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为什么那么轻易就夺得了宇文家的天下?核心原因是什么?

钱塘安东阳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相比其他开国皇帝,杨坚夺得天下要容易的多,当时的北周已经有统一天下的趋势,杨坚以外戚身份代周自立,背后的核心原因是关陇贵族集团雄厚的背景力量。




魏晋南北朝,出了很多世家大族。门阀士族在当时达到了其鼎盛时期。西晋八王之乱,中原板荡,晋琅琊王司马睿衣冠南渡,得到了当时江东大族王氏、谢氏、庾氏的支持,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小朝廷,王导、王敦、谢安、谢玄等门阀士族都得到重用,晋元帝几乎是被这些人架空,当时民间还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可见门阀士族在魏晋南北朝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力,几乎可以左右国家的命运走向。

杨坚的家族,就是属于典型的门阀士族。杨坚出自关中弘农杨氏,乃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从杨震起至杨秉后裔杨彪(8世)均为太尉,后世称为“四世三公”。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开国功臣,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兵关中,为“八柱国”之一,官居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死后追赠太保。



魏晋南北朝时期,寒门子弟鲜有发达者,世家大族牢牢占据着朝廷的各个职位。杨坚有一个牛逼的父亲和强大的家族背景,属于典型的官二代。西魏恭帝四年(557年),二十六岁的杨坚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可谓是年少有为,春风得意。杨坚还有一个同样背景强大的老婆独孤伽罗,她的父亲是关陇贵族集团重要成员,卫国公,北周开国“八柱国”之一独孤信。

杨坚出身豪门,背景强大,但他在北周明帝、北周武帝初期,并未能施展拳脚。当时大权臣宇文护专擅朝政,北周武帝隐忍多年才除掉他。宇文护一死,杨坚才算是如脱缰野马,在北周帝国的权力中央隆重登场。天和三年(56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聘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为太子妃,杨坚一跃成为皇亲国戚,未来的国丈。这个身份的改变至关重要,杨坚可以以外戚的身份做掩盖,逐步走向权力之巅。



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后,太子宇文赟即位,即周宣帝,杨丽华被立为皇后。杨坚因是皇后之父,得以进位柱国大将军、大司马。但是周静帝对他并不完全信任,杨坚觉得在朝中凶险诡异,于是就申请外放地方,跑去任亳州总管了。周宣帝自幼长于皇宫中,沉溺酒色,不问政事,觉得当皇帝严重束缚了自己的自由,在位仅两年便传位于长子宇文阐。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宣帝病重,当时杨坚担任扬州总管准备伐陈,御正下大夫刘昉、内史上大夫郑译伪造诏书,让随国公杨坚接受遗命,辅佐朝政。

至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已经把朝中反对他的人都杀的差不多了,二月,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离代周自立仅一步之遥。同月,北周静帝以杨坚声著海内、众望所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造例三让后顺天应命 ,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隋”,并大赦天下。

杨坚的成功,背后有关陇贵族集团的强力支持,而北周宇文氏,看似帝王世家尊显无比,实则外强中干,虚弱不堪。



要知道,北周的建立同样离不开强大的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作为世家大族抱团形成的集团,在利益至上的魏晋南北朝,既可以选择拥护北周,当然也随时有可能抛弃北周。

作为关陇贵族集团的重要成员,已经在北周身居高位的杨坚,自然会得到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因为他们相信,杨坚会给予他们想要的。而北周皇帝,自北周武帝后,便一代不如一代,这显然不符合关陇贵族集团的利益要求。既然北周气数将尽,那大家就合计下把杨坚捧上去,这样也能继续为关陇集团谋取利益。

遗憾的是,通过关陇贵族集团在背后支持得以实现改朝换代的隋文帝杨坚,在世的时候并没有认识到世家大族对王朝隐藏的威胁。已至于隋朝的灭亡,居然是同样亡于出身关陇贵族集团的唐国公李渊。


大国布衣


杨坚家族十三世为官,并非是暴发户;宇文氏虽然是皇族,但实际上关陇贵族对其的支持度很低。杨坚篡位时,并非是以杨氏一家之力单挑整个北周政权。而是杨家和宇文家单挑,外公赢了外孙。

也就是说,杨坚是运气和实力并存。一切有利于篡位的条件,全让他赶上了。所以他的篡位才会那么成功。

北周的奠基人宇文泰,最初只是大将军贺拔岳的行台左丞,平时替贺拔岳处理一些政务上的事情。后来因为高欢使离间计,唆使侯莫陈岳刺杀了贺拔岳,而贺拔岳的残部又推举宇文泰为新元帅,他这才上位。

后来宇文泰凭借高超的个人能力,以及比较合理的政治平衡,让贺拔岳残部以及关陇当地的贵族对他是俯首帖耳,他才得以稳坐西魏八柱国之首的位置。

注意了,当时宇文泰和其他柱国大将军,不是君臣关系,而是盟主与盟友的关系。他能当上西魏相国,一是因为他能力强,二是大家抬举他。并不是说他当了老大,他就是大家伙的君主。不是这样的。

宇文泰病死前,让侄子宇文护监国摄政,辅佐宇文觉。因为宇文觉年纪太小了,需要宇文护帮他,否则他根本镇不住场子。

后来,宇文护连杀宇文觉和宇文毓,发动宇文氏的家族内战。在此期间,关陇贵族的权益并未受影响,只是有个别支持宇文觉的贵族受到了牵连而已。(比如独孤信)

再之后,北周武帝宇文邕清洗宇文护后,也没有搞清洗并未扩大化,被清洗的只有宇文护诸子及少数亲信,依然只是家族内斗,没有牵涉到关陇贵族的头上。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关陇集团的各大门阀贵族在北周一朝,是真心的牛掰。对于两位先帝和宇文护被杀事件,这些人基本上抱着作壁上观的态度,极少有人受到牵连。皇帝死了就死了,大家仍然是高官厚禄。皇帝的幸福感还不如臣子。

颇有一种“皇帝死了关我鸟事?我只关心我自己的利益”的感觉。

武帝驾崩,宣帝宇文赟继位后,宇文氏内部继续内斗。宣帝接连清洗了齐王宇文宪、宇文孝伯、宇文神举和,弄出五个皇后,然后再禅位给儿子自己做太上皇。而关陇贵族则继续不受影响。

宇文赟发动这一系列皇族内斗,目的可能是为了加强皇权。但是很可惜,他命短,才当了两年皇帝就驾崩了。残酷的权力结构重组才刚刚开了个头,就悲剧的死去了。最后等于是给老丈人杨坚做了嫁衣。

因为,从后来杨坚可以轻易杀尽宇文氏诸王就可以看出,宇文氏因为宇文赟的内斗,已经是毫无还手之力。杨坚摊上这样一个能折腾,又无福享受,净给别人做好事的主,也算是他命中有篡位的“运”。

周宣帝死后,门阀们投了宇文氏反对票,认为宇文氏不再具有统帅关陇贵族的资格,便对杨坚篡位一事予以默认。

当杨坚干下篡位之事后,公开反对的贵族只有十二大将军王雄之子王谦以及尉迟迥和北齐投降过来的司马消难。除了这些人外,再没有豪门贵族的响应。

这就足以可见,关陇贵族集团是打心眼里抛弃了宇文氏。



最后做了总结。

首先,北周宇文氏本来就是一个统治力很弱的皇族。当年宇文觉能称帝,全靠关陇贵族的抬举。皇帝在贵族眼里,就像是职业经理人,有用就抬举,无用则弃之。

其次,宇文氏长年内斗,皇族内讧从不牵涉到关陇贵族。这就导致统治力本来就不强的宇文氏更加的虚弱不堪。而杨坚家族则几乎不受影响,这让杨坚捡了便宜。

第三,杨坚家族实力强大。他父亲是北周随国公,爷爷北魏建远将军,太爷爷是北魏龙骧将军、太守,高祖父是北魏太守,五世祖是北魏司马,六世祖后燕太守。

结合以上三点,杨坚篡位时,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关陇贵族无所谓谁当皇帝,只要保证他们的利益,谁当皇帝都可以;宇文氏因为长年内讧,实力被削严重;杨坚家族累世为官,实力并不弱。最后,厚积薄发的杨家和只剩孤儿寡母的宇文家单挑。宇文家没有能力反制,关陇贵族选择冷眼旁观,几乎没人出兵勤王。于是杨坚就顺顺利利的篡了外孙的皇位,并血屠了宇文氏。

后来隋朝的灭亡,也是同样的情况。隋炀帝清洗了不少人,导致贵族后裔杨玄感、李密先后起兵。当隋炀帝迁都江都,抛弃关中之后,关陇贵族实际上也抛弃了他。李渊趁虚起兵,杀入关中接替杨氏,成为天下公认的正统。实际上就是关陇贵族对杨氏的否认和对他的承认。


Mer86


杨坚可以说是最被忽视的大一统王朝皇帝,而英国《剑桥中国古代历史》把杨坚评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三个最伟大君主(另外两个是秦始皇与李世民)。而杨坚之所以被忽视原因在于隋朝立国时间太短。丧失话语权,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印记。第二就是杨坚得天下太速太易。用《大唐双龙传》里,黄易借宋缺之口所说:自古得天下最易者莫过于杨坚,寇仲则大拍岳父马屁,大概是时运到了。杨坚,即隋文帝。鲜卑姓氏普六茹。是汉化鲜卑人。出身关陇集团。是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应该是瞎认祖宗)大隋朝开国皇帝,在位23年。最大的功绩就在于结束了长达265年的南北朝分裂。确立三省六部制,但杨坚是如此发家篡位的呢?

北周实际开国皇帝是宇文泰。杨坚的父亲杨忠关陇集团。而当时5岁的杨坚就被加封为县公,16岁晋封为骠骑大将军,一代权臣宇文泰对于同殿称臣的杨虎的儿子也是十分感慨,此子日后绝非池中物。

公元578年,周武帝驾崩,周武帝在位19年,死时39岁。可以说,如果周武帝宇文邕不死,一定是统一天下的皇帝,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杨坚,这是杨坚运气。周武帝驾崩以后,宇文赟登基做皇帝,时年20岁的宇文赟当皇帝以后,让自己的死党郑译为大将军,也就是此人日后投靠杨坚,矫诏辅政。帮助杨坚篡位,成为新朝功臣。当了皇帝的宇文赟天天是胡做非为,国家法令朝令夕改,弄的朝臣无所适从。由于宇文赟作的太厉害。公元579年22岁的太上皇宇文赟驾崩。8岁的皇帝宇文衍与太后孤儿寡母惶惶不可终日,就在此时,宇文赟的第一宠臣郑义假传圣旨,让宇文赟的岳父杨坚辅政。为宰相。这一决定得到了皇后的支持,毕竟是自己的父亲,实际上杨皇后和杨坚是名义上的父女,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北周隋唐一脉相承,三朝皇室皆出自于关陇贵族。都是关陇集团的核心层。而皇帝本身很弱。只要杨坚控制了关陇集团基本上当皇帝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了。

可以说,杨坚当上丞相以后,就立即展开就开始了篡位计划,当时的周静帝拜杨坚假黄钺、左大丞相,百官皆听命于他。以郑译为长史,刘昉为司马,设置丞相府官僚。可以开衙建府。杨坚当大丞相后,减轻律法,为政宽和,崇尚节俭(杨坚真是节俭了一辈子),一个八岁的孩子又如何掌管江山,宇文赟在位 的时候,为了防止宗室造反,基本上不授予宗室实权,而几个有能力的宗室也被杨坚给杀了,(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都死于杨坚之手)。南北朝时期篡位比比皆是,北周自己也是篡位登基,别人也是有样学样,而朝中各个势力,和天下之人心无不归附于杨坚了。在581年,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 同月,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登基为帝。时年40岁。杨坚生性残忍,在登基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把北周宇文氏皇室宗亲诛杀的干干净净。节闵帝后裔子孙6家,周武帝后裔子孙12家,北周末帝自己的外孙宇文衍被杀时候才9岁。北周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而且留下统一雄厚的经济和政治基础,杨坚篡位控制了北周的庞大疆域,随后完成了统一。杨坚本身功绩不大。

自公元581年。杨坚篡位登基。代周建隋。公元582年杨坚伐陈成功。天下重归一统。大隋经三帝,历时38年,也是一个短命王朝。但杨坚的功绩无疑是巨大的。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杨坚本是外戚,是皇后杨丽华的父亲。杨丽华的丈夫、北周皇帝宇文赟早就看杨坚不顺眼,多次起念杀杨坚。杨坚心头也十分惧怕,便请求到外地去做官,远离皇帝。可动身之前,宇文赟突然死了,宇文赟死的时候22岁,史书记载宇文赟沉溺女色,荒淫过度。杨坚矫诏,做了总知中外兵马事,也就是全国兵马总司令啦,辅佐宇文赟长子宇文阐做皇帝,宇文阐只有八岁。

杨坚要坐稳摄政的位置可不容易,因为宇文皇族树大根深,哪会容他踏实安宁。北周开国者宇文泰有13个儿子,老四武帝宇文邕就是宇文赟的父亲,此时在世的儿子尚有五位,都是分封在各地的亲王,是宇文皇族的梁柱子,如果这些亲王得知杨坚摄政,肯定是不会答应的。于是杨坚隐瞒宇文赟的死讯,召五位亲王入京朝见。说是千金公主要外嫁到突厥了,你们呢都到京城来庆贺这件大事吧,也顺便给千金公主送行什么的。千金公主是老七宇文招的女儿,那老七自然是要来了,其他亲戚嘛,老九,老十,老11,老13也就都来了。五位皇族的大佬来了,来了自然就再也走不了啦。在京城,杨坚给宇文家的人官做,还让宇文阐的叔父宇文赞当右丞相,宇文贽当上柱国,只不过都是些有名无实的虚职罢了,旨在把他们稳住。

困住了五位大佬,他们留在封地的儿子们也就翻不起什么浪来。只有宇文泰外甥、相州总管尉迟迥闹了一闹,折腾了两个月兵败自杀,尉迟迥闹腾的时候,尊奉宇文招的小儿子为皇帝,并以这个小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到了这一步,宇文皇族基本上没什么后劲了,杨坚呢自然就开始动手杀人啦。半年之内,五位亲王以及他们所有的儿子以谋逆等罪名诛杀。

拔除了锋利的钉子,杨坚自导自演一出禅让大戏,做了大隋的开国皇帝。将宇文阐降封为介公。

可这并没有完。宇文泰有13个儿子,在世的五位以及他们的儿子都被杨坚杀了,可早先已经去世的八个儿子还育有许多儿子,这些儿子是隋国潜在的不安定因素,万一某个野心家拥立一个出来作对也是未可知的,于是杨坚就用这许多的宇文家儿子们的人头来祭祀大隋开国,尽管这些儿子们许多尚且年幼,最后将宇文阐也毒杀了。

这是宿命,是君主专制时代每逢改朝换代帝王家的宿命。

杨坚共屠灭宇文皇族男丁六十多口。38年后,这宿命也落到了杨坚的头上,他的子孙合计三十多口也被后来的帝王屠灭。不过这是后话。



春风闲度


杨坚轻易夺得宇文家的天下其实也并非易事,杨坚一开始或许并没有想过要篡位,野心几乎都是在风向有变自己又大局在握的时候起的。首先杨坚本身就是一个不一般的人物,父亲杨忠位列公侯,据说在杨坚孩子时有尼姑就说此童不可当做一般孩子养,再其读书时更是表现出了少年老成,少言寡语,在班里不怒自威。

杨坚父亲杨忠死后杨坚继承了爵位,袭封随国公,接着就把自己的长女杨丽华嫁给了当时皇帝周武帝宇文邕的太子宇文赟,在随国公之上又添加了一成皇亲国戚的身份。嫁女给皇太子这一举动可以说是为他后来掌控大权大局迈向皇权,打下了夯实基础的。

在被周武帝宇文邕有所猜疑,一些小人暗中诋毁在宇文邕面前多次提起杨坚不会久居人下后,杨坚便韬光养晦,从不出头,打仗也是表现出与以前能征善战截然相反一面,似乎有种好汉不提当年勇的感觉。就这样不仅打消了宇文邕的猜疑还重新获得了宇文邕的信任。

在周武帝宇文邕死后,周宣帝宇文赟登基后不仅贪图享乐,残暴不仁,更是荒唐至极,在已有杨坚之女杨丽华皇后的情况下,连立了四位皇后,还在当了一年皇上后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杨丽华好意劝阻了一下,宇文赟竟然大怒要灭了杨家,同时真的把杨坚骗进了宫,欲杀之。

杨坚明白处境后面色平静,表现的逆来顺受,让宇文赟一时找不出杀他的借口,后为保全性命,以退为进,不惜自贬提出愿意去镇守藩地。

待到宇文赟把国家搞的天怒人怨,手握重兵杨坚就成为了大家拥护的对象,或许这时杨坚才有了造反之心,但是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循序渐进,一步步的回到朝堂,掌控了实权,排除了异己,拉空了朝臣,清除了通往皇位大道上的绊脚石大局在握万事俱备后,才真正的取代了宇文家坐上了皇位。其核心原因即在于杨坚的审时度势,也在于周宣帝宇文赟的残暴不仁,荒淫无道,沉迷酒色,不得人心。





ALIVE


说杨坚得天下容易的怕是赵翼说“古今得天下之易者,未有如隋文帝者”吧。他懂个屁。其实隋文帝得天下非常不容易,而且还是十分艰难的,可说是如履薄冰。

杨坚至少有三次直接来自北周朝廷的死亡威胁

  • 第一次,在杨坚还只是个小宫伯(禁军侍卫的小领导)时,掌管朝政的宇文护就非常忌惮杨坚,还多次想谋害他,多亏了大将军侯伏、侯寿等人保护才幸免于难。

宇文护执政,尤忌高祖(杨坚),屡将害焉,大将军侯伏、侯寿等匡护得免。
  • 第二次,北周齐王宇文宪曾经对北周武帝宇文邕说过:杨坚相貌非同一般常人,我每次见他都非常害怕,恐怕他不肯居人之下,请尽早杀了他。
普六如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

宇文宪说罢,内史王轨也突然对宇文邕说皇太子不是社稷之主,杨坚有反相。

内史王轨骤言于帝(宇文邕)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如坚貌有反相。
  • 第三次,周宣帝宇文赟对皇后杨丽华说:我一定要杀你全家族!于是召杨坚进宫,又对左右侍卫说,杨坚来了后要是脸色有变就立马杀了他。
高祖(杨坚)位望益隆,帝(宇文赟)颇以为忌……帝每忿怒,谓后(杨丽华)曰:必族灭尔家!因召高祖,命左右曰:若色动,即杀之。在古代,一旦被皇帝忌惮上了那是非常容易掉脑袋的事,但是隋文帝能化险为夷,不得不说他是有本事的,要不然早被一刀斩了,赵翼还说得天下容易,我说他是走过了无数个刀尖才当上的皇帝。

似梦蝴蝶


假如我说,杨坚做皇帝靠的是运气,你信吗?实际上,看似必然的历史事件,都是无数个偶然因素的组合。杨坚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你要是还不信,那就听我给你唠唠:

偶然因素之一:干得好,不如投胎投的好

杨坚的父亲杨忠,因为替宇文家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到柱国大将军和随国公。杨坚生来就是官二代不说,做官都可以走捷径——杨坚27岁的时候,正是大展宏图的好时机,他老爹杨忠就很配合地老死了,杨坚就继承了爵位,成为一方重臣。

偶然因素之二: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英年早逝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历史上最有能力的皇帝之一,能文能武,用勇有谋,雄才大略。隐忍十多年,诛杀权臣宇文护,加强集权;完善府兵制,打造强军;打击地主兼并土地,缓和社会矛盾;坚决灭佛灭道,增加劳动人口,发展经济;出兵北齐,一举统一北方。

宇文邕这样有能耐的皇帝,要是再多活十来年,灭南陈、灭吐谷浑、灭突厥、一统天下统统不在话下。在宇文邕手下的时候,杨坚只能瑟瑟发抖,伴君如伴虎。可惜天妒英才,宇文邕病死在了北伐突厥的征途上,这一年宇文邕36岁,杨坚38岁。

偶然因素之三:北周宣帝宇文赟(yūn)死在了纵欲过度

北周武帝去世后,19岁的宇文赟即位,这是一个标准的纨绔子弟,吃喝嫖赌样样都喜欢。这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女人,他老爹刚去世不久,他就全国海选后宫。就是这么一个人创造了历史上的一个记录:同时册封了五个皇后。

宇文赟这么个浪荡子,有没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答案是肯定的。他就是杨坚做皇帝的神助攻。做了三件事:

  • 其一,杀掉了威望极高的皇叔宇文宪,这个王爷是宇文家的定海神针,唯一一个可以压制杨坚的人物。宇文赟认为叔叔功高震主了,觉着派人砍死比较安心。宇文宪被杀,享年34岁。

  • 其二,娶了杨坚的大女儿杨丽华做皇后,把老丈人杨坚提拔为大司马、柱国大将军,使得杨坚的权柄越来越重。宇文赟对杨坚也不放心,试探了好几次。派出去的人为了给自己留后路,替杨坚说了好话。宇文赟就不了了之了。

  • 其三,宇文赟先是把位子禅让给7岁的儿子,然后就纵欲过度搞死了自己——才21岁就挂了。有人对宇文赟的死因怀疑,别怀疑,他肯定是死于纵欲过度。13岁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开始后宫种马,皇后就5位,妃子有名有姓的就有几十个——做神仙也得看身子板呀。他一死,没人压的住杨坚了。

看看吧,宇文家的两个皇帝一个王爷,都抢着早早投胎,杨坚继承老爹爵位,宇文家还把杨坚扶上国丈大将军的位置,替老杨家铺好了路。杨坚要是还抓不住机会,哪能对得起宇文家的栽培?


尔朱少帅


“最是无情帝王家”。杨坚虽然被后世称为仁君,但他的帝位是从外孙手中抢过来的,为了不留后患,还杀害了自己的外孙。

杨坚最初可以进入朝堂,得益于自己的父亲随国公杨忠,杨忠死后,杨坚就承袭了他的爵位,正式进入权力中心。当时的周武帝很是器重杨坚,为了拉拢他,将他的长女杨丽华聘为太子妃,和他结成了儿女亲家。



当时有人看出杨坚相貌有帝王之像,劝周武帝尽快铲除他。周武帝回了一句,“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这件事传到杨坚耳朵里,那是让他心惊胆战啊,开始了一段夹着尾巴做人的时期。

周武帝死后,杨坚的女婿周宣帝宇文赟即位,他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国丈,那皇帝的老丈人不能亏待了啊,先后升任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大后丞等职位。职位上来了,脾气可能也就上来了,有时候都不给女婿面子了。时间一长,女婿也不满了,你这是功高震主啊,对自己的老丈人也越来越不放心。关键你心里想杀杨坚也就算了,你还告诉别人,告诉别人也就算了,你还告诉杨坚的女儿,那你这不等于告诉杨坚了吗?杨坚大概从这儿开始有了造反之意吧。

话说这个周宣帝也是坨烂泥,本就是是个无能的家伙,各种坏毛病层出不穷,当初周武帝为了拯救他,各种方法都用了,但还是没用。他继位之后,沉湎酒色,暴虐荒淫,懒得过问朝政。为了自己可以寻欢作乐,把皇位传给自己6岁的儿子,自己窝到后宫,而此时他仅仅才当了一年皇帝。



都知道酒色对人体的损害有多大,这位“太上皇”年纪轻轻身体就不行了。某次外出之后,就一命呜呼了,后事什么的都来不及交代。

皇帝年幼,杨坚作为皇帝的姥爷,理所当然的承担起辅政的职责。控制朝堂以后,杨坚就开始动手了,多年布局开始按部就班的执行。先是将宇文家族的五位外地藩王骗到京城,借口杀掉。又开始部署收复地方武将的兵权。当时还是有人看出了杨坚的心思,率兵对抗杨坚,杨坚那是不惯着你,直接给你灭了。

致此军政大权尽在他手。北周的小皇帝那是战战兢兢。杨坚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为了体现皇权的合法性,当时的朝堂上演了一出“禅让”的闹剧,有点儿像我们现在过年收红包,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小皇帝乖乖让位,心里还对这位姥爷心存幻想,企图平安的过一生。可惜啊,不久之后就被害死了,不知道他死前在想什么呢。



假如当时周武帝听从建议,杀掉杨坚,不知道历史会改写成什么样子。话说周武帝泉下有知,会不会直接给气活了呢→→

我是历史伶俜者,用最平凡的语言讲述历史文化故事,欢迎各位在下方评论区进行讨论,如果喜欢请点上一赞


历史伶俜者


杨坚为什么那么轻易就夺得了宇文家的天下?

个人感觉有几点。

第一点,杨坚的个人能力

北周武帝宇文邕后期,杨坚以太子妃之父的身份进入政局,在北周灭齐之战时他引领水军,又在战后治理定州,可谓战功有之,政绩有之。

北周齐王宇文宪和其他大臣都曾对宇文邕说杨坚要早除之,但是宇文邕可能因为谶语或者政局平衡的考虑等原因,最终没有杀掉杨坚。

北周宣帝时期,因为宇文赟的荒诞,杨坚进一步展现了自己的执政能力,也收拢了人心,站稳了朝堂。

建国称帝后,他所取得的政绩影响深远。

所以杨坚可以夺取天下的第一点理由与其自身能力密不可分。

第二点,杨坚家族的地位与外戚的身份。

隋文帝杨坚是弘农杨氏之人,自称为汉太尉杨震之后,因烈祖为武川镇司马,故子孙以武川为家,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关陇集团”成员。

北魏末年时,六镇起义,杨坚的祖父死于讨伐鲜于修礼的战役中。 其父杨忠,因年十八客游泰山,赶上梁兵攻郡,遂被执至江左。 在南土待了五年后,他的父亲随因为兵败投奔南梁的北海王元颢入洛,后几经易主,跟在了独孤信帐下。

时杨忠在独孤信手下,又恰在洛阳,便与独孤信一同护送魏孝武帝入关。

入了长安后,杨忠参与东西多数大战以及对梁的战役,以军功屡有升迁,为西魏北周十二大将军之一,后北周武成年间被拜为随国公,其人品威望是不容小觑的。

杨忠死后,杨坚承袭了父亲随国公的爵位。 因宇文护执政期间,杨坚并未依附,加上周武掌权后诸王弟势力渐起,需要外戚平衡。

他很快就凭借自身才华,以及太子妃之父的身份,逐渐被器重,并走向了属于他的舞台。

第三点,人心易变,还有自己给自己挖坑的皇帝

从六镇起义到隋朝一统,其实人心之变化很难预测,也很难用正邪忠佞一类的说法评价,更何况当时的家族发展可能比国的概念更为深入人心。

隋文帝的上位经过了一个常见的过程。

客观上讲,北周武帝末年穷兵黩武,到北周宣帝的荒淫无道,让北周在后期已经渐渐失了人心。

而后北周宣帝在周武死后杀了很多大臣,如功高盖主又深得人心的齐王宇文宪,如曾经周武的宠臣王轨等,并且宣帝为了稳坐帝位,还将能与杨坚直接抗衡的诸王叔给外放了…

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是令人寒心的,也是给自己挖坑的…

与此同时,宣帝本人贪图享乐,五后并立,又让位给儿子,进一步把大权放给了杨坚,也给了杨坚收拢人心,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尽管周武帝和周宣帝都有过想要杀杨坚的想法,但因为杨坚表现得太好,最终都未实施…

所以他们死后,能撼动杨坚的力量略显薄弱…

第四点,家族意识主导,大臣年迈或多为身计。

早年间宇文泰因为深得人心,又在贺拔岳死后抓准时机成为西土主心骨,以天官冢宰之位架空帝王,手握军权,这是北周建国的前提…

但20多年过去了,当初风华正茂的少年们死的死,老的老,能够震慑的帝王也已经离世,大臣们怎么都要为自己的后人还有未来的家族发展考虑。

不足以成器的帝王和足以影响家族未来的权臣,这个配置其实与北周建国前宇文家和元家的关系类似…曾经会选择的大臣们此刻也不是傻子…

另一方面,是我个人觉得不管杨坚是刻意还是发自内心,他表现出的对老将的认同感高于宇文家。

以名将韦孝宽为例。

北周灭齐之时,韦孝宽献过策,也靠计谋害死了北齐之将斛律光。但真正攻伐齐地时,北周武帝宇文邕以玉璧要冲,唯他可守而没有让他参与进来。

战胜后,宇文邕路过玉璧,曾与韦孝宽谈论灭齐之战,言:“世称老人多智,善为军谋。然朕唯共少年一举平贼,公以为如何?”

当时韦孝宽回答说:“臣今衰耄,唯有诚心而已。然昔在少壮,亦曾输力先朝,以定关右。”

这话看似客套,最终宇文邕也让他入朝辅政,但显然是有帝王嫌他老迈,炫耀自己能力之嫌。

杨坚则不同,他启用韦孝宽去平定远在邺城的尉迟迥,这个平定可是他能立足称帝的首功…

第五点,也是我觉得最核心的一点,那或许就是天意了…

纵观南北朝时期,一个个英雄人物逐一登场在短暂地完成使命后就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

很多人论个人能力不比杨坚差,甚至要强很多,但或因为同时期对手也是高手,或因为寿命不足,都带着遗憾去了。

杨坚在这点上真的算是历史的幸运宠儿。

他赶上意气风发的君主早逝,赶上北方一统的基础,赶上新主的无能,赶上老臣们的作壁上观,又善用大臣,镇压了那些还想守护北周国祚的人…

杨坚篡位前并非没有拥护北周的臣子们,只是反对之人里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人,一种受命功勋,有所姻亲,一种则是宗室亲王,有直接利益牵扯。

以赵王为首的五王摆了鸿门宴,但和项羽一样他们一不小心放虎归山,还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以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为首的姻亲,有些占了地利,可最终因为各种原因兵败…

他们的失败也进一步使得更多的臣子选择了无动于衷,保全自己。

这些无一不是老天对杨坚的眷顾…

我想这就是核心的原因…

当你所处的时代里,没有了与你匹敌的对手,当你可以欺孤儿寡母几乎不动一兵一卒就成功篡位的时候,这不是光靠个人能力,家族地位以及外界变动便可以达成的,是要占尽了天时地利后,再取得人心的基础上才能享有的便利。

清代史学家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因为由“随”到“隋”的背景就是这么一个完美到劲敌已灭,强主病去,名将冤死,连挥霍国家的少主都早早地把命霍霍没了的时期…自古帝王中又有几人能赶上这样的大好时候呢~



唐时星光


杨坚为什么那么轻易就夺得了宇文家的天下?核心原因是什么?

首先今人评价古代君王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被公认为功绩最大的帝王;那么统一中国,结束了中国最长时间的分裂局面,又首创科举和三省六部制的杨坚,按照道理来说功绩即使比不上秦始皇也应该超过后来人,为何大家都说杨坚天下来的很容易呢?


一.杨坚的天下得来并不容易,但后人对他最大的诟病是夺了北周的权

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绝对没有容易的。杨坚年少因样貌和出身成名,在北周就开始崭露头角,也正因为他的样貌和出身,杨坚多次走在鬼门关上。

杨坚第一次生死危机来自于北周权臣宇文护,当时权倾朝野的宇文护想要拉拢杨坚,杨坚举棋不定于是去询问自己父亲杨忠,杨忠说大丈夫不能屈身乱臣贼子手下,而且宇文护不知收敛必定不会有好下场,杨坚于是拒绝宇文护的拉拢。

宇文护于是嫉恨上了杨坚,多次想整死他,如果不是和杨家交好的两位大将军庇护,早就死了不知多少回。

第二次是北周武帝听人说杨坚样貌非常未来会做皇帝,北周武帝就找人给杨坚看相,幸好看相的人故意回复武帝说杨坚不过是大臣的命格,杨坚此后就遮掩自己的面容低调做人。

第三次来自入宫辅政后的“三方之乱”和“六王反叛”,如果不是韦孝宽等人,杨坚身家性命都不保。所以杨坚天下来的一点不容易,不知道躲过多少次政治危机才终于走到夺权篡位那一步,但他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夺权这件事,因为他夺的是自己女儿和外孙的权!这件事成为杨坚抹不去的污点,也阻碍了杨坚的历史地位的提升。

二.出身显赫,杨坚能夺取天下主要是父亲杨忠铺好了道路

杨坚另一一个被认为夺取天下太过容易的理由,就是出身太好,有个好爹!父亲杨忠是一路跟着宇文泰从北魏到建立北周,身居八柱国手握大权,又帮杨坚娶了独孤信的小女儿独孤伽罗,交好4个上柱国和多个大将军,在整个北周的政治体制中举足轻重。

而在杨坚还未出生时,杨忠就在为杨家做长远的打算,北周多是鲜卑族,杨忠一方面赢得了胡人的认可,又坚持说自己是弘农杨氏后人,让杨家获得了汉族的门阀和百姓支持,所以杨坚后来能统一北方和南方,也有这方面因素!纵观北周杨坚所有的同辈人,有哪个爹能做到杨忠这样的?所以杨坚确实拼爹这一项上满分,也给杨坚后来夺权宇文氏的北周做好了铺垫。

三.北周宇文氏的制度把自己作死了

如果杨坚放到战国或者隋末唐初,那权臣夺权禅位这种把戏确实玩不动!北周的制度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军功制度,这也是杨坚能篡权的核心原因!这个制度某种程度很公平,但另一方面让每个通过这个制度上升的人都手握重权,宇文氏压根镇不住。

北周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其实真实数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土地是有限的,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后,就是内部的争权夺利,杨坚篡权后除了少数几个藩王都在观望状态,他们压根不关心谁辅政,只关心新上位的杨坚能不能多给点利益。

加上各个势力集团的制衡,杨坚通过拉拢分化的手段不断调整,这样就导致杨坚遇到的篡位阻力比想象中的小,后来北周静帝(杨坚外孙)三次禅让,其实是杨坚的一次次试探,杨坚发现时机到了,就施施然接受了北周的皇位!

正是由于以上三个原因,才让杨坚看起来十分轻松的夺取了北周宇文氏的权力!

关注历史密探零零壹,专注新奇角度说历史,每日更新历史趣闻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