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坐過的馬車、牛車和爸爸的自行車

大美70年·身邊的變畫

本期主題:行

那些年,我們坐過的馬車、牛車和爸爸的自行車

▲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民下地、趕集、走親戚,基本是靠步行、推車或坐馬車、牛車,運送物品也是肩挑、人扛或畜力車拉送。即便是在城市,很多人也都是靠步行上下班。


那些年,我們坐過的馬車、牛車和爸爸的自行車

▲六七十年代,公共汽車還未普及,自行車是時髦的代步工具,而且不是有錢就能買到,還需憑自行車票。爸爸騎自行車馱著一家人走親戚或外出的情景經常看到,媽媽或者大點的孩子坐在後面車座上,前面的大梁上坐著小的。

聽朋友講過一個故事,一個人有四個孩子,一次,要帶愛人、孩子去岳母家探親,他只能將愛人和兩個小的孩子帶出幾里地後,讓他們在原地等待,再折返回來將兩個大的孩子帶走,如此往復,幾十里路走了近一天。


那些年,我們坐過的馬車、牛車和爸爸的自行車

▲八十年代,摩托車出現了,在城市中騎行一般不允許帶人。在農村,摩托車不僅能帶人,有的還載貨。農村的小商販騎著舊機動摩托車走街串巷做買賣,買雞賣鴨,賣醬醋油茶,比起以前的推車挑擔,快捷省力很多。

有時熄火了,從車下扯出幾根線蹭蹭,就又發動起來了,可以繼續騎著走。摩托車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便捷,並促進了那個特定時期的物資交流。


那些年,我們坐過的馬車、牛車和爸爸的自行車

▲八九十年代,還沒有更多的汽車運輸服務。即使在城市裡想用車,也沒有太多專業公司。碰到買大傢俱、搬家等用車的情況,大都是從朋友處或單位借來一個車,帶一個司機,下班後找幾個朋友或同事幫忙運送。


那些年,我們坐過的馬車、牛車和爸爸的自行車

▲進入21世紀,隨著物質條件的豐富,私家汽車逐漸增多。小汽車為國人的生活“安裝”上了車輪。開車上下班、節假日外出旅遊自駕行的越來越多,私家汽車的出現方便了出行,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出租車也普及到各地城鄉,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很大的選擇餘地。


那些年,我們坐過的馬車、牛車和爸爸的自行車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鐵路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17年6月25日,“復興號”高鐵正式在京滬兩地間雙向首發。

飲料瓶倒立放置在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車廂內,可以保持很久不倒,這說明了中國高鐵較強的穩定性和舒適感。

中國高鐵大大推動了中國交通現代化的進程,極大地優化了人們的出行方式,高鐵可以稱得上是一場交通革命。


那些年,我們坐過的馬車、牛車和爸爸的自行車

▲小時候,看飛機飛過留下一條白色煙霧而激動不已並久久仰望的記憶猶在心頭。而今,坐飛機出行已成為很多人的“家常便飯”。

70年來,中國民航業實現了舉世矚目的發展,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現今,可以說飛機已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工具,並深刻改變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使世界成為了“地球村”。

(創作院校: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繪畫:王海濱、馬碩 撰文:王海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