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于都」于都皇固禅林方竹的由来

「方志于都」于都皇固禅林方竹的由来

于都皇固禅林方竹的由来

「方志于都」于都皇固禅林方竹的由来


皇固庵,位于于都县桥头乡固石村,始建年限未详,因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避难于此,后更名皇固禅林,意为皇图永固。寺院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留下了许多古迹与传说。而在众多的传说中,尤以方竹的由来最为出名。现将自己在住此寺院时,听老一辈所讲的大概,以文字形式,与大家分享。


「方志于都」于都皇固禅林方竹的由来


相传,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位,将国号改为新,并大肆捕杀刘氏一脉。刘秀领众起义,兵败逃走,几经辗转,避难于汾坑汉田村(今于都县银坑镇汉田村)的皇帝岩(今仍遗留有系马庄、饮马泉等古迹供后人瞻仰)。未几,被官兵发现,连夜逃至桥头乡固石村深山之中的寺院避难。因感于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遂祷于佛前,以筷子插于佛前香炉为代香,三拜诸佛起誓曰:难者刘秀,日后能救民于水火,安定天下,光复汉室,愿三宝加持,此筷当成竹。第二天起,众人发现佛前生一茂竹,四四方方,形似筷子。刘秀看后,知自己誓言应验,遂令人将此竹移至后山种植,以致纪念。


「方志于都」于都皇固禅林方竹的由来


几年后,刘秀在众人扶持下,顺利安定天下,登基称帝,史称东汉光武帝,将此避难寺院更名为皇固禅林,并拨资重修,使寺院名闻遐迩。历史上,最鼎盛时,曾同时住有500僧人同时修行。

文革期间,寺院遭毁,寺院方竹亦遭摧残,所剩无几。后被村民移植于其家后面的深山中,暗中保护起来。九十年代初期,寺院恢复,吾与师同至村中寻找,奈当事村民已不过逝,后人不知其所栽位置。后几经寻找,都未果,遂罢。


「方志于都」于都皇固禅林方竹的由来


后来,严居士住持此寺,经几年艰辛,将寺院修葺一新,使寺院香火日渐旺盛。严居士在听说了方竹之事后,不畏艰劳,至村民所指大概位置努力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在杂树丛中,发现了生长繁茂的方竹,遂将此移植回寺院右侧田堪下。

现经过几年的精心护理,移植方竹已恢复了往日的勃勃生机,逐渐成林。2017年,吾重访皇固禅林,在严居士的带领下,瞻仰了这历经风雨终回家的“方竹”,内心不胜希嘘、感慨万千。吾在征得严居士的同意下,将方竹三株移植于弘愿寺,现三年过去了,不知是水士不服还是什么原因,只种活一株。


「方志于都」于都皇固禅林方竹的由来


(整理:弘愿寺释子开心;供稿:于都县志办)

于都在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