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何要杀袁崇焕?

六六经史


崇祯与袁崇焕是一个由爱及恨的故事。

“宁远之战”袁崇焕凭借自己的决心与天才般的指挥战胜了后金军,大名鼎鼎的努尔哈赤败给了毫无名气的袁崇焕,从此袁崇焕名声大噪。第二年又打败了皇太极(宁锦大捷),一下成为了明朝风云人物,但就在此时袁崇焕提出了辞职,原因很简单就是朝廷有人弹劾他,其次是魏公公有意打压他,人家拼死拼活地打了胜仗,论功行赏时魏公公的功劳反而最大,而袁崇焕只升了一级,一气之下袁崇焕干脆不干了。


崇祯重新任用袁崇焕

直到崇祯登基,袁崇焕才被重新任用。袁崇焕也没想到崇祯实在太够意思了,将他直接认命为兵部侍郎兼蓟辽督师,这个官不是很大,而是特别大。袁崇焕接到圣旨后,立马进京与崇祯相见。

好一个“聊慰上意”

这次见面史称“平台召对”,对话前崇祯狠狠地褒奖了袁崇焕一下,而袁督师也特别兴奋,兴奋了就会上头,上头了就会要命,袁崇焕激动地对崇祯说:“计五年,全辽可复”(给我五年时间,就能收回辽东失地)。崇祯听了十分开心,说袁崇焕是大明的恩人,只要好好干,他是不会亏待袁崇焕的。会谈就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结束了。但还是有清醒的人,当时兵部给事中向袁崇焕讨教如何五年平辽,袁督师答到:“聊慰上意”(随便说说而已,让皇帝开心开心),这可把给事中吓坏了。到了宁远,袁崇焕想要什么崇祯就给什么,想换官员就换,只要他想要的崇祯一律满足他。但不是无条件的,条件就是五年平辽。只可惜崇祯认真了,而袁崇焕只是随口说说。


擅自杀毛文龙

当时在辽东还有一个狠角色――毛文龙。毛文龙在东江镇双岛就是一个土皇帝,经常偷袭后金,实行游击战术,让后金特别难受,朝廷封他为平辽总兵。在经过多次劝告后毛文龙还是不听从袁崇焕,最后袁崇焕之后拿出尚方宝剑杀了毛文龙。这么大一个武官,袁崇焕在没经过崇祯同意,就将他杀害,即使有尚方宝剑又如何?最终解释权还不是崇祯。袁崇焕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立马就给崇祯认错,说愿意接受处分,处分?杀人就得偿命。崇祯不愧是老牌政治家,不仅没有处分袁崇焕,还将他表扬了一番。崇祯这么做也是无奈,他不可能杀了袁崇焕,因为他还等着这个人给他收复辽东。


反常表现

崇祯二年,皇太极绕过关宁防线,通过蒙古发动对明朝的进攻。蒙古边界明朝没有坚固的城楼,没有大炮,很快就兵临北京城下。但袁崇焕面对敌军只追不击,就这样袁崇焕几万人跟着皇太极十万人在北京城周围逛了一圈。袁崇焕这几天的表现让后人争议了几百年,里面住着的可是皇上,你只追不打,究竟想干嘛?但崇祯召见袁崇焕后并没有职责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褒奖,当然这是表面工程。此时袁崇焕如果能向崇祯认错,我相信他的结果都不会那么惨,袁督师不但不认错,还说了句要命的话:“我的士兵连日征战,希望进城休整”。没救了,你的士兵进城干嘛?造反?篡位?崇祯坚决不同意,总总迹象表明袁崇焕离死不远了,只需要一根导火索就足以炸毁袁崇焕了。

打伤满桂

很快皇太极又发动了一波进攻,驻守南门的袁崇焕成功击败了皇太极,此时的袁崇焕还洋洋自得。北门的满桂虽然击败了敌军,但被大炮打伤了,让人想不到的是满城流言都说是袁崇焕开炮打死了满桂,当然这是一个巨大的锅。锅不锅都无所谓了,重要的是袁崇焕打死了满桂。



该算账了

崇祯在平台召见袁崇焕,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梦碎的地方。崇祯问了他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杀毛文龙?敌军为何长驱直入,进犯北京?你为什么要打伤满桂?很快袁崇焕就被打入大牢,之后被凌迟。

袁崇焕死的不冤。崇祯可以给你一切宠爱,但前提是你要给他办事。而袁崇焕只享受权利,却不履行义务。袁崇焕被杀也是意料之中。


雁城流浪僧


袁崇焕是明朝末期著名的军事将领,中过进士。万历47年在明朝廷为官,曾经取得过宁远大捷。由于受到魏忠贤等人的排挤,辞官不做。后崇祯帝继位后,得到重新启用。

袁崇焕作为军事领导者,确实有着很高的军事素质,曾经大败努尔哈赤,令皇太极也惧怕袁崇焕三分。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神勇无敌的大将,也有着其自身不足的一方面。

下面我们看看袁崇焕自从被崇祯启用后在哪些方面给自己召来杀身之祸。

袁崇焕在指挥军队作战方面有着很高的艺术性,在计谋上也是老谋深算,当年在和皇太极作战的时候,出于战略上的需要,袁崇焕在作战间隙,曾数次和皇太极打着和谈的幌子有过书信往来,其实这只不过是袁崇焕的缓兵之计,目的是为了赢得更多时间,重新加固自己的城防,使得其纵身防御能力更为稳固。刚开始与皇太极有书信往来时候,袁崇焕并没有和崇祯及时汇报,而是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后来崇祯帝知道此事颇为不满,认为袁崇焕有通敌的嫌疑。

袁崇焕在和同事的合作方面也是诟病很多,比如在和毛文龙合作过程中,发现毛文龙有在经费方面浪费惊人,甚至有贪污军饷的行为。另外毛文龙有时对袁崇焕的命令出现过抵触情绪,甚至有不听其调遣的个别行为。其实,毛文龙的这些行为罪不致死,但是袁崇焕还是用手中尚方宝剑杀死了毛文龙。并且是先斩后奏。虽然崇祯嘴上没说什么,但在内心里面对袁崇焕的行为大为失望。

袁崇焕在和皇太极作战的这些年中,皇太极始终没有讨到什么便宜,后来皇太极利用崇祯皇帝的多疑,在军中散布谣言,假说袁崇焕准备投降大清,并把伪造信件送往明朝廷。其实这只是皇太极的一个反间计罢了。

崇祯皇帝开始还是对袁崇焕充满了信任之情。可是后来随着袁崇焕多次在重大事情上对崇祯皇帝采取不及时汇报的态度,以及后来的骄傲自满,逐渐让崇祯皇帝对袁崇焕有了杀机。皇太极的反间计只不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折返888


因为崇祯太信任袁崇焕了,几乎把大明王朝的命运压在他身上,可是他还是要崇祯失望了。

先看看给袁崇焕的判决书:“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隠;以市米资盗,以某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这个审判长达八个月之久,每条罪名反复审理,最后才定了这几条罪名,这可比毛文龙幸运多了,连走程序的机会都没有。


以市米资盗说的是蒙古的一些部落投降了后金,袁崇焕还卖给他们粮食,崇祯下旨禁止这么做,可袁崇焕依然这么做;

以某款斩帅,说的就是为了跟后金议和杀掉了毛文龙;他没有把毛文龙抓住送到北京;而是自己制造紧急情况,利用崇祯给自己的特权,杀掉毛文龙。崇祯给袁崇焕特权只是为了方便抵抗后金,而没有要他带着尚方宝剑去杀毛文龙。袁崇焕把这两件事混在一起说,难免会要人觉得杀毛文龙是崇祯的意思;如果真是崇祯的意思,崇祯不会反复问袁崇焕为什么杀毛帅。


杀掉毛文龙没几个月,皇太极直接越过长城,兵临北京城下;拥有阻截指挥权的袁崇焕,却要后金不费一兵一卒,直接到达北京城下;朝野都怀疑袁崇焕已经通敌。到到北京城下又要求带一个喇嘛进城,这个喇嘛十分可疑,袁崇焕进北京,不需要带喇嘛,有人推测这个喇嘛是皇太极的使者,来跟明超高层商议和谈事宜。可当时崇祯明面上是禁止和谈的,不允许袁崇焕私下跟后金和谈的;如果这件事不被揭露出来,袁崇焕兴许死不了。而这件事被捅了出来,崇祯感觉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边将不请旨,私自与敌国和谈,这估计每个皇帝都忍不了。


自从乾隆对《明史》大修改后,袁崇焕的伟大形象就出炉了;他没错,他是含冤而死的英雄;他做的都是为大明,只是不被崇祯理解。


有争议,是因为不同的史料对同一件事记载却不同,难免会有争议。


过去即历史


袁崇焕是作死的,作为明末的钢铁长城,袁崇焕有起有落,他在仕途上还算是比较顺利的,从小小的知县,成长为最高军事指挥官(除皇帝外)。

袁崇焕也确实是位帅才,有他固守在北方,金人真的没有一点办法,努尔哈赤从心里服袁崇焕。说袁崇焕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这个一点都不过分。如果要说他是政治家,这就有点牵强附会啦。指挥军队袁崇焕行,玩政治他不行。

明熹宗时期,魏忠贤掌权,政局对于袁崇焕的影响还不是很大。虽然魏忠贤在历史上是上了坏人榜的,但对于抵抗金人的侵略九千岁还是很支持的,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甚至连自己腰包里的钱都捐给了前线,这一点袁崇焕也是非常感谢魏忠贤的。要人也给人,当然九千岁会安排一些自己的人去到袁崇焕的手下。

说实话堂堂九千岁,朝廷大事都是他说了算,安排几个人到军队那还不是很正常的事。可袁崇焕心里老不舒服,想方设法想把别人弄走,于是上书明熹宗,诉说自己的痛苦,这样算是把魏忠贤彻底给得罪了,后果可想而知,袁崇焕被迫辞官回乡。

公元1627年,明熹宗驾鹤西去,其弟朱由检继位,即明思宗,也就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崇祯皇帝继位不久,就干了一件大事,消灭了魏忠贤。对于魏忠贤的专横跋扈,很多人看不惯,崇祯的这一做法简直是大快人心。

袁崇焕听到这一消息,也是开心得不得了,随口就念道: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他仿佛迎来了另一个春天。

果不其然,袁崇焕的春天来了,崇祯在呼唤袁崇焕,意气风发的袁崇焕东山再起,被崇祯皇帝委以重任,并让袁崇焕谈谈未来的规划。袁崇焕滔滔不绝的大谈自己的规划,说五年内就可以灭掉金人,崇祯皇帝听了十分开心,对于袁崇焕提出的要求一概答应。

从很多迹象表明,崇祯皇帝是非常信任袁崇焕的,对他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可为什么在公元1630年,袁崇焕却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了呢?罪名是通敌叛国。这一罪名多少有点让人想不到,钢铁长城轰然倒塌,大明江山也在摇摇欲坠。

对于袁崇焕的通敌叛国罪,我觉得是不可信的,袁崇焕为官两袖清风,物质对他没有什么吸引力,他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名节,所以不可能叛国。

先不说袁崇焕是因何而死的,我来分析一下他的性格。

第一、刚愎自用,这是袁崇焕最大的缺点,有了点成绩后,就觉得天下兴亡,舍我其谁,目中无人。

第二、心胸狭窄,袁崇焕不善于容纳他人,没有海纳百川的肚量,所以总想排挤他人,这就为自己树了不少敌。

第三、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崇祯皇帝很信任他,赐给了他尚方宝剑,袁崇焕没有拿尚方宝剑作为自己的保护伞,擅杀岛帅毛文龙,引起朝野震惊。

第四、没有亲和力,人际关系极差。好像跟谁都合不来。

综合分析后,我个人觉得袁崇焕的死跟自己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罪名完全是莫须有的,外部有金人的离间,内部有小人的陷害,勤劳而糊涂的崇祯竟然相信谗言,自毁大明的长城,袁崇焕被杀14年后,公元1644年明王朝灭亡了。






史道驿站x


袁崇焕,广东东莞石碣人,生于万历一十二年(1584年),于万历四十七年考取进士,后自荐前往辽东边关任职,孙承宗让他镇守宁远以示器重。

在抗击后金的战争中,袁崇焕表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崇祯皇帝朱由检上位后也对其信任无比,甚至还将他升任为蓟辽督师,执掌军事大权。

然天有不测风云,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的末日降临,他被朱由检处以凌迟的极刑,期间承受三千余刀才痛苦离世,那么问题来了——明朝已经危在旦夕,可为什么崇祯还要残忍杀害抗金大将袁崇焕?

关于崇祯杀害袁崇焕流传最广的版本就是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离间计生效的基础是君主昏庸无能无法明辨是非,而崇祯虽说能力平平却又励精图治,为了复兴明朝呕心沥血,他穿着打满补丁的内衣就是想省下钱财补充军费,因此勉强算一个“好皇帝”,如果袁崇焕真的是复兴明朝的希望,朱由检自然不会不顾全大局将其杀害。

袁崇焕被杀的真正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擅作主张杀害大将毛文龙。毛文龙是明末著名抗金将领,他年少时游手好闲,一朝顿悟后便加入军营,凭借着自身的才能毛文龙立下赫赫战功,最高位列平辽大将军,辽阳沦陷后,他率军退守鸭绿江口的皮岛。
  • 尽管身处海外不受约束,但毛文龙依旧对于明朝忠心耿耿,在粮饷不济的情况下他甚至自行发展海上贸易补充军费;每当后金大军进犯关宁锦防线之时,毛文龙都会通过“围魏救赵”的方式来达到牵制的目的,正是由于毛文龙的存在后金才不敢大肆进犯明朝。
  • 崇祯对于毛文龙亦是无比信任,不但无视朝廷重臣的批判诋毁,还时常写信勉励对方。可袁崇焕在就任督师后便找个借口将毛文龙先斩后奏,这不但是对崇祯皇权的挑衅,更是让抵御后金大军的一股力量化为乌有。当然在非常时期崇祯还是能分的清大是大非,如果袁崇焕能守好关宁锦防线这件事情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明史》记载了崇祯对此事的态度:
帝骤闻,意殊害,念既死,且方倚重崇焕,乃优旨褒答。
  • 只是毛文龙死后仅仅几个月,京都就被后金大军包围了,事实证明袁崇焕无法单独挑起守护明朝的大梁,所以崇祯对他的忍耐也越来越低,以至于最后非杀不可。


  • 在京都危难之际撤军。当后金大军突破重重阻碍兵临北京城下时,崇祯便以渎职的罪名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当然尽管袁崇焕的骂名已经传遍整个京城,可崇祯出于大局考虑仅仅只是将他囚禁起来,这时关宁铁骑的指挥权落到祖大寿的手中,只要他解决京城之围就能替袁崇焕证明清白,至少是将功抵过。
  • 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祖大寿不仅眼睁睁看着金军在北京城下肆意劫掠,而且直接率领大军离开京城,这让崇祯和京城百姓恨得咬牙切齿,祖大寿此番举动进一步证实了袁崇焕“通敌叛国”的罪名。
  • 古语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古时候将领的生杀予夺权完全掌握在封建帝王手中,帝王要他们往西,他们绝不能向东。同理在崇祯皇帝生存存亡的关头,以祖大寿为首的关宁铁骑应该义无反顾冲上来解救他们的君主,哪怕取胜的概率微乎其微,可祖大寿撤军的做法是在用皇帝的利益换取关宁铁骑的保全,这已经彻底触及崇祯皇帝的底线。
  • 此时的关宁铁骑更像是一只地方军阀部队而非政府军,仅仅听令于他们的直系领袖,皇帝只不过是个摆设,这让崇祯如何能忍受?把王朝关宁铁骑硬生生变成军阀部队,始作俑袁崇焕自然是难逃其咎,最后被处以凌迟也是顺理成章。

(关宁铁骑)

  • 崇祯皇帝的彻底失望。袁崇焕被杀说到底还是源于崇祯皇帝的彻底失望,常言道:“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当崇祯认为袁崇焕失去利用价值时一切期望都将化为怨恨,所以他的结局才会如此悲惨。
  • 崇祯上位后不久,袁崇焕便夸下海口“五年之内平定辽东”,为了复兴明朝朱由检几乎将所有筹码都压在袁崇焕身上,不但把最重要的关宁锦防线交由他把守,就连其私自处死毛文龙一事都没有被定罪,因为朱由检知道自己已无路可退。
  • 不仅如此,当时的崇祯已经一穷二白,为了筹措军饷他放下颜面向大臣百姓发起募捐,甚至还在众臣面前流泪,《恸余杂记》如此描述明朝亡国时国库空虚的状况:
“闯贼西奔,括宫中得金银七千余万两,驼载而去,天下闻而惑之。以为先帝宫中有藏金如许,足支数十年,而顾以二百四十万练饷之加,失天下心,致成瓦解。即甚昏愚,亦不至此。吴喧山曰,吾尝司计,请发内帑,上令近前密谕曰,内库无有矣,遂堕泪。”
  • 这次筹集军饷,崇祯和广大百姓几乎拿出一切能够动用的资源,可以说是孤注一掷了,但袁崇焕是如何回报大家的人?不仅没有抵御住金军的入侵,还将关宁铁骑变成军阀部队,使得它在京城最危及的关头毅然撤退,这一切的一切都昭示着袁崇焕不可能成为明朝的救世主,曾经所有的努力与牺牲都是徒劳的,此刻崇祯和百姓对于袁崇焕的殷切期望彻底转化为失望乃至怨恨,所以后来袁崇焕被凌迟三千多刀,沿途百姓一个个群情激愤,甚至还有人花钱买下他的血肉生吞下去,其中的“深仇大恨”可见一斑!

(崇祯皇帝朱由检)

其实在分析崇祯处死袁崇焕的原因之时,很多还还考虑到“东林党与阉党相互竞争不可一家独大”和“崇祯生性多疑”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不可否认这些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想在危急存亡的明朝末年它们绝非主要原因,所以笔者就不多加赘述了。

总而言之,袁崇焕会死还是由于他没找准自己的定位,身为人臣却信口开河、越过皇权先斩后奏、降低朝廷军队的忠诚性增加其独立性,这早已超出一个臣子应该做事的底线,我想哪怕是唐太宗李世民、光武帝刘秀这样的明君也不会放过他,诸位读者,你们怎么看?


执笔灬写史


说到明朝,很多人总是会为明朝的灭亡感到惋惜。但同时也会对明朝最后一任帝王“崇祯皇帝”诟病不已。

就如我们小时候看过的金庸小说《碧血剑》里,故事的主线讲的是明末被冤杀的大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及其师门华山派义助闯王,夺取大明江山所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袁承志的家仇、师仇构成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动力,他的复仇之路与天下江山的争夺交织在一起。

这时,我们不免疑惑,如此忠君爱国的袁督师,为何会被崇祯所杀?

但长大之后,了解过当年的历史环境之后,不得不说袁崇焕死的不冤,下面今古就为大家简单分析一下崇祯皇帝杀袁崇焕的几大理由:

首先,好大喜功,空许五年平辽

袁崇焕在崇祯登位之后,就极为积极的寻求辽东任职的机会。当崇祯问及几年可平辽的时候,袁崇焕直接就对崇祯许下五年即可平辽且不需增加粮饷的承诺。

但袁崇焕转头在给同僚的回答,却是“聊慰上意”,这就是纯粹的给崇祯说好听的,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五年就能够做到平辽。

其次,私下与满清议和,使明朝失去朝鲜

当袁崇焕刚到辽东上任的时候,袁崇焕便在趁着吊唁努尔哈赤的机会,与后金议和。这个在当时的可信度还是相对较高的。

当时刚刚取得后金统治权的皇太极,为解决粮食危机和朝鲜的侧翼威胁,发兵攻打朝鲜。但此时袁崇焕所控制的关宁军在后金主力尽空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作为,反倒是毛文龙的游击军四处出击,给后金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第三,擅自卖粮与喀喇沁蒙古,间接资助满清

袁崇焕在督师辽东的同时,还曾经将辽东军粮私下贩卖给喀喇沁蒙古,给出的理由是喀喇沁蒙古缺粮,如果不卖,就会倒向后金。

但打脸的是,喀喇沁蒙古在取得袁崇焕的明朝军粮之后不久,就直接成为了后金的蒙古八旗,更是及时缓解了后金当时的粮食危机。而毛文龙所在的东江镇游击军,却由于得不到袁崇焕的军粮而挨饿受冻。

第四,擅杀毛文龙,至辽东局势奔溃

当时明朝在辽东主要是采用关宁明军主力配以东江毛文龙的游击相结合的战略,总体来说有着毛文龙的东江镇的存在,满清尚且不敢大肆侵扰明朝,远离自己的辽东老巢。

但是,由于毛文龙自领东江镇,虽然隶属于袁崇焕的指挥,但在许多战略方针方面并不与袁崇焕相一致,这使得袁崇焕在后来假借朝廷的名义将毛文龙诛杀,致使东江镇崩溃,其后失去对东江镇控制的袁崇焕,干脆就将东江镇给予取消,毁掉了毛文龙多年辛苦建立的皮岛根据地。

自此,后金军队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开始大规模的入寇关内,劫掠明朝的人口和物资来壮大自己。

第五,十万清军绕过山海关入寇关内劫掠,辽东督师毫不知情

崇祯二年,降服朝鲜并少了毛文龙这个始终骚扰后金的威胁之后,皇太极举兵十万,从遵化、三屯营突入关内,负责辽东一切事务的袁崇焕却毫不知情。

结语

可以说,虽然袁崇焕说了他五年即可平辽,但是对于崇祯而言,袁崇焕才到任不到两年,东江镇就没了,喀喇沁蒙古也成了蒙古八旗,朝鲜这个铁杆属国更是成了后金的自留地,以前一直没能打到关内的后金骑兵都可以兵围京师了,更何况还有着袁崇焕与后金私下议和的可能,这一例例、一桩桩现实展现在崇祯的面前,就不由得崇祯最后决定将袁崇焕杀死了。

而袁崇焕的死不得不说,他作为一名守城将或许是合适的,就比如他取得的宁远大捷,但是如果将一省之地交于他,以他的能力或许就力有未逮了,局势反而会变得更加恶化。

我是【今古言堂】,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今古言堂


崇祯为何要杀袁崇焕?这里面的原因有公有私

崇祯帝是明朝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是汉族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皇帝,坦率的说,崇祯是明末诸皇帝中比较有责任心的,在位之后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可惜崇祯的能力有限,对于明末积累的诸弊端有心无力,对于手握重权的大将军又心存忌惮,导致将不能用命,东北三省的局势也就无力挽回

对于崇祯来说,袁崇焕就是他的长城,至于袁大人被凌迟的罪名,在《崇祯长编》里记载得很详细

“谕以袁崇焕吩咐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斥逐,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族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

翻译一下就是说袁崇焕不听话,在经济领域犯了错误,用心机排挤其他将帅,而且对于东北各据点的明军多救援不力,可谓是“十恶不赦”,也许这些事情确有其事,不过袁崇焕的动机会是保家卫国,只不过这些事情碰到了崇祯对功臣忍耐的极限,故而惨被杀戮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袁崇焕是民族英雄,抗击清军功不可没,那么为什么和岳飞一样死于非命呢?袁崇焕之死跟崇祯关系不大,分析如下:

1.袁崇焕是崇祯皇帝亲自提拔的,是崇祯皇帝的得力助手,令清军闻风丧胆,击杀重伤大清国皇帝皇太极,令其病死,是大明江山的长城,因此受大清国极端仇视,大清国在夺取明朝江山后,肯定对会这位大英雄进行丑化。

2、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崇祯皇帝肯定是知道的,而且很有可能是受皇帝安排,杀掉亲大清国势力的代表毛文龙,可保辽东安稳。大清国取的政权后,将此事描写成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矛盾移花接木,丑化崇祯和袁崇焕。

3、袁崇焕被百姓争相吃肉,也是极端黑,袁崇焕作为崇祯扫除反对明朝势力的尖刀,崇祯年少继位,皇权不稳,权臣干政,政治腐败,百姓深受其害,尽管崇祯换了好多大臣,兢兢业业,无奈积重难返,内忧外患,内部有勾结大清国的奸臣,外部有大清国的军事进攻和文化渗透。明朝灭亡后,大清国将明朝百姓对清军的仇恨转嫁到昔日的大敌袁崇焕身上,以维护大清国政权。

综上所述:袁崇焕不是死于崇祯皇帝之手,而是死于汉奸、敌人之手,后人写史也是春秋笔法,真实历史自己感悟,史书终究是史书,不可仅仅看历史文字记载。


道一有三


一般提到大明末期的事,都会想到2个人,一个就是崇祯皇帝,而另一个就是袁崇焕了。很多人都认为袁崇焕是明朝的忠臣,却被崇祯给杀了,想不通为什么一个忠臣会被一个有雄心励精图治强国的皇帝给杀了,这不是自己断自己的臂膀吗?那么崇祯皇帝为何要杀掉袁崇焕呢?

1、袁崇焕辜负皇帝的恩宠,欺瞒崇祯。袁崇焕表示带领大军,5年之内收复失地。可是袁崇焕在干嘛,在固守城池,没有出战的意思。一边捞着崇祯的好处,一边拖着不办实事。而东林党人(世家望族)们又在国内欺压百姓,鱼肉百姓,让国内形势更是困苦不看。而因为东林党人的行为,军队得不到有利的支持,没有军饷没有军粮,军心涣散,导致军队战力低下,根本挡不住敌人。

2、杀毛文龙,袁崇焕把崇祯的得力大将给杀了。当时,毛文龙才是真正的抗敌人主力,袁崇焕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嫉妒羡慕恨的心里,让他一怒之下把毛文龙给干掉了。没了毛文龙,大清的军队就没了最后的阻碍,打的明军跟玩似的。

3、大家都知道,崇祯一上台就做了一件非常“让自己畅快”的事,把“9千岁,魏忠贤”给杀了。那个时候崇祯很年轻,年轻气盛啊。魏忠贤党羽一完蛋,整个朝廷就基本上东林党一家独大了。而他却无法控制住局面,颁发的各种好的政令,根本得不到支持,从而让大明灭了国。同时,东林党人(各个世家望族)是搜刮百姓,强征土地,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让大明军队得不到有力的支持。这就是东林党人干的事。但这些和袁崇焕有啥关系呢?没错,袁崇焕就是东林党人所提携出来的一人才。因此被崇祯杀掉,就是为了打压东林党的势力。

4、因为袁崇焕取得了崇祯的信任,所以对于对于军粮的控就没有进行核查了。于是袁崇焕偷偷的把自己国家的军粮拿去卖掉了,目的就是打压毛文龙,谋取权利。而毛文龙的军队却不仅没有钱可拿,就连饭都没得吃了。营私舞弊,非常的不作为。

综上可以看出,袁崇焕被崇祯杀掉,真的是罪有应得,死不足惜。


历史扛把子


崇祯为何要杀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的抗金将领,万历时期,曾先后击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皇帝,是“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的总指挥。崇祯皇帝上任之初,更是给予袁崇焕至高无上的权利,他把收复辽东乃至于重整大明河山的重任寄托在袁崇焕身上,可是事与愿违,仅仅一年以后,崇祯皇帝便将袁崇焕凌迟处死。那么袁崇焕究竟犯了什么错误,让崇祯帝痛下杀手,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点原因:

一、居功自傲,目中无人
袁崇焕本是一介书生,在知县岗位上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一名军事长官,他本人的确才能出众,又得到得到大学士孙承宗的赏识,不断提拔重用,屡屡建功,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军事奇才。
但与此同时,袁崇焕渐渐骄傲起来,眼里容不下任何人。他与大将满桂不和,就上书朝廷把满桂调走,因副手王之臣劝说几句,他一气之下把两人一起调离。大太监魏忠贤派两个人在他身边工作,袁崇焕居然不给面子,坚决反对,只可惜反对无效,当时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别说安置两个人,就是换掉你袁崇焕也不是多难的事。袁崇焕的骄傲为日后埋下了祸根。
二、欺君罔上,把皇帝当小孩子耍
崇祯帝是难得的明君,励精图治,一心想重振大明江山,他相信袁崇焕能担此大任。崇祯帝召见袁崇焕问他复辽策略,袁崇焕信口说道五年之内可复辽。崇祯大喜,承诺袁崇焕复辽之后封妻荫子,说完崇祯帝暂时退朝休息。这时一位叫许誉卿的官员问袁崇焕,五年复辽的策略是什么?袁崇焕答只是随便一说宽慰皇上。许誉卿说,皇上可不是好糊弄的,到时候你完不成任务怎么办?袁崇焕愣了半天不知所措。好在他反应还算快,等崇祯回来时他已想好了说辞。
袁崇焕对崇祯说五年收复辽地能够做到,但是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户部掏钱,工部提供兵器,吏部选派官员,兵部调遣将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生杀大权。崇祯皇帝痛快的答应了,立即传旨照办,还赐予袁崇焕一把尚方宝剑和一杯御酒为他送行。
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绝对的信任和支持,而袁崇焕呢,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牛皮吹出去收不回来,只得硬着头皮走下去。他的做法如果对一个普通朋友还好,顶多说你不够真诚,以后断交拉倒,可如果是对皇上,那是找死。
三、擅杀毛文龙
这是最严重的一条,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都与这事有关。
毛文龙,一个小岛的总兵,手下两万多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在金的后方,可以对金起到牵制作用,一直以来,朝廷对这个小岛给予特殊的关照,每年花大把的银子养这个小岛。但是毛文龙这个人不怎么样,在岛上俨然如土皇帝一般,拿着国家的拨款不搞军事,却干一些走私的买卖。以前有人曾建议朝廷撤掉毛文龙,崇祯考虑再三一直没动。
袁崇焕上任以后,看毛文龙极不顺眼,一方面是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另一方面是毛文龙对袁崇焕不够尊敬,于是,袁崇焕着手办的第一件事是干掉毛文龙。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崇祯委以重任是要你收复辽地,毛文龙虽然有错误,但没有对复辽工作造成任何障碍,非但没有障碍,反而可以牵制敌人,况且毛文龙没有犯必须裁撤的错误,袁崇焕也没有杀他的理由。
可是,此时的袁崇焕大权在握,想办你就必须办你,没有理由制造理由。袁崇焕以阅兵为由来到毛文龙的岛上,毛文龙设宴款待,席间袁崇焕谈笑自如,毛文龙没有感到丝毫异常。袁崇焕劝毛文龙回家养老,毛文龙说岛上离不开他。袁崇焕看谈判已然解决不了问题,动了杀机,亮出上方宝剑,列举出毛文龙十二大罪状,其实都非常牵强,然后咔嚓一下人头落地。
事后,袁崇焕感到事态严重,立即上书向崇祯请罪,因为毛文龙为一品军官,只有皇帝才可以杀,所谓上方宝剑无非是个形式而已,历史上没有几人真正行使这项特权,袁崇焕却做到了。
崇祯接到消息后大吃一惊,心里对袁崇焕极为不满,但人已经死了,再去追责没有意义,况且复辽大计还依仗袁崇焕,所以崇祯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奖赏了袁崇焕。崇祯心里是这么想的,把袁崇焕这笔账先记着,五年内收复辽地这事就算拉倒,如果没有做到,咱们一起算账。
接下来发生的事非常残酷,毛文龙死后,两万军兵闹情绪,袁崇焕只得多发军饷,用钱来摆平,原本以为杀了毛文龙会节省开支,这下反倒多了,崇祯依旧什么都没说,把钱拨给了袁崇焕,这样的领导真是够意思。
四、己巳之变
没有了毛文龙在后方牵制,皇太极率十万大军倾巢出动,并且绕过宁远从内蒙进入关内,攻克遵化,直逼北京。
袁崇焕急忙领兵从宁远赶来迎敌,在北京城外和金军展开激烈鏖战,期间,袁崇焕请求进城休整军队,遭到崇祯拒绝,因为当时已经很多流言说袁崇焕勾结金兵,崇祯不得不防。袁崇焕在城外和金兵交战数日,双方互有胜负,金兵见无法攻破城池,收兵撤退了,京城周围房屋损毁无数,史称己巳之变。
这时崇祯召见了袁崇焕,不是从城门走进去的,是坐着筐拽上去的。从这一点即可看出袁崇焕并没有叛国,如果是的话,不可能上去等着被抓。崇祯皇帝依旧保持理智,回想袁崇焕说过的五年复辽计划,如今一年过去,寸土没有收回不算,还让金兵打到家门口,这个当年威震辽东的袁崇焕也不过如此,枉费了朕一片苦心。崇祯皇帝的心凉了,彻底凉了。
崇祯并没有马上处理袁崇焕,因为城外的关宁铁骑只听袁崇焕调遣,但袁崇焕勾结金兵的谣言四起,崇祯无论如何不敢再相信袁崇焕了,他把袁崇焕关进监狱。随后就是调查取证工作,魏忠贤余党以及袁崇焕曾经得罪的那些人站出来你一言我一语的,都是对袁崇焕不利的话,最后袁崇焕以擅自与金兵议和,擅杀毛文龙两项罪名被凌迟处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