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語文100個成語寓言故事,實用有趣!(二)

1、名落孫山

宋朝時候,有個名叫孫山的讀書人,他與同鄉的兒子一起去參加科舉考試,考取了最後一名。看完榜後,他馬上高興地回家去了,同鄉問他:“我兒子考中了嗎?”他幽默地回答;“您兒子的名字排在孫山後面呢!”

[提示]比喻投考不中或選拔時未被錄取。


2、塞翁失馬

古時候,邊塞有位老人,人稱塞翁。有一天,他丟了一匹馬。別人來安慰他,他說:“這不一定是壞事。”後來,丟失的馬帶回來一匹好馬。大家來祝賀,他說:“這不見得是好事。”不久,他兒子騎這匹好馬時,摔瘸了腿,他說:“沒準是好事呢。”後來爆發了戰爭,他的兒子因腿瘸沒有當兵而活了下來。

[註釋]塞:邊塞。翁:老頭兒。

[提示]比喻壞事可以變成好事。


3、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劉備廣納人才,想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他聽說在隆中臥龍岡隱居的諸葛亮是個奇才,就去請他出山。一連去了兩次,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諸葛亮正在屋裡睡覺,劉備站在院裡等候,直到諸葛亮醒來。諸葛亮被感動了,答應出山相助。後來,劉備在諸葛亮幫助下建立了蜀國。

[註釋]顧:拜訪。茅廬:草屋。

[提示]比喻真誠地再三邀請人家。


4、安居樂業

春秋時,哲學家老子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非常不滿,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國寡民”社會:國土面積小,人口稀少。人們不用坐車乘船到遠方去;沒有戰爭,人們不需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歡的職業,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穩;與相鄰的國家望得見,但不相往來。

[註釋]安居:居住的地方安穩。樂業:喜歡自己的職業。

[提示]形容人們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5、舉一反三

有一天,“至聖先師”孔子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牆角,你們應該要能靈活地推想到另外三個牆角,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可以靈活的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註釋]反:推及,推論。

[提示]形容善於類推,能觸類旁通。


6、班門弄斧

魯班是我國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善於使用斧頭砍削木器,所以人們認為在他的門前舞弄斧頭是不自量力的行為。明代詩人梅之渙譏諷在李白墓前題詩的人,寫過這樣一首詩:“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註釋]班:魯班,我國古代著名的木匠。

[提示]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中小學語文100個成語寓言故事,實用有趣!(二)

7、囫圇吞棗

從前,有個人在路上邊走邊吃梨。這時候,迎面走來一位醫生。醫生對他說;“吃梨對牙齒有好處,卻會傷脾。”那人從口袋裡掏出幾顆棗,問道:“那麼吃棗呢?”醫生說:“棗補脾,可是會傷害牙齒。”那人說:“我有辦法了,吃梨只嚼不咽,吃棗只吞不嚼。”說完,他把棗一口吞了下去。

[註釋]囫圇:完整,整個兒。

[提示]多用來比喻學習時不加以分析和理解,而籠統地全部接受。


8、打草驚蛇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規。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為一模一樣。王魯一邊看著狀紙,一邊發著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麼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意思就是說你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裡面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一跳了!後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引申為“打草驚蛇”這句成語。

[提示]比喻由於行為不慎而使對方有覺察與防範。


9、草木皆兵

東晉時,秦王苻堅率兵百萬南下攻打東晉,而東晉只有八萬兵馬應戰。沒把對方放在眼裡的苻堅卻在首戰落敗,士氣大傷。一天晚上,心中煩躁的苻堅登高觀察晉軍,只見晉軍佈陣整齊,再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形。他對弟弟苻融說,敵兵很多呀。後來,在淝水的決戰中,秦軍大敗。

[註釋]皆:都。

[提示]比喻失敗者恐懼、多疑的心理。


10、持之以恆

元朝,有個叫陶宗儀的人,考進士落榜,並不氣餒,繼續刻苦讀書。他在下地勞作間隙時,總是讀書。田野裡沒有紙,他就把心得記在樹葉上,回家後裝進瓦罐裡,十幾年時間裝滿了十幾個瓦罐。有人不理解,他說:“學習就應持之以恆。”後來,他整理樹葉,編了本《南村輟耕錄》的書,很受歡迎。

[註釋]持:堅持。恆:恆心。

[提示]指有恆心地堅持下去。


11、出類拔萃

孟子是春秋末期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回答學生的提問時說:“麒麟和一般走獸是同類,鳳凰和普通飛禽是同類,聖人和百姓也是同類;而孔子作為聖人,遠遠超越同類人中的佼佼者,沒有人比他更偉大了。”

[註釋]出:超出。類:同類。萃;聚集。

[提示]比喻人的品德和才能超出一般人。


12、從容不迫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哲學家莊子,在一次與另一位哲學家惠子辯論時,指著水中的魚說:“它從容不迫地游來游去,多快樂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那條魚,怎麼知道?”莊子說:“魚快不快樂其實並不重要,因為我們自己快樂,所以可以認為水裡的魚同樣非常快樂。”

[提示]形容鎮定自若,不慌不忙。


13、大器晚成

三國時,有個叫崔林的人,年輕時既沒成就又無名望,被親朋好友看不起,只有堂兄崔琰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就,崔林以後一定能成大器的。”後來,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曹丕當政時做了大官。

[註釋]器:指才能。

[提示]比喻有大才能的人要經過長期磨練,往往成名較晚。


14、大義滅親

春秋時,衛國有位正直的大臣叫石碏,可他的兒子石厚,卻幫助衛莊公的兒子州籲殺害了衛桓公,篡奪了國君之位。州籲和石厚很暴虐,引起了民憤。石碏對自己的不肖之子也十分憤恨。他設計把州籲和石厚騙到陳國,又與陳桓公商量好,將兩人處決。人們稱讚他的行為是“大義滅親”。

[註釋]義:正義。親:親屬。

[提示]為維護國家的利益,對犯罪的親人加以處罰。

中小學語文100個成語寓言故事,實用有趣!(二)

15、口若懸河

晉朝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叫郭象。他在對老子和莊子學說的研究上很有造詣。由於他學識淵博,表達能力強,對任何複雜的事情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學者王衍稱讚他說:“聽郭象講話,好像是懸于山上的河流傾瀉而下,從無枯竭的時候。”

[註釋]若:好像。懸河:形容像激流傾瀉而下。

[提示]比喻口才好,能言善辯。


16、濫竽充數

戰國時,齊宣王特別喜歡聽竽的大合奏,專門成立了三百人的大樂隊。有個叫南郭先生的不會吹竽,他混進了樂隊裡,搖頭晃腦地“假吹”,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齊宣王去世,繼位的齊湣王喜歡聽獨奏,南郭先生無法再混充下去,只好悄悄溜走了。

[註釋]濫:矇混。充:冒充,湊。竽:古樂器名。

[提示]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裡面充數,也用來表示自謙。


17、柳暗花明

南宋詩人陸游被朝廷免去官職後,閒居在家鄉山陰。有一次,他去西山遊玩,路過一個鮮花怒放、綠柳成蔭的小村莊,美麗的景色激起了他的靈感,他寫出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好詩《遊山西村》。詩中就是用“柳暗花明”一詞來描繪這個小村莊的景色的。

[註釋]暗:濃綠。明:亮麗。

[提示]本意是形容美麗的景色。後來多用來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18、買櫝還珠

據說,楚國有位珠寶商人,為了把一顆貴重的珍珠賣個好價錢,請人做了一隻非常精緻的珠寶盒來盛放這顆珍珠。一位鄭國人出高價把它買了回去。誰知,過了沒幾天,這位買主竟然拿著珍珠來找商人,對他說:“你把這珍珠遺留在盒子裡了,我買的是盒子,這珍珠還給你吧。”

[註釋]櫝:盒子。

[提示]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


19、門可羅雀

西漢時,翟公曾經做過廷尉,因為這是一個很有權勢的官職,所以當時家裡賓客很多。後來,他被免了職,立刻門庭冷落,很少有人出入,倒是門口鳥雀成群,簡直可以用網捕捉了。翟公嘆息之餘,在門上寫下了: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註釋]羅雀:用網捕鳥。

[提示]形容門庭冷落,賓客稀少。


20、門庭若市

戰國時期,齊國的鄒忌問妻子和客人,自己和城北的徐公比,誰更漂亮?他們都說鄒忌漂亮。他遇到徐公,發覺自己比不上。他對齊威王說:他們這樣說,是因為偏愛和有求於我;看來,大王所受的矇蔽比我多。齊王覺得很對,下令能指出自己缺點的,一律重賞。於是,門口進諫的人像趕集的人一樣多。

[註釋]庭:院子。市:集市。

[提示]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21、孟母三遷

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人稱“亞聖”。他三歲那年,父親去世了。開始,母子倆住在墓地附近,常看到出殯的場面,孟母怕影響他學習,把家搬遷到集市附近。在集市常看到殺豬賣肉也不行,又搬到一所學堂附近。孟子每天看到的是讀書郎,就喜歡讀書了。於是,他們才住了下來,不再搬家了。

[註釋]遷:遷移。

[提示]比喻注重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


22、目不識丁

唐朝時,張弘靖手下有兩個部將,他們沒有什麼文化,經常聚在一起喝酒發牢騷。每當喝多了酒,他們就責罵士兵:“現在天下太平,不需要打仗了,你們空有拉開硬弓的力氣,有什麼用?還不如認識一個字。”後來被誤傳為“識一丁字”。

[註釋]丁:指簡單的字。

[提示]形容沒有文化,一個字也不認識。


23、鵬程萬里

傳說遠古的時候,北海里有一隻叫鵬的大鳥。它的背就像泰山那麼高;飛起來的時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雲層。它在海面上擊水而行,一去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飛去,捲起一股暴風,一下子就能飛出九萬里。

[註釋]鵬:傳說中的大鳥。

[提示]比喻前程遠大。

中小學語文100個成語寓言故事,實用有趣!(二)


24、杞人憂天

古時候,杞國有一個人,常常看著天空發愣,吃飯不香,睡覺不著,站著不是,坐著也不是,不知不覺就消瘦了許多。朋友問他怎麼啦,他說:“要是天掉下來怎麼辦?”朋友開導他,天是空的,掉不下來。他又擔心太陽、月亮和星星豈不是要掉下來了嗎?

[註釋]杞:地名。

[提示]比喻不必要或無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25、人傑地靈

唐朝詩人王勃應邀參加滕王閣落成的宴會,有人倡議為滕王閣做序,賓客紛紛推卻。王勃沉思之後,揮毫即書。起初眾人都一笑置之,但寫到“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時,眾人皆拍手叫好,誇讚他為當今的才子。

[註釋]傑:才能超過一般人,傑出。靈:特別美好。

[提示]指傑出人物生於靈秀之地。


26、同甘共苦

戰國時,燕昭王繼位之後,想恢復國力,為父報仇。他去請教郭隗應該怎麼做。他按郭隗的意見,築了黃金臺,以招攬天下賢才;同時,他關心臣民的疾苦,與他們同甘苦,共患難。用了二十年時間,使燕國國富民強,在討伐齊國時打了勝仗。

[註釋]甘:甜的。

[提示]比喻同享歡樂,共度患難。


27、趾高氣揚

春秋時,楚武王派大將屈瑕帶兵去攻打羅國。大臣鬥伯比為他送行時,看到他走路時把腳抬得高高的,回來就對楚王說:屈瑕太驕傲了,他必敗無疑。楚王趕緊派人去提醒屈瑕不可輕敵,可是已經來不及了。屈瑕已經兵敗鄢水。由於羞愧,一個人跑到山谷中上吊自殺了。

[註釋]趾:腳。

[提示]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


28、退避三舍

春秋時,晉國內亂。公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待他很好。當問及如何報答時,重耳說:“如我當上國君,要是兩國交兵,我就退兵九十里以謝恩。”後來,重耳成了晉國國君,稱晉文公。不久,楚晉兩國發生了戰爭,重耳履行了自己的承諾。

[註釋]舍:一舍為三十里,今為十五千米。

[提示]比喻退讓和迴避,以免引起衝突。


29、完璧歸趙

戰國時,秦王說要用十五座城池來換趙王的寶玉“和氏璧”。趙王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去秦國。秦王看到玉後,隻字不提城池的事。藺相如捧著玉說:“大王如不用城池來換,我就和玉一起撞個粉碎。”秦王只好放藺相如帶著完好的和氏璧回到趙國。

[註釋]璧:圓形扁平而中心有孔的玉。

[提示]比喻將物品完好地歸還原主。


30、亡羊補牢

戰國時,楚襄王沉湎於享樂,不理朝政。大臣莊辛勸他也沒用。後來秦軍攻佔了楚國不少地方。這時,他問莊辛怎麼辦。莊辛說:“丟失了羊,趕緊修補羊圈還算不遲。大王現在振作起來,楚國還有希望。”楚襄王採納了莊辛的建議,後來收復了大部分失地。

[註釋]亡:丟失。牢:牲口圈。

[提示]比喻出了問題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再受損失。


31、望梅止渴

東漢末年的一個盛夏季節,曹操率軍出征。因長途跋涉,士兵們口渴難忍,可又找不到水。曹操心生一計,用馬鞭向前一指,說:“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正好給大家解渴呀!”一想到酸酸的青梅,大家口水直流,頓時覺得口渴的感覺緩解了不少,行軍的速度也加快了。

[提示]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32、望洋興嘆

河伯是傳說中的河神。有一年秋天,雨水特別多,小河的水不停息地流進黃河,黃河的河面一下子寬闊了許多。河伯看到自己如此強大,就得意地向東方奔流。到了入海口向外一望,大海廣闊無垠,比黃河不知要寬多少倍,感到慚愧,河伯感嘆地說:“見識越少的人,越自以為是,我就是這樣啊。”

[註釋]望洋:仰視的樣子。

[提示]多比喻做事因為力量不夠或條件不充分而感到無可奈何。


33、聞雞起舞

東晉名將劉琨和祖逖是好朋友。他們年輕時看到朝廷腐敗,深為國家的前途擔憂。於是互相勉勵,立志要為保衛國家做出貢獻。每天雞叫頭遍時,祖逖就叫醒劉琨,一同起床舞劍,苦練殺敵本領。後來祖逖率軍北上,收復了大片國土。

[註釋]聞:聽到。

[提示]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時奮發努力。


34、臥薪嚐膽

春秋時,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被俘虜。勾踐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屈辱。被釋放回國後,他發誓要報仇血恨。為激勵鬥志,他睡在柴草上,還在旁邊掛了一個苦膽,每天都要嘗一嘗膽的苦味。經過長期準備,越國終於打敗了吳國。

[註釋]薪:柴草。膽:苦膽。

[提示]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中小學語文100個成語寓言故事,實用有趣!(二)

35、四面楚歌

秦朝末年,楚漢相爭。大將韓信率領漢軍,將楚軍圍困在垓下。一天深夜,四面傳來楚國的民歌。楚軍以為楚地都已失守了,軍心渙散。項羽也心亂如麻,倉促帶領一支人馬突圍。逃到烏江邊時,他覺得自己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拔劍自殺。其實,楚歌是劉邦命令漢軍唱的。

[註釋]楚:指古代楚國人。

[提示]比喻四面被圍,孤立無援,陷於絕境。


36、螳螂捕蟬

春秋時,一個侍衛想勸吳王放棄攻打楚國的決定,就拿著一把彈弓在花園裡走來走去。吳王問他在幹什麼。他說:“一隻蟬在叫,它沒有想到身後有一隻螳螂要捕捉它。而螳螂沒有想到身後有一隻黃雀要啄食它。黃雀呢,更沒想到我用彈弓在瞄準它。它們沒考慮身後的危險啊!”吳王聽後,撤回了決定。

[註釋]蟬:知了。

[提示]比喻目光短淺,一心圖謀侵害別人,卻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計他。一般“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連用。


37、懸樑刺股

戰國時,蘇秦發憤讀書,深夜感到瞌睡的時候,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後來終於成為那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漢朝的孫敬,為了不讓打盹影響學習,用繩子繫著頭髮,懸在屋樑上,一打盹,頭皮就會被繩子扯疼。他後來成為一位儒學大師。

[註釋]股:大腿。

[提示]形容學習非常刻苦。


38、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貴族,自稱葉公。他對別人說:“我最喜歡龍。”他把家裡的廳堂、屋樑、房柱、門窗及牆壁上,全都刻畫上龍的形象。天上真龍聽說了,非常高興就從天而降,來到葉公家裡。葉公看見了真龍,嚇得臉色發白,渾身發抖,狼狽逃竄而去。

[註釋]好:喜歡或喜愛。

[提示]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但並非真正愛好它。


39、一鼓作氣

春秋時,魯國與齊國發生戰爭。齊軍連續兩次擂響戰鼓發起衝鋒,魯軍都按兵不動。齊軍第三次擊鼓發起進攻,將軍曹劌才下令:“擊鼓,進攻!”結果魯軍大勝。曹劌告訴魯莊公,敵軍擂鼓三遍時士兵已乏力,而我軍一鼓作氣,所以能取勝。

[註釋]鼓:指高的戲鼓。作:振作。氣:指勇氣。

[提示]比喻要鼓足幹勁,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40、迎刃而解

公元280年,西晉大將軍杜預進攻吳國,十天內就攻佔了許多城池。他想乘勝進擊,有人卻主張明年再去攻打。他說:“我軍進攻士氣低落的吳軍,如同用刀破竹子,破了前面幾節,下面的都會順著刀口自動分開。”於是他率軍繼續前進,終於滅掉了吳國。

[註釋]迎:當著,碰上。刃:刀口。解:分開。

[提示]形容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毫無阻擋。


41、魚目混珠

從前,有一個人叫滿願,他買到了一顆又大又明亮的珍珠,經常獨自把玩,從不讓別人看。他的鄰居壽量從路上撿來一顆大“珍珠”,也珍藏起來。後來,他們倆得了同一種病,醫生說要用珍珠粉配藥。他們只得拿出各自藏著的珍珠。醫生笑著對壽量說:“你這顆不是珍珠,是魚的眼睛啊!”

[註釋]珠:珍珠。

[提示]比喻以假亂真,以次充好。


42、杯弓蛇影

西晉時,一個叫樂廣的人請一位朋友來家裡喝酒,朋友看見酒杯裡有條蛇在遊動,回家就病了。樂廣知道後,又把這人請來,讓他坐在原來的位置,告訴他那條蛇是掛在牆上的一張弓的倒影。朋友如釋重負,病也很快好了。

[提示]比喻因疑慮而引起驚恐和擔憂。


43、不寒而慄

西漢時,有個叫義縱的官員,性格殘暴,心腸毒辣。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就下令加重對關在當地監獄裡的兩百多個犯人的處罰。那些犯人的親友來探監,都被他抓了起來。後來,他還覺得不夠,就將犯人和他們的親友全部殺死。老百姓知道了都渾身打顫,十分害怕。

[註釋]慄:發抖。

[提示]不因寒冷而發抖。形容非常恐懼。

中小學語文100個成語寓言故事,實用有趣!(二)

44、愚公移山

傳說,古代有個老人叫愚公,他家門前有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走路很不方便。他決心帶領全家挖掉這兩座大山。有個叫智叟的老頭,認為不可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這山卻不會再長高了,終有一天會被挖平的。”

[提示]比喻做事有頑強的毅力,不怕困難。


45、鷸蚌相爭

一隻大河蚌躺在河灘上曬太陽。它張開貝殼,一隻鷸鳥閃電一般撲過來,長長的嘴像劍一樣刺入貝殼。河蚌立即關緊貝殼,把鷸鳥的長嘴夾住了。在他們互不相讓地爭鬥時,一位漁翁恰巧路過,很輕鬆地把它們倆都捉住了。

[註釋]鷸:鷸鳥。

[提示]比喻兩者相爭,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一般“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連用。


46、鑿壁偷光

漢朝時,有個讀書人叫匡衡,因為家境貧窮,買不起蠟燭和燈油,晚上無法看書。他發現隔壁富戶每天晚上都點著蠟燭,屋裡被照得通亮,就偷偷在牆壁上鑿了個小孔,光亮就從這個小孔裡照過來。匡衡就在這光亮下刻苦讀書。他後來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註釋]壁:牆壁。

[提示]指想盡辦法刻苦讀書。


47、貪小失大

齊國的達子帶兵同燕國作戰,他請求齊王犒勞軍隊,齊王不答應。交戰以後,齊國大敗,達子戰死,齊王也逃到外地。燕國軍隊進入齊國的都城後,爭著搶取齊王的財物。人們認為齊王是“貪於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提示]因貪圖小利而造成重大損失。


48、道聽途說

古時候,有個齊國人叫毛空。他告訴一個叫艾子的人說:“有一塊肉從天上落下來,它長三十丈,寬十丈。”見艾子不相信,他就改口說:“那就二十丈吧。”看艾子還是不相信,他又改口說:“那就十丈吧。”艾子問:“肉掉在哪裡了?”他答不上來了,只得承認是在路上聽別人說的。

[註釋]道、途:路。

[提示]指傳聞,沒有根據的話。


49、邯鄲學步

戰國時,趙國都城邯鄲的人以走路姿勢優美而著稱。有個燕國人來到邯鄲,要學習當地人如何走路。他發現滿街的人走路姿勢各異,但都很優雅,就見一個學一個。結果呢,什麼姿勢都沒學會,連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家去。

[註釋]邯鄲:地名,在河北省。

[提示]比喻學人的長處沒學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東西也丟了。


50、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從前,有個賣柑桔的人,他處理過的柑桔放置時間久,外表非常漂亮,可是裡面卻幹得像一團爛棉花。於是有人指責他這樣騙人太不應該了。賣柑桔的人笑著回答說:“世上的騙子多的是,那些掌握軍權的武將、神氣活現的文臣,難道都是為國為民的人物嗎?他們又何嘗不是外表華麗、內質敗壞呢?人們對這樣的現實視而不見,為什麼非要挑剔我的柑桔呢?”

[註釋]金玉:泛指珍寶,比喻美好。敗絮:爛棉花。

[提示]比喻人或事物表裡不一,外表華美,內質敗壞。

**文字整理:墨墨童學(公眾號:mmtx555),墨墨童學致力於優秀孩子養成經驗共享,更多實用經驗請關注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