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滅了遼,為何卻放任西遼存在?

六菠蘿說歷史


因為隔得太遠了。金國和西遼中間隔著大草原和大沙漠,誰進攻,誰吃虧,最後金國索性就不進攻了,默認了西遼的存在。



公元1124年,西遼的開國皇帝耶律大石認為遼國天祚帝無法完成復興遼朝的大業,於是他就殺掉了天祚帝派去監視他的人,自立為王,決心自立門戶。

當時遼軍基本被金軍殺的全軍覆沒,其富庶領土也基本都被金軍佔領,耶律大石審時度勢後認為,立即反攻是不可能了,他眼下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那就是遠赴漠北,整合草原上的遊牧部落後再反攻。

於是在同年,耶律大石便率領兩百鐵騎出奔大漠,直奔漠北重鎮可敦城。

耶律大石到了可敦城不久後,突然從南方傳來了天祚帝兵敗被俘的消息。

由於耶律大石是當時僅存的遼國高官中,級別最高的,因而他便不出意外的成為後天祚帝時代,遼國殘餘勢力的最高領導人。

當時,他不僅獲得了可敦城的兩萬遼軍精銳鐵騎的指揮權,同時也還獲得了草原上十幾個部落首領的支持,可謂是小有實力。


聽說耶律大石在漠北草原領導契丹民族死灰復燃,金國大將完顏宗翰怒了。他深知耶律大石的才幹,知道給他機會,以後必然會是金國的大患。於是他就極力向金太宗完顏晟遊說,要求出兵攻打可敦城。

但是由於當時金太宗已經下旨攻宋,金軍的主力全員開拔,準備南下,沒有多餘的力量可供完顏宗翰北征可敦城,因而耶律大石就僥倖的躲過了這一劫。(完顏宗翰就是金國五大貝勒之一的“粘罕”)

其後,金軍南下,兩年時間摧毀北宋,面對富庶的中原,女真人都開了眼,沉迷在了紙醉金迷和掠奪中原財寶上。對漠北草原那塊鳥不拉屎的地方,沒興趣,對耶律大石的威脅,慢慢也就遺忘了。



在宋金交戰期間,耶律大石認為繼續在可敦城待著沒前途,畢竟草原人口就那麼多,不足以與金國對抗。於是他就在金軍主力無暇顧及他的時候,率主力西征,去到了西域擴充地盤。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聽說耶律大石去西域搶地盤後,完顏宗翰高興了,他當即再次向金太宗建議,乘耶律大石不在之機,攻打可敦城,端了他的老巢。

但是由於當時金國大將完顏宗弼在黃天蕩被南宋大將韓世忠給圍了,金太宗手上沒有多餘機動兵力。於是他就只給了完顏宗翰一萬人,讓他去打可敦城。

這一萬人,本來就不多。而且還是臨時拼湊出來的雜牌軍(由燕雲地區的漢人和女真人組成的雜牌部隊),再加上完顏宗翰事先沒有做好後勤準備,倉促出擊。因而這一萬多金軍出擊後沒多久,後勤就斷了,還沒走到可敦城,就因為斷糧,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回去後,完顏宗翰再次提議攻打可敦城,但金太宗沒理會他。

其後,南宋和金國的戰爭規模升級,金軍主力淪陷在中原無法自拔。再加上當時成吉思汗的太爺爺合不勒汗大鬧漠北草原,多次擊敗金國的邊軍,並還曾一度攻取金二十七團寨,攪得金國北面一片大亂,使得金國陷入了兩面作戰的窘境。(金滅遼後,原本臣服於遼國的蒙古首領合不勒汗趁機獨立,一度統一草原,與金國對抗)

為了避免三線作戰,金太宗就直接否決了完顏宗翰攻打可敦城的提議,並警告他,不要沒事找事。

金太宗不想找耶律大石麻煩,但耶律大石在西域站穩腳跟後,他可就要找金國麻煩了。

畢竟滅國之恨不共戴天。

公元1134年,離開故鄉已經整整十年的耶律大石決心報仇。他派大將蕭斡裡剌率七萬大軍東征金朝。

大軍出征之前,耶律大石非常激動,據說一連幾夜,他都沒有睡覺。

然而,遼軍的這次行動非常失敗,就跟五年前完顏宗翰的那次北征一摸一樣。蕭斡裡剌帶著七萬大軍在大漠裡轉悠了幾個月,始終沒能走出去。其間,隨軍的牛馬多病死,遼軍後勤保障中斷,再繼續走下去,怕是要全軍覆沒。

於是,蕭斡裡剌就終止了這次東征,帶著遺憾的心情下令撤軍。

事後,耶律大石仰天大哭,心情低落。他對殺回老家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然後,他便改革發展策略,全心全意向中亞發展。

不過耶律大石還是不甘心,他認為既然大軍出擊不太現實,那派出小規模部隊騷擾金國還是可以的。於是,他便在漠北草原的大沙漠邊緣地帶不停地派出小股騎兵出沒,騷擾金國。

他的此舉不為攻城略地,只是單純刷存在感。告訴金國人,自己還活著呢。


對於西遼騎兵反覆的騷擾,完顏宗翰和金國第三代皇帝金熙宗都非常惱火(當時金太宗病死了)。他們兩個一拍即合,隨即,完顏宗翰就帶著金熙宗旨意,率領兩萬多雜牌部隊深入大草原,搜尋西遼主力決戰。(有一部分契丹人和漢人)

然而這次北征的結果跟上次是一摸一樣,完顏宗翰在沙漠裡轉了幾圈,根本連遼軍的影子都沒找著。並且沒找著也就罷了,由於女真人對契丹士兵的欺壓,一支數量有幾千人的契丹偽軍部隊還成建制的逃走了。

幾千人的叛逃,而且還都是騎兵,這基本上可以說,仗是沒辦法繼續打下去了。完顏宗翰只得就此撤軍。

回去之後,完顏宗翰灰頭土臉,被金熙宗一頓譏諷。他是金熙宗的叔輩,卻被小皇帝如此嘲笑。再加上金熙宗後來嫌他煩,又故意找茬整他,把他又氣的夠嗆。於是,完顏宗翰最終就帶著遺憾,憤懣而死,終年58歲。

他死後,他的堂兄弟完顏宗弼開始掌權。完顏宗弼跟岳飛有死仇,發誓要滅南宋,殺岳飛給自己雪恥。於是他掌權後,金國就開始大舉攻宋。(完顏宗弼就是“金兀朮”)



1137~1140年,完顏宗弼連續與岳飛在中原血戰,金國的人力、物力、財力也就被耗在了中原。而打西遼的事,也就沒人提了。

1142年初,岳飛被宋高宗迫害致死,完顏宗弼心願得了,宋金遂達成全面議和,宋金之戰也算是暫時告一段落。

一年後,公元1143年,耶律大石病死。

耶律大石死後,由於西遼的第二代皇帝跟金國的二代一樣,都對當年的契丹和女真的仇恨不感冒,沒興趣,因此西遼在進入蕭塔不煙和耶律夷列時代後,對反攻金國,殺回老家也就沒什麼興趣,不提了。(蕭踏不煙是耶律大石的皇后,耶律夷哥是他們的兒子)

此後的30年時間,西遼和金國都是各自的地盤發展經濟。期間發生了兩次小插曲,但雙方都沒有跟對方撕破臉。

一直到公元1175年,由於草原上的乃蠻人歸順金國,雙方才撕破臉皮。



乃蠻人原本是西遼的附庸部落,以幫助西遼在草原西部抵禦金國,同時也代表西遼在漠北草原宣示宗主國地位而存在。

其戰略地位和戰略價值非常重要。

所以當乃蠻部背叛後,西遼上下都此事都非常憤怒,紛紛喊打。而金國上下對此事則是非常高興。由於當時的金國皇帝正好是金世宗,此人有“北國小堯舜”之稱,在他的治理下,金國的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完全不怕西遼來與自己一戰。

因而這件事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後來,花刺子模興起,西遼要鎮壓花刺子模的反叛。而同時,蒙古部落也興趣,金國要對付蒙古人。因而無論西遼還是金朝,都開始走下坡路,再也沒有遠征對方的打算了。


Mer86


公元1132年,遼國皇族耶律大石在葉密立城登基當了皇帝,耶律大石仍然以“遼”為國號,史稱“西遼”。

西遼的崛起,引起了金朝的警覺,金朝也曾經數次發兵攻打西遼,卻由於種種原因不是慘敗就是無功而返,最後只能坐視西遼的存在。

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西遼幅員遼闊,實力強大

耶律大石建立西遼後,向西域、漠北、中亞等地區擴張,在1141年的卡特萬之戰,擊敗塞爾柱帝國聯軍後稱霸中亞,這是一個令周邊附屬國都害怕的大帝國。西遼的影響力都傳到歐洲,可見西遼實力之強大。

公元1134年3月,耶律大石令蕭斡裡刺為兵馬都元帥,率領七萬騎兵東征金朝,但是東征部隊“行程萬里,無所得,牛馬多死,勒兵而還”。

<strong>西遼能集結七萬大軍東征,可見西遼的軍力和國力都非常強盛。

2、進攻西遼得跨越大沙漠,路途遙遠、得不償失

據金朝史料記載:“可敦城自雲中由貓兒莊銀甕口北去,地約三千餘里,盡沙漠無人之境。是行也,三路之夫,死不勝計,車牛十無一二得還”。西遼可敦城在今天的內蒙古境內,金朝的雲中縣在今天的山西大同市,也就是說西遼的西部到金朝的東部最短距離都要三千餘里,也就是今天的一千五百公里。古代正常的行軍速度一天大約是30-50公里,也就是說從西遼最西部的可敦城到金朝最東部的雲中縣光正常行軍就得一個多月,這還是在茫茫沙漠中行軍。需要消耗的糧食、馬匹、水、物資等不計其數,而且沙漠中時常有沙塵暴,稍有不慎就可能全軍覆沒。

3、南宋的牽制和蒙古的崛起,讓金朝無暇他顧

比起西遼,金朝對南宋更感興趣。南宋要比西遼富碩的多,而且與金朝接壤,所以金朝首要的目標還是南宋。也正是如此,金朝把大部分軍力都用來對付南宋了,無力再攻打遙遠的西遼。

再者,蒙古的迅速崛起對金朝產生了巨大威脅。

可以說金朝前期最大的敵人是遼朝,中期最大的敵人是北宋和南宋,後期最大的敵人是蒙古。而對於西遼,金朝也曾經征伐過,但是由於以上原因最終也無奈他何。


諸葛不孔明


感謝提問,不請自來,水平有限,請大家海涵。為什麼金朝不攻打西遼呢?

1,太遠了打不著。

西遼立國君主耶律大石的第一個根據地可敦城,其位置在今天蒙古國北部的布爾幹省境內,這是遼朝時期的邊陲地區了。這與金朝的隔著茫茫的戈壁灘和遼闊無邊的沙漠。對於來無影去無蹤的遊騎民族來說,根本不好找到它。

金朝曾在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派大將粘罕和降金的契丹大將耶律餘睹一同發兵,結果金國大軍在戈壁沙漠中因為自然原因損失慘重,到達可敦城時已是疲憊不堪,結果被耶律大石的軍隊輕鬆擊敗。比如西漢時期,漢武帝舉幾代人積累,傾全國之力,才把匈奴趕到漠北,最終也沒能完全滅掉匈奴,因為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2,內憂和外患並舉。

金朝為了加強自身的統治地位,一方面積極漢化,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向中原王朝靠攏,並以中原正統王朝自居。一方面卻採取很多打壓措施來壓迫漢人,造成民族之間的矛盾十分激烈,而這是威脅到統治根基的。

金朝滅掉北宋之後,佔據了整個中原,國力強盛朝廷富足,統治階級就開始變了。如同滿清入關立國之後,原本崇尚武力的八旗子弟開始變得奢靡腐爛一樣,金人也開始喪失了鬥志。當更加彪悍的蒙古族逐步成長起來後,金朝不得不竭力征討蒙古各個部落,更沒有精力去對付西遼了。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品讀歷史,豐富人生。謝謝。


黃袍加身使不得啊


金國在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於1125年滅亡了曾經不可一世的遼國後,就開始著手攻略富庶的北宋,對偏安一隅的西遼也就無暇顧及了。


遼國時期,居於白山黑水的女真人被遼國契丹人殘暴統治,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後,為了擺脫遼國的壓迫,對遼國展開了軍事進攻。曾經不可一世、無往不勝的契丹鐵騎不復存在,腐朽的遼國沒有能夠抵擋住女真人的持續進攻,公元1125年,女真人一舉滅亡了遼國,建立了金國。

遼國即將滅亡之際,遼天祚帝的部將,遼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率領部分契丹軍向西出逃,到達可敦城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並於1132年稱帝,號“菊兒汗”,西遼正式建立。
契丹鐵騎

耶律大石立國號為遼,以此表示繼承遼朝。西遼建立後,爆發出了契丹人應有的彪悍戰鬥力,西遼不斷向西域、漠北、中亞等地區擴張,並於1142年擊敗了塞爾柱聯軍之後,稱霸中亞,影響力遠播歐洲。回鶻、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花剌子模先後臣服於西遼,契丹人又迎來了軍事生涯的第二次巔峰。

金國當初滅亡遼國後,為什麼沒有乘勝追擊滅亡西遼,而放任西遼的存在呢?

女真人滅亡遼國後,建立了金國,併入主中原,成為了中原王朝。此時的金國和北宋成為了鄰國,兩國領土交界數千裡。此時的金國統治者發現,南面的北宋要遠比曾經的遼國還要富庶,而北宋的戰鬥力也要遠遜於契丹人,北宋對於虎狼般的金國來說,也就成為了一塊肥肉,金國人又怎麼會放著眼前的肥肉不顧卻不遠萬里征伐不太富庶的西遼國呢。很快,金國人發動了對北宋的軍事進攻。
金國重騎兵


北宋雖然有岳飛、韓世忠等的抗金名將,但是北宋高層統治腐朽,徽欽二帝昏庸無能,北宋都城很快被攻破,包括徽欽二帝在內的兩千多名皇親國戚、朝廷重臣被金國人押解到了五國城,北宋滅亡,金國人大肆劫掠北宋百姓。償到侵略中原地區的甜頭後,金國人又馬不停蹄的對南宋展開了軍事攻略。
靖康之恥

相比於中原地區的富庶,西遼國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西遼國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西遼國居於新疆、中亞地區,這些地方自然環境要比中原地區惡劣得多,很多都是荒漠戈壁灘,不僅如此,該地區土地貧瘠,能養活的人口也就十分稀少。像西遼這樣的情況,金國過來攻打又會得到什麼呢?

金國沒有進攻西遼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金國人根本就沒有想到向西逃跑的那麼一小撮契丹人竟然會折騰出這麼大的成就,竟然又在遠離中原地區的中亞建立起了第二個遼國,這是金國統治者萬萬沒有想到的。


月夜讀春秋


金國俘虜了遼國最後一個皇帝天祚帝,遼國滅亡。不過,遼國一個大臣,同時也是宗室之一的耶律大石,卻西遷成立了西遼。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要知道,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遼,也算是強盛一時的帝國。如果西遼反撲過來,對金國進行反攻,金國可能就會功虧一簣。

(耶律大石劇照)

那麼,金國難道不害怕西遼的反撲嗎?他們為什麼對西遼沒有進一步的行動呢?

說到這裡,我們先從結果來看。當西遼崛起,建立了強大的帝國之後,他們是否與咱們預料的一樣,對金國進行反攻呢?

事實上,他們還真的反攻金國了。

1134年3月,耶律大石派出蕭斡裡刺擔任兵馬都元帥,率領七萬騎兵,浩浩蕩蕩,東征金國。七萬軍隊,這在古代戰爭中,數量自然是不少的。而且還都是騎兵。騎兵在古代是最精銳的部隊,打起來勢不可擋。不過,奇怪的是,這支軍隊,最終卻沒有打到金國。

為什麼沒有打到金國呢?

《世界征服者史》曾記載,說這支東征部隊,“行程萬里,無所得,牛馬多死,勒兵而還”。

這裡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話,不過卻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其實也就可以解開了為什麼金國當時並沒有西征西遼之謎了。

其一,路途太遠。

這裡說到“行程萬里”,但是依然只是在半途中,還沒有踏入金國的地盤。由此可見,西遼和金國其實相隔是非常遙遠的,要想打到金國來,實在不容易。

既然西遼打到金國不容易,金國打到西遼,當然也是不容易的。

當年霍去病徵討匈奴的時候,深入匈奴境內上千裡,已經被認為是戰爭奇蹟了,這樣“行程萬里”,可以說是奇蹟中的奇蹟,更加不容易辦到。

有人可能會說,後來的蒙古人不是隔得更遠嗎?他們還西征滅掉西遼,甚至打到比西遼更遠的花剌子模呢。為什麼蒙古人就不怕遠呢?這隻能說,金國沒有蒙古那樣的勢力。

其二,補給困難。

西遼在東征的時候,其中提到“牛馬多死”。為什麼牛馬多死呢?主要還是因為路途之中,缺乏食物和藥物的補給,再加上氣候條件惡劣,因此牛馬生存極為困難。這裡只說到牛馬,並沒有說將士的情況。不過,既然牛馬的生存都極為困難,將士的生存不用說就很明白了。

西遼東征這麼困難,金國西征的困難肯定是一樣的。

有人可能又會問,後來蒙古西征西遼及花剌子模,為什麼沒有遇到補給困難的問題呢?

《蒙古黃金史》上對此有記載,當年蒙古人西征的時候,提前一年派出一支小分隊,在通往西域的道路上,燒火燒荒,燒出一條寬約一里的通道。這個通道是做什麼用的呢?是走的路嗎?不是的。蒙古人的目的,是讓這些通道上長草。等到第二年大軍前往的時候,牛馬沿途都有草了。牛馬有草可食用,軍隊也就有補給了。

只能說,西遼當時還沒有想到這樣的辦法。或者說,他們的準備還不夠充分。

而金國畏懼沿途補給的問題,他們自然就沒有西征。

其三,別有所圖。

西遼當年半途而廢。除了沿途遇到巨大困難外,還有一點,就是他們覺得攻打金國有些得不償失。什麼得不償失呢?金國太遠,而征服就近的一些國家,所能得到的收益,比征服金國所能得到的收益多多了。事實上,當時西遼確實在西域打出了一片天地,包括花剌子模,一開始也是倒在西遼的腳下的。

既然在西域能夠取得那麼大的成功,對於眾多的西遼人來說,打敗金國,報仇雪恨的願望,就不是那麼強烈了。

同樣的,金國也是別有所圖。他們當時的興趣是北宋。北宋的沃野千里,北宋豐富的物質財富,北宋高度發達的文化,對於金國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而且,對於北方的遊牧民族來說,進入中原,成為中原之主,一直是他們的一個夢想。當他們正強盛的時候,為什麼不努力一把呢?

西遼那麼遠,他們想要反撲又很不容易,因此,這一個威脅就不足為據,可以不去管他們,一門心思放在征伐宋朝上。

(參考資料:《世界征服者史》《蒙古黃金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第一 沒功夫

金國在1125年活捉天祚帝滅了遼國後,同年就開始了對北宋的戰爭,當時的女真人確實能打,但是遼國新定,又對北宋發動了十萬人規模的戰陣,是絕對沒有力量再去遠征西遼的。



第二 沒能力


咱們看遼國地圖和金國地圖,你會發現金滅遼後所佔領的地圖不過是金人原本生存的土地以及渤海國、燕雲十六州、和後來北宋的領土,至於遼國原先控制的廣袤的草原金國人對其控制是相當薄弱,女真是遊獵民族,他們不習慣在草原上放牧,草原霸主契丹被消滅了之後草原就成了三不管地區了,女真連草原都沒搞定,就更別說遠在天邊的西遼了。

第三 時間上差錯比較大

遼國是1125年滅亡,1130年耶律大石西遷,1134年建立西遼,1141年才建立廣袤的西遼帝國。可以說從1125年一直到1134年這9年間,耶律大石是人間消失的狀態,即使金國人知道他的動向,也不過是把他當做殘兵敗將不去理會。而在當時宋金之戰早已打響,而且當時南宋已經站穩腳跟,在和金國的戰陣中不斷取勝利當時金國人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如何保住北方地區從而進一步滅宋。等宋金議和之後耶律大石早就在中亞站穩腳跟了。而且宋金兩國之間基本每過十幾二十年就有一場大仗,蒙古人又一直在草原頻繁威脅金國,金國人根本無暇搭理西遼。再說,你要真的跋山涉水跨越草原和沙漠去打西遼,大概率也是來多少死多少。


守仁讀仁


看圖就知道了,西遼跟金之間隔著西夏和蒙古,儘管當時蒙古還未崛起,但是金朝也沒辦法吞併蒙古各部,更沒有完全的實力征服西夏和南宋。倒是西遼在明主耶律大石的帶領下在中亞攻城略地,重振雄風



豬哥哥觀史


為什麼金國會放任西遼的存在,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地圖在作怪


平時看到的地圖大多是上面這種樣式的,這就會給很多喜歡歷史的朋友一種錯覺,認為古代國家之間的邊界劃分是很準確,相鄰的國家之間彼此都很熟悉。

其實不然,古代的國家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甚至對於國界線都沒有足夠的重視,更別提外邊界駐紮邊防軍了。特別是遊牧民族政權,他們的當權者大多數情況下,連自己國家有多大都搞不清楚,就更別提國界線了。

耶律大石在西部站穩腳跟之後,曾派遣七萬軍隊東征金國,想恢復曾經的國土。結果還沒看到金國的邊界,就因為牲畜大量死亡,而被迫放棄,金國對這件事竟也毫不知情。由此可見兩個國家實際控制領地之間相差還是很大的。

金國沒有足夠的精力去爭奪更大的地盤

金國佔領遼國東部疆土以後,看到了北宋軍隊的孱弱,於是南下對北宋發起了戰爭,結果輕而易舉的就把北宋消滅了。嚐到甜頭的金國統治者繼續南下,結果遇到了南宋的四大天王,岳飛、韓國忠、張俊和劉光世,金國深深的陷入戰爭的泥潭之中,大大消耗了自身的實力。

中原地區更加富饒

相對西部的戈壁灘,南方的平原地區對金國更加具有吸引力,所以金國在攻下燕雲十六州之後,基本就確定了戰爭的方針。先拿下富饒的地方作為補給基地,然後再發動更大的戰爭,結果就像小日本一樣陷入了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

民族本身的侷限

契丹族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活躍在北方的草原只上了,是地地道道的遊牧民族,這些民族的眼界一般都很開闊,也都具有探索精神,所以他們能佔領的領土一般都比較大,像匈奴、突厥、蒙古一樣,領土都很大。



女真族是漁民出身,他們最開始實在興安嶺一帶打魚的漁民,因為受不了遼國的橫徵暴斂,才起來反抗的。漁民的活動範圍相對較小,所以在開疆拓土的事業上要比遊牧民族狹窄,這也就造成了他們國土狹小。





歷史淘沙


很簡單,主要原因就是太遠了。

看此地圖,西遼和金國之間隔著一個浩大的蒙古高原,而西遼能掌握最東的地方就是今天新疆和蒙古國接壤地區的阿爾泰山地區,這裡距離金國掌握的最西邊地區也有數千公里的距離,這叫金國如何去征服。

當初耶律大石離開遼天祚帝率領鐵騎200出奔去可敦城,在圖中,可以就看到可敦城在蒙古高原的中間地區,距離金國與蒙古部落的邊境也很遠。

耶律大石率軍從夾山出發,北行三日渡過黑水(今艾不蓋河),途中遇到部落援助,白韃靼部落給予耶律大石四百匹馬,二十頭駱駝,若干只羊的援助。耶律大石一路向西北,最終到達可敦城。史書中雖然沒說耶律大石走了多長時間,但是從中間可以看出耶律大石的走的比較艱辛,到達可敦城之後,由於可敦城是遼朝的西北邊防重鎮,邊防軍隊不得隨意徵調,軍隊在戰亂中得以保存,並且此地還擁有可騎乘的戰馬數十萬匹。耶律大石安置官吏,整頓兵馬,磨礪武器,得到精兵萬餘人。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養精蓄銳之後,開始聯絡西夏和南宋一起攻打金國,在1129年,耶律大石率軍攻取了金朝的北方二營,金國人發現耶律大石已經養虎為患了,於是派遣耶律餘睹、石家奴、拔離速征討耶律大石,但由於諸部落不同意出兵,再加上太遠了,後勤跟不上最終不了了之。

金國不甘心,又派遣統帥粘罕及耶律餘睹率領雲中、燕、雲州漢軍、金軍1萬人攻打耶律大石的根據地可敦城,但遭到失敗。史籍記載:“是行也,三路之夫死不勝計,車牛十無一二得還。”可見損失非常大,耶律大石見金國勢大,不得已離開可敦城,去西方征服積蓄實力。

等耶律大石的勢力離開可敦城之後,金國才到達已經空無一人的可敦城,為了發洩,直接放火燒了這城。

等後來耶律大石在西方征服一些地區,積攢一定實力之後,決定討伐金國,1134年4月,耶律大石任命六院司大王蕭斡裡剌為兵馬都元帥,敵剌部前同知樞密院事蕭查剌阿不為副元帥,茶赤剌部禿魯耶律燕山為都部署,護衛耶律鐵哥為都監,率軍7萬征討金朝。在戰前的誓師大會上,耶律大石用白馬青牛祭天,指出先祖創業艱難,是由於後代君主耽於享樂致使社稷傾覆。中亞並非久居之地,應當榮歸故里,復興大遼。他又勸諭蕭斡裡剌要與士卒同甘共苦,賞罰分明。作戰時要選擇水草豐富處紮營,謹慎用兵。但由於西遼與金朝兩國相隔遙遠,西遼軍隊行進萬里一無所獲,兵馬損失慘重,不得不撤軍回國。《遼史》記載:行萬餘里無所得,牛馬多死,勒兵而還。大石曰:“皇天弗順,數也!”說明的確太遠了,契丹人本來為遊牧民族,這樣遠征都受不了,何況是由漁獵為主的女真人了。

《三朝北盟會編》上又記載了一次金遼之間的一場戰爭,1135年,耶律大石再次率軍攻打金朝,金熙宗派粘罕迎戰。金軍進入沙漠後與西遼軍征戰三晝夜不分勝敗,但金軍糧草斷絕,人馬凍死很多,加上本為契丹人的副將臨陣倒戈,致使粘罕大敗而歸。但此段史料的真實性待考。這段記載雖然有爭議,但是有一點卻可以確認,這西遼和金國之間實在是太遠了,女真人再厲害也實在鞭長莫及。

在耶律大石病逝之後,金國派了一個叫粘割韓奴的使者前往勸降西遼。粘割韓奴進入西遼國境後,正好遇上外出打獵的原耶律大石皇后蕭塔不煙。粘割韓奴見到蕭塔不煙後,不但沒有下馬跪拜,反而讓她下馬接詔。蕭塔不煙於是命人將粘割韓奴拉下馬,讓他跪下。粘割韓奴嘴巴犯賤還痛罵不止,斥責蕭塔不煙為反賊,侮辱上國使臣。蕭塔不煙火了,馬上派人將粘割韓奴給宰了。而這件事情直到幾十年後的金世宗時期才從從西遼過來的遊牧部落才知曉。

不僅僅是距離遠的問題,當時金國的主要精力還要對付南宋和蒙古高原的部落,滅遼之後,金軍馬上南下,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造成“靖康之變”。宋室南遷,隔著秦嶺淮河與金國對峙。同時在北方尤其是蒙古高原地區,由於遼國統治的崩潰,使得蒙古高原的部落出現蠢蠢欲動。

女真和契丹是完全不同類型的民族,女真起於漁獵,而契丹屬於遊牧。在漁獵民族和遊牧民族眼中,草原的價值絕對不一樣的。再者遼國駐軍控制草原,也有保護遼民的意圖,遼牧民當時遍佈蒙古高原,以至於耶律大石到達中亞地區時仍有遊牧到當地的契丹數萬帳歸附。遊牧的契丹部民才是這幾萬鐵林軍的衣食父母,是補充後備兵員。駐軍自身也必須具備草原遊牧的條件。使得長期駐軍成為可能。而女真人不具備這些條件,首先沒有大量女真戶在草原上,其次如果強行駐軍,其他民族根本不會提供方便和補給。女真人不敢長期留在草原,所以定期減丁。

在金國建立之初,就開始受到蒙古遊牧民族的騷擾:例如:“金朝天會十三年‘是冬,金主以蒙古叛,遣領三省事宋國王(完顏)宗磐提兵破之。蒙古在女真之東北,其人勁捍善戰,以鮫魚皮為甲,可捍流矢。’”遼國滅亡後,草原合不勒為蒙古部長,遂稱“合不勒汗”。不久,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宣召他入朝,席間合不勒汗酒醉失態,抓過金太宗的鬍子,金太宗當時感覺合不勒汗比較有趣,也沒有治罪,當合不勒汗回去的時候,金太宗後悔想要去追,豈料合不勒汗立馬殺了金國使者,反了,於是金國就派遣軍隊攻打合不勒汗。金廷先遣胡沙虎往討,大敗而還。適逢金太宗逝世,熙宗即位。合不勒汗起兵連寇金邊,陸續攻取了金朝的西平、河北等二十七團寨。

等到金國與南宋簽訂《紹興和議》之後,馬上將矛頭對準蒙古部落,於是遣名將完顏宗弼(金兀朮)出征蒙古,未分勝負。

史籍記載“皇統六年,金以所教神臂弓弩手八萬人討蒙古,連年不能克。是月,令汴京行臺尚書省事蕭保壽努與蒙古議和,割西平河以北二十七團寨與之,歲遺牛羊米豆,且冊其長為蒙古王,蒙古不受…七年…是月,金人與蒙古始和,歲遺牛、羊、米、豆、綿、絹之屬甚厚。於是蒙古長鄂羅(又譯鄂倫熬羅)貝勒自稱祖元皇帝,改元天興。金人用兵連年,卒不能討,但遣精兵分據要害而還。”

金兀朮打蒙古部落打到最後也只是割地了事,將防線從蒙古高原轉移到大興安嶺一帶,可見金國面臨著南北交戰的困境,所以說對於西遼實在是力不從心了。


李顯忠


間明回答:

1,形式使然:金滅遼前,其周遭能與之抗衡的力量只有遼國,金能全力西進;滅遼後,因燕雲十六州的問題,金已與宋起摩擦,已無法全力征遼;

2,政治使命+窮寇莫追:金起兵滅遼的初意為反抗遼的壓制,沒有想過要一舉而吞併遼國,只是不意勝利來的那麼容易,故一不做二不休將遼滅了,滅遼已超出原本的目標,沒有必要繼續冒風險消滅已被視為窮寇西遼,同時金需要消化因好運帶來的不期而至的土地和人民。同樣的好運也發生在金宋之間,這使得金開始盲目自大起來,居然要問鼎中原了。

3,經濟:如第二點所講,金已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大大強於遼宋,相較於處於邊荒的西遼,佔領處在農業區域的宋是大大的有利可圖,財富、人口、更適宜居住的土地、更豐富的文化技術等,都是金放棄西遼攻打宋朝的必然因素。

以上三點,諸君如有型穿越為金主,稍有謀臣,也會自然而然舍西遼而寇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