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裸辞”的95后,管理者如何应对?

“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有创造力”、“脑洞大开”……,带着这些标签的90、95后正在踏入职场舞台。在工作中,他们年轻、有活力,积极主动,见解独到,行事大胆,但有时会“冲动”,信奉工作就是要快乐,“一言不合就裸辞”也不足为奇,让管理者们既是欣赏又是无奈,管理起来常常束手无策。

很多管理者发现,对于现在的90后、95后员工,开出的薪酬并不低,为什么他们还是难以沟通流动性很高呢?对于这些“小鲜肉们”,他们的成长经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保证甚至优渥的生存环境,使他们中的大部分不属于没有工作就会饿死的人群,所以薪酬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要想他们“死心塌地”,就要先听听他们的想法。

“你不要老神在在,我也不是无知小儿”

他们讨厌管理者充当长辈的说教与批评,更崇尚平等关系的沟通。高高在上的姿态,过来人的经验,也许树立了一道与他们沟通的天然屏障。他们反感充满控制欲望、卖弄权威的管理者,更乐于接受充满魅力,并且乐于推心置腹,鼓励为主的管理者。

“死板的条条框框会杀死我工作的兴趣和动力”

他们讨厌一成不变的办公室规则,严苛的考勤制度,冗繁的会议流程也许都会让他们失去对工作的兴趣和动力。在他们的意识里,灵活的管理制度并不是完全无效,为什么可以通过视频会议或者语音会议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浪费时间和资源,规规矩矩的开会研究?在他们看来,严苛冗繁的管理制度与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不能直接联系起来,却也许会消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兴趣。

“我们不是傲慢,我们看重薪酬,更看重自我成长”

“天气太热(冷),我要辞职”、“起床失败,我要辞职”、“要加班,我要辞职”……,请不要把这些标签专属于他们。作为员工的他们,要自由,但并不懒散。对工作有追求,在职场有野心。对赋予挑战的工作,更执着,更具有竞争力。他们看重薪酬,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成长。

面对这样一群有想法的员工,传统的管理模式又应该做出怎样的改变呢?

适度“松绑”,灵活宽松的环境更能让他们游刃有余的发挥

对于这些年轻的员工,如果面对沉闷的办公室氛围,面对具有严苛层级感的公司管理模式,会感到压抑与不自由。而他们在简单的人际关系,不复杂、不拘束的制度和流程中,更容易产生“自由感”,更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因此营造简单、轻松、有朝气的公司文化,能够使这群有活力有想法的人,更长期,更高效地工作。

“同流”才能“合污”,推己及人的沟通与交流

距离并不一定产生美。管理者们也许需要打破管理的层级,走进他们的队伍里,了解他们的想法,摒除高高在上的姿态,使用“共通语言”,与他们进行交流,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不是控制,不要服从,而要引导

对于90后、95后的员工们,控制与服从大概是最苍白无力的了。他们更追求快乐工作,享受自由,那种“不遵守我就辞退你”的论调对他们来说毫无震慑力,反而会引起反感和厌恶。管理者们可以尝试从“要求”转变为“引导”,来实现管理的目的。比如在同类群体中树立榜样,可以激发了他们心中的追逐感和挑战感,这种榜样的引导作用比死板的条框规定更有效。

给予物质,更付出情感,关注他们对自我成长的诉求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90后、95后,“老板对我很好, 现在公司暂时困难,我依然坚持跟他干”。这并不是说薪酬对于他们不重要,而是也许他们面临的生活境遇使他们考虑的因素更单纯,会更忠于对他们投入感情的管理者。同时他们更渴望管理者们关注他们对自我成长的诉求。比如让他们在工作中参与一些工作决策的讨论,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独到的见解,也能够使他们有参与感,这种参与感会让他们觉得被信任,被重视。再比如给予他们一些具有挑战的工作,而不是因为资历的问题总是安排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他们能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困难,增加自身的成就感,能感受到自身在公司中的变化和成长。除此之外,还要提供给他们学习发展的机会,相对公平的晋升渠道,才能够提高他们对公司的热爱及忠诚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