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舞曲的發展歷史

趣知識 | 圓舞曲的發展歷史

圓舞曲源於奧地利北部山區蘭特爾的農民舞蹈,故又名“蘭德勒”。原先只在民間盛行。到了19世紀之後,便普遍推廣開來了。說起來,與那時歐洲的戰亂及法國大革命的風暴有關。各國人心思動,許多人想從狂舞中得到某種安慰,而圓舞曲顯得熱情奔放,毫無拘束,很快便受到青年男女的歡迎。但這時還受到一些上流社會人的抵制。當時的奧地利首相梅特涅曾與夫人包利奈哀還產生過激烈的爭論。夫人責問丈夫說:“親愛的,你怎麼能提倡大家來學這種席俗不堪的華爾茲(圓舞曲)呢?……”梅特涅說:“那是多麼好的舞蹈,很快你也會喜歡它的。”這位首相力排眾議,大力鼓勵推行圓舞曲。故此,在歷來的音樂典籍中,都記載著這位首相的名字。

當然,這種早期的農民舞曲,發展成現在的圓舞曲,也經過不少音樂家的努力。首先是韋伯和舒伯特。他們把圓舞曲節奏加快,區別於慢三拍的小步舞,並應用在舞會及自己的作品中。爾後,維也納小提琴家藍納,又把它改良、豐富。最後再由圓舞曲大師約翰·施特勞斯全面對圓舞曲進行改造和提高,他一生中寫過《藍色多瑙河》、《春之聲圓舞曲》、《南國玫瑰圓舞曲》等168首膾炙人口的圓舞曲,為後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音樂遺產,被世人稱為“圓舞曲大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