一些,沒有人看怎麼辦呢?儘量選在農閒時,比如現在麥子都種裡面了,人們閒了可以看戲,然後就是主家管飯,就是你來看戲,中午是不用回家的,人家這裡管飯。


這是主家做好的飯,今天是河南大鍋菜,也就是燴菜。裡面有肉、炸的豆腐、皮渣、丸子、冬瓜、白菜等等東西。主家支了三口大鍋,這是提前做好盛出來的,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等下戲唱完了,人們一股腦的過來吃,人太多了,現做是來不及的,所以他們先要準備好放著,等人們看戲完了就開始發放這些飯菜。碗是用的一次性碗,都是主家的錢,辦一個事是需要很多錢的,唱戲四天十場,一場五千,光是唱戲就得五萬塊錢,四天的飯菜也不少。

這是戲唱完了,人們開始準備吃飯。做飯的和管事的十來個,他們在維持秩序,其實沒有人哄搶,就是他們沒有排隊的意識,都擠在了一起,所以需要安排一下怎麼發放。今天的燴菜比較省事,只需要髮菜和饅頭,昨天是下的餃子,那個需要現下現盛,把這十幾個人給忙活了,昨天下了一噸餃子,全吃完了。

我拍的並不全,因為人太多了,根本到前面髮菜和饅頭的地方,發放的人是每人先領一碗菜和一個饅頭,有些人想要兩個饅頭和兩碗菜。但並不是他們太貪吃,而是每個人都需要吃兩碗和最少兩個饅頭,他們是想圖省事,就是我一次領完,等下不用再來領來了。但那邊負責發放的管事人員不同意,他們堅持一人一碗一個饅頭,吃完再領,主要是怕造成浪費,吃隨便吃,但吃不完扔了就完全的浪費了,這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人們領完後就各自拿著自己的凳子,或者是蹲在陰涼地方吃。有些人明顯是不喜歡吃大鍋菜的,他們更喜歡吃餃子和麵。前天是做的蒸麵,買了一千二百斤麵條,但前天人並不多,所以沒有吃完,剩了一些。今天人超多,因為今天是主家正日子,也就是今天的事,所以來看戲的人多,也順便看看主家辦得怎麼樣。

這是在準備去地裡時擺放的鞭炮。鞭炮也是一項大消費,並不是只是這些,這是剛出門時要點的,然後還有一些天地兩響,還有一些煙花,另外邊跟地裡走要邊放。到了地裡後,又會放最後一波,一般人家辦這樣一個事需要幾千塊錢的鞭炮和煙花。如果是想要辦得好一些,則會買更多,毫不誇張的說,任何一個事,都需要開著三輪車或者是更大一點的車去買這些鞭炮和煙花。後面就是出門,涉及到很嚴肅的事,所以沒有跟拍,你們那邊是什麼規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