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最好的航母是哪一级?为什么?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相比于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上较量都是由航空母舰为主要核心进行的对决,而传统的“坚船利炮”的巨舰时代似乎早已落伍,而二战之中世界上最大吨位和体型的航母就是由日本完成建造的——“信侬”号航空母舰。

1944年11月11日在东京湾试航的“信侬”号航空母舰

“信侬”号航空母舰事实上原本并不是设计出来就是建造成为航母的,其原作为大名鼎鼎的“大和”级战列舰型的第三号舰进行开工建设,并暂命名为“110号舰”。信侬原本预计在1945年3月末完成建设,但由于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的战列舰在面对美军战机的大规模进攻时显得无力而脆弱,大型战列舰的建造优先度下降明显。

由于在1942年6月,日军在中途岛海战中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二的航母兵力,日本海军必须快速重建航母编队,开始加紧建造以及将其他舰船改造成航空母舰。虽然信侬建造成为“大和”级战列舰是众所期待的事,但是随着运输大和标志性的460毫米主炮的运输舰“㭴野”号被美军潜艇所击沉后,信侬这艘“110号舰”也难以继续作为“大和”级战列舰从而继续建造下去了。

至此,日本海军下定决心将“110号舰”改装成航空母舰,并预计于1944年12月底服役。1942年末的“信侬”号已经完成了70%的建造任务量,燃气涡轮机、9座锅炉和舰前弹药库基座已经安装完毕。由于日本逐渐处于下风,建造用的材料愈发难以获得,所以日本海军军令部下令“信侬要在不影响建造工期的条件下,尽量简化舰体构造”。

根据《第110号舰(改装)主要项目细则》文件,记录了“信侬”号的主要参数:

•主要武装包括舰载战斗机36架、舰载攻击机18架、舰载侦察机9架,飞机机库另有18艘舰载战斗机、18艘舰载攻击机;

•飞行甲板的厚度要可以抵挡重型轰炸机投掷的500公斤炸弹的袭击,而舰体后部的飞机机库的厚度需要能够抵挡800公斤炸弹的袭击;

•侧舷防御上,侧舷的建造要求和“130号舰”(即“大凤”级)等同,要求可以抵御巡洋舰的200毫米炮弹直接打击;

虽然“信侬”号在建造阶段,坎坎坷坷,还一度退回船坞返工,但是信侬还是按照预定期限,于1944年底完成了建设任务,这艘被日本海军寄予满满厚望的航母于11月中旬完成了各式舰载机的起降试验,均取得了成功。

由于在“信侬”号母港——横须贺上空在当时频繁有美军的B-29轰炸机飞行,所以日军估计短时间内美军会对“信侬”号发起空袭行动,所以在11月24日联合舰队司令丰田副武大将在550号电令中发布指示:“‘信侬’号及第十七驱逐舰队尽快从横须贺出发,前往濑户内海西部的吴港(位于广岛)。

11月28日下午1时许,舰队从横须贺军港出航,在金田湾经过短暂调整后,28日下午6点30分舰队进入外海。而仅仅次日凌晨3时许,美军潜艇自水面下3米,距离“信侬”号1280米外发射了六枚鱼雷,分两批发出,其中有4枚击中航母侧舷,之后“信侬”号开始缓慢倾斜,排水泵等器械也发生了故障,被鱼雷击中近7小时候,“信侬”完全沉没,位置在北约33度06分,东经136度46分。

仅仅在出海17小时的处女航中,满载排水量足有7万1千吨的“信侬”号就遭到美军潜艇攻击而被击沉,包括舰长在内的1435名水兵阵亡,这也是世界军事史上被潜艇击沉的最大排水量军舰,知道二战之后接近20年之后,美国海军的传统动力航空母舰“小鹰”号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81000吨)的服役,才超越了“信侬”当年所保持的世界纪录。


科罗廖夫


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建造的最具现代化意义的航母——大凤号航空母舰 人员编制:2,038人 。舰长: 260.6米 。型宽: 27.7米。 满载排水量: 37,270吨 。航速: 33.3节 。——武器装备 (1)100公厘65倍径双连装高射炮6座(12门); (2)九八式双联装100毫米高射炮和九六式3联装25毫米机关炮2种。舰载机数量:63架。



大凤号设计建造思想和设计特点: 想战胜敌人首先自己要在战场活下来!下水服役后日本大凤号是防御力超强,且最具有现代航母特点的航空母舰。

日本海军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深入到敌舰载机作战半径以内突击敌方舰队,并能在机动舰队的前方担当己方攻击机群的中继基地,以便日方舰载机能进行超远程的“先发制人”的攻击。这样一来,“大凤”号受敌方攻击的可能也会增加,因此日本海军对“大凤”号的防御能力要求极高——必须能抵抗500千克炸弹的俯冲攻击和敌巡洋舰主炮的打击



大凤号防空能力超强:100毫米高射炮六座。(这种新式高射炮在射速,射高,精度,射程均全面超越老实127高射炮)。另外,双联25机关炮6座,三联25机关炮17座,21号增强型对空警戒雷达三座。



为加强防御力,舰载机一度从最初的126架锐减到61架。“大凤”前后升降机的尺各重100吨,足以升降日本海军在研的“天山舰攻”、“彗星舰爆”等各种新型舰载作战飞机。

飞行甲板与机库顶板之间有0.7米的空间,以防炸弹穿透飞行甲板危及上层机库。装甲是由20毫米的DS钢板和75毫米的CNC装甲板叠加而成,完全可以抗击轰炸机500千克炸弹的俯冲攻击。



大凤号生不逢时,下水三个月便被美军潜艇击沉,其实这也好。就算不被潜艇暗算也要被美军铺天盖地的其他航母群殴致死……


Qiho


本问题特请国内唯一日本航母专著——《日本航空母舰全史》作者给予解答!

1939年9月初,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爆发。很快日本方面也作出了反应。制定第四次战备扩充计划即丸四计划,要求建造以大和级战列舰的第三、第四号舰(第三号舰信浓后来改装为航母服役)为首的八十艘军舰,总吨位321000吨。在丸四计划这80艘军舰中航母仅有一艘,编号130。


130号舰从其设计检讨阶段开始所确立的中心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学习英国首创、正在建造中的光辉级航母,借鉴其由厚重钢装甲板构成的起飞甲板以及全封闭式的舰首。自从一次大战后全直通式飞行甲板、舷侧舰岛成为正规航空母舰的设计惯例以来,钢制飞行甲板和封闭式舰首是引领航母技术向战后时代跃进的重要里程碑。一开始海军军令部只要求130号舰的飞行甲板能够抵挡250kg炸弹(实际上是指与之接近的美军500磅炸弹),但与各方探讨过程中又修改为能够抵御从高度700米俯冲投下的500kg炸弹(与之接近的1000磅炸弹)。

为此目的,飞行甲板中部区域(预计最可能着弹区域)铺设75毫米的CNC装甲板下面再加20毫米的DS特殊装甲,机库顶部再追加一层10毫米厚的装甲板,其与飞行甲板的装甲板之间距离有70厘米,而机库的侧壁也有25毫米DS装甲板防护。机库侧壁另有一项设计,即在其支撑柱之间设有长1.5米、宽0.7米的爆气排放孔。采用封闭舰首结构,大大提高该舰抵御风浪的能力。实现舰桥与大型烟囱的一体化,且高高耸立的烟囱有一个明显向舷外飘飞而出的角度(26度),以尽量避免烟囱排气搅乱气流、影响战机起降。开工建造时预计实际能搭载九六式舰战24架、九九式舰爆24架、九七式舰攻30架,即总数78架,分装在两层机库中。


新航母还有一个特点是最的弹药输送装置,能够将从弹药库提取炸弹至上层机库的时间从两分钟缩短至45秒以内,使舰载机在更短时间内能够完成作战准备。一般的航母只能携带自身使用的航空燃料与武器,但这艘新型航母可以接纳其他航母战机降落后对其进行补给然后再起飞的,成为一个“海上前沿基地”。

1941年7月10日,丸四计划130号舰在川崎神户造船厂的第四船台中开工建造,1944年3月7日宣告服役。这就是日本二战最好的航母——大凤号。虽然大凤号的舰载机搭载数量比前面翔鹤级稍有下降是个遗憾,从吨位上来说又不如由大和级战列舰3号舰改造而来的信浓号航母,但由于大凤号对于未来航母发展趋势的理解与实践,对其投入的成本与时间之多,堪称日本二战最好航母当之无愧。不过大凤号很快就在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中被击沉了。所以说,仅仅一两件先进的兵器对于战争进程不会产生多少影响。战争比较的是综合国力的强弱。



DS军美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在太平洋战争中,要论日本海军性能最好的航空母舰,肯定非翔鹤级大型航母莫属。作为日本海军在摆脱条约束缚后倾力打造的精锐战舰,翔鹤级凝聚了之前十余年航母建造和改造的经验成果,在攻击力、机动性、防护性等各方面都按照军方的要求严格设计,作战能力相比条约时代的航母有较大提升,号称机动部队的最理想航母。自奇袭珍珠港后,“翔鹤”、“瑞鹤”始终奋战在最前线,参与了除中途岛海战之外的所有航母战斗,这一记录是其他日本航母无法企及的,特别是中途岛惨败后,翔鹤级作为硕果仅存的大型航母挑起机动部队的大梁,频频出击,虽取得一定的战果,但终究难挽败局,最后都在浩瀚的太平洋中找到了归宿。

建造背景

在太平洋战争之前三十年间,日本海军对美作战的基本构想就是“渐减迎击”作战,即利用太平洋的宽广纵深对自东面而来的美国舰队实施层层截击,削弱其实力,最后在日军预想海域进行舰队决战,锁定胜局,其实就是照搬日俄战争全歼俄国舰队的作战模式。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日本海军的作战训练、武备研发也都围绕“渐减迎击”为中心展开。到20世纪30年代,“渐减迎击”已经细化为“九段作战”,即将截击行动和最后决战分为九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设想兵力展开作战,其中在第四阶段日军预想美军会以强大兵力占领马绍尔群岛一线,此时派出以2~4艘超级战列舰和2~4艘大型高速航母为核心的机动部队,对美军舰队实施先发制人的航空攻击。1936年1月,日本宣布退出旨在修正1930年《伦敦条约》的第二次伦敦海军会议,同年12月,《华盛顿条约》失效,持续十余年的“海军假日”宣告结束。从条约桎梏中解脱出来的日本海军立刻按照“九段作战”的设想全力扩充军备,在1937年度第三次军备补充计划(简称③计划或丸三计划)中,着眼于第四阶段机动作战的需要,建造2艘超级战列舰和2艘大型航母。丸三计划准备建造66艘各类舰艇,总吨位达到27万吨,其中第1、2号舰就是“大和”、“武藏”号战列舰,而第3、4号舰就是“翔鹤”、“瑞鹤”号航空母舰。

技术设计

翔鹤级列入造舰计划时恰逢进入“无条约时代”,在吨位、武备上不再受到任何限制,日本海军舰政本部决心集中精华人才,精心规划,设计出最为理想的大型航母。翔鹤级的设计工作由舰政本部第四部第四班以矢崎正经造船中佐(后晋升海军技术少将)为中心的团队负责。海军军令部早在条约失效前的1934年就展开对未来理想航母的研究,最终对翔鹤级航母提出的技术指标是:标准排水量23500吨,载机量与完成现代化改装的“赤城”、“加贺”号相当,达到96架,最高航速达到34.5节,续航力为10000海里/18节,重点加强弹药库、轮机舱等要害部位的防御,使之能够抵御航空炸弹和炮弹的攻击,此外,吸取“友鹤”事件和“第四舰队”事件的教训,对复原性和船体结构强度也给予高度重视。翔鹤级以“飞龙”号航空母舰为基础,可视为“飞龙”号的扩大改良型,同时汲取了“赤城”、“加贺”号大改装的经验,可以说是集多年经验教训于一身,各方面性能都趋于完善,是标志着日本航空母舰建造技术最终成熟的经典之作。

舰体:为了获得高航速,翔鹤级采用长宽比达到9.6的修长舰体,降低了干舷高度,并在日本海军舰艇中首次采用球鼻首,有效减少兴波阻力,提高舰船推进效率。在球形舰首内安装了最新式的零式水中听音器和九三式水中探信仪,用于侦测潜艇,在理想状态下探测距离可达20000米。翔鹤级采用纵向双舵设计,以提高机动性。球鼻首和双舵设计也被后来的“大凤”号航空母舰及大和级战列舰所采用。翔鹤级的舰体复原性非常良好,“瑞鹤”号在服役前曾经在风速50米/秒的台风中航行,横摇幅度达40度,依然平安无事。

飞行甲板:翔鹤级飞行甲板,全长242.2米,前端宽18米,中部最宽处为29米,后端为26米,除了首端和尾端各有一小段采用钢制甲板外,整个飞行甲板都用宽12~15厘米的木板铺成。在飞行甲板前段、中段和后段各有一座飞机升降机,其中前部升降机尺寸是13×16米,中、后部升降机都是13×12米。在前部升降机前方有一道油压起倒式遮风栅。在后部升降机右侧设有收放式起重机,用于吊运舰载机。翔鹤级安装的着舰制动装置是吴式四型10座,共有10道横向阻拦索,此外还有两座空厂式三型滑行制动装置。

机库与舰桥:翔鹤级设有双层封闭式机库,三部升降机均贯通两层机库,每部升降机前方都被划分为一个库区,上下两层机库各有三个库区。在升降机前后都有设有防火扉,上层机库的侧壁特意使用薄外板,以便在机库发生爆炸时向舷外施放能量,减少对军舰主体结构的破坏。在机库中有弹药升降机大小各一部,从下层机库甲板(上甲板)下方的弹药库内提取炸弹、鱼雷等武备。翔鹤级的武器搭载数量是:91式改航空鱼雷45枚(视情况可再增加9枚)、800千克炸弹60枚、500千克炸弹60枚、250千克炸弹312枚、60千克炸弹528枚、30千克炸弹48枚。在前、后部升降机前方的最下甲板下还设有航空汽油舱,储油量为496吨。

翔鹤级的舰桥设置在飞行甲板右舷前部三分之一处,其结构与“飞龙”号类似,略有扩大,分为五层甲板,内设防空指挥所、罗经舰桥、操舵室、海图室、作战室等部门,在舰桥上还安装有94式高射指挥仪、方位测定仪、各类电台等设备。在舰桥后方的飞行甲板上还设有一根三脚桅,用于悬挂信号旗。

动力装置:翔鹤级配备了日本海军中最强劲的动力装置,采用8座带有空气预热器的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和4台新型舰本式高中低压减速齿轮蒸汽轮机,总功率到达16万马力,是日本海军中舰船主机功率的最高记录,甚至大和级战列舰都不能与之相比。翔鹤级采用四轴推进,最高航速可达34.2节,“瑞鹤”号在公试时甚至发挥出168100马力的动力,创下34.58节的速度记录。翔鹤级的排烟设计采用右舷下弯式烟囱,装有海水喷淋冷却装置和紧急排烟口,翔鹤级的燃料装载量是5000吨重油,续航力为9700海里/18节。

武备和防护:翔鹤级的主要防空武器是8座89式40倍径127毫米双联装高射炮,共计16门,每舷前后部各有2座,形成四个高炮群,在最新式的94式高射指挥仪指挥下可以同时对四个空中目标射击,各炮可以向对舷进行仰角12度以上的射击。127毫米高射炮每门炮的备弹量是250发。翔鹤级的轻型防空武器是96式25毫米机关炮,而且全部是三联装,在新建时在两舷的平台上安装了12座,每舷6座,共计36门,每门炮备弹量是2600发。25毫米机关炮由6座95式射击指挥仪指挥,每舷3座。在战时改装时,25毫米机关炮的数量有大幅增加。

翔鹤级的船体防御得到强化,以弹药库能够抵御800千克炸弹的水平轰炸和203毫米炮弹的攻击,轮机舱可以承受250千克炸弹的俯冲轰炸和127毫米炮弹的攻击,在水下防御方面能够抵御450千克炸药的爆炸威力,为此翔鹤级在各要害部位都加强了装甲防护。该舰弹药库上方的甲板在25毫米钢板基础上又敷设了132毫米的装甲,而舷侧装甲厚度达到165毫米,动力舱上方的下甲板厚25毫米,还敷设了65毫米的装甲,而舷侧装甲厚度为46毫米,水线主装甲带则为105毫米,在动力舱舷侧布置了厚度为4.5米的五层隔舱结构,使用30毫米厚的隔壁,内部注入重油,加强水下防御力。不过,翔鹤级在防御上有一个重大缺陷,即飞行甲板无装甲,其防御甲板是最上甲板(上层机库甲板),敷设有84毫米装甲,但木制飞行甲板毫无防护,即使轻量级炸弹也能洞穿甲板,在机库内爆炸。

舰载机:翔鹤级在设计时的载机量为96架,包括96式舰战16架(常用12架、备用4架)、96式舰爆32架(常用24架、备用8架)和96式舰攻48架(常用36架、备用12架),在竣工时舰载机更换为尺寸重量更大的新式机,载机量有所下降,包括零战20架(常用18架,备用2架)、99式舰爆32架(常用27架、备用5架)、97式舰攻32架(常用27架、备用5架,其中9架用于侦察),共计84架(常用72架、备用12架)。在1944年6月参加马里亚纳海战时,翔鹤级的载机情况是零战27架、彗星27架、天山18架,合计72架。在各型日军航母中属于载机量较多的舰型,仅略低于改装后的“赤城”、“加贺”号。

综上所述,翔鹤级航空母舰在舰体设计、航空设施、动力装置、武备防护等各方面都汇集了多年航母设计建造的经验,在各项性能均衡,综合作战能力超越之前的各型航母,甚至优于战时设计建造的后续舰型,比如“大凤”、“信浓”、云龙级等,或者为了加强防护而牺牲了载机量,或者为了简化建造而缩减了尺度、吨位,在性能上相比翔鹤级颇有不足。因此,通过综合比较,翔鹤级是日本海军历史上设计最为出色,性能最为优良的大型舰队航母,而翔鹤级在太平洋战争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崎峻战史


二战日本建造过很多航母,比如以日本二战最高水平的大凤号航母,综合能基本相当,大凤是专门设计的重防御航母,载机上不如美国埃塞克斯级,机动性两者均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