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高鐵員工僅67名 人均管理27億資產怎麼做到的?


京滬高鐵員工僅67名 人均管理27億資產怎麼做到的?


號稱中國最賺錢的鐵路——京滬高鐵衝刺上市。

近日,京滬高鐵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招股說明書對外披露。2019年前三季,京滬高鐵實現營業收入250.01億元,實現淨利潤95.19億元。

新京報記者發現,鉅額盈利之下,京滬高鐵的員工數量卻極少。截至2019年9月30日,京滬高鐵總資產規模為1870.79億元,員工人數67人(含借調人員),人均管理資產規模27.92億元。

新京報記者獲悉,之所以出現這一為公眾所不知的“罕見”情況,其實原因在於京滬高鐵背後有一個極強的支持力量,即國鐵集團及其下屬各大鐵路局。在此基礎上,京滬高鐵實施了委託運輸管理模式,“充分發揮鐵路局在人員、設備、技術、經驗等方面的優勢,減少公司自行組建隊伍帶來的各種問題,降低運營成本。”


京滬高鐵員工僅67名 人均管理27億資產怎麼做到的?


67名員工

10月25日晚間,京滬高鐵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招股說明書披露。

2019年前三季,京滬高鐵實現營業收入250.01億元,實現淨利潤95.19億元,而京滬高鐵的實控人國鐵集團在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2.05億元。

記者梳理招股書發現,在京滬高鐵67名員工中,人數最多的是技術人員,共37名,佔比50.22%,其次是23名管理人員,佔比34.33%。公司還有7名財務人員,佔比10.45%。

在上述67名員工中,年齡在51歲以上的人群最多,達到35人,佔比52.24%,公司另有41歲-50歲的23名員工,佔比34.33%,有31歲-40歲的9名員工。佔比13.43%。67名員工中,大學本科43人、專科及以下13人、研究生及以上11人。

目前京滬高鐵的員工數量幾乎是近年來最低水平。

招股書披露,2016年-2018年底,京滬高鐵員工數量分別為80名、77名、72名,借調人員數量分別為29人、28人、28人。截至2019年9月30日。京滬高鐵員工數量為67名,借調人數為25人。

京滬高鐵表示,公司正在對借調人員進行清理,對需要留用的員工簽署勞動合同,規範勞動關係。

2016年時,京滬高鐵應付職工薪酬尚為33.51萬元,2017年就增至34.34萬元,2018年為41.81萬元,2019年9月30日為43.83萬元。

京滬高鐵表示,報告期各期末,公司的應付職工薪酬主要為代扣代繳的社會保險費,應付職工薪酬佔總負債的比例分別為0.0008%、0.0010%、0.0015%和0.0016%,佔比較低。

近年來,京滬高鐵的管理費用時增時降,職工薪酬基本保持增長。

2016年-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京滬高鐵管理費用分別為6730.61萬元、6350.86萬元、6807.77萬元和5528.18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26%、0.21%、0.22%和0.22%。京滬高鐵管理費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員的薪酬、無形資產攤銷、租賃費和諮詢費等。

具體到職工薪酬來看,2016年-2018年,京滬高鐵的職工薪酬分別為3545.53萬元、3598.39萬元、3725.03萬元,持續增長,2019年前三季度則為2214.53萬元。

揭秘委託運輸管理模式

京滬高鐵為什麼只有幾十名員工?

新京報記者梳理招股書注意到,截至2019年9月30日,京滬高鐵總資產規模為1870.79億元,員工人數67人(含借調人員),人均管理資產規模27.92億元。本公司人均管理資產規模較大的特點,與採用委託運輸管理模式相適應。

所謂委託運輸管理模式,為鐵路系統優化資源配置的一種工作模式,內容主要包括運輸組織管理、運輸設施設備管理、運輸移動設備管理、運輸安全生產管理、鐵路用地管理等。

委託運輸管理模式,決定了京滬高鐵的業務模式。

採購方面,目前,京滬高鐵對外採購主要包括運輸管理服務、納入鐵路清算體系的服務、電力等產 品和服務。

根據原鐵道部《指導意見》,公司將京滬高速鐵路委託線路途經的北京局集 團、濟南局集團和上海局集團進行運輸管理,並在《委託運輸費用指導意見》基 礎上,與各鐵路局對委託運輸管理相關費用進行協商並簽訂委託運輸管理合同。

截至2019年9月 30 日,公司主要採購的動車組使用服務和高鐵運輸能力保 障服務價格情況如下:

動車組使用服務方面的清算單價為,時速 300/350 公里動車組 8.69 元/輛公里,時速 200/250 公里動車組 7.53 元/輛公里。

高鐵運輸能力保障服務方面,特一類、特二類繁忙線路所屬合資鐵路公司,按公司當年運輸營業 收入的一定比例向受託運輸管理鐵路局支付高鐵運輸能力保障費; 特一類、特二類繁忙線路起始檔的清算比例為 2%,以後每增加一 檔,清算比例增加 0.5 個百分點;發行人屬於高鐵繁忙線路特一類 5 檔,適用的清算比例為 4%。

委託運輸管理也影響到了京滬高鐵的運輸生產模式。

眾所周知,鐵路運輸具有高度集中、大聯動的特點,運輸生產一般實行集中統一指揮的運輸調度組織模式。目前,我國鐵路實行國鐵集團和鐵路局兩級運輸調度指揮和 專業管理模式,國鐵集團是國家鐵路運輸組織的責任主體,履行國家賦予的鐵路 運輸統一調度指揮職權;鐵路局是安全、生產、營銷、服務的責任主體,在服從 全路運輸集中統一指揮的前提下,充分行使生產經營自主權。

招股書披露,京滬高鐵公司委託沿線鐵路局按照國鐵集團統一規則編制的列車運行圖組織日常運輸生產。受託鐵路局的基本任務包括:運輸組織管理、運輸設施設備管 理、運輸移動設備管理、運輸安全生產管理、鐵路用地管理等。京滬高鐵公司對 相關鐵路局的受託工作進行監督檢查,並提出改進意見。

根據京滬高鐵公司與北京局集團、濟南局集團、上海局集團簽署的《京滬高鐵列車擔當協議》,京滬高鐵本線上開行的動車組列車由京滬高鐵公司擔當,並 取得擔當收入;京滬高鐵跨線開行的動車組列車由其他鐵路運輸企業擔當,並取 得擔當收入。

在擔當模式下,公司為乘坐擔當列車的旅客提供高鐵運輸服務並收取票價 款;由鐵路局向公司租借動車並提供相應的動車組司機、動車組乘務人員,為公 司擔當的列車提供服務,公司向鐵路局支付相關動車組使用費及動車組列車服務 費,其中動車組列車服務費包含在委託運輸管理費中核算。

在非擔當模式下,其他鐵路運輸企業擔當的列車在京滬高速鐵路上運行時, 公司向其提供線路使用、接觸網使用等服務並收取相應費用。

銷售模式上,京滬高鐵作為鐵路運輸企業,相關鐵路運輸業務納入鐵路運輸清算體系。

京滬高鐵招股書披露,對於在 京滬高速鐵路上開行的非擔當列車,公司向開行該列車的其他鐵路運輸企業提供 線路使用服務、接觸網使用服務、車站旅客服務、售票服務、車站上水服務等路 網服務。根據清算體系的相關規定,公司按照國鐵集團統計部門統計的銷售量及 統一清算單價確定銷售金額,並通過國鐵集團資金清算中心按月進行結算。

京滬高鐵稱,公司採用委託運輸管理模式開展高鐵客運業務,目前尚無與京滬高鐵公司業務相近、模式 相似的可比同行業 A 股上市公司。

關聯採購量大

從財務上而言,委託運輸管理模式客觀上導致了京滬高鐵存在不少的關聯交易。

報告期內,京滬高鐵關聯採購金額分別為874749.84萬元、999781.50萬元、 1056800.04萬元和723879.18萬元,佔營業成本的比例分別為57.76%、62.74%、 64.84%和61.06%。

京滬高鐵表示,委託運輸管理可充分發揮鐵路局在人員、 設備、技術、經驗等方面的優勢,減少公司自行組建隊伍帶來的各種問題,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公司的運輸質量和效率,也能夠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

京滬高鐵稱,若由京滬高鐵公司自行組建隊伍,則需要籌備較長時間,影響京滬高速鐵路的開通運營,且安全質量保障能力不足,並可能會造成運營成本和投資金額的增加,不利於提高公司的運輸質量和效率。

大量的關聯交易背景下,定價是否公允?

京滬高鐵稱,公司關聯採購的定價方式採用清算定價、全網統一定價和協商定價三種方式。其中,委託運輸管理費屬於單一來源採購,無非關聯方市場價格,京滬高鐵公司與受託鐵路局通過協商方式確定。若不考慮2019年動車組使用費納入清算範圍對委託運輸管理費的影響,報告期內,發行人支付的委託運輸管理費金額相對穩定,交易價格具有公允性。

資料顯示,京滬高鐵鐵路於2008年4月18日全線正式開工建設,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車,正線長1318千米,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長、技術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鐵連接“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區,沿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和最具潛力的地區,也是運輸最繁忙、運量增長最迅猛的交通走廊。

截至2019年9月30日,京滬高速鐵路全線(含本線和跨線)累計開行列車99.19萬列,累計發送旅客10.85億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