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幹部“值班難”,難在“實力不允許”

“檢查組到各村部檢查,發現不少村部是‘鐵將軍'看門,落實值班制度很不理想...”,有鄉政府在工作群裡通報各村村部值班情況。為了解決群眾辦事找不到村幹部的麻煩和問題,如今大部分基層政府都制定了村幹部值班制度,要求村部每天至少一名村幹部在場辦公。

其實除了上述“鐵將軍”看門的現象,現實工作中,村幹部“值班難”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辦公門上和牆上儘管掛了值班表,但只見去向牌不見“坐班人”,值班表也成了一張“門神”;有的遲到早退、“來也匆匆,去也沖沖”,甚至“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群眾辦事老“碰叉網”;有的“看日子”值班,上面來檢查村幹部“齊刷刷到場”,反倒平常時間門可羅雀、“一個人影也沒有”。

概莫如上,村幹部“值班難”讓值班制度淪為形式和“一紙空談”,給基層群眾辦事加“難”,也影響了基層幹事辦事風氣,敗壞了幹部隊伍形象。那麼,村幹部不在村部值班,不由得會讓人生問,“村幹部去哪了?”。誠然,村幹部“值班難”有個別村幹部不想幹事、不願擔當的作風問題,但更多還是條件不夠、機制不足和工作環境不佳等因素,帶來的“實力不允許”。

首先,村幹部是編制外的幹部,是不在編、不脫產的幹部,按照當下不少地方村幹部工資標準,村幹部的報酬和薪水,只能維持“溫飽”、解決吃飯問題。也就是說,村幹部需要在村務工作和生產工作之間兼顧平衡,這是村幹部難以做到一天到晚呆在村部的現實約束。

其次,村幹部與基層群眾往往很熟悉,辦事找不到人也是“一個電話的事”,“村部找不到人到家裡找”也是“不成文的規定”。換而言之,村幹部值班有其“不接地氣”的一面,同村幹部與百姓群眾辦事相處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間隔。尤其,大多數村民所辦事項,需要鄉村兩級聯合辦理,村幹部權限受限,往往只是銜接與“帶路”的作用,這也導致了村幹部不在村部“坐堂”。

更為重要一點,現實工作中形式主義風氣未能徹底清除,不少村幹部被無謂事務纏身,加上“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客觀實際,各種文山會海,讓村幹部在趕會和趕材料的路上;再如各種辦公用章,開不完的證明、籤不完的責任狀等,讓村幹部在“蓋章”的路上;又如,督查檢查氾濫,村幹部不得不在迎送往來、陪同檢查的路上等等。這些直接擠壓了村幹部值班的時間,招致村部見不到人。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村級幹部隊伍一般都匹配不全,一個人身兼幾個甚至十幾個職務的都是常態,由而落實值班制度存在人力資源保障不足的掣肘。

村幹部值班固然有利於村級基層規範辦事程序、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有利於維護基層治理良好局面,提高村級基層服務群眾的水平與質量。解決村幹部“值班難”,關鍵還得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不能搞強行一刀切,對於條件好的、村幹部隊伍健全的地域可以先行先試,規範值班制度、落實辦公規定。此外,還須重視村幹部的待遇保障,讓其能夠靜下心來坐在村部值班;同時出臺傾斜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到村級基層來工作。最根本的一點,還是要剷除基層形式主義歪風邪氣,讓村幹部拿出十足的精力幹實事、幹好事,別因務虛主義消磨意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