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体验孩子受到的语言攻击的情境,结果心跳加速、抽泣流泪

谈起对孩子的教育,如今大部分父母都不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的虎狼式教育理念。

但是许多家长仍然觉得: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时时刻刻的教育和管制。

殊不知,这样的理念演变出了一种同样可怕的教育方式——肆无忌惮地对孩子实行语言暴力。

父母不可以不了解语言暴力

很多父母觉得,“我才不会语言暴力”,其实不然!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父母就会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能做错”。

孩子偶尔贪玩,父母的管束又会及时出现:“天天就知道玩,你长大了能干点什么?”

孩子犯了错误,惹家长生气,气头上家长又开始教育:“我都不是知道当初为什么生你,你就是我最大的错误”。

成年人体验孩子受到的语言攻击的情境,结果心跳加速、抽泣流泪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言语,其实每一句都像锋利的刀刃。

也许说者无心,只是简单的发泄情绪,但是听到这话的孩子,却会被深深伤害。

不行,亲看心理学专家对语言暴力的定义:

使用谩骂、诋毁等方式的语言使人的精神上与心理上受到伤害,属于精神伤害范围。

成年人体验孩子受到的语言攻击的情境,结果心跳加速、抽泣流泪

香港中文大学认知语言学教授Stephen Andrews曾在论文中明确指出: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最重要工具,同是它也是携带能量的,或者说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存在形式。”

但是语言的能量可以是正向的,比如鼓励的话语,支持的言论和加油打气等,都可以让人感觉到能量的充沛、自信心的增强。

也有些语言的能量是负面的,在无形中影响他人的情绪,打击信心,甚至摧毁意志力,导致情绪崩溃、自我认知障碍。

后面这一类,都可以称为“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给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

2017年,台湾的公益组织「儿福联盟」,邀请民众参与一场体验活动。

他们在人来人往的广场中央,放置了一把椅子,从人群中随机邀请各行各业的人们坐在椅子上参与体验。

体验开始,参与者在椅子上坐好后,工作人员开始轮番上场,他们普遍表演得情绪比较激动。

“都是你拖累的。你就不能和别人好好学学吗?我真替你感到丢脸!”

“你是不是来讨债的啊?我真后悔生了你,你出去不要和别人说是我家的孩子!”

成年人体验孩子受到的语言攻击的情境,结果心跳加速、抽泣流泪

刚开始体验者们都知道这是刻意安排的,所以并不在意,但是随着这样的语言攻击越来越多,体验者们明显表现出难过的情绪。

事后采访中,也有体验者表示“心情非常沉重,逐渐开始紧张,心跳加速”。

甚至有一位体验者因为联想到自己曾经的生活处境,开始流泪抽泣。

这只是一个实验,对象都是成年人。

设想一下,如果是孩子,当他们面对这样的语言暴力时,心里感受会是如何呢?

连大人都无法承受的话语攻击,对于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们而言,更是一种致命的伤害和打击。

作为父母如果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在无意中也会说出“你很没用”“没人会喜欢你”这样的话语呢?

成年人体验孩子受到的语言攻击的情境,结果心跳加速、抽泣流泪

据儿福联盟调查数据显示,近4成的孩子曾遭受言语暴力对待,这将给他们造成以下伤害——

1、孩子自信心受到打击

对孩子来讲,父母就是他们的全世界。

当父母开始持续不断地否定孩子,以“你不行”“你没用”之类的话语反复灌输给孩子,会让他们在潜意识中认可这种评价。

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变得没有自信,即使生性再开朗,长期如此,孩子都可能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对任何事情都不敢参与,逐渐自闭或者抑郁。

成年人体验孩子受到的语言攻击的情境,结果心跳加速、抽泣流泪

2、孩子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产生强烈的被抛弃感

孩子是渴望被家长关注的,因为身体和心灵的弱小,他们需要时刻感受到被爱包围。

但是如果父母不顾及孩子感受,而经常语出不逊,孩子将会产生强烈的被抛弃感,从而变得冷酷没有爱心。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邹泓说:

“语言伤害,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3、长期处于悲伤压抑的情绪,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实验中的成年人被语言暴力攻击都有可能情绪崩溃,孩子们更是容易被悲伤的情绪笼罩。

因为长期压抑无处发泄,孩子们很有可能将这种情绪转化为逆反心理,与家长和学校对着干。甚至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对他人实施类似的语言上或者肢体上的暴力行为。

据美国心理学家布伦纳在权威科学期刊《今日心理学》上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

许多问题青少年,都有过童年遭受精神虐待的经历,可以确定地说很多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和青少年违法犯罪与童年遭受暴力对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拒绝语言暴力,和孩子好好说话

当不愿看到的结果发生时,再去想补救办法,很可能就已经追悔莫及了。

所以抵制语言暴力应该从家庭开始,从每天与孩子相处的父母开始。与孩子沟通时,好好说话,其实也没有那么难。

1、先了解清楚,再发表意见

许多时候,父母会被自己的情绪冲昏头脑,不分青红皂白开始批评孩子。

其实根本就没有理解孩子的用意,更别提透过现象去思考问题的本质了。

与孩子的沟通,如果以“妈妈(或爸爸)知道你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开头,情况就会好很多。

成年人体验孩子受到的语言攻击的情境,结果心跳加速、抽泣流泪

比如,孩子某次数学测验分数下降明显,妈妈可以耐心地说:

“妈妈知道你这次测验分数不高是有原因的,是不是因为那天考试的时候惦记着晚上去看电影的事儿,所以分心了呀?”

从这句话开始,母子之间就开始了平等的对话。

2、设身处地,帮孩子解决问题

有了一个平稳的开头,接下来与孩子的沟通还需要换位思考。

不要随意说教,或者只要求孩子,自己不以身作则。可以这样说,“如果我是你,我会这样做……”。

还是以考试没考好举例子,当分析完原因后,家长不应该站在一个高度批评孩子,而是要帮他解决问题。

“如果妈妈是你呀,我就会把错了的题都重新再做一遍,认认真真,这次不会再粗心大意。”

成年人体验孩子受到的语言攻击的情境,结果心跳加速、抽泣流泪

这样一来,考试的检验目的达到了,孩子和家长都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具体问题在哪里,家长也可以积极帮助孩子,给他们指引。

3、用冷静的方式表达情绪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有时候也要适当体现家长的态度,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试试用冷静的方式转述情绪。

说实话,你这样做妈妈是有点生气的”

“我知道你很爱妈妈,但是你这样做妈妈有点难过,所以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希望你……。”

情绪不要发泄给孩子,但是可以告诉孩子,毕竟需要培养他们懂得理解别人的意识。

所以描述自己的主管感受和对事件的态度,可以让孩子明白问题的严重性,然后再加上恰当的引导。

孩子都是父母的小天使,相信他们会慢慢理解和成长。

成年人体验孩子受到的语言攻击的情境,结果心跳加速、抽泣流泪

来自家庭的语言暴力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而这些常常发生在不经意间。

作为父母请一定注意自己的言行,幼小的心灵需要时刻呵护。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