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评职称?

承德露露


教师评职称难在哪里?

城市教育研究员

前天 21:04 · 教育领域创作者

一,讨论和回答这个问题至少要先确定教师评职称难不难?

最近几天参加某部门组织的高校教师职称材料第一轮审核工作。在这之前准备申报今年评审材料的老师已经去过各个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初审签字,同时提交二级单位教授委员会复审,然后才把材料摆在我们面前的桌子上会审,这之后还有两关,分别是评审材料工作委员会终审和高校学术委员会组织的现场答辩和最终差额投票!单从过程看,材料不改写几遍,不审核几关,是不可能完成的,这还得以材料合格真实有效和达到评审条件标准为前提。至于那些鱼龙混杂滥竽充数企图蒙混过关都忽略不计。怎一个难字了得。

二,不仅从过程和材料看很难,从评审条件和名额限制看,更难!

从评审条件看,原来所谓的"五唯"被打破,但是用来打破的工具是"六味","七味",甚至更多唯,这是啥逻辑!真的是不让人活!年均课时量,科研课题及级别,经费,论文数量及等级,SCI,SSCI,CSSCI,中文核心,教学论文,科研成果获奖,教学成果奖,社会服务时间和成效,指导本科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奖,教学大赛能手,多如星辰,不一一赘述了!这只是成果条件一面,难度可见一斑!

等到了学术委员会校长带领一众教授听着各位老师表情丰富,绘声绘色,声泪俱下的述职和答辩,最后投票时,还得差额下去一批,可谓浪费了纸张,浪费了感情,甚至背后还可能浪费点啥,不得而知!这可能是最难的!等过了这关,进入公示阶段,只要材料没有造假或者平时确实没有得罪人太深,那基本就是万事大吉了!等着上报人社部门调整工资待遇了!

三,这是大学老师评职称的掠影,中小学应该没这么复杂!

大学教师的评审条件明显是科研导向,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甚至可以破格晋升。中小学教师往往也考察教研成果,包括教研课题,教学论文以及教学比赛奖励,赛课,说课,公开课等等,还包括七一称号,教师节称号,年底考核优秀称号,以及其他称号。尽管成果条件比较简约,但获得这些称号,可不是那么简单和节约。从未来发展看,应该导向教龄为主,结合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以及德育工作量和工作时效为主要晋升条件的职称评审模式,并且,逐步放开副高和正高级职称名额结构比例限制!让教师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职称具有真正的激励和引领作用!!!


城市教育研究员


反正我周围很多老师都是,我不评了,怎么着吧!

学校分配的工作完成,但绝不加班加点,绝不和孩子们置气,绝不和成绩过不去。每天课上完,走人。日子过得也挺好。

以后这样的老师会越来越多。

第一:评职称真难,不是一般的难。

我们学校一个老师53岁了,这几年一直在评中高,评过三次了,都没过。

还有一个老师52岁了,小高还没评,因为没指标,我们学校已经8年了,都没一个小高指标。

第二:职称工资差距越拉越大,老师们心里都不平衡。

现在小一和中高每月差基本2000元,我们平均工资还没4000.这样大的差距老师们心理怎么会平衡?

同事小刘37岁了还是小一。每天都在嘟囔,我工资这么低,为什么和你们上一样的课?我今天不改作业了,自己减轻点工作量。

职称没有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只能让部分教师更消极。

本人今年42岁,还差一个优质课证书,所以迟迟也没评上。我们这里已经好几年没举办过优质课大赛了,就算举办,以我的年龄也没有优势。现在的我基本已经放弃了。

每天教学之余,来头条写点东西,挣的钱也够高级教师的待遇了。感觉挺好,至少这个工作我自己有把握。不像职称,一切掌握在别人手里。

单位放弃职称的很多了。每天上上课,锻炼锻炼身体,钱是少点,但心灵是轻松的。把身体养好,多活几年,职称的钱也就赚回来了。

职称,老师们不玩了,大家都不玩了,你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人生如梦LLH


我是紫罗兰依然,一个普通的小学高级教师。我以自己切身体会来回答这个问题。

人生有很多体验,职称对生活很重要,但又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看淡职称,才能收获更多!

很多周围人干工作都有明确的目的性——为了职称。当我晋了高级,依然在班主任队伍里兢兢业业的时候,有人就说,都上高级了,还这么干,真想不开……

我知道这样的都是为我好,只是,我一路走来,心里没有把职称作为我的“目标”,自然也就没觉得我该松懈了。

并不是不关心职称,而是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是自己无法改变的,如果在意、纠结,就大家都不愉快,自己更难过,所以索性只关注教育教学活动,活在孩子的世界里,相对单纯,快乐也来的多一些,不经意间,也收获了一些可以为职称服务的东西。

也经历过很多伤心难过不可理喻,最终我相信,没有绝对的公平,一切都是命运。

把心放在教育教学上,你的收获不会比“职称”所带来的少,一生很短,健康快乐更重要!

也许有人可以看成是无奈之举,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快乐,就是最好的!


紫罗兰依然


我有两个同学,一个在中学教语文,我们都叫他诗人,在许多诗刊上发表了诗作,现已被区文联借调去工作了,五十几岁的人了,教书三十多年,中教高级还是评不上。另一个位小学教语文三十几年,学生时代语文学习还是学霸级别的人,职称还是小一,连小高都评不上。评职称多种因素起作用,不能光看某一点。


dengdengwa


第六感 观教育:我是河南农村教师,今年我省农村大龄教师职称评定迎来最大利好即25年教龄的女教师和30年教龄的男教师不受高级指标限制,符合条件的直接通过绿色通道参加评选。



今年,我们学校正常晋升高级的1人,符合绿色通道的2人,明年符合绿色通道的教师多达七八位。假如没有省政府的农村大龄教师职称评定大礼包,这部分大龄教师估计到退休也没有机会晋升高级职称。这一大礼包的发放使得年轻教师看到了晋升高级职称的希望,极大调动了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说起用何种心态对待职称评定,我想简单谈谈几点看法:

一、用积极的行动为职称评定准备条件,首先要让自己符合职称制度规定的评审条件;再次根据学校排序规定,积极创造条件,让自己的排序积分丰盈,名次靠前,争取早日晋升高一级职称。

二、自己具备评审条件后,在现有职称法的规定下,心态平和,一如既往,耐心等待。切不可操之过急,牢骚满腹,消极懈怠,影响正常工作,更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中,降低幸福感。

三、职称评定是教师生涯中最切身的根本利益,但并不是工作生活的全部。建议大家首先过好每一天,提高生活幸福感;其次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自己变得开心快乐,充实而有意义;最后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别忘了进一步完善自己,增加人生的广度和厚度。



结束语:积极主动,努力争取,心态平和,顺其自然,开心生活,愉快工作。

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交流!


农村教育那点儿事


因为职称评审中的“硬件”可以是偷的、抢的、伪造的,所以,其它方面再公平也毫无公平可言。何况,其它方面怎么可能公平?

不要指望完善职称评审制度,是不可能的。

只有取消职称,才能还教育一片净土。

职称评审制度没实施前,教师哪个不负责?反而是职称评审制度实施后,教师由于不满其中过多的猫腻,不满评审过程的不公,很多人怨气满腹,消积怠工…

教师对职称应有的心态是:

要求取消!


改变一切不容易


远离职称,快乐生活。1992年取得中级职称,一直干到2019年退休,职称原地踏步,一上讲台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神采飞扬。学生的认同,才是工作的原动力。让职称见鬼去吧,让德不配位、能难适职的虚假“专家”“权威”自娱自乐去吧。


用户4282697800709


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职称评审。

可以促进自己不断反思、总结、提高教学水平。职称评审一般包括工作资历(学历、进修情况、工作年限)、师德考核情况、德育工作情况(班主任等教育)、教学水平(优课评比、教学效果)、教科研情况、受表彰情况,是教师综合情况的表现,反映了教师的综合实力。教师在评职称的过程中,根据评审要求,不断完善职评材料的过程,也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

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职称高了,学生、社会、家长的认同度高,亲其师,信其道嘛,高职称也会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可以提高自己的经济待遇。教师的工资待遇是与职称挂钩的,职称越高,工资越高。现在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生活还是比较清贫的,工资高些可以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使自己活得有些尊严。

虽然职称评审中存在许多问题,甚至不公正,虽然职称与教学水平不一定完全匹配,我们可以向上级建议和完善,没必要抵触,跟自己过不去的。


新语星说


教师是做具体的再不能具体的工作,我想一心一意教好书是天职、是本份,只要学生家长夸奖,学生学成感恩就是最高的职称。争一个名不符其不实的职称没什么实质意义。


山老头123456


对于职称评定因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所有老师一定会很重视,因为各种原因,会产生不少问题,大家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不同认识。但我觉着对职称评定还是积极应对,平时就准备,力争在职称评定中胜出!

首先,职称评定是历史形成的。这一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激励先进,避免大锅饭,它在历史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说实话,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对于一个制度一定会有不同声音。我们今天最可行的还是去完善这个制度,让它符合绝大多数的利益。就是在标准制定上更合理。另一方面保持制度的稳定性,让每个人有努力方向,奋斗目标。

其次,对于个人来说,适者生存的法则具有强制性,釆取积极态度面对职称评定,才能根据标准去完善自己,对个人的常远发展才真正有利。我们作为老师,一个成年人,对待任何事都应积极面对。报怨,牢骚满腹没有用。于人于己都无益。社会本就不会完全公平,每个人一出生其实就起点不平。对我们有用的就是向前去,努力实干,这终会是社会的方向和主流!

最后,职称评定中的不合理规定标准,应积极表达意见。我们学校职称评定标准都要经教代会审议,也确实在不断完善。虽然山东这里限定了每个学校职称数,只有空岗才能补进。(这可能是财政原因)高级职位有限,但大家鱼贯而入,还可以。制度具有历史性,发展性,局限性。积极面对的态度是最好的。

总之,积极面对,从容准备,心态放平。人生很多事,真正的实干,肯干。天道酬勘,实力说话!愿天下老师快乐幸福!世间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欢迎批评,凡夫一言,愿有益无害!

后记:我发了此文,看不少人心有不满。我首先沒有一点让大家随波逐流,助长歪风邪气之意。大家恨的是人祸,争论的是标准合理与否。每个人因位置不同,既得利益不同,很难跳出局限性。有人说取消职称,实行岗位工资。看似合理,也一定有争议,那些在单位工作很多年的人就不愿意。年限不同贡献总体会有差异。任何工作都会评等级,只是具体操作中的不公引发不平!

我写上面的文字,尤其是希望对年轻人能积极引导。在抛去人为不公的情况下,积极面对,按标准去提高完善自己,远比总牢骚抱怨更有利于人生。我们都是凡人,别放下钱包清谈。只要不损人利己,在规则下让自己获取更大利益未尝不可!多年前我因一篇论文少了0.5分而错失升小档机会,虽也没啥了不起,但也是教训。两三年没写篇论文,人家标准就在哪。我怨谁?

我恨朝令夕改,远大于制度本身存在的不完善。制度一定不会完美!但人为的不公平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少!其实今天职称的名额限定才是大根源。若设定标准,到这个标准就是这个职称可能更好!谈何容易啊!

不论如何!愿老师们都能快乐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