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悬疑剧《黎明之前》经典之处是它巧妙设计的结局

说起来,《黎明之前》算是一部很特别的国产谍战戏。在“谍战”的道路上,它比大部分国产剧走的更远,涉及的内容更纯粹。弱化了信仰优劣的争讨,弱化了情感元素的冲击,《黎明之前》中的国共特工一心一意的摆计谋、拼智商,总算有了几分职业化的影子。

谍战悬疑剧《黎明之前》经典之处是它巧妙设计的结局

在剧情发展上,《黎》剧走了一条近似美剧的道路。第一集的信息量非常大,各路人马轮番登场,迅速带领观众进入了状态;其后20集左右,是内地影视更加稀有的多线叙事,每一集密布了大量的逻辑性分析,任意一条线索的发展都可能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观众的神经因而被绷的很紧,一时片刻也不得放松;最后几集,进入了传统的反转剧环节,通过观众与戏中人物获得信息量的不均衡制造悬念,间接导致了一部分代入感的缺失。不过,这一点点不舒适,也随着真相的彰显而烟消云散。

谍战悬疑剧《黎明之前》经典之处是它巧妙设计的结局

有人说,《黎》剧的结局很不“给力”。确实,相较通篇的智力角逐,最后的结局甚至带有一定的反智色彩,而非传统意义上通过巧妙布置的意外翻盘。“水手”的能力被无限制的放大,仿佛《电锯惊魂》的“竖锯”老头一样能掐会算,死后还可以摆弄众人的命运于鼓掌之间。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得不承认,它才是故事的点睛之笔,甚至为这部电视剧从精神上提升了一个层次。

谍战悬疑剧《黎明之前》经典之处是它巧妙设计的结局

尽管原著作者对本作的剧情早有定论,导演也顺应作者的意图轮番应用各种细节进行暗示,强大的怀疑论者还是凭借着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编造了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由于影片本身提供的线索有限,这条“截然相反的道路”竟然顽强的伸展起来,和电影表面描绘的剧情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就个人而言,我不认为老马在有意故弄玄虚把观众引入歧途,但即便如此也同样无法阻止这个新真相的诞生。

谍战悬疑剧《黎明之前》经典之处是它巧妙设计的结局

因此,当《黎》剧中“水手”在故事的最后,利用阴谋论的技巧去对付8局精英时,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毕竟,并非人人都是柯南,当真相不止一个的时候,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按照自身的实际需求去接近想要的那一个,而努力的排挤另外的一个或多个。

谍战悬疑剧《黎明之前》经典之处是它巧妙设计的结局

更深一层看来,全知全能的“水手”同志无疑是谦逊的。他只是说“在谭忠恕的心中埋下怀疑的种子”,其实他也知道,单纯依靠怀疑论是不足以让老谭这样的职业军人信服的。这是一个建立在情感与理智上的多重迷局,是以“水手”为诱因,以刘新杰和众人的情谊为主观因素,以上层对8局的清洗为客观因素,以国民党的节节溃败为现实背景,密不透风的连环心理陷阱。你或许可以避开它们中的一个或几个,却难以避开它们的全部。老谭们如果拒不配合“水手”的计划,只能面临一无所有的境地,而“水手”为他们提供的新结局无疑就像救命稻草一样,唯有牢牢抓住而无暇另作他想。正是在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协同刺激下,最后剧情上的逆转才得以实现。

谍战悬疑剧《黎明之前》经典之处是它巧妙设计的结局

这真的是一个太过精妙的设计。从现实考虑,它的实现有着太多难以确定的因素和无法控制的环节,甚至要求“水手”了解他的对手胜过他们本人,这里面只要有一环扣不上,整个计划就会全然崩溃。但这就是戏剧,“事实”就是“水手”的计划不仅成功了,而且实现的很完满。

谍战悬疑剧《黎明之前》经典之处是它巧妙设计的结局

重要的是,也只有在这样一个结局的发展和成熟之间,才真正体现了“黎明之前”这个特定背景下,国共两党特工的那份绝望的坚守。对刘新杰而言,他走投无路又无可奈何,痛苦不堪又拼命忍受,因为这是他作为一名潜伏特工的职责;对谭忠恕而言,他原本占尽了天时地利,又坐拥8局的精英集团,却也不得不在历史的滚滚车轮面前低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结局,这部电视剧可以叫做《潜伏》、《敌营XX年》或者其他什么,现在,它只能叫做《黎明之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