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ofo一樣燒錢“入局”,瑞幸咖啡能否不被“出局”

同ofo一樣燒錢“入局”,瑞幸咖啡能否不被“出局”

看準機會、低價佈局收穫用戶、融資吸金佔領市場,這已經是現如今很多創業公司的慣用伎倆,其中死的往往要比活下來的要多的多。

不管是線上打車、外賣,還是共享單車等,這些在近幾年成功擠進大眾視野的互聯網衍生物,沒有一個參與者不是靠著“燒錢”來殺出血路的,而最後能在格局中穩固住地位的,要麼一家獨大,要麼平分秋色、要麼三足鼎立。

小黃車ofo看準最後一公里距離的市場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不計成本式的填充共享單車市場空白,當然,ofo確實以這種解決用戶痛點的創新手法俘獲了很多大眾的心,而且價格更低。

同ofo一樣燒錢“入局”,瑞幸咖啡能否不被“出局”

而成立於2017年10月的瑞幸咖啡,僅僅兩年時間完成B輪融資就已達到22億美元的估值,成長速度讓人瞠目結舌。並且瑞幸咖啡也計劃在2019年再開設2500家咖啡店,以達成全面超過全球最大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

而瑞幸咖啡這一閃耀數據的背後,卻是用連日連月連年虧損的代價換來的。根據瑞幸咖啡發佈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瑞幸咖啡第二季度營收為9.09億元,同比增長648.2%;淨虧損為6.813億元,去年同期的淨虧損為3.33億元。

同ofo一樣燒錢“入局”,瑞幸咖啡能否不被“出局”

瑞幸咖啡這種高額補貼、嚴重虧損、快速擴張的商業模式,無法不讓“下一個ofo”的質疑如影隨形。

其實咖啡在中國市場的歷史並不長,而且行業市場體量也很小,就2017年來說,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僅為1024億美元遠不及美國的3萬億美元規模。但就增速而言,中國年增長率為10%左右遠遠高於全球市場的2%,就這一表現來看,中國在未來的咖啡行業市場還是有很大市場發展潛能的。

好比當年小米進入手機市場的方式一樣,瑞幸也利用互聯網“進軍”方式,攜鉅額補貼這一大殺器高調“入局”,打破了中國咖啡行業的寧靜。截止到現在,瑞幸咖啡直營門店已經超過2000家成為行業第二,而星巴克在中國達到2000門店規模時足足用了17年。

同ofo一樣燒錢“入局”,瑞幸咖啡能否不被“出局”

瑞幸作為一個追趕者的姿態,想進一步蠶食、擠佔星巴克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單純靠營銷和補貼的方式獲客遠遠無法保持長期的顧客忠誠度,未來運作的核心還應該是品控和供應鏈。

但可以肯定的是,瑞幸想要短期內在市場份額上打敗星巴克的辦法,就是最大程度上提高咖啡性價比和客戶的便利性,以解決咖啡“太貴、購買不方便”兩大消費痛點。雖然利用高額補貼的營銷方式,瑞幸似乎已經嚐到了一定的甜頭,為其帶來了很高的獲客量,但在服務的便利性上,瑞幸做的還遠遠不足。

根據DT財經統計,在外賣這一場景下,瑞幸依靠和順豐的合作,其服務面積仍只有上海澎客咖啡的0.29,星巴克的0.42。

而以上所有的分析都只不過是短期性的數據呈現,而一個品牌的發展卻是長期性的,這種長期性的品牌外延是需要用戶對其產生依賴和忠誠度的,對於這樣的一種用戶粘性,更多是需要產品本身足夠能讓用戶產生認同感。

OFO在共享單車市場的最終出局,可以說大多數人都認同是其單車產品本身就有缺陷,看似小黃車是以更低的成本做到了更快、更大範圍的佔領市場,而持續性的市場運作也導致低成本單車又以更快的速度淘汰在了市場之外,其實是加重了佔領市場的成本代價,也促使這種資源淘汰行為不斷消減了行業品牌度。

瑞幸和OFO,都是資本“催肥”的新商業物種,瑞幸會不會是下一個OFO?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兼CMO楊飛的解釋是:“我們的團隊不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是創業老兵,是一個謹慎的團隊,有理性和務實的一面。絕對不會是下一個ofo,希望大家有信心。

同ofo一樣燒錢“入局”,瑞幸咖啡能否不被“出局”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瑞幸咖啡日前發生了工商變更,新增經營範圍包括圖書、報刊零售、音像製品零售、電子出版物零售。而在今年7月,瑞幸咖啡已進行過一次經營範圍變更,並將紡織品針織品零售、服裝零售、鞋帽零售、鐘錶、眼鏡零售等納入經營範圍。

瑞幸能否在中國咖啡行業與星巴克平分秋色,抑或是成為行業翹楚,都還只是個未知數,當然,其也有可能真將成為下一個OFO,在“燒錢”的路上一去不復還,這些都沒有一個人可以預測的到。

但編者認為,想要壓倒性超遠星巴克,這基本是不太可能的,這更需要瑞幸付出更多的努力,全方面改善的努力,而那也將是一個幾十年的“持續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