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50年代除“四害”的“麻雀战”图片


1955年12月,毛泽东在《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一文中就指示:“除四害,即在七年内基本上消灭老鼠(及其他害兽),麻雀(及其他害鸟,但乌鸦是否宜于消灭,尚待研究)、苍蝇、蚊子。”

过了一个月,这17条扩充成了40条,就是1956年1月中央提出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其中第27条是:“除四害。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者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

1957年9月、10月间,中央召开八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说:“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这四样东西,我是很注意的。只有十年了,可不可以就在今年准备一下,动员一下,明年春季就来搞?……中国要变成四无国:一无老鼠,二无麻雀,三无苍蝇,四无蚊子。”

武汉市安静街72岁的老太太蔡月英,3年如一日“除四害”,消灭了330多只老鼠、240万只苍蝇……她先后5次被评为市、区爱国卫生模范。此外,贵州有“捕鼠大王”于校章,北京龙潭还有85岁的“麻雀常”常老太太。真是“模范”争相不断。

在这种情况下,“四害”近乎遭遇灭顶之灾。据《羊城晚报》报道:全市共消灭麻雀31万只,捣毁麻雀窝3.1万个。连不杀生的法师也加入这场杀生行动。时势造英雄,全国“除四害”的“英雄”不断涌现。

安徽巢湖市评为“一等卫生先进工作者”的工人顾友昌,从1952年开始6年如一日“除四害”,战果惊人,仅1957年,他就消灭老鼠2660多只,麻雀4728多只,苍蝇90斤,挖蛹25斤10两(当时每斤16两),蛆31斤;平均每天消灭7只老鼠,13只麻雀,6两苍蝇和蛆蛹!

这次全会基本通过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其中第27条后面增加了“打麻雀是为了保护庄稼,在城市里和林区的麻雀,可以不要消灭”。到了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的任务。指示发出后,全国掀起“除四害”运动,不断宣传“排山倒海除四害,造福子孙万万代。”

当时有人为此壮举作了诗歌,如《擂鼓鸣金除四害》:“老鼠奸,麻雀坏,苍蝇蚊子像右派。吸人血,招病害,偷人幸福搞破坏。千家万户快动手,擂鼓鸣金除四害。”时人还编成顺口溜:“鼠雀蚊蝇,害人妖精。除尽四害,下定决心。人人动手,个个出阵。打早打小,斩草除根。要叫四害,断子绝孙。”


在这“四害”中,麻雀目标最大,最容易被发现,且比老鼠、苍蝇和蚊子要好对付,于是,麻雀就成了人们重点清除的对象。白天大人们用枪打、网捕、毁窝等办法对麻雀进行围截追堵,晚上,大人拿着火把、电筒,小孩子们则敲着铁桶、搪瓷脸盆,“咣、咣、咣”地把麻雀轰出窝。

这招实在是厉害,那麻雀有个毛病,个个都是盲眼,所以,在黑暗里,一旦麻雀在惊吓中离了雀窝,由于无法辨认目标最后只能摔死在地上。据各地不完全统计,1958年全国共捕杀麻雀2.1亿余只。

随着小麻雀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大多数人没有料到的恶果出现了:1959年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树木发生了严重的虫灾,有些地方人行道两侧的树木叶子几乎全部被害虫吃光。一些“不识时务”的科学家强烈要求为麻雀“平反”。图为1958年除四害运动,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学生投入到万寿山区的捕雀战斗。


1959年11月27日,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就麻雀问题写了一份报告,说:“科学家一般都认为,由于地点、时间的不同,麻雀的益处和害处也不同;有些生物学家倾向于提消灭雀害,而不是消灭麻雀。”两天后,毛泽东批示:“张劲夫的报告印发各同志。”次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虫’。”于是麻雀被平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