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感谢阅读头条号“羽佳讲绘本”,本栏目旨在为宝爸宝妈推荐和分享优秀绘本,欢迎订阅!


羽佳觉得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是的,是易烊千玺,也是小北的《少年的你》。

唉,这个电影哭得羽佳头疼……一把年纪了也没控制好……

不过大家放心去看,不会郁闷,就是会很想说点什么。

(先跟大家致歉,之前文章把人物名字搞错了,已经改回来了,十分惭愧。有人质疑我是不是没看电影,我晒一下票吧。我要是没看能写出3000多字,那得多能编啊!)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本文涉及少量剧透,以人物分析为主,不太影响观影,介意的同学看完电影再来阅读吧。

故事梗概你们都知道了吧?

饱受校园欺凌的好学生陈念,遇到了失学的小混混小北,一个给了另一个保护,一个给了另一个希望,两个少年在“阴沟”的世界里顽强求生,互相取暖……

电影里的现实世界拍得有些灰暗。或许对于校园欺凌的受害者陈念来说,她的青春就是灰色的。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她不是没有反抗过。但即使是报了警,施暴同学被退学,连班主任也被换了,她依然没有摆脱欺凌。

除了主要的施暴者,还有周围人的冷漠。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那些看着陈念妈妈欠钱的信息议论和偷笑的人,那些孤立陈念不愿传球给她的同学,还有看着陈念剪了头发却仍保持沉默的老师。

她像独自被困在一座小岛上,孤立无援。

然而诡谲的是,陈念初遇小北的时候,这个后来成为了她“保护伞”的“男人”,却是以守护者的形象。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她是那么瘦小干枯,胆小怯懦,柔弱不堪,骨子里却勇敢而倔强。

同学跳楼,围观的人拿出手机拍照,只有她给遗体盖上衣服;在学校受尽欺负,给妈妈打电话时,她仍要忍着哭泣安慰和鼓励妈妈……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所以当她偶遇小北被群殴的时候,敢于打110报警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会希望陈念再勇敢一点,不放弃寻求警察和老师的帮助,却也真的无法再苛求了。换一个人在她的境遇上,未必能做得更好。

刘北山。可能是这个电影里最低贱的人物,是片中最有温度的人物。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这个被遗弃的大男孩,13岁开始就不得不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他将暴力当成自己的保护壳,可能早已习惯了疼痛,忘记了如何哭泣,他眼中是满满的乖戾,内心是深深的自卑。

世界的恶他看到过很多,但他内心的善良正义却没有缺席。

他其实跟陈念一样“干净”,甚至更纯粹一点。(陈念在学校尚且不屑于交友,不敢站队被欺凌的同学。)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小北却只因为陈念帮过他,看得起他,问过他疼不疼,就愿意拿命去守护她。

或许是陈念的出现,让小北的生命突然有了意义。

在警察局被指认的时候憋不住笑,难道不是因为心中终于有了爱?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羽佳觉得,小北对陈念的保护不仅仅是出于爱情,还有对和自己有相似境遇的同类的一种守望。

陈念未来的人生,有着小北不具备的可能性,有着“能够出去”的希望。

两个绝望里顽强求生的生命,彼此取暖,成为彼此世界里的微光。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这个电影好就好在,不回避揭示现实世界的疮疤,又给了人温暖和治愈的希望。

不仅仅是小北,片中也展示了更多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复杂。

陈念的妈妈是个不成功甚至不称职的妈妈,但她在用自己的方式负担起赚钱养家的责任(尽管做得不好),面对债主她选择躲出去也是为了保护孩子。

她对孩子的爱不比其他妈妈少,从这一点上来说,陈念比小北幸福。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陈念的前一任班主任,因为陈念举报了同班同学的欺凌行为而被撤换,他仍然对陈念说,“你做的是对的。”

陈念在巷子里被欺负的时候,楼上邻居听到动静,用报警的警告喝止了这群施暴的少年。

陈念被三个施暴的同学追到躲进垃圾桶,其中一个发现了她,却并没有揭穿。或许她良心未泯,或许她成为施暴者的一员,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这个故事中也不是没有正义,只是还不够。

作为成年人,看这部电影的心情是复杂的。

我们的世界还有那么多没有父母保护的孩子,无力扭转现实的孩子,坚韧而顽强的孩子,软弱而绝望的孩子。

家长的缺席,学校的不重视,围观者的冷漠与嘲笑,欺凌学生家长的推卸责任,受害者有罪论……

“如果这个世界是这个样子,你还放心把孩子生下来吗?”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这是陈念向整个成人世界的质问。直指心灵。

更让羽佳震惊的是,片中的少年,表现出了对成人世界的极度不信任。

也确实,对于陈念来说,报警的结果,并没有让她远离欺凌,反而是一个小混混的暗中保护,带来了更为可靠的人身安全。

小北更不相信成年人,他以(毁灭)自己的方式保护喜欢的人。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他们可能做得不对,但你又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确实没有保护好,还未成年的他们。

心疼。

片中的少年几次望向“长大”,望向成人世界。

没人教过孩子如何长大。我们当初自己也是闭着眼睛往下跳,趟着水摸着砂石长大的。

羽佳尽管没有经历过校园欺凌,但回望自己的青春,同样也是煎熬大过美好。

在本身就充满不安的青春期,升学的压力,交朋友的阻力,学校和家长的唯成绩论,让本身就枯燥的生活更加苦闷。如果再加上被欺凌,那绝对是人生中至暗的一段时光。

是熬能熬过去的吗?

或许能。但那些被伤害的记忆,是能轻易丢掉的吗?

如果陈念没有遇到刘北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胡晓蝶?如果刘北山没有遇到陈念,他的名字会不会出现在社会新闻中,成为问题少年的典型?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作为一个妈妈,我实在是有点害怕,将来我的儿子也会上中学,会度过他的青春期,如果他遇到类似的情况,不愿告诉我,我该怎么去避免他受到伤害?

作为成年人,我们能不能一起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值得信任的成长空间?

羽佳不想说空话,我仔细想了目前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欢迎补充!)

首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基础。

陪伴,是基础中的基础。成长只有一次,父母再忙碌也不能缺席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正直,诚实,善良,乐于助人,尊重生命,爱的教育等等。

我们所谓的“问题少年”,基本都是家庭教育有缺失的孩子。根源可能不在青春期,而是幼年早期就埋了雷。

片中的施暴者魏莱,不但毫无愧疚,还将自己的行为定义为“开玩笑”,认为钱可以摆平一切,受害者可以当做一切都没发生过。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她反映出来的家庭教育的缺失触目惊心,讽刺的是,她是个“优秀”的“好学生”,家里奖状奖杯一大堆,说起话来却像没有情感的动物。

这样的孩子,注定没有“未来”。

其次,我们不要只关注成绩,要看到孩子完整的生命。

我们的教育过于关注学习成绩,而丢掉了很多重要的东西。

前不久热播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芬兰的学校会有一棵“成长树”,写满了孩子可能具备的优秀品质。

有可能是善于某学科,也有可能是诚实,有正义感,善于沟通,有领导力,有爱心等等。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我们不妨也给孩子制作一棵属于他的“成长树”,将他的优秀品质记录下来。

我们评价孩子不应该是单一的标准,而是看到每个孩子完整的成长。

再次,家庭内部杜绝欺凌孩子的行为。

不仅仅是杜绝家庭暴力,更要停止语言上的打击。

很多家长有个奇怪的观点:“批评(往往伴随更难听的讽刺、挖苦和打击,甚至辱骂)是为了让你变好。”

敢怒不敢言的孩子,要么自己内心受伤害,要么学会用语言去欺凌同学。

我国2017年发布的《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显示,语言是欺凌的主要形式。这种内心的伤害往往更深,而且不容易被认定。

也许这样的父母也是从小被打击过来的,认为“只有批评才是管孩子”,但请停止你的语言欺凌,在家庭里营造一个互相鼓励和支持的氛围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让孩子信任我们。

孩子在青春期会有很多事情不愿意告诉父母,他们有他们的小社会,很多成人世界的法则无法触达。

我们要从小跟孩子建立一种信任感(这就更需要前面说过的陪伴),从小灌输给他们一个观点:只要遇到伤害,无论是语言上的,还是身体上的,一定要告诉父母。

我们平时也要学会认真倾听孩子,并信任孩子,不要把孩子的苦恼当成小事。

这并不是说家长什么事都要插手,而是在认真陪伴和学会倾听孩子之后,我们会更容易分辨出,孩子遇到的是同学间普通的摩擦,还是校园欺凌。

即便孩子不愿意说,我们也有迹可循。

比如,孩子突然不爱上学,身上带伤(却说自己不小心磕碰),容易紧张,经常要钱等等,都有可能是遭遇到了校园欺凌。

我们还需要及时反馈给老师和学校,跟学校一起来解决问题。

确定孩子遭遇校园欺凌,家长亲自陪着孩子上学放学(就像张小北一样),可能要更“有用”。

就在昨天,羽佳写稿的时候,收到一条新闻推送: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对14岁以下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的,可能要提出新的刑事责任年龄认定标准,还可能追究监护人“监护失职”的责任。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低龄犯罪不追究刑事责任可能成为历史。

我们整个社会正在关注未成年人保护的问题,我们考虑得越具体,越能改善现实。

孩子就像植物,健不健康,看他是否活得舒展。

青春期本来是成长最旺盛的时候,他们要面临的困境已经不少,给孩子安全的成长环境,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

校园欺凌其实并不遥远,它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羽佳觉得整个社会应该形成一种共识,对任何欺凌“零容忍”,不当旁观者,拿出我们的正义感,让欺凌者成为人人喊打的众矢之的。

孩子的笑容,我们一起来守护。

这个笑容能治愈我整个冬天

本文图片来自《少年的你》剧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