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棲霞農村走街串巷的老手藝人,做一把鐵撮子掙15元

如果身邊缺一個生活小工具(家把什)怎麼辦?如今大多數人早已經習慣了通過購物來解決,但退回幾十年前的話,自己做或者找手藝人做,是更常見的方式,尤其是對於農村來說。當時,筐、簍、簸箕、笤帚等工具,基本都是自己做出來的,走街串巷的手藝人也有很多。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還在堅持這種傳統方式的老手藝人已經不多了。這組圖片是煙臺棲霞一位朋友在自己村拍到老手藝人進村做工的場景,帶大家看一下這曾經熟悉的場景。

組圖:棲霞農村走街串巷的老手藝人,做一把鐵撮子掙15元

這位老手藝人已經年過八旬,不過或許是堅持做手藝的原因,他的思維和身手仍然顯得比較敏捷。一個馬紮,幾塊鐵皮,兩個工具包,就是他進村攬活帶的裝備。從圖片上可以看出,因為常年低頭勞作,老爺子的後輩也駝得比較明顯了。

組圖:棲霞農村走街串巷的老手藝人,做一把鐵撮子掙15元

他主要做的是“鐵撮(cuo)子”,撮子就是人們掃地時收集垃圾的容器。這個名字應該是一種方言式的叫法,但似乎很多地方都這麼說。據說,撮子是從簸箕演變而來的,就是把簸箕的規模縮小,然後再上面加上一個把手。

組圖:棲霞農村走街串巷的老手藝人,做一把鐵撮子掙15元

做的時候,首先要根據大小,選出合適尺寸的鐵皮。

組圖:棲霞農村走街串巷的老手藝人,做一把鐵撮子掙15元

然後選出底,折出邊。

組圖:棲霞農村走街串巷的老手藝人,做一把鐵撮子掙15元

然後再打平。

組圖:棲霞農村走街串巷的老手藝人,做一把鐵撮子掙15元

大體成型之後,再用尺子量一量,準備做把手。

組圖:棲霞農村走街串巷的老手藝人,做一把鐵撮子掙15元

加上把手,用釘子固定住,一把鐵撮子就做出來了。這樣一把手工的鐵撮子,老爺子賣15塊錢,實際上就是個功夫錢。

組圖:棲霞農村走街串巷的老手藝人,做一把鐵撮子掙15元

除了鐵撮子之外,老爺子也做其他的鐵皮容器。

組圖:棲霞農村走街串巷的老手藝人,做一把鐵撮子掙15元

比如這種鐵皮抽屜,甚至還能做大鐵盆。進村忙活一下午,其實掙不了多少錢,但對於老爺子來說,他可能就是已經習慣這種生活方式了,年輕時學的手藝,一做就是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