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病因有宗氣外,經脈不通。突受驚恐。復感外邪等嗎?

五十四戰區客服1


心悸並不止一種情況,一般分驚悸和怔忡兩種。

《傷寒明理論·悸》裡說:“悸者心忪是也,築築惕惕然動,怔怔忪忪不能自安者是矣”。驚悸多因驚恐、惱怒所誘發,全身情況較好,病情較輕;

怔忡並不因受驚,而自覺心悸不安,全身情況較差,病情較重。《醫學正傳·怔忡驚悸健忘證》裡說:“夫所謂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動搖而不得安靜,無時而作者是也。驚悸者,驀然而跳躍驚動而有欲厥之狀,有時而作者是也。”

總的來說,心悸的病因有外感;痺病內傳;驚恐神傷;心氣血虛;腎陰虛、心火旺;陽虛;瘀血;痰溼等。

所以,題目所說的情況,都可以成為心悸的病因。

比如說經脈不通,可以理解為痰溼淤阻所致,症見心悸胸悶,伴胸痛隱隱,面色晄白,形體豐滿,泛惡,納呆,舌胖,苔白膩或潤,脈沉或結代。痰溼內蘊,胸陽不振,血脈瘀阻也就是經脈不通,故心悸,胸痛。

突受驚恐,也就是以上提到的驚恐神傷,症見心悸,徵忡,善驚易恐,坐立不安,夢多失眠,不思飲食,舌淡,脈虛。正所謂“驚則氣亂,恐則氣下”,氣機錯亂,心失所養,故發為心悸怔仲。

外感邪侵不解,內傳於心,則可致心氣不足,發為心悸,徵忡,並伴見胸悶不舒,發熱惡寒,頭痛,短氣,神疲乏力,脈結代。

綜上,題目所說的心悸病因,的確是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