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棒槌伴身边,一生都是英歌人

【搜索下载华舆APP,浏览世界各个国家媒体的新闻资讯,且无需翻译】

英歌凝聚了潮汕人的魂,不管距离多远,只要英歌响起人们都会记起曾经的故乡,那是别人听不懂的“密码”。

古老的长街上,锣鼓喧天,108人作梁山好汉模样,“时迁”舞蛇开路,“宋江”司大鼓,领头的左路头槌,是红脸红须秦明,右路头槌是杨志,二槌林冲,三槌鲁智深、武松……整个队伍一般以天罡36人为主力,浩浩荡荡,气势恢宏。

梅花期棍、脚踏朝板,左敲、右敲、上敲、下敲,左右手上下翻覆,动作行云流水,身法矫健,队列时而作“长蛇挺进”,时而“双龙出海”,时而更是做孔雀开屏之势。他们动作整齐划一,手臂上是壁垒分别的肌肉。

阳刚、力量、豪迈、恢弘,这是潮汕男儿在演绎专属于他们的英歌舞。

一双棒槌伴身边,一生都是英歌人

2018年5月26日,来自广东的国家非物质遗产英歌舞为保生大帝巡安助阵。当日,厦门市海沧区沧江三都瑞青宫举行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绕境巡安文化节,来自两岸的近30个表演方阵、上万名信众汇聚海沧共襄盛举。沧江三都瑞青宫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供奉着厦门唯一一尊棕色脸保生大帝,是不少台湾保生大帝宫庙的祖庙。(图片来自中新社 吕明/摄)

最古老的广场舞之一

英歌舞是一种流传于粤东潮汕以及福建等地的舞蹈,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最古老的广场舞之一。

关于英歌舞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来自于古代傩舞,潮汕人相信,当英歌舞跳起来的时候,能够将任何的魑魅魍魉都祛除,以正压邪,确保平安。也有人说是来自于北方的秧歌,据主修《潮州府志》的清顺治潮州知府吴颖的《潮州风俗考》中载:“农者春时数十辈插秧田中,命一人挝鼓,每鼓一巡群歌竞作,连日不绝,名曰‘秧歌’。”秧歌的“秧”的潮州读音与“英”字颇相近,由于在民间辗转流传,久而久之,便转化为“英歌”。

无论是哪一种起源,潮汕的乡土都是英歌的根,是在潮汕的田间地头,受着潮汕风土滋养起来的独特文化,凭借着英歌舞,潮汕人也紧紧的联结在一起。

一双棒槌伴身边,一生都是英歌人

2019年6月15日,第二十八届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开幕,现场表演文艺节目《英歌舞》。(图片来自中新网)

英歌欢,民众乐

英歌舞队是潮汕传承英歌舞的主要组织,几乎每一个村镇都有自己的一个队伍,在每个周末的傍晚都能够看到他们在海边、在广场排练的身姿。

香港元朗潮侨英歌队,源于五十年代。元朗是新城市郊区,新界一个农村,大部份都是务农过活,有种稻米,耕菜园。从事农场,养鸡、鹅、鸭为生。当时元朗有市场及街市。农民将谷米运到市场谷亭挑卖。种菜者就运往菜市场变卖。养牲口的就运往鸡鸭市场出卖。一班潮州人就在墟地聚脚。

雨灾风灾,乡亲到大旗岭大树下天后宫庙求神问卜,祈求天后娘娘庇佑减少天灾。当时乡亲长辈建议训练一班青年英歌队于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参与天后宝诞巡游,潮侨花炮会邀请英歌队参加表演作为地方特色。

起初由潮州人各乡亲酬集资金购买所需用具。当时有开米铺捐米,开杂粮铺送出杂粮,待每晚训练完后食潮州粥。乡亲长辈推举黄智德为总教练,当年参加人数众多,非常踊跃。

一双棒槌伴身边,一生都是英歌人

2018年5月8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海上守护神”天后娘娘(妈祖)的生日。当天上午,香港元朗举行十八乡天后诞会景大巡游。来自当地乡镇的近30支花炮队伍大张旗鼓,在舞龙、舞狮和“英歌舞”等表演团队的助阵下,浩浩荡荡向大树下天后庙行进,沿途大批市民和游客争睹巡游盛况。元朗天后诞巡游是香港四大传统节庆活动之一。图为舞龙表演令人震撼。(图片来自中新社 张炜/摄)

由正月尾开始训练,每星期五天排练至农历三月廿一晚停止排练。三月廿三晚零晨就要化妆,清晨时分立即上街帮商铺采青收旗,旗上备有金钱香烟取其吉利意头。上午十时开始由鸡地市场 (现时小巴站) 集合排队,预备出发巡游,有龙、狮、麒麟、飘色、英歌舞等四十多队。经元朗大马路一带至大球场,沿途表演,在大球场内作大汇演,再继续巡游至大树下天后庙宫前表演作毕。最后,乡亲在庙前备有一锅一锅的鱿鱼潮州粥食。稍作休息后,回程到花炮会落妆及大家带着兴奋的心情庆祝演出成功。

一双棒槌伴身边,一生都是英歌人

英歌舞传承的方式就只有一种,就是手把手的教习。英歌舞队的教练,都是当地五六十岁的老人,很多都还担任过“头槌”,他们从村里精心挑选孩子,从动作到身法,再到节奏,每一个细节都亲力亲为地教授。

英歌舞的表演,是义务的,也是公益的。没有收入来源,但孩子们都要长大,去谋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所以英歌舞队伍中的人,总是来了走走了来,那些孩子慢慢长大,脱下校服,成为了各行各业中的工作人员,但是穿上戏服,拿起棒槌,他们就是潮汕人。

一双棒槌伴身边,一生都是英歌人。英歌凝聚了潮汕人的魂,不管距离多远,只要英歌响起人们都会记起曾经的故乡,那是别人听不懂的“密码”。

【浏览世界各个国家媒体的新闻资讯,且无需翻译】

苹果手机:

华为手机:

小米手机:

vivo手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