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萬對14萬!66天解決戰鬥,蜀地天險擋不住北宋統一的步伐

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皇袍加身,後周改國號為大宋,自唐朝藩鎮割據以來華夏再一次走上了統一的快車道。荊湖之地已然歸順,趙匡胤志得意滿的坐在龍椅之上,他鷹鳩般的目光俯瞰著華夏大地,最終……他灼灼的眼神落在了“天府之國”巴蜀!

6萬對14萬!66天解決戰鬥,蜀地天險擋不住北宋統一的步伐

一、天賜良機

趙匡胤伐蜀之心已是昭然若揭,此時此刻蜀後主孟昶早已經是噤若寒蟬,他無時無刻不在擔心著趙匡胤來搶奪自己的江山。

這個時候,後蜀朝野上下有兩種意見。一是丞相李昊提出的向宋朝朝貢,以示臣服恭順之意。不過孟昶還算清醒,他知道這樣做沒有任何的意義,一點金銀錢帛根本不可能打消一個梟雄的野心,反而會激起對方征服的渴望。

另外一方是孟昶的近侍王昭遠提出的,蜀有山川之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需固守各處要害之地,宋軍自然便無計可趁。孟昶於是採納了王昭遠的建議,開始在蜀中各處關隘要衝加強防禦。同時又依照王昭遠的建言,派麾下一個叫趙彥韜的將領去北漢送信,與北漢約定南北夾擊宋朝。

然而非常不巧,這位趙彥韜出了蜀地之後立刻便叛變投向了宋朝。這下子趙匡胤不僅拿到了孟昶與北漢夾擊宋朝的書信,還從趙彥韜口中獲的了蜀地的兵力部署。

現在出兵的藉口和敵人的兵力佈防趙匡胤都有了,那還等什麼?出兵!

6萬對14萬!66天解決戰鬥,蜀地天險擋不住北宋統一的步伐

二、雙方戰略部署

乾德二年,宋太祖趙匡胤出兵六萬討伐後蜀,其分兵兩路分別從北面的漢中和東面的荊州兩個方向入川。其中王全斌和崔彥進兩人率領3萬人由北向南打,劉光義和曹彬兩人率3萬人由東往西打。

這樣的戰略部署在於分散後蜀的兵力,讓對方左支右絀首尾難以相顧。宋朝只動用了6萬兵力,而且整體部署較為簡單,實在是因為宋軍皆是百戰雄獅戰鬥力極強,而後蜀方面雖然有十多萬人馬,卻已經多年未曾打仗了,兵戈早已懈怠,其整體戰鬥力反而遠不如這6萬宋軍。

面對來勢洶洶的6萬宋軍,後蜀方面是怎麼部署的呢?

孟昶安排王昭遠、趙崇韜兩個人領兵數萬北上,以北面利州、劍門關一線的關隘城池為依託,抵禦宋朝的北路人馬;東面則是安排高顏儔扼守夔州,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三峽夔門天險,阻擋宋朝的東路軍。

實際上後蜀的兵力部署是針對宋朝的兩路進攻而被動進行的安排,戰術思想是沿襲王昭遠依託蜀地山川之險抵抗宋軍的思路。

6萬對14萬!66天解決戰鬥,蜀地天險擋不住北宋統一的步伐

三、北路方面,王昭遠入戲最深卻敗得最快

王昭遠領兵自成都出發之後,他把自己的一身行頭按照《三國演義》裡對諸葛亮的描寫打扮了一番,整得自己一副“羽扇綸巾”的模樣,還信誓旦旦的說在擊敗宋軍之後,要效仿諸葛武侯搞什麼出師北伐,恢復大漢河山。

然而宋軍卻沒有給他留絲毫面子,王全斌和崔彥進兩人攻入蜀地之後連戰連捷,接連拿下興州、興元等地,尤其是攻佔興州之後獲得了蜀軍糧草近40餘萬斛,等於是直接解決了後勤補給的問題。

接下來蜀軍又是三戰三敗,蜀地外圍堡壘全部丟失,直接退到了劍門關一線。王昭遠一看宋軍戰力如此強悍頓時便害怕了,連劍門關天險都不敢守,安排趙崇韜帶千餘人防守劍門,自己卻想著率領大部隊退回成都。

然而王全斌卻沒給他這個機會,他安排宋軍一支小部隊迂迴到劍門關側翼,然後前後夾擊關隘,很快便破關。接下來宋軍一路長驅直入,王昭遠和趙崇韜也在逃跑過程中相繼被擒。

6萬對14萬!66天解決戰鬥,蜀地天險擋不住北宋統一的步伐

四、東路方面,水陸結合擊破天險

在東路,蜀軍依仗著夔門天險,搞了個什麼“鐵索橫江”封鎖住了長江江面,防止宋軍從水路入侵。陸地上又設置了大大小小百餘個城寨,妄圖以堡壘戰術阻擋宋軍前進。

然而宋太祖趙匡胤對於蜀軍的戰法卻早有預料,在劉光義出兵的時候就提前打過招呼:“切勿以舟師爭戰,當先遣步騎潛擊兩岸蜀軍”。

劉光義於是先從陸上發動攻擊,並且趁著夔州守將武守謙擅自出擊的機會,一舉擊破蜀軍奪取夔州,蜀軍統帥高顏儔兵敗自殺。

自此之後,東路宋軍一路順江而上,攻入蜀中腹地。

6萬對14萬!66天解決戰鬥,蜀地天險擋不住北宋統一的步伐

五、落幕

東路宋軍和北路宋軍長驅直入,很快便已經迫近成都。孟昶眼見大勢已去,不得不開城投降,後蜀自此滅亡。宋朝從出兵自孟昶投降,前後歷時不過六十六天。縱觀北宋滅蜀整個過程,其勝利來得如此之快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全國統一大勢已成。其實北宋已經佔據整個北方及荊湖地區,切斷了後蜀與南漢等諸侯的聯繫,其國力已經較之三國時曹魏更強,而後蜀遠比三國的蜀漢更弱,所以後蜀的滅亡僅僅只是時間問題。

二是後蜀戰略部署失誤。抵抗北宋入侵,後蜀分兵迎擊,只是單純的意圖依靠山川之險僵化固守,而沒有機動兵力協同殲敵,這就使得宋軍可以從容進兵逐一擊破。他們錯誤的將自己的兩路人馬等同於北宋的兩路精銳之師和百戰之將,這無異於自尋死路。

三是資敵以糧。宋軍進展之所以如此迅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繳獲了蜀軍大量糧草,從而避免了後勤糧草輜重運輸的困難,這樣打起仗來全無後顧之憂。當初三國時曹魏屢屢進攻蜀地失敗便是因為糧草輜重運輸困難,而宋軍在開戰之初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6萬對14萬!66天解決戰鬥,蜀地天險擋不住北宋統一的步伐

最後,後蜀的歷史在這裡已經終結。當然後續還有花蕊夫人與宋太祖的一段風流韻事……不過小編在這裡要說的是:蜀地山川之險終究擋不住歷史統一的大潮。我們就以花蕊夫人的一首詩來做為結語吧: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