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裡藏著你所有的祕密

行李箱裡藏著你所有的秘密

來源:物質生活參考(ID:wzshck)

01.

在劉濤成為安迪之前,她在《花兒與少年》第一季裡的表現,一度拉過不少路人好感。

我還記得《花少》第一集播出後圍觀群眾的兩大震撼:首先震撼於明星普遍如此缺乏自理能力,其次震撼於劉濤彷彿是除年長的鄭佩佩之外,全員之中唯一有生活常識的人。

不光是唯一有生活常識的人,她的旅行箱之整齊、準備的物件之豐富實用,即便放到普通人裡,也算得上是收納達人,並且還是略有強迫症的那種。

旅行箱打開,沒有一件雜物會掉出來。所有物件都分門別類放進收納袋裡裝好,還準備了萬用的密封袋、用來打包的膠帶、消遣時間的撲克,甚至洗衣服戴的塑膠手套。


行李箱裡藏著你所有的秘密


行李箱裡藏著你所有的秘密


行李箱裡藏著你所有的秘密


這也直接導致劉濤一時間成了旅行收納界頭號帶貨王。那時打開淘寶,賣得最火的收納袋、摺疊衣架、發熱貼之類,幾乎都掛著“劉濤同款”的名號。

那些年大家還都比較樸實,相信真人秀沒有劇本和魔鬼剪輯。但話說回來,真人秀裡塑造的人設若能維持多年不崩,那多少可以證明確有一定可信成分。

有句話說,旅行中很能看得出一個人最真實的性格品質。事實上,即便只看旅行箱,也可以大略揣測出其主人的樣貌。

電影《在雲端》裡,喬治·克魯尼有一段關於旅行箱的經典臺詞:

“(拖一次旅行箱)35 分鐘。我一年出差 270 天,就是 157 個小時,相當於浪費了 7 天。你想多花一週時間去拖箱子嗎?”

再看影片中他的箱子:貌不出眾,但收納功能異常強大,不光有電腦保護層,甚至有專門的西裝收納袋。一個經常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的商務精英的形象,由此躍然紙上。

在機場久等無聊時,我喜歡觀察旅行箱和他們的主人。低調耐用的經典商務款,標配是行色匆匆的出差旅人。一隻檸檬黃色行李箱出現在傳送帶上,拎起它的十有八九是年輕女郎。28寸的大號託運箱,要麼屬於留學生,要麼是帶娃出行的父母,再或是瘋狂掃貨的購物狂。

也曾有“貨不對板”的時候。記得有一次,在登機口排隊時,見到一位拖著玫瑰金色旅行箱的男子,抓緊最後的時間和屏幕另一端的妻兒視頻聊天。於是不免想象,這大概是他妻子的旅行箱。顏色不是那麼搭調,卻襯出這位丈夫無比溫柔。

若是能窺見旅行箱內的模樣,則更能瞭解箱子主人的秉性。

有時出差,與不相熟的人同住,你經常會發現一個人外表下的另一面:有的人外表光鮮,旅行箱卻是令人髮指的凌亂,丟三落四永遠找不到東西;也有些人,平日裡活潑外放,看似粗線條,旅行箱卻宛如哆啦A夢的口袋,意外地靠譜。

能夠長期一起旅行的朋友,必定有價格差不多、尺寸差不多、甚至風格都差不多的旅行箱。因為結伴旅行是否合拍,最重要的就是看預算和目的是否匹配。拖著Tumi的人,自己都會覺得和遊山玩水格格不入;而拎著平價登機箱的窮遊愛好者,幾乎可以斷定,很難和擁有Rimowa的人玩到一起。

譬如我和我的靈魂旅伴Z小姐,長期以來,就一直靠登機箱應付一切長途出行。

她的最高紀錄是20天,從俄羅斯到梵蒂岡;我的最高紀錄是18天,從挪威到葡萄牙。衝鋒衣、羽絨服、戶外鞋、保溫杯、筆記本電腦,乃至小型三腳架,都曾成功地被我們塞進20寸的箱子,從未失手。

只帶登機箱,一方面是為了免去託運的麻煩,另一方面,當然也是因為國外大多數航空公司託運都要另加錢。貧窮限制了我們的行李尺寸。

幸甚有彼此的存在,我們從未意識到自己原來屬於奇葩。直到她參加了一次新公司團建,才目瞪口呆地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從帝都下江南,合計6天的行程,全公司各年齡段女性中,只有她孤零零拎著一隻20寸的箱子。

別人的箱子,有的一看就縈繞著壕氣,目測比她的箱子加家當還值錢;有的通體潔白,須得罩上箱套才能出門;再不濟也得是復古紅牛油果綠性冷淡灰。

相形之下,Z小姐飽經風霜的深藍色小箱子,顯得異常直男——事實上,當同行男士紛紛拖出自己低調而不失精緻的旅行箱時,她發現自己比直男還不如。

這或許是旅行箱全面消費升級的時代:它不再只是一隻裝行李的箱子,而是旅行的門面、是拍照的道具、是一種昭示著某種生活方式的時尚單品,更是一種標籤:你是什麼樣的人,大致便可以從你的旅行箱上看出來。

02.

“看箱識人”不止適用於今天。歷史上的名人,若有生前用過的旅行箱流傳後世,我們也同樣可以從中窺見前人的生平秉性。

拿破崙在歐洲大肆征戰時,一直隨身攜帶一件桃花心木小型旅行箱。旅行箱只有半米多寬,裡面卻藏著多達92件日用品,以極其巧妙的方式分層放置,通過箱子裡的凹槽穩穩地固定其中。

這套日用品裡,包括咖啡壺、茶壺、奶罐、午餐盤等等,可以喝全套的下午茶。因為只配有一隻杯子,所以完全是拿破崙獨享。

但旅行箱裡的絕大多數物件,都是用於梳洗的私人用品,其中有整套的理髮工具,有牙刷、杏仁霜、香精、肥皂膏,甚至還有針線筒。可見拿破崙雖然是科西嘉人,卻也不愧為法國皇帝,行軍途中也對儀表絲毫不馬虎。

與拿破崙作為軍事家身份相襯的,是一隻便攜式單筒望遠鏡,放在箱子裡只有4釐米厚,全部拉長則有20釐米。此外還有一個可手持的燭臺,便於他夜間觀看地圖,或是巡視軍營。

以今天的眼光看,這件旅行箱雖然功能有限,但稱得上把收納做到了極致。它出自當時一流手工匠人馬丁·紀堯姆·比昂內之手,拿破崙向他訂購了數件類似的箱子。後來,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這件旅行箱頗受沙皇喜愛,拿破崙還送了他一隻。

而當時間推到近百年間,說到旅行箱,最無法繞過的名字,還是路易·威登。

路易·威登曾為無數名人定製過旅行箱,但其中最有傳奇色彩的一段故事,發生在海明威身上。

上世紀20年代,海明威客居巴黎,與時尚界人士頗有交往。當時,海明威苦於搬家和旅行時攜帶書籍不易,於是在1927年,加斯東-路易·威登為他定製了一隻旅行用書箱。


行李箱裡藏著你所有的秘密


這隻書箱設計精巧,不但便於放置書籍,還設有秘密抽屜,可以讓作家放置手稿。海明威便把記載自己在巴黎所見所聞的手稿放在了這隻箱子裡。

不料1928年,海明威遷居美國之際,書箱不慎在巴黎遺失。這些藏書和手稿,就此消失了近30年。

1956年,海明威重返巴黎,回到了他鐘愛的麗茲酒店。酒店創辦人的兒子查理·麗茲告訴他,有兩隻屬於他的行李箱遺落在麗茲酒店的地下室。書箱和手稿就這樣失而復得。

重新回顧這些早年手稿後,海明威完成了《流動的盛宴》,這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部作品。1961年,還未等到《流動的盛宴》出版,海明威即自殺身故。

流動的盛宴,失而復得的旅行箱,忽而逝去的生命,似乎都是一種冥冥之中的暗合。

03.

每個旅行箱背後,都可能隱藏著一個秘密、一段人生。

女作家格莉妮絲·克蕾契蒂2008年出版的《旅行箱的故事》中,主人公是14個在非洲大陸戰亂國度輾轉流亡,最終來到約翰內斯堡的孩子們。其中一個孩子如此悲嘆:“我的人生,就像一個沒有手把的旅行箱。”

沒有經歷過戰亂的人,對那種漂泊無所的迷茫無助,恐怕很難感同身受。

但對於漂泊在都市的人們,旅行箱更多是一種安全感的象徵。

旅行箱之於他們,大多不是用來旅行,而是用於遷徙。

有位朋友當年獨自到香港闖蕩,一開始諸事不順,搬了好幾次家。在那大半年裡,兩個旅行箱,幾乎就是他全部家當。旅行箱在哪裡,哪裡就是家。

生活安定下來後,他不再需要靠旅行箱輾轉遷徙。但那一大一小兩隻舊旅行箱,卻一直沒捨得丟掉。

或許,當你與某一件東西共同經歷許多故事之後,它便不知不覺地成了你某一段人生中沉默的見證者。每一道劃痕,都是歲月悲歡的印記。

而這,也是你和它之間埋藏最深的秘密。

[1] 徐瑾:《拿破崙一世和他的行李箱》,《金融博覽(財富)》2016年4月

[2] "LV the Book: Around the Library Trunk", louisvuitton.com

[3] 格莉妮絲·克蕾契蒂:《旅行箱的故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年3月出版,林麗冠譯

*本文頭圖購自視覺中國,其餘圖片為視頻截圖和LV官網截圖

行李箱裡藏著你所有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