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先入為主的觀念,《新版紅樓夢》拍的如何?

鹹言閒語


目前《紅樓夢》有多個版本,75年香港tvb版,77年香港佳視版,78年臺灣華視版,83年臺灣華視版單元劇《風雅劇集紅樓夢》,87年陳曉旭、歐陽奮強主演央視版電視劇《紅樓夢》,89電影版《紅樓夢》,96年臺灣華視版,02年梁永璋執導的越劇電視劇《紅樓夢》,10年李少紅導演的版本。

這麼多的版本每個都有人叫好的,也有人說不好的,很難從一個方面去判定它到底好還是不好。不過87版和02年越劇版是很多人心中最為經典的版本,10年版是最新的版本,它的好與不好還有待時間的檢驗。拋開先入為主的觀念,新版《紅樓夢》雖然在很多方面都有不足,但是也一些可取之處。


第一、對於87版紅樓夢刪減內容的補充

87版紅樓夢非常經典,可是因為剪輯播放的原因很多原著中拍攝的情節都被刪除了,這不可謂不是一大遺憾,但是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新版紅樓夢雖然情節簡單,但是對於原著中的很多情節它都會盡力去還原,比如史湘雲和寶釵操辦的螃蟹宴、寶玉等人如何淘制胭脂,這些細節雖然不是必須的,但這也是對87版刪減內容的補充。

新版《紅樓夢》的音樂雖然有一點瘮人,可是忽略這個細細看其中的劇情,還是能夠發現一些值得稱讚的地方,比如菜餚的講究、場景的考究和語言的研究。對於不善於讀紅樓原著又想要了解紅樓夢的人,結合新舊兩版紅樓夢電視劇一起看就很好。

兩版紅樓夢的色調把控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而且選的角色也相似,除了寶、黛、釵、鳳四個主要角色不能相比,其他非重要的角色還是差不多能夠一一對應,一起看也不會跳戲。


第二、拍攝過程艱難但是儘可能的還原書本內容

新版《紅樓夢》要開拍當時基本上都沒有導演願意去接拍這部劇,李少紅導演接拍也是臨危受命,想要拍好實在很難。

首先《紅樓夢》是家喻戶曉且囊括萬千的小說,如何能夠拍出其中的精髓,為了達到一定的拍攝效果,拍攝內容的選擇,劇中人物的選擇和顧問團的尋找,拍攝週期和成本的控制,這其中的每一項都非常難做到。

其次,已經有很多經典在前,大家對《紅樓夢》已經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印象,想要超越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凡有一點不好,整部劇都會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指責。所以接拍這部劇李少紅導演已經承受了很多壓力,拍的不盡如人意也能夠諒解。

新版《紅樓夢》沒有按照舊版的思路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加入適當的改編,它選擇最大程度的還原書本內容,還加入了旁白。這種方式是一種創新和突破,讓我們看電視的同時就能夠了解書本內容。


第三、新版電視劇的時代感讓新一代人比較容易接受,更易到達傳播的目的

書本是固定不變的,但是電視劇卻有時代性,即便是同一部劇每個時代的翻拍都是不一樣的,劇本、場景和劇中人物都會帶著那個時代的印記,也就只有那一代人最能夠理解這部劇所表達的含義。

每一代人流行的事物都是不一樣的,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不一定能夠理解,新版《紅樓夢》也許有很多不足,但是對於當代的人卻是很不錯的。其中的選景和演員都是他們熟悉的人,很容易就會有代入感,也能夠理解電視劇想要傳達的文化。


少讀紅樓


跟先入為主無關,新紅樓確實不行。

先說演員。書上是怎麼描述賈寶玉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是一張圓潤明朗堪稱姣好的面孔,還有點女性化,曾被齡官誤認為是個女孩。

歐陽奮強正有這樣一張臉,錦上添花的,還有他眼睛裡那種懵懂與天真的好奇,他和女孩子們親密無間地打鬧,也毫不違和。

于小彤卻是個錐子臉,眼睛細長,帶點蔫壞,倒是符合當下的審美,但去演賈寶玉,就不是那麼回事。一著急就眉眼亂飛,沒有被養尊處優的生活蓄養出來的懶洋洋,情深在睫更是談不上。

演林黛玉的蔣夢婕不能說不漂亮,演個小家碧玉綽綽有餘,但眼角眉梢哪有黛玉那種“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的清高寂寞?和于小彤在一起時,全無CP感,很難想象這倆人會“一個在瀟湘館臨風灑淚,一個在怡紅院對月長吁”,他們更像是在鬧著玩。

鳳姐的確定就更像個笑話,姚笛選秀時是寶釵組的冠軍,第一次宣佈演員名單時,她變成了黛玉人選,到最後塵埃落定,她要去演鳳姐了。

姚笛很漂亮,但單憑美貌,也不能夠這樣肆意在寶釵黛玉鳳姐三大女主中穿梭。

老版《紅樓夢》裡也有易角的情況,比如張莉本是要演紫鵑的,最後變成了寶釵;本來有望扮演的寶釵的郭霄珍,最後演了湘雲;袁玫落差比較大,從寶釵變成了襲人;最不幸的是原本扮演賈寶玉的馬廣儒,只是臨時被叫去和鳳姐對了場戲,發現他演賈瑞也不錯,就愣是從男一號變成個過場人物。

但是,我們看電視劇,會發現,張莉確實最適合演寶釵,郭霄珍演湘雲也比演寶釵更好,袁玫要是演了寶釵而不是襲人,這兩個角色的魅力只怕都會大打折扣,導演做這種調整,純粹為角色著想,甚至於王扶林糾結於陳曉旭不夠美卻也必須用她,也能看出一個創作者可愛的執著和底線。

新《紅樓夢》的擇角過程,明顯要複雜得多,都想用自己的人,都知道演完之後這些人就是一棵棵搖錢樹。在這種充滿俗世算計的角力中,想要選出詩情畫意的紅樓夢中人?那真的是播下跳蚤而希望收穫龍種了。

李沁雖不似寶姐姐臉若銀盤眼如水杏,那種氣閒神定,很得寶釵幾分神韻。可是,在新《紅樓夢》裡,她的氣質,被銅錢頭壓得蕩然無存,而這不是她一個人的遭遇。

看新《紅樓夢》,滿眼的銅錢頭亂晃,想在其中把鳳姐和秦可卿辨認出來都不容易,更別提尤氏、李紈這些相對邊緣的人物了。

這也許是李少紅對於選角不固執的原因,我們回過頭來看《橘子紅了》和《大明宮詞》,不難發現,她著意於營造氣氛,多過塑造人物。

趙文瑄曾經抱怨他在《大明宮詞》裡扮演的角色,臺詞怪異拗口不像人話,但那有什麼關係呢,只要看上去有調性,就有人買賬。作品氣質更加女性化的李少紅,在審美品位上,有著她的一種強勢。

但是,《紅樓夢》不是《橘子紅了》或《大明宮詞》,不是一個可以任人捏圓捏扁的東西,當李少紅非要這麼幹時,新《紅樓夢》的不倫不類就在所難免。

演員造型已是怪異,背景音樂堪稱詭異,不管劇中人是在吃飯喝茶聊天,忽而就飄來不明所以的一聲哼哼哈哈,像是京劇唱腔,又像是女鬼夜哭,擾民且來得莫名其妙,如坐針氈地忍耐片刻,終於忍無可忍地關掉了事。

太空幻境被拍得像地獄,而原著中分明說那裡是“珠簾繡幕,畫棟雕樑,說不盡那光搖朱戶金鋪地,雪照瓊窗玉作宮……鮮花馥郁,異草芬芳”。書中的寶玉恍恍惚惚卻也心曠神怡,電視劇裡的賈寶玉卻被眼前光景唬得一驚一乍,配上那小臉小身板,好不可憐見的。

有人說,新《紅樓夢》不尊重原著,單看劇情似乎冤枉了導演,劇情與唸白,都是在原文的基礎上略作修改。它對原著最大的不尊重,是把一場關於燦爛青春的回憶,用各種手段,變得矯揉造作,鬼氣森森。連一向混不吝沒正形的王朔,都指責製作方自作聰明,老老實實按照曹氏原著拍就行了,整什麼么蛾子?

曾和一位業內人士談及此,她說,導演總得體現一點自己的理念吧,要李少紅對原著亦步亦趨,她只怕是不會甘心的。

那麼我們回頭看87版《紅樓夢》,會發現創作者最大限度地體現了對這部鉅著的尊重,導演無意於建立自己的獨立王國,而是苦心孤詣地,用各種方式,還原原著裡的春花秋月,繁華與凋零。

據有心人統計,87版《紅樓夢》單是黛玉的衣服就有44套,色調清淡雅潔,精緻的鑲滾,飄逸的絲絛,纏枝刺繡,梅與竹的多次運用,恰當好處地烘托出黛玉之美。還有寶釵、鳳姐、賈母等人的著裝,無不用心良苦。

演員們的日常是這樣的,早晨形體訓練,上午聆聽曹禺、沈從文、周汝昌、蔣和森等大家組成的“超豪華專家團”授課,下午排小品,晚上還要來一番琴棋書畫的演練,要將演員們帶入夢中,不管有沒有做到,與新《紅樓夢》只是“借一點茄子香”完全不同。


閆紅說


翻拍名著是影視界屢見不鮮的事。如果翻拍得好,能夠反映出當時時代的特點,也會具有里程碑的紀念意義。但是不能不說李少紅版的《紅樓夢》實在是讓人不忍卒視,當時還是滿懷著希望,滿懷著想看一些新鮮感的想法去看的,但是剛看第一集就看不下去,此後便是硬著頭皮如坐針氈一樣地接受折磨,斷斷續續看了幾集。

先說場景佈置。雖然說,賈府是鐘鳴鼎食之家,陳設佈置並不奢華,一色都是半新的,但是這種富麗莊重之氣,還是能夠讓人感覺一目瞭然的。而大觀園就是世外桃源,住著一群青春豔麗的女孩子,琴棋書畫、詩酒花茶,過著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無憂時光。可是,新版《紅樓夢》卻一色黯淡無光、迷離昏暗,彷彿已走向了頹敗!那麼這種場景設定就與原著有太大差異了,讓人也看不出來,這大家族由盛轉衰的過程,盛時也不過如此,敗亦無所謂了,沖淡了《紅樓夢》這一青春的輓歌的主題。


再說人物造型。《紅樓夢》中每個人物造型,無論是髮型還是服裝,乃至其他的簪、別、戴、插、拿的各類小飾品,都與人物的個性偏好緊密相關。而新版《紅樓夢》無論年紀大小,也無論個性如何,一色全是銅錢頭,美其名曰借鑑崑曲裡的青衣形象。但是這銅錢頭,掩蓋了所有人物的個性和特徵,也談不上有什麼美感。更可怕的是,僅憑面容的差異,實在叫人難以區分誰是誰。服裝也是一色的舊被套披在身上,寬大且不說,也毫無精緻的裁剪和審美,更無差異感。

三說演員選擇。新版《紅樓夢》海選出的演員與人們心目當中的原著人物形象既不神似,也不形像,具有太大的隨意性和反差性,簡直不像是認真對待經典名著,而是來做戲搞笑的。演賈寶玉的人,哪有寶玉的豐潤神采,反而是有一些猥瑣油滑之氣,還有著太多的怯懦與陰鬱。演王熙鳳的演不出潑辣、爽利來,反而倒像是一個女先兒,只會硬生生哈哈大笑。黛玉沒有柔弱空靈的嬌美感;寶釵卻是一個纖瘦單薄的女孩子;王夫人比賈母的年紀還要大;秦可卿不是妖媚,而是鬼魅;妙玉不是清新脫俗,而是世間媒婆。實在是把一部偉大作品活脫脫地糟踐成了一出鬧劇!具有良知的人都得為曹雪芹一大哭!


四是人物言談舉止和修養。《紅樓夢》當中的人物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特別是這些小姐們,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並且長期受到嚴格的封建禮教浸潤。所謂做事有規矩,在日常言談舉止當中,是要具有大家風範的。新版《紅樓夢》當中的演員顯然沒有受過這方面的訓練,用當代女漢子的表現詮釋古典大家閨秀的行為。以黛玉為例,黛玉進榮國府行在路上掀轎簾時,必然是微微露出一角,而不可能大喇喇把簾子全部拉開;黛玉接過丫鬟遞過來的漱口茶水時,必然也用手絹遮了嘴,輕輕吐出去,而不是當著眾人的面狂吐;黛玉死時是質本潔來還潔去,必然是穿戴齊整,而不是裸露了半邊肩膀,仿照馬拉之死的樣子。難道這樣的舉止塑造,是為了和著名的經典人物形象相一致而體現藝術的震撼力嗎?恐怕只是暴露了所有演職人員的無知和淺薄吧!

五是音樂設計。《紅樓夢》當中的一些詩詞,既揭示了人物命運,又體現了人物個性,同時還詞藻華美綺麗,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以詩詞為歌詞,配以合適的曲調傳唱,無疑會增強影視劇的表現力。但是新版《紅樓夢》的音樂,沒法帶給人這樣的藝術享受!劇中音樂總是會莫名其妙地響起,崑曲中咿咿呀呀的旋律,飄渺悠遠,時斷時續,不給人以夢幻迷離之感,反而覺得陰森恐怖,硬生生把一部哀怨纏綿的文學作品,演繹成了懸疑驚悚的鬼片。

六是特殊的表現技法。我到現在也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新版《紅樓夢》要採取一些漂移的技法?人物慢慢走著,突然就變成了快速移動,鏡頭推得如此之快,是想要表現什麼呢?是因為情節不夠緊湊,需要快速推進嗎?那麼儘可以把一些片段、章節刪掉,只要保持平滑過渡就可以,為什麼突然讓人物變成了快速漂移?這樣的表現技法,加上人物做作誇張的言談、毫無生氣的面容,還有莫名奇妙的背景音樂,簡直是不敢讓人在深夜看這部片子的!彷彿劇中的任何一個人物都會變成哀怨的女鬼,像貞子般從電視劇裡爬出來嚇唬人。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我並不是極力要維護87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為其站臺納喊,實在是因為,新版《紅樓夢》拍得距離人們心目當中的形象差得太遠,因此反襯出老版《紅樓夢》已成經典,縱有一些缺憾,也讓人們在心中當成標杆,覺得難以忘懷。


冰珊醉紅樓



先入為主是一種非常深刻的心理現象。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境下,人或動物都是以“先入為君,後進為臣”的心理來衡量一件事物的價值。在審美的判斷方面,大多如此。至今看到的翻拍的四大名著,《三國》《水滸》《西遊記》《紅樓夢》大多評論均傾向於原創。

就《紅樓夢》來說,電視劇老版播出前,有一部電影系列的《紅樓夢》,大多演員均為名星參與,如劉曉慶飾演的風姐,趙麗蓉飾演的劉姥姥。但觀眾認可的仍是老版電視劇《紅樓夢》,而對此前大多以《紅樓夢》為題材改編,公演的戲劇電影等作品看法,大的認為在老版電視劇《紅樓夢》對比之下,這些以前作品明顯得見拙。所以單單以所謂“先入為主”的心理狀態,來解釋觀眾在審美趣味上的傾向性,是無法自圓其說的。

新版電視劇《紅樓夢》,應該說從製片導演,到演職員都盡了很大的努力。單從攝影,及燈光效果看,個人認為,整體很柔和,太虛幻景的設計也令人神往。大多認為,角色的形象及演員的表演是其敗筆所在。部分原因,是製片人及導演的審美方面的傾向,似乎是以清代所繪紅樓夢圖像為參考。
清.王墀繪《增刻紅樓夢圖詠》,上圖是賈寶玉。下圖為林黛玉。


偷得浮生三日閒


這已經不是先入為主的觀念了,而是新版紅樓夢根本不能喝87版紅樓夢相提並論。太喜歡87版的紅樓夢,出於好奇心就看了幾集新版的紅樓夢,但是真的有點看不下去了。新版紅樓夢中有著很多當紅的小明星,但是演技上較87版紅樓夢真真是差一大截。

當時拍攝87版紅樓夢的時候也引起了很多爭議,很多人覺得拍攝紅樓夢會毀了原著。當初誰也沒想到紅樓夢會成為經典之作。也許現在的大多電視劇都走的流量小生,演員拿走一大部分錢,但是後期的製作過程,後期的音樂只能草草了事。

但是87版的紅樓夢不一樣,從選角到後期的音樂製作,每一樣都是通過精心的設計、培訓還有篩檢才最後裁定的。所以有了美如仙子清傲又病態美的黛玉,有了豐腴而又有心機為人面面俱到的寶釵,有了潑辣聰明的鳳姐,有了天真浪漫懂的憐惜別人的寶玉。也不知是陳曉旭、鄧婕、張莉還有歐陽奮強成就了 87版紅樓夢,還是紅樓夢成就了他們。

87版紅樓夢今年舉辦了重聚首,演員們雖然大多數都容顏老去,但是當那首枉凝眉想起的時候,莫名讓人想哭。87版紅樓夢中的演員,30年過去了仍然無法走出紅樓一夢。黛玉入了戲成了仙,寶哥哥總是入了俗但是還是走不出紅樓。賈瑞演完紅樓夢之後也是沉浸在自己編織的夢中無法自拔,劇中賈瑞是執著於慾望生活中是執著於紅樓一夢。這些都是新版紅樓夢中不能比的。

87版紅樓夢中最喜歡兩個角色,一個是陳曉旭演的林妹妹,另一個就是鄧婕飾演的王熙鳳。鄧婕飾演的王熙鳳當真還原了原著。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處事潑辣又能力,襲人回家,王熙鳳妥善安排,但是新版紅樓夢,襲人家人快要不行了,鳳姐還一臉笑意,真的讓人調戲。新版紅樓夢裡的鳳姐只會歪嘴瞪眼,完全沒有演出王熙鳳的神韻。

反正我是喜歡87版紅樓夢不是因為先入為主,而是87版的確實是好,好到你能去看好幾遍每一遍的感受都不一樣,新版紅樓夢卻分分鐘跳戲,新版紅樓夢的演員對紅樓夢的認識太淺薄了。


淡雅的魚兒


是的,就是那麼差,差到不能理解。 先聲明,我作為觀眾,沒看的下去幾集,但是就像一位作家說的那樣,一枚煮雞蛋,我不用等到吃完才能知道是壞的。就是這樣。



我從幾個方面說我不能理解的地方吧。

首先是妝容,紅樓夢確實在原著中也沒說明朝代,但是並不是讓你瞎胡鬧的,找一個香港初中畢業的先鋒設計師,設計個銅錢頭,還有奇奇怪怪的服裝。要說你沒錢吧,你找香港這個獲獎無數的初中生價錢很貴的,要說你有錢吧,你為啥不找幾個哪怕是中學語文老師、歷史老師給你把把關呢?對比舊版紅樓,髮型衣服都一絲不苟,別提了,都是淚。

其次是人物,你是選秀挑演員,這挺好的,但是,你把寶釵組的選去演黛玉,另一個演鳳姐,不能理解怎麼如此兒戲。給讀者找了個珠圓玉潤的黛玉,粗鄙放肆的黛玉,俗不可耐的黛玉,我真為風露清愁的顰兒一大哭。



最不能理解的是,黛玉漱口的時候,張開大口嘩啦啦就吐出來了,真是牛飲啊。黛玉去世的時候,李紈讓丫頭趕快給黛玉換衣服,不能“精著來,光著去”,書裡的意思是穿好發送的衣服,並不是真的裸著啊。但是在電視劇裡,很好地詮釋了油畫“馬拉之死”,還是裸死,在下佩服。

小寶玉選的是挺靈的,但是沒有天真無邪的動人,只有猴精猴精的討厭,他每次和姐姐妹妹玩耍的時候,沒有一片天真,而是一片煩人,讓人想打他。

演元妃的演員一點也不漂亮,長的比王夫人還老,替皇上心疼,拜託,這是剛選上妃位啊,你哪怕是要找和寶玉有年齡差的也不能找個大嬸啊。老成這樣,皇上瘋了才選她當賢德妃,跟自己多大仇。

演晴雯的楊冪,裝束是一頭雞毛,好想問,這是為毛啊?

第三,我不能理解的是佈景和音樂,太虛幻境鬼氣森森,好像是走錯了片場,拍了聊齋,而且動不動就女鬼夜哭,動不動丫環走路就快進效果,讓他們飄著走,實在沒有一點人氣。

最後,情節安排很奇怪。奇怪的點很多,我試舉一例吧。鳳姐的女兒巧姐出水痘,鳳姐供了娘娘,和賈璉分房而居。賈璉離了鳳姐便要尋事,獨寢了兩夜,便十分難熬,便暫將小廝們內有清俊的選來出火。

同志們,雷人的點來了,不知道導演是什麼用意,在這一節,賈璉“找清俊的小廝出火”拍成找清俊的小廝拔火罐。拔火罐!這個腦洞真是讓人想要鼓掌了。 說多了都是淚,新紅樓就是這麼個不能理解的貨色。 以上。


大先生的故紙堆



87版電視劇《紅樓夢》最大的優勢主演寶黛釵鳳形象好貼近原著描寫,還有鄧婕“第一鳳姐”至今仍無人能挑戰其出彩的演技。王立平插曲最經典的八十年代流行抒情音樂,演唱者陳力飽含深情,主題曲“啊~啊~啊……”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珠玉在前,10版紅樓夢真的就那麼差嗎?

為什麼有此“深仇大恨”?

不但“…片”、“…樓”、“…母”,而且“糟蹋經典”甚至於“把…騷紅拉出來斬了!”

帶著極大的好奇心,2017年我終於完整連續的認真觀看了2010年首播時被有意無意錯過的當年被批評為“黃瓜片子”,如今被稱為“銅錢頭”聊齋加金瓶梅的10版電視劇《紅樓夢》。

認真的從頭到尾一連看了好幾遍,我的心情可以說甚至是興奮的、雀躍的,感謝2017年這一波對10版的狂轟濫炸吧!

如果沒有這一波“無法超越”的頂峰宣傳,可能我會永遠無緣欣賞10版了。真有當年悄悄看“…草”的感覺呀!

首先我太愛、太愛這一波孩子了。

每一個都那麼可愛、那麼美好!

李沁、楊洋、于小彤、蔣夢婕❤️❤️❤️

李沁,過去所有的紅樓影視作品,哪裡有過這麼樣的寶釵呀!甜美恬靜優雅清新“淡極始知花更豔”,過去的寶釵哪一個不是穿著富貴華麗舉止言談媚俗圓滑的?只有10版的寶釵才真正是曹翁筆下的“晶瑩雪”呀!

不得不說,李沁唯一的缺點就是偏纖細了些。可是凡事不能求全,87版張莉是舞蹈演員也是瘦的呀!


楊洋,真是溫潤如玉的少年人,深情而真摯。

會說他臉不夠圓吧?可是楊洋的神韻更接近我心中那個純真的少年寶玉呀!

于小彤,又是臉不夠圓吧?

可是于小彤的靈動自然,小小少年寶玉開天闢地第一遭,還原了寶玉與襲人姐姐、晴雯姐姐的“姐弟戀情”。紫娟試玉那個紫漲的“河豚臉”真是演絕了,豈是當年巳經二十出頭的歐陽奮強那幾把川劇瀟灑小生的程式化身段能與之相比擬的呀!



蔣夢婕,嬌柔而矜持。

唉!………終於不用再看三十年前的那個演技飽受觀眾詬病乾巴巴、兇巴巴、一撇嘴、一邪眼、一拉臉兒的那個,一臉小氣全無溫婉缺乏典雅的黛玉了。

10版道具精緻,園林、光影、畫面唯美浪漫得一塌糊塗呀!

這才是曹翁筆下如夢似的“紅樓一夢”嘛!

成人演員老戲骨們的氣質演技就不用說了,甩87版演技平平的成人角色多少條街呀!



尤其是賈母扮演者周釆芹,所有紅樓影視作品唯這一版賈母才是曹翁筆下的女文青老淘氣賈母呀!

大讚👍!


缺點當然有呀!借用崑曲髮式“銅錢頭”降低了大觀園中眾多小姐們的辨識度。可是這樣呆板的髮式都沒有能掩蓋住李沁、夢婕們的顧盼生輝,真怨不得10版的主演呀!演技真的過關。

87版主演除了鄧婕,個個轉行。

10版主演配角紅透大半個娛樂圈,這是事實不服不行呀!

10版配樂用力過猛,空靈詭異過餘、婉轉柔美不足。可到底是崑曲鼓點,笙簫古韻呀!

87版的八十年代抒情音樂“啊~啊~啊……”再好,也只能代表八十年代音樂經典。更何況87版還有個最大硬傷“原創”結局爛尾,怎能挑得起“無法超越”之頂峰重擔呀?

金無足赤 人無完人。

曹翁原句: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

讓我們共同期待即將到來的胡玫版,更完美吧!


阿丹151014015


要問新版拍的如何,其前提就是在與老版對照中得出的結論。我覺得,新版與老版的不同,雖然都是《紅樓夢》但王扶林版,也就老版,是一部文藝片,也就是說,它是對《紅樓夢》這部文學作品的再創作。這個過程是全體組創人員在最大程度上理解《紅樓夢》的前提下,對書中的故事進行表現,在劇中人物進行演繹再現的過程。《紅樓夢》是偉大的鉅著,再創作的過程中,對原著的理解越是深刻,對原著越是尊重,拍出的效果必然是越好的。

王扶林版的《紅樓夢》在拍攝的過程中,體現了一種嚴肅的態度,無論是在角色的選擇,還是情節的演繹上,都體現出了一種認真嚴肅的再創作精神。比如年輕的演員,他們對《紅樓夢》的理解未必多麼深刻,於是,劇組就請國內頂級的紅學專學,為這些演員們講課。使他們能最大程度的反映劇中人物的精神狀態。還有在角色的選擇上,以劇情和人物性格為出發。角色的選擇上,都是根據人物的性格和演員的個人特質進行了調整,使的每個演員的形象,都與扮演的角色比較相符。總之,有了這種認真嚴謹的創作態度才有創作出精品的可能。

新版《紅樓夢》的拍攝過程,自始至終都充斥著一種強烈商業氣息。從選秀到拍攝的過程,都充滿浮燥,選的演員不能說不美,可是未必與劇中人物身份相符合。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寶釵和黛玉兩個角色,按書中的描寫,是與“環肥燕瘦”相類的。老版的陳曉旭與張莉二人,一個是身材瘦削,一個臉蛋圓潤,看老版的時候,即使是第一次看,只要這兩個人物一出現,對《紅樓夢》稍有了解的人,一眼就能分辨出那個是寶釵,那個是黛玉。而新版的當是,這兩個人物,常常讓人分不清。並不是新版的演員不漂亮。而是在《紅樓夢》這個特定的情景中,這兩個人顯得沒有特點。從這兒也可以看出,藝術形象的魅力不僅僅是一種外形之美,更重要的是外在形象與內在品格的完美結合。

大多數觀眾在看新版的時候,都會很容易的想到老版。有人把新老版的同一情節放在一起對照。對比之下,優劣自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對比之下,就會顯出,新版的演繹,常常讓人很尷尬。如果老版的演員們是在演繹《紅樓夢》中少男少女的情感故事。那麼新版的清員,就是在背臺詞。很難把人帶入到現實的情景中去。其中最讓我尷尬的表演,就是姚笛演的王熙鳳。

看過姚笛演的現代戲,感覺還不錯。可是,王熙鳳這個人物,姚笛明顯拿不動。《紅樓夢》中說她,“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這個人是厲害,可是,她的厲害不是靠大喊大叫,裝腔做勢表現出來的。這種威是一種類似於笑面虎的性質,她是在一種溫柔的輕嗔淺笑中暗藏殺機。老版的鄧婕表現的就很好。而姚笛的表演,讓人感覺不出來,她演的那個人物是王熙鳳。

類似的情況,在新老版的對比中,每個人物上,幾乎都能反映出來。還有一全令人尷尬的人物是老太太的扮演者。在許多情節中,她的表現就是呵呵傻笑。

新版中有一個硬傷,就是演員裝扮上的銅錢頭。這種裝扮是戲曲表演的裝扮。假如這一版拍的不是電視劇,而是京劇,這樣的裝扮是沒有問題。戲曲有它自身的藝術規律。可是電視劇不是戲劇,戲劇的表演是誇張的,而電視劇是寫實的。《紅樓夢》裡的穿著打扮,書裡是有詳細描寫的。老版的服飾裝扮,都是按書中的描寫來的。新版的裝飾,給人的感覺是不論不類。這種錯誤的出現是很不應該的。

新版另一個問題是音樂。這一版音樂給人的總體感覺是鬼氣森森。李少紅導演大概也拍過《橘子紅了》吧?我的感覺,新版《紅樓夢》的音樂基調和《橘子紅了》的音樂基調非常像。都有點鬼氣森森。《橘子紅了》是對舊式婚姻制度的批判。在沒有人性的舊婚姻制度下,生活成了鬼域的世界,配上鬼氣森森的音樂,達到了加強主題的效果。《紅樓夢》雖然也是一個愛情的悲劇。但是,他的主題遠遠超出一個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它比之橘子紅了沉厚的多,寬廣的多。複雜的多。《紅樓夢》裡雖然也有批判,但他的基調卻是帶有稍許幽怨和哀傷的基調。不是那種具有強烈對抗與肅殺的氣息。《橘子紅了》裡邊反抗與鬥爭是主調,《紅樓夢》裡有強烈的命運之感,單純用一個抗爭是無法概括的。新版的創作者大概沒有深切的體會到這一些。

再看一老版的音樂,這是著名作曲家王立平的作品。這一版堪稱經典。無論是主題曲,開篇詞,葬花呤,都是在一種哀婉纏綿的意境中,緩緩展開,娓娓道來。哀而不怨,憂而不傷。當你聽到林黛玉呤唱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時候,你會覺得,林黛玉當初應該就是按王立平的這個調子呤唱的。它的音樂與歌詞,以及劇中的人物已經天衣無縫的融合在了一起,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新版還有一個問題是對《紅樓夢》的閱讀與理解錯誤,如果拍一部電視劇,連劇本都沒有讀懂,肯定會鬧笑話。《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因為大姐出天花,賈璉夫妻為了忌諱要分開睡。可是賈璉是一個離不開女人的。書上說他便“找了個清俊的小廝出火”。這一段,寫的本是“情”事,可是,新版的編創者顯然沒有讀懂。片中是一個小廝在為賈璉拔火罐。賈璉的身上顯出一排火罐的印跡。小廝說:“二爺你的火好大呀。”新版在鏡頭表現的背後,又用旁白的形式介紹。如果沒有旁白的話,觀眾們只會看的莫名其妙,加上旁白,就太搞笑了。

只要是新舊兩個版本都看過的,大概很容易得出結論,到底那個拍的好。我個人覺得,87版也不是完美的。我最不喜歡的後半部分。也就是八十回之後的內容。當時不是按通行本的情節進行拍的。而是按一些最新的紅學研究成果拍的。這就存在一個很大問題。紅學研究只能得出某人的結果是怎樣的。永遠無法得出文學的細節。《紅樓夢》做為一個文學作品,是以細節打動人的。紅學的成果再完美,畢竟不是文學作品。所以,前八十回拍了三十集,而後四邊的內容,只拍了六回就結束了。內容很乾巴,沒有趣味。

對於新版的後部分按通行本來拍,我還是贊成的。目前為止,《紅樓夢》所有的續書中,還是以高鄂的成就最高。在沒有一個公認的超越通行本的文本之前。按程高本的結局拍,應該是最好的。


七月流火140400643


感覺提問者就是與女導演李少紅有仇,成心給那班人再次招罵似的,對不?曾經新《紅》劇裡那一色的銅錢頭,詭異的伴奏,還有那黛比釵肥的選角,讓人詬病了許久,經歷了好長時間方才好不容易才被人們慢慢淡忘,原班人馬尚未竊喜得味,又被你翻了出來,李少紅們不在背地裡咬牙切齒地問侯你多次才怪呢!

老話說羅卜青菜,各有所愛,雖說老《紅》劇已深得人心,但喜歡新《紅》劇的也大有人在,如此,也算是給沒少捱罵的李少紅們帶來些許彌足珍貴的安慰吧!


青青木子


很抱歉,我不認為這是先入為主。就事論事,新版紅樓本意是想尊重原著,但從演員甄選上,鬧了那麼多八卦就不說了,關鍵是完全脫離了原著的描寫。寶釵和黛玉的這兩個人物外形設計完全是相反的,沒有看出來哪裡有釵黛的氣質;再說王熙鳳吧,雖然年紀差不多,但完全沒發現她哪裡精明幹練……


演員的造型和服裝也是,看不出來有大家風範,倒像是標準的藝術照服裝。女眷們的頭髮,看一眼覺得彆扭,再看覺得噁心。

再有就是音樂,太詭異了,你說是鬼片吧,這又是標榜翻拍經典;你說是營造氣氛吧,關鍵是原著也沒讀出來有這意思。

我是真的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勉強自己看了幾集,實在受不了,所以棄劇了。刷微博的時候盡看到吐槽,可都是實打實的原著迷啊!

反之觀87版紅樓,從我童年開始,一直到現在自己當了媽媽,只要一說到《紅樓夢》,大家都會立馬說到這部電視劇裡的演員,早就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