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道德經》“道生之,德蓄之”?

開經語

宣道貴德抱無得一,行善利生濟世救人。

虛靜恬淡寂寞無為,知強守柔神定氣閒。

求真返樸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無名玄同無礙,上德無己法雨無邊。


學習道德經,開啟大智慧

喜歡哲學思辨的註釋家對此章愛不釋手,甚至欣喜若狂。老子終於講出了最深刻的真言,道和德在宇宙萬物中的地位,宇宙萬物是怎麼來的。四十章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四十二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此章講“道生之,德蓄之”,並又說“物形之,勢成之。”

此章是道德總論。二十一章說:“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傳播道的法音,為德的呈現作了鋪墊。二十八章則直接宣說“常德”,此章才道德合論。

什麼是《道德經》“道生之,德蓄之”?

老子《道德經》的二大主題道和德既分又合此章經文宣說了道和德是一個完美的統一體,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和依據,在化生宇宙萬物的過程中,道和德是密切配合的。老子在玄同大定中所實證的宇宙萬物的模型完全呈現出來,並且離開了本無論、齊物論、氣本論、語義學。

以一種樸實的更為世人的心智和肉眼所能理解的方式來述說道德分工合作創造宇宙萬物的分解過程,最後以尊道貴德作為修行的根本目標究竟地與現實地對接,呈現一個道為本原,德為滋養的有形的,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老子顯然不僅關注窈兮冥兮的道,而且關注道生萬物的每一個階段(細節)。

什麼是《道德經》“道生之,德蓄之”?

第五十一章

第一段: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第二段: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第三段: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第四段: 故道生之,德畜之。

第五段:長(zhǎng)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第六段: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zhǎng)而不宰。是謂玄德。

此章經文分為五段。第一段經文: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道是本原,是第一要素,是第一父。王弼注:“

物生而後畜,畜而後形,形而後成。何由而生?道也。”物哪裡來?當然是生出來的。生出來就結束了嗎?不是,還需要畜養,經過畜養才會有雛形。雛形還很脆弱,需要培育才能成形(完整的形)。生從哪裡來?從道而來畜,就是孳畜。

什麼是《道德經》“道生之,德蓄之”?

這裡老子借用生物學

的概念,很可能是孩子的生育而如此敘說。既然是借用生物學來說法,畜的含義就是精卵結合成胚胎,而不是撫養。“畜而後形”的形就是胚胎雛形,不是長大後的成形“形而後成”就是胚胎雛形發展為最後的成形(比如“人形”)。從精卵結合到胚胎雛形,從胚胎雛形到成形(人形),這是怎麼來的?背後的第一父是道。

德是第二要素,是母。“何而得畜?德也?”胚胎雛形怎麼形成的?從德而成,德就是母。老子此時心中所想應該是道為父,德為母。那個時代是父權第一,母權第二。真正的生物學不會這樣認為,所以老子還是在社會文化中吸取理念。

什麼是《道德經》“道生之,德蓄之”?

物是第三要素。“何有而形,物也。”這個形不是胚胎雛形(受精卵),而是發展出來的成形(人形),這需要營養物質供應,沒有營養物質供應則不能成長為人形。愛因斯坦的質能理論證明物質就是能量,世人認為物質和能量是二,愛因斯坦證明是一。物是能量的一種存在方式,形是物的轉化,因此形也是能量的表達方式。

勢是第四要素。“何使而成,勢也。”為什麼能夠從胚胎雛形發展出人形?這是由於勢。勢是什麼?陳鼓應列舉了三種解釋。

什麼是《道德經》“道生之,德蓄之”?

一,是指物所處的環境。氣候差異,陸地海洋等。(蔣錫昌主此說)

二,力。陳柱說:“勢者,力也。”勢力就是代表。力是自然力還是內在的潛力?二者都是。三,對立,包括彼此關係對立二者之間的某種均勢,如陰陽的均勢,交通成和。

實際上勢的解讀還有很多種。勢既然是第四要素,當然很重要。老子實證的道是個量子化宇宙模型,雖然是道生之,道是第一因,是第一父,但一旦發動(反者道之動),必然是或然的,隨機的,受多種因素影響的,而不是單一的直線式的,由初始參數可以“決定論式的”把後面的無限時間的結果推演出來。

什麼是《道德經》“道生之,德蓄之”?

所以老子說“大直若屈”,又說“曲則全”。勢就是隨機論的因素,曲是對決定論的否定,是對隨機論的肯定。時勢造英雄,時勢就是隨機性,不是決定論。科學家原來有一種願望,就是認為只要計算機的速度足夠快,就能依據一組初始參數推演出今後幾千年幾萬年的任何地點的氣象參數。

決定論就是這樣認為的。但後來科學家提出了蝴蝶效應,只要澳大利亞一隻蝴蝶突然起飛,就會在北美洲颳起一陣颶風,使所有的推演失效。最強大的計算機也抵不過一隻蝴蝶的擾動,而蝴蝶是否起飛是無法預先推算的。

什麼是《道德經》“道生之,德蓄之”?

世界上的蝴蝶有這麼多,即使初始參數是正確的,計算機的速度也滿足要求,算法完全可靠,還是不能推演明天的氣象,更不用說千萬年後的氣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