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前》成为经典剧,《黎明决战》为何口碑不佳?有何差异?

谍战剧深受观众欢迎,虽然有时候给人感觉有点烧脑,但是,观众也是很挑剔的,编导稍有不慎,部分剧情和画面就有可能引起观众的反感,最终导致追剧人弃剧。

《黎明之前》成为经典剧,《黎明决战》为何口碑不佳?有何差异?


两部主题相同、风格接近的谍战剧《黎明之前》和《黎明决战》,它们就是“一正一反”的典范案例。

冷丝带着你简要分析一番,看看本文的分析是否有道理?

其一,风格类型是谍战剧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黎明之前》中,利落畅快的叙事节奏、逻辑严密的故事情节和灰暗峻冷的色调,让整个剧集的风格得到统一。严丝合缝的心理分析与观众你来我往的智力较量,使该剧带有明显的美剧风格,叙事技巧更加娴熟。

《黎明之前》的成功,与作品鲜明的叙事风格分不开,契合了当今社会的审美取向。

《黎明之前》成为经典剧,《黎明决战》为何口碑不佳?有何差异?


相比之下,《黎明决战》的风格则有些模糊,故事立意与营造饱满的戏剧环节之间没有实现有机转化,特别是在剧本创作上,叙事手段、人物关系的营造、情节逻辑上的欠缺等,都导致整部剧作的风格时而像谍战剧,时而像年代剧,时而又像战争剧,让观众感到凌乱。

比如,程樯和国民党争夺军火藏匿位置坐标的情节就像谍战剧,而宋红菱多次去医院帮助病人、救助困难百姓的情节又像年代剧,虽然全剧的描写可以体现出复杂的时代局势,但模糊的风格却让观众难以依据观看经验给予准确的类型定位。

其二,情节的逻辑一定要严密,不能出现纰漏。

《黎明之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剧本中严密的逻辑设计。

《黎明之前》成为经典剧,《黎明决战》为何口碑不佳?有何差异?


该剧从事件、人物背景的铺陈,到剧情的走向都严丝合缝、丝丝入扣,美中不足的是为了实现剧情的反转,收尾略显仓促。

反观《黎明决战》,剧集却存在着诸多逻辑漏洞,比如宋红菱家中被安置了窃听器,此后在没有铺垫窃听器已被拆除的情况下,宋红菱在客厅和父亲告别时竟说“给您带一个真女婿回来”这样暴露身份的话;汤文景公开表露对程樯的心意,被程樯婉拒后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不再有下文;杨景修和金宇轩进行军火交易时,楚鹏飞突然闯入中断了交易。

楚鹏飞既然能够查清杨景修的行踪,为何不知杨景修是在进行军火交易?

《黎明之前》成为经典剧,《黎明决战》为何口碑不佳?有何差异?


心思缜密的金宇轩心软没有杀掉心狠手辣不讲规矩的洪宝奎,竟然转身走掉,却居然没有意识到洪宝奎此时身边已有好几支枪随时可以报复自己,果不其然,最后被洪宝奎从背后击中。

《黎明决战》中这些明显的逻辑漏洞,严重地影响到了剧情的合理性和严密性,也消解了该剧的戏剧张力。

其三,在画面上,符合年代环境感的色彩基调,是帮助观众走进叙事的重要因素。

电视剧《黎明之前》 整体采用了黑、灰、白三色作为主色彩,基调灰暗肃穆,渲染了解放前肃杀、压抑、凝重的政治氛围以及国共两党间较量的残酷,更具纪实感。

《黎明之前》成为经典剧,《黎明决战》为何口碑不佳?有何差异?


而《黎明决战》的色彩基调则是根据场景不断发生变化。当刻画反面角色金宇轩等人时,色彩以黑灰为主;展现警察局场景时,常用大面积自然光凸显明亮感;而表现宋博洋家中场景时,则多用黄色、暗红色来表现资本家家中的富丽堂皇。

因为色彩过多,这就导致《黎明决战》画面混乱,也让观众不太容易进入剧情设计的场景。

其四,为了烘托危机四伏、命悬一线的紧张氛围,需要通过剪辑来控制节奏。

剪辑对于谍战剧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叙事手法。

比如《黎明之前》,刘新杰在暗杀叛徒受伤自我治疗的一段戏,导演在 47秒的时间内,通过13个升格大特写以及五段降格暗杀片段的穿插闪回,将刘新杰受伤后极度的痛苦以及暗杀时的惊心动魄,紧凑而完美地交织在一起。

《黎明之前》成为经典剧,《黎明决战》为何口碑不佳?有何差异?


《黎明决战》中同样有自我治疗的情节,杨景修为了救宋红菱而身负枪伤,同样在47秒的时间里,导演却只用了15个常规镜头来展现。如此紧张刺激的情节,相较于《黎明之前》的多种剪辑技巧的运用,《黎明决战》的剪辑则过于平淡。

通过上面的简要分析,你应该明白了吧?《黎明之前》为何能成功《黎明决战》的收视效果为何不佳?

作为广受欢迎的谍战剧,叙事逻辑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探索,这既需要创作者们遵循美学规律,积极引导观众的审美喜好,又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制作理念精心打磨。

《黎明之前》成为经典剧,《黎明决战》为何口碑不佳?有何差异?


冷丝认为,唯有如此,谍战剧创作者才能创作出兼具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优秀作品,也才能吸引观众观看,获得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