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就算死了也要點燈、看戲、養豬、養狗,太有意思了吧


圖為漢代金縷玉衣。細緻到連肛門塞都有,厲害了。 古時的人們十分迷信,他們相信一些珍惜木頭和玉石能夠保持屍骨不朽,靈魂不滅,“金縷玉衣”、“黃腸題湊”便應運而生了。 “金縷玉衣”別稱“玉匣”、“玉柙”,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

圖為西漢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四層套棺中的第二層。真夠奢侈的。 以楸木為胎,棺外黑漆為地,棺內朱漆,以銀箔鑲邊,繪朱、白、黑、赭、紫五色雲紋及動物神怪,構成了一個奇幻的神仙世界。

圖為西漢長信宮燈。1968年出土於河北省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墓,現收藏於河北省博物館。宮女一手執燈,一手似以袖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汙染,又具有審美價值。

圖為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錯金博山爐,現藏於河北博物院。博山爐又叫博山香爐、博山香薰、博山薰爐是中國漢、晉時期漢族民間常見的焚香所用的器具。 爐體蓋高而尖,鏤空,呈山形,山形重疊,其間雕有飛禽走獸,象徵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

圖為東漢青銅器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 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甘肅省博物館。奔馬全身著力於一足,卻在三維空間達到平衡,詩人郭沫若曾寫下“四海盛讚銅奔馬,人人爭說金縷衣”是對它極高的讚譽。。


圖為漢朝驃騎將軍霍去病墓石刻中極具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馬踏匈奴”。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馬踏匈奴”石像象徵著霍去病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勳。千載之後,世人仍然遙想少年大將的絕世風采。

圖為東漢擊鼓說唱俑。該俑出土於四川成都天回山東漢崖墓。俑身以泥質灰陶製成,原有彩繪現已脫落。俑人蹲坐在地面上,右腿揚起,左臂下挾有一圓形扁鼓,右手執鼓槌作敲擊狀。人物面部的幽默表情被刻畫得極為生動傳神,使觀者產生極大的共鳴。此俑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圖為東漢立式說唱俑。看著這件陶俑,我都笑出皺紋了。 1963年出土於四川郫縣。灰陶捏塑,因年代過久,原有彩繪已不清。由於職業的關係,這件陶俑的整個造型都非常滑稽:他的頭原本是可以正面向前的,卻故意偏在一邊,臉能咧成那樣也是厲害了;他的脖子本來是可以伸直的,卻故意向前伸展,不知道時間長了還能不能回來。


圖為專為隨葬而製作的器物,也稱明器、冥器。漢代時期厚葬之風盛行,人們講究“事死如事生”,所以墓中隨葬了許多仿製的實用器物外,還有房屋、井、倉、灶、豬圈、傢俱等模型,從這些作品可以考見當時社會生活情況以及雕塑藝術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