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鸦柿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培育技术

老鸦柿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培育技术

张继坤

老鸦柿(Diospyros rhombifolia)又名牛奶柿、丁香柿、狗柿子,是优良的观果盆景树种,并可用于园林绿化和庭院景观。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老鸦柿产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地,生于山坡灌丛或山谷沟畔林中。在主产地多零星分布于林缘溪边、村落旁、田埂地头等。老鸦柿果实繁而不大,皮蜡质有光泽,色鲜艳丰富,形变化繁多;树姿优美,挂果期长,从金秋十月至农历春节,寒枝艳果,极具观赏性。笔者自 2014 年开始老鸦柿野外调查和人工培育,现总结老鸦柿繁育技术,以飨读者。

老鸦柿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培育技术

老鸦柿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培育技术

1 老鸦柿生物学特性

老鸦柿喜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对生态条件适应性较强,广东、广西、山东、河北等非原产地近年试种,地栽生长表现较好,均可挂果。地栽可耐- 13.1 ℃低温,盆栽可耐 - 6 ℃低温。属阳性树种,喜光,较耐阴。光照不足,花、果较少或无。老鸦柿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性、中性、微碱性土壤均生长良好,耐干旱瘠薄、耐水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中生长旺盛,喜肥。老鸦柿花冠壶形,花萼 4 深裂(偶有 3 裂、5 裂),雌花花萼显著长于雄花雄花雄蕊 16 枚;雌花子房卵形,4 室;花柱2 枚。单性、雌雄异株、偶有雌雄同株,人工培育下,偶有生长旺盛雄株着生 1~2 朵雌花并结实。笔者圃地有 1 株雄株引栽第 3 年着生 1 朵雌花并成功挂果,第 4 年则全株公花,经调查部分栽植者圃地也有这种现象。果为浆果,成熟时,部分表皮有黑色斑点,每枚浆果种子 1~4 粒。自然状态下,结果大小年现象较明显。老鸦柿有单性结实现象,单性结实坐果率低,果实成熟后无种子。

在皖南地区,老鸦柿 3 月底开始萌芽生长,嫩枝多为绿色,偶有紫褐色,一年两次高生长,8 月底二次抽枝,树高年生长量可达 120 cm,种子育苗前两年长势较缓慢。7~9 月份花芽分化,6 月后修枝,第 2 年少挂果至不挂果。

老鸦柿生命力强,易成活。笔者 2014 至 2016连续 3 年栽植山采桩 453 株,成活率分别为 93%、95%、96%,其中 1.5%老桩在引栽 14~15 个月后萌芽抽枝。老鸦柿为浅根性树种,根部萌芽力强,野外常见成片植株根部相连的雌株和雄株。植株富含单宁,伤口易氧化形成碳化层。

2 老鸦柿的繁育方法

2.1 播种育苗

皖南及周边地区,果实在 10 月底变色,成熟。采摘,处理果皮,洗净,晾干,贮藏。种子因果形不同,大小差异,1 kg有 2 600 粒至 3 500 粒不等。可采用砂床育苗、芽苗移栽。2 月下旬播入砂床,透明塑料膜覆盖,出芽率在 90%以上。4 月上旬起苗,掐断主根,以促使萌发侧根,移栽定植。及时除草,加强水肥管理。当年苗平均高度 12 cm。第 2 年 3~4 月份,根据培育目的定型、移栽。第 4 年,部分达到性成熟,开花,雌株结实 [3] 。

老鸦柿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培育技术

2.2 扦插育苗

老鸦柿扦插育苗技术国内至今尚不成熟,扦插成功率较低。笔者尝试用 1 年生硬枝、当年生嫩枝扦插,结果均不理想。

2.2.1 硬枝扦插

3 月 15 日前后,树芽尚未萌动时,采取母株 1年生健壮枝条,剪取 8~10 cm长度,3~4 节,上端有饱满芽。数量 100 枝,分两组,每组 50 枝。一组用清水浸泡 4 h,另一组用 ABT生根粉 1 号 100 mg/kg液浸泡 4 h。基质:细河砂。扦插后用遮阳率 50%~60%遮阳网铺架遮阳。扦插 180 d 后,对扦插抽新枝株数、生根株数以及生根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见表 1。表 1 老鸦柿硬枝扦插抽新枝和生根调查

老鸦柿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培育技术

2.2.2 嫩枝扦插

5 月底开始,每隔 7 d 对拟剪取插条母株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液,喷施 3 次。6 月中旬,剪取较健壮半木质化嫩枝,长度 5~6 cm,2~3 节 [4] ,上端留有饱满新芽,保留上端一枚叶片(如叶片较大,则剪去部分)。分两组,每组 50 枝。一组清水浸泡 0.5 h,另一组用 ABT 生根粉 1 号 80 mg/kg 液浸泡 0.5 h。基质:细河砂。扦插后铺架覆膜保湿,用遮阳率 70%的遮阳网遮阳。做好水分和通风管理。扦插 120 d 后,对扦插抽新枝株数、生根株数以及生根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见表 2。

表 2 老鸦柿嫩枝扦插抽新枝和生根调查

老鸦柿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培育技术

通过老鸦柿嫩枝和硬枝扦插试验,结果显示,老鸦柿扦插抽生新枝较易,但下端切口处瘤状愈合,较难生根,扦插成活率较低。同时可以看出,使用生根粉对扦插后生根率影响不大。

2.3 埋根育苗

利用老鸦柿根部较易萌枝特性,可用采挖母株的根条进行繁殖。笔者于 2018 年 3 月中旬,以老鸦柿根条径粗进行分组试验,以期探究根径粗度与老鸦柿成活率的关系。

将老鸦柿按径粗(根中段径粗)分为 0.5 cm<d≤1.0 cm、1.0 cm<d≤1.5 cm、1.5 cm<d≤2.0 cm、2.0cm<d≤3.0 cm4 组,每组 50 根,长度 9.0 cm~12 cm,剪除毛细根。沙床 300 cm×80 cm×20 cm,底部先覆盖 5 cm粗河砂,上覆 15 cm细河砂,隔分 4 个小区。浇足水,按 10 cm×10 cm株距将根条 45°角斜插。上端露出砂面 1 cm,喷水使砂密实 。用遮阳率70%的遮阳网铺架遮阳。日常做好除草与水分管理,高温晴天,每天 2~3 次清水喷雾。2019 年 3 月上旬定植时统计生根数和成活率,结果见表 3。

表 3 老鸦柿埋根育苗不同根径成活率比较

老鸦柿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培育技术

以上结果表明,老鸦柿埋根较易萌芽成活。其中以径粗 1.0~1.5 cm成活率最高,为 92%;径粗 1.5~2.0cm次之;径粗 0.5~1.0 cm 和径粗 2.0~3.0 cm成活率表现较差,分别为 64%、68%。

老鸦柿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培育技术

老鸦柿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培育技术

3 结语

播种育苗种子易取得,育苗成本也较低,有利于规模生产;亦可通过杂交选育出优良品种,但优秀品种的优良性状不易保持,作为观果树种,培育产生的雄株需嫁接,方可利用。

以优良品种母株为亲本扦插育苗,可培育出理想的苗木,但成活率低,对珍稀、优良品种的枝条产生较大的浪费,且不可规模生产。

埋根育苗成活率高,操作简单,可确保繁育出雌株,品种的优良性状也能得到保持,培育所需时间也较扦插育苗和播种播种短,但材料来源有限,仅可用于山采桩根条的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