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真的有必要吗?每个人都需要理财吗?

不立而立


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都是在和钱打交道,有些人就活得自由自在,不用为钱发愁,有些人却在温饱线上挣扎。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差别这么大呢?苏生认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好的理财方式。

好的理财方式至少要跑赢通货膨胀

但是,通货膨胀怎么算?实际通货膨胀率可以通过计算我国广义货币M2增率与实际GDP增率的差值来估计。

例如:2004年10000元能买的东西,到2014年需要用多少钱才能买到呢?

2004年-2014年平均数据:我国M2平均增率平均为17.22%,GDP实际增率平均为9.6%,那么中国这10年实际货币通胀率平均约为7.62%,10年*7.62%=76.2%。

用10000元*76.2%= 7620,10000+7620=17,620。相当于2004年1万块钱买的东西,到2014年我们需要17,620元。

换句话来说,2004年的1万块钱的价值等同于2014年的17,620元的价值。如果我们找到一个年化率平均为7.62%的理财品种,刚好能跑赢通货膨胀。

好的理财不是存钱而是投资

王先生,每个月把5000元存银行,活期利率为1.32%。按10年复利增长是计算(公式:期末资产=每期定投金额*[(1+i)+(1+i)^2+(1+i)^3+...+(1+i)^t],复合年化收益率r=[(1+每期收益率i)^t]-1)

王先生最后拥有的总资产64万元, 投入本金 60十万元, 投资总收益4万元,总收益率 +6.91% 。

李先生,每个月把5000元投资指数基金(2018年证监会公布2017年以来偏股基金年化收益率为16.5%)。

李先生最后拥有的总资产143万元,投入本金60万元,投资总收益83万元,总收益率+137.58%。

从上面的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同样的都按复利增长来计算。王先生存银行和李先生投资基金最后的总收益相差78万元,是天壤之别。这就是存钱和投资的区别。

好的理财需要做好长期科学的规划

理财是我们人生中必须经历的过程。就是像身体管理一样,长期科学健康生活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拥有良好的身材,让人羡慕。经常暴饮暴食,可能会拥有臃肿的身材,导致体弱多病,招人可怜。我们也应该像管理自己身材一样做好理财规划。

最后总结:每一个人都需要理财,也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更需要找到一个比较高的收益品种。从现在开始,你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理财规划,把整个家庭短、中、长期的资产配置做一个详细的规划,把理财作像一日三餐那样去重视它。

[欢迎关注长期研究价值投资,熟悉指数基金,懂技巧,愿分享的苏生探理财]多分享,多点赞。


苏生探理财


理财的话首先你要努力工作来赚更多钱,多赚钱了再用余钱来生钱!两只脚走路才更快!,还有就是平时要养成记账的习惯,记账也是理财的一部分,记了你才知道钱花哪去了。拿我说吧,我在成都工作七年了,几年前月薪一万多,感觉自己收入还可以,但每个月就是存不下钱,直接坚持记账半年,才发现经常是入不敷出的!一定要养成记账的习惯,还有理财的收益和亏损也要算进当月,这样你对自己的资产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目前我和爱人都在上班,目前没生小孩,家庭总收入40万左右,在成都算是小康水平了,一年除去生活开支和各种保险费用,每年有二十来万余钱来理财,因为我是做金融行业的,我理财的收益要比外行人要高,年收益平均在30%以上,公司的保本定存的投一部分,年收益24%左右,高风险高收益的像股票、外汇也投一部分,这些投资工具就看个人的交易能力,有人赚有人亏,因为我们机构代理的平台有优势交易成本低,所有也能赚一点,但我投的少毕竟风险高,就当玩一样,每天上班都盯盘操作,比较稳健,一年算下来加上定存的收益,总共年收益有35%左右,二十万差不多一年理财收益有个七八万块钱,加上两口子的工资收入,一年能存个二十来万,我们明后两年准备换套学区房,价格比较贵,所有现在在努力赚钱攒钱,还要准备要小孩,得准备好房子和奶粉钱,而且有了小孩就是我一个人工作养三口人,将来还有可能父母要来帮带小孩,又要吃住费用,所以压力还是挺大的。虽然也想一夜暴富,但风险和收益是双胞胎!你可能一夜暴富,也有可能一夜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谨防超高收益的理财手段!大家都努力吧,一是努力工作多赚钱,二是多利用余钱来生钱,两条腿走路才更快嘛,这个就是我作为金融从业人士的实际理财情况,大家可以关注或私信我,交流理财历程和心得。


王不二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上学的时候总觉得谈钱很俗,可是毕业以后发现房子、车子、养孩子,哪个话题都离不开钱。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钱,打理钱的过程就是理财,所以每个人都需要理财。

理财越早开始越好

11年刚毕业,工资1800元,那个时候觉得理财离我很远,所有的银行银行理财都要求5万起步,何年马月才能攒够5万的理财本金呀,想都不敢想。

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觉得理财就是要买理财产品才算理财,其实理财贯穿了挣钱、花钱和攒钱。

13年我开始正式踏上理财之路,我采用的是12存单法,也就是每个月在银行买500块钱的5年期定期存款,从去年开始,每个月都有100多块钱的利息收入。钱虽然不多,但这是理财的第一步,理财意识的觉醒,然后才有后面慢慢的去学习更多的理财知识,接触更多的理财方式。



养成记账的习惯

买东西的时候总觉得买回去有用,可是真买回家以后可能用几次就扔在角落里面,大量的钱花费在了这些没有用处的商品上,财富也随之消失了。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回忆昨天吃了什么都费劲,花了多少钱就更记不住了。

记账可以让我们知道过去一段时间里钱的来源和走向,也可以对将来一段时间的资金有所规划,帮助我们更好的积累财富。



理财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梭罗说,一个人的富有程度跟他能够忽略的东西的数量成正比。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理财,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理财上面,可是最后发现理财好难,想赚钱太不容易了。

当我们越缺钱时,就越容易在意钱本身而忽略其他东西。比如说,很多人工作整天浑浑噩噩的,工资一成不变,不愿意好好工作,却希望理财致富。可是他们忽略了财富的多少有个重要的因素是本金,对大多数来说工资收入是唯一的本金来源。

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工资收入可以不断地提高,用来理财的本金就越多,结合适合工薪族的理财方式,日积月累,财富会越来越多。



每个人都需要理财,早日建立适合自己的理财体系,不断地投资自己产生足够多的本金,配合合适的理财方法,实现财富增长,是大多数的理财之道。

我是小墨爱理财,用五年的时候践行自己的投资理念,相信聚沙成塔的力量,欢迎与您沟通和交流。


小墨爱理财


我是一名银行从业者,有个客户对我的理财观触动比较大。他是一名很成功的大学教授,年龄接近六十了,还依然活跃在各类学术舞台上。他的银行卡上有200万的活期存款(好羡慕(/≧▽≦/)),居然放了好几年了。本着十分的职业精神外加一百分的好奇,我打电话给他,每次他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总之感觉超级忙!人家毕竟高素质,没存我的号码但接电话客气得很。我说:“您开通下手机银行做好风险评估就可以买理财了,200万买一天理财的话一天的收益有200左右呢,而且可以随时赎回本金实时到账…或者您怕风险买个保本理财也行,收益比这还高…”他回答:“好的,谢谢,等我有空找你。”

我曾经以为他会为了几乎无风险的收益(一天200块)立马来到我面前,并对我抱拳感谢万分,结果我催了他两年都没来。我经过长时间的困惑逐渐意识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有很多种,有一种就是有钱而从不理财。如果换作是我,一天银行给你发200块高兴不?开心不?感觉好幸福有木有?可人家大教授格局就是大,压根不在乎这点收益,人家在乎的或许是他在学术上的造诣,在乎他为国家为民族又贡献了多少专业知识。在乎他为后世留下多少可以传颂千年的美德。抱歉,原谅我突然这么高尚地揣摩一个人的内心,太不符合我贪婪的内心了😭。

中间有一次银行卡过期了,才有幸见过他一面,果然一见倾城有木有,气质不凡如诸葛在世。

回到题目,理财有无必要呢?扪心自问就好了。如果你觉得很有必要理财,但也没必要去强迫别人理财。是否所有人都需要理财呢?世界那么大,总有比理财重要的多的事情要去干。觉得理财没必要的人们压根不会看到这个回答。他们每天都喝水,但就不理财。

不像我,每天喝水又理财。


叶余不业余


理财是非常必要,而且是不可缺少的。

在生活中,当我和别人普及理财知识的时候,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没钱,等有钱了再说吧”

听到这一句,我自能呵呵了,等有钱了再说,那你认为你能做到?

我有一个朋友,事业单位的,每月的工资还不够自己花,经常伸手向父母拿。我有次跟他说,学下理财就能摆脱月光了。朋友刚开始还挺有激情,做好每天的流水记账,坚持基金定投。

但是过了几个月,攒到一定的数额,就攒不下去了。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用他的话说“第一次看到5位数的余额,心情很激动,有种暴富的感觉,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处理,就想赶紧买点礼物孝敬父母,给自己买几件,平时不舍得买的衣服奖励自己,再请朋友,出去吃顿饭庆祝一下。回来看下自己卡上余额,又回到了3位数,心境就平静多了!”



虽然故事老套,但是却很常见!

也许连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当我们还没做好准备拥有大笔财富时,当我们还不太清楚怎么分配和处置大笔资金时,当面对大笔资金时就会感到慌张和手足无措。然后各种花销的正当理由都会出现,然后我们就会心安理得的去花钱,这笔钱是该花的,这笔钱是必须要花的。直到看到余额,又恢复到了,我们能够把控的范围内。

银行卡的余额就像一条波浪线,一直在设定的直线上下来回波动。

所以啊,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能让银行卡的余额达到自己的满意。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训练自己,让自己成为掌控这么多钱的人。



那我们为什要理财呢?

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淡定的面对10W 50W 100W的能力,不至于万一中彩票暴富,而毁了自己的人生。

请相信,当你学会了理财的技能的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钱供你发挥技能。


甄莲说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理财是非常必要,而且是不可缺少的。

在生活中,当我和别人普及理财知识的时候,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没钱,等有钱了再说吧”

听到这一句,我自能呵呵了,等有钱了再说,那你认为你能做到?

我有一个朋友,事业单位的,每月的工资还不够自己花,经常伸手向父母拿。我有次跟他说,学下理财就能摆脱月光了。朋友刚开始还挺有激情,做好每天的流水记账,坚持基金定投。

但是过了几个月,攒到一定的数额,就攒不下去了。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用他的话说“第一次看到5位数的余额,心情很激动,有种暴富的感觉,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处理,就想赶紧买点礼物孝敬父母,给自己买几件,平时不舍得买的衣服奖励自己,再请朋友,出去吃顿饭庆祝一下。回来看下自己卡上余额,又回到了3位数,心境就平静多了!”

虽然故事老套,但是却很常见!

也许连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当我们还没做好准备拥有大笔财富时,当我们还不太清楚怎么分配和处置大笔资金时,当面对大笔资金时就会感到慌张和手足无措。然后各种花销的正当理由都会出现,然后我们就会心安理得的去花钱,这笔钱是该花的,这笔钱是必须要花的。直到看到余额,又恢复到了,我们能够把控的范围内。

银行卡的余额就像一条波浪线,一直在设定的直线上下来回波动。

所以啊,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能让银行卡的余额达到自己的满意。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训练自己,让自己成为掌控这么多钱的人。

那我们为什要理财呢?

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淡定的面对10W 50W 100W的能力,不至于万一中彩票暴富,而毁了自己的人生。

请相信,当你学会了理财的技能的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钱供你发挥技能。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财神圈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首先非常感激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其次让我带领着大家一起走进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希望以下为大家分享一这个问题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希望我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有一个朋友,事业单位的,每月的工资还不够自己花,经常伸手向父母拿。我有次跟他说,学下理财就能摆脱月光了。朋友刚开始还挺有激情,做好每天的流水记账,坚持基金定投。

但是过了几个月,攒到一定的数额,就攒不下去了。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用他的话说“第一次看到5位数的余额,心情很激动,有种暴富的感觉,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处理,就想赶紧买点礼物孝敬父母,给自己买几件,平时不舍得买的衣服奖励自己,再请朋友,出去吃顿饭庆祝一下。回来看下自己卡上余额,又回到了3位数,心境就平静多了!

上面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最后在这里,祝愿大家都有一个好的心情,明天有一个好的开始,愉快的上班,升职加薪在等你。谢谢!



九九归一期货张凯


我以银行从业者的身份来告诉你,对所有人来说理财都很有必要。

我在做理财经理的时候,有一个日常工作就是查看客户的资金变动情况,以及客户存款产品的办理情况。哪个客户有理财观念,哪个客户没有,通过存款产品的办理就看出来了。

有理财观念的客户通常有以下四个特征:

  1. 他们很少有资金是活期存款状态。
  2. 他们几乎都开通的有银行的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
  3. 他们一般在银行都会办理多种产品,存款、理财;长期、短期;金额大、小,各样都有。
  4. 更加重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理财经理的专业性等。

相反,那些没有理财观念的客户也有四个特征:

  1. 除了工资卡、房贷与银行几乎没有任何交集。
  2. 在银行的资金大部分以活期为主。
  3. 从不办理银行推荐的任何工具,比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短信提醒等。
  4. 更加注重银行的服务,银行的方便程度等。

我在营销这两类人时采用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1、对于那些有理财观念的人,我会尽可能的推荐他们购买我们银行新出的理财产品,他们对于新事物抱有更开放的心态,更愿意试用。

但同时这类人又相对精明,在他们眼里,理财经理是否专业,银行产品收益是否高是他们留下存款的主要因素,如果缺少一样,他们立即就会把钱转到其他银行。

2、对于那些没有理财观念的人,我几乎不会推荐任何产品。因为我知道,即使有一天他的存款转走了,只有两种可能:一个是他搬家了,来银行不方便了,另一个是他对于这家银行的服务不是很满意。

留住他存款的不是银行的产品,也不是理财经理是否专业,而是银行的服务态度,银行的方便程度等因素。

为什么我认为理财对每个人很重要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不被糊弄。

有理财观念的人,多半对理财都很有求知欲,他们懂的知识不亚于一些普通理财经理。如果理财经理要搞“飞单”,要推荐只对自身工资有帮助,但不利于投资人的产品,有理财观念的人一眼就能识破。

二、收益更高。

有理财观念的人,会经常了解银行最新推出的产品,这个“了解”的范围可能是整个金融业,不仅有银行也有非银行的。他们知道什么样的产品利率更高,风险更低。这些人的收益一定比只存定期的那些人要高。

三、资产更多。

理财虽与攒钱不同,但理财确实有攒钱的功效。那些没有理财观念的人肯定是不知道有什么攒钱的方法的。久而久之,有理财观念的人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资产,那些没有理财观念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存不住钱。

总结:

对穷人来说,理财能够让自己获得一些可观收益,相当于增加收入。对富人来说,理财能够让自己的财富保值,不至于财产流失。建议大家尽可能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尽快步入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不妨关注我,银行研究僧。


银行研究僧


肯定有必要,那些尚沉浸于“二人世界”或单身贵族美梦中的年轻人,他们如果不及早开始财务规划,后半生将会很累很难过。


01 典型生活状态:家庭的财务窘境


最近,一位近40岁的职场成功人士做家庭财务规划。他之前事业上平步青云,30多岁就成为一个跨国企业的部门总监,妻子也工作稳定,生活上非常潇洒。


他们两口子月收入接近4万元。一般以为他们的收入非常高了,其实他们竟然是“月光族”,由于极度追求生活品质,旅游、购物、享受,几乎花光了他们所有的积蓄。此前,他们一直对自己的收入颇为自信,没有孩子,父母目前也不需要他们操心。


36岁时,夫妻俩终于决定要孩子了,上天还赐给他们一对双胞胎。全家人当然非常高兴,但高兴之余,生活的重担也随之而来:两个孩子的教育肯定不能省钱;为了方便老人照顾,刚换了大的房子,供款压力骤增;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如原来健康,老人的医疗问题也浮出水面。


之前虽然收入高,但长期追求生活高品质,吃光用光,没有大多积蓄,这次换房后,仅有的20多万家底都被掏空了。


他们的内心开始感到了不安。当未来的一个个数字的压力摆在面前时,他们原先的不安变成了绝望:

两夫妻都希望孩子未来能够出国留学,但这就意味着,20年后,他们必须支出近500万元的现金;在他们原先的计划中,17年后,他们准备退休去环游世界了;现在不仅环游世界的梦想泡汤,还有面临一个事实:20年后,当孩子要出国留学时,他们正值退休年龄,收入锐减,只余社保,根本无法承受这么高额的支出,更不要说退休后的品质生活了。


现在他们意识到,要开始为未来作准备了。又发现,虽然收入不低,但所有花钱的事儿都挤到一起了:供房、为父母准备医疗费、孩子每个月的教育支出,还要继续保持高品质的生活,真是捉襟见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并非每个家庭都会有双胞胎的惊喜和沉重压力。但当年潇洒的“月光族”夫妻、晚婚晚育家庭普遍面临的财务窘境,大抵相似,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反思:

家庭财务规划越早越从容,当然,经过重新规划,我们还是给出了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必然是以牺牲未来的一些目标或幸福指数为代价的。


这些并非个案的案例,不禁使我开始反思:

我开始创业时,给公司的定位是:为三口之家的中产阶级提供私人银行服务,他们对生活压力感同身受,有为未来规划的迫切需求,而这个阶层恰恰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忽视的人群。


到了银行进不了VIP室;到了证券公司,也最多是个散户,与大户室无缘;基金公司与信托公司的专项理财更不可能惠及他们。


我的反思是:家庭财务规划,从生孩子的前后开始,合适吗?


面临上述窘境的家庭,多数是“响应国家号召”晚婚晚育,多过几年“二人世界”的家庭或单身贵族。


过来人都很清楚:有孩子和没孩子之前,心态变化很大。现在的年轻人,30多岁还觉得自己是个孩子,有了孩子之后,才真正从孩子变成了大人,开始有了责任感,知道为未来存钱。


而“非过来人”则没有紧迫感。我们也接触过不少这样的单身贵族或“二人世界”家庭。多数都会觉得未来遥远得很,对我们的建议置之不理;有的看到规划要求他们牺牲一点生活品质,就敬而远之,根本无法下决心。


我不得不提醒他们,你们正在一步步地走向财务的窘境而不自知。


02 家庭财务规划如何开始?


  1. 梳理人生目标


第一,莫谈高收益,先梳理人生目标。


家庭财务规划的第一步,就是梳理你人生中有哪些重要的目标。这个问题听起来很虚,梳理起来其实并不容易。


从理财的角度考虑,什么是人生重要目标?就是那些对个人和家庭幸福感影响极大的、却又不能确保从当期收入中支付的目标。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即便不出国,近十几年中国大学的平均学费生活费大概也涨了七八倍。按照这种火箭速度,想想你的孩子读书时得花多少钱。还没算上现在从孩子出生开始,早教、各类培训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各种教育花费。算出你的教育金负担有多重,就是理财师的工作之一了。


第二,个人生目标,早日财务自由、人生自由。


现在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又想退休早,希望退休后的生活品质还不打折,社保又比过去的养老福利差远了。如果不做好规划,人生自由不就是白日梦吗?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有环游世界的梦想,年轻的时候要去,退休后更要去。


退休、教育、住房,这几件事,过去政府都管,现在都不管了。这几件事,谁也不敢拍胸脯说,大事发生前一年,你靠当期收入能够解决。孩子上大学前一年,你就一下子能存够上大学的钱?退休前一年,你就能存够环球旅游的钱?房子就更不用说了。



2.按步骤有序进行理财规划


理财规划第一步:就是让你去面对现实,面对你自己的需求。


理财师的角色,在这一步,只是引导、倾听、梳理、记录、收集数据。理财第一步,不是讨论外部的投资收益有多高,而是看看你内心的期许有多高。


理财规划第二步:梳理家庭资产负债和现金收支。


明确了家庭的理财目标后,要明确自己到底有多少理财资源。理财资源一般分为资产与收入两大类:

第一类是:现在已经挣到的钱,即家庭现在的资产。这儿说的资产要减去你们的负债,即净资产。
第二类是:未来我们持续能够赚到的钱,那就是家庭的收入。收入需要减掉支出,即每年的盈余。


净资产和每年的收入盈余,是我们真正可以利用的理财资源。很多家庭,包括我在内,都会觉得这是属于个人隐私。你想,当着一个陌生人告诉他,我现在家里有多少钱,有几栋房子,每套房子有多少负债;还要告诉他,每个月挣多少钱,花多少钱,孩子在哪儿读书等。


如果你把理财师当作你的家庭财务私人医生,你的顾虑就会少一些。一个人在医生体检时,是不存在什么隐私问题的。你肯定希望把自己的状况更加彻底地展露给医生。理财也是一样,如果你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守口如瓶,就根本不可能得出一个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案。



在这一个阶段,主要总结出两张表:

1.资产负债表:即此时此刻你所拥有的资产,所有的负债,看看家庭的资产负债比例等。

2.现金收支表:比较琐碎,牵扯到所有的现金收入和支出。


现金收入分为理财性收入和工作收入两类。这个分类是有意义的,工作收入指的是,持续工作才有的收入,换言之,就是“手停口就停”的收入。理财性收入就是被动收入,不需要主动工作也可以持续地有,例如房租。


现金支出也分为两大类:一是生活类支出,二是理财类支出。前者指的是,面对此时此刻的生活目标而进行的支出;后者的是,面对长期生活目标的理财性行为引发的支出。


例如供车、供一份保单,基金定投等,都属于后者。通过以上分类,理财师会初步评估出一个重要的数据,即财务的自由度,即指你此时此刻的理财收入,究竟占你生活支出的百分之多少。


所谓财务自由,就是你的理财性收入持续稳定地大于生活支出,这就是财务自由。


有了这些基本的数据,就可以对你的理财资源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接着就可以进一步思考:

如何利用资源去达致上文所说的人生目标呢?


这就要看我们利用现有资源的效率了。效率在理财中与收益同义。收益越高,意味着效率越高。但我们也知道,仅仅追求高收益不应该是理财的目标,高收益高风险,当收益高到极致,风险也高到极致,人生就成赌博了。


那怎么办呢?下一步就要进行风险承受能力的分析,也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先测算出家庭能够承受的风险,再能承受的前提下,获得最为合理最高的收益。这个过程就叫做风险评估测试。


看看你属于哪些类型?

平衡型?保守型?激进型?


通过测试得出家庭的风险属性:有人可能比较保守(也可能是年龄大,收入低);有人天生心态好(可能客观上比较年轻、理财周期长)。相同的时间,相同的涨跌,不同人的感受会完全不一样。


当测算结果出来后,就可以得出一个适合你的较为合理的收益率,继而进行资产配置,设计属于你们家庭的规划路径。还是那句话,早准备,牺牲的仅仅是当下小小的快乐;晚准备,牺牲的可能是整个家庭的幸福,孩子的未来,还有你们下半生的逍遥。

欢迎关注@彪悍猫先生,资深媒体人、设计师,从思维到技能,只写最接地气的逆袭干货,让你一路逆袭!

彪悍猫先生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天气逐渐变凉,首先非常感激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其次让我带领着大家一起走进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希望以下为大家分享一这个问题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希望我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早睡早起有必要么?每个人都需要早睡早起么?虽然大家都知道早睡早起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因为早睡早起带来的好处,并不是特别的明显,要日积月累才能体会到。有的人宁愿晚睡晚起,因为这种生活方式很爽,能提升幸福感,所以他宁愿不要早睡早起的好处。

理财上也是如此。有的人宁愿做月光族,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什么通货膨胀、理性消费。你不能说这种生活方式就是完全错的,那是人家愿意的。有的人只能接受把钱藏在床底下,不然他就睡不着觉,他错了么?他的风险承受能力就这么点儿,这么做其实也是理性的。

若干年前的万元户,有人买了房,有人存银行,现在一看财富等级分化严重。存银行的人后悔了,凭啥自己的财富缩水了?但时间倒退回去,他是打死也不会买房的,他没那个眼光。买房人的财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面对未知的未来,人家也是承担了风险的。

上面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最后在这里,祝愿大家都有一个好的心情,明天有一个好的开始,愉快的上班,升职加薪在等你。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