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潜伏》《黎明之前》和《伪装者》,哪一部谍战剧的结局是败笔?

文|冷丝

栏目|影视批评

《潜伏》《黎明之前》《伪装者》都是经典谍战剧,并且被称为“零差评”电视剧,但是,如果从更高的标准来看,《伪装者》的剧情设计,尤其是大结局的设计稍逊一筹。

《潜伏》《黎明之前》和《伪装者》,哪一部谍战剧的结局是败笔?

在很多谍战迷网友看来,《伪装者》的结局明显不符合谍战剧的专业要求,甚至给人感觉有点“脑残”,是一大败笔。相形之下,《潜伏》《黎明之前》的大结局则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符合谍战剧的剧情发展逻辑。

冷丝也很好奇:这其中的玄机在哪里?

《潜伏》的结尾,没有简单使用大团圆式的处理,却也给观众留下一种悠远深沉的惦念,。剧中,翠萍和余则成以天各一方的结局收场。这样的结局安排是塑造一个地下工作者的需要——残酷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必须具有牺牲奉献精神。

《潜伏》《黎明之前》和《伪装者》,哪一部谍战剧的结局是败笔?

同时,这个结局也符合了人物的命运,余则成在长期的艰苦工作环境中所形成的爱情观,对现实的无奈和坚韧的品格都因为有了这样的结局而被体现出来。这样的大结局不仅符合谍战叙事的完整性、逻辑性要求,还跳出了一般故事追求“大团圆”形式的限制,用一种开放式的结尾带给接受者强烈的情感震撼,对观众的审美体验产生极大的冲击力。

该剧播出以后,很多观众热烈讨论它的结尾,并自发地进行再创作。这种效应,就是震撼结尾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而且,很多观众至今对《潜伏》最后一幕念念不忘——姚晨扮演的翠平抱着女儿,傻傻地远眺着山脚,苦苦等待着丈夫余则成的归来,这样的一幕确实有催人泪下的效果。

《潜伏》《黎明之前》和《伪装者》,哪一部谍战剧的结局是败笔?

《黎明之前》的故事发展到临近结尾时,谭忠恕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个转变本身出乎观众意料,但是剧情累积至此,也是非常合理的。

谭忠恕的内心转变,剧作又处理得很巧妙,不同观众可以得出各自的解释,耐人寻味。而从这个转变出发,剧中主要角色展开一系列的行动配合,把整个局面有力反转。之前故事里的各个悬疑点,再次得到使用,并且是翻盘式的处理,解释合理,非常巧妙。

《潜伏》《黎明之前》和《伪装者》,哪一部谍战剧的结局是败笔?

这样的结局,从故事结构的因果关系来说,是极为讲究和顺乎自然的。

它不仅符合剧情发展的“起、承、转、合”,对整个剧情逻辑的关键环节进行铺垫和发展,也具有很强的戏剧效果。剧中的人物,无论是谭忠恕还是刘新杰,也都因为这个结尾变得饱满起来。特别是刘新杰,作为一个英雄式的人物不再是简单的高大全,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极富感染力。

《潜伏》《黎明之前》和《伪装者》,哪一部谍战剧的结局是败笔?

再来看《伪装者》的结局,其中明显的差异不得不令人反思。

明家三兄弟为了大姐,最后都卸下伪装,义无反顾。面对三兄弟,藤田知道自己毫无胜算,他却想拉着他们三个其中一个人同归于尽。在说话间,他突然一把将明镜推开,欲趁乱袭击明楼。被推开的明镜挡在了明楼的身前,藤田射出的子弹残忍地穿透了大姐明镜的胸膛和腹部,明台和明城立刻击毙了藤田。

慌乱之中反应过来的明家三兄弟急着要将大姐明镜送往医院,明镜知道自己的伤势很严重,她阻止了几个弟弟的行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将最疼爱的明台推开,呵斥他离开上海。

《潜伏》《黎明之前》和《伪装者》,哪一部谍战剧的结局是败笔?

这样的结局,从感情上来看,很多观众能够接受,但是从谍战剧的视角,毫无逻辑秩序,明家三兄弟费尽心血各自潜伏了下来,为的就是完成任务,这样以身试险不符合久经考验的特工明楼、明诚的性格特点,与整个剧情发展相违背。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观众认为,《伪装者》的结局是一大败笔。

《潜伏》《黎明之前》和《伪装者》,哪一部谍战剧的结局是败笔?

电视剧是一种以影像画面为语言的叙事艺术,它的结构形式必然要实现叙事的完整性和内在统一性,叙事结局成为电视剧形式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刻画人物形象的完整形态中,人物的收场方式能够激发观众强烈的心理感受体验,形成对观众审美心理剧烈震撼力。

结局是电视剧存在形式的外在体现,它与开端彼此互为指向。结局还是一种标志,展示创作者把握和统领全剧生命形式以及审美格调的能力,反映创作主体从审美 观念上对现实客观理解。同时,结局的安排也成为艺术再现真善美主体精神,显示创作技巧,以及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

《潜伏》《黎明之前》和《伪装者》,哪一部谍战剧的结局是败笔?

所以,冷丝认为,电视剧的结尾必须是在顺乎故事和人物逻辑的基础上,再给观众的心理期待一个交代。

由此可见,《伪装者》确实比《潜伏》《黎明之前》逊色,虽然也是“零差评”电视剧,但偶尔也被一些网友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