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伊始我軍大勝3場!蘇聯主張乘勝追擊,彭德懷連連搖頭


朝鮮戰爭伊始我軍大勝3場!蘇聯主張乘勝追擊,彭德懷連連搖頭

原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軍事秘書 楊鳳安

原志願軍司令部參謀 王天成

侵朝美軍第二任司令李奇微在回憶錄中感嘆地說,美國有關朝鮮戰爭的重大錯誤之一是低估了中國人的實力,認為當時中國“沒有一位神志清醒的司令官”會向鴨綠江以南派兵作戰。事實證明,美國人的估計是錯誤的,我方作出的出兵抗美援朝戰略決策是英明正確的,也證明彭德懷在支持毛澤東作出出兵援朝決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在跟隨彭德懷入朝作戰中深深感到,彭德懷具有偉大戰略家的膽識與氣魄,他敢於在敵強我弱、力量懸殊、形勢對我很不利的情況下堅定出戰的決心,在於他具有高度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朝鮮戰爭伊始我軍大勝3場!蘇聯主張乘勝追擊,彭德懷連連搖頭

10月8日,彭德懷臨危受命,率軍出國作戰。當日,他到瀋陽聽取朝鮮內務相樸一禹通報敵情。10日,他致電毛澤東建議:原擬先出兵兩個軍及兩個炮師,恐鴨綠江鐵橋被炸,不易集中優勢兵力,失去戰機,故決定改變原定計劃,將4個軍3個炮兵師全部集結鴨綠江南,待機殲敵。

毛澤東11日覆電同意。19日,彭德懷帶一名參謀、兩名警衛員和一部電臺進入朝鮮,26萬大軍同日在數個渡口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接著,部隊完成了戰役兵力展開,為實施第一次戰役創造了有利佈勢。

從10月8日彭德懷受命到19日大軍出國完成作戰準備,僅用12天時間。10月21日,他與金日成首相會面。金日成充滿感激之情,緊緊握著彭德懷的手說:“志願軍來得及時,中國人民是真正的朋友!”

朝鮮戰爭伊始我軍大勝3場!蘇聯主張乘勝追擊,彭德懷連連搖頭

志願軍取得第一次戰役勝利後,麥克阿瑟錯誤判斷志願軍兵力僅為6至7萬人,仍將其主力部隊部署於清川江南岸和黃草嶺、赴戰嶺以南地區,準備發起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

美軍擬以5個師經長津湖北進,爾後向西,以8個師另兩個旅由清川江北上,兩路總兵力達22萬餘人,在江界以南會合,圍殲志願軍和人民軍於朝鮮北部,企圖趕在鴨綠江冰封前攻佔全朝鮮。

毛澤東電告彭德懷,務必注意敵有向我舉行反攻之可能。彭德懷判明情況後,適時抓住戰機進行決戰,發動了第二次戰役,痛殲敵軍部分王牌部隊,扭轉了朝鮮戰局。到1951年1月,志願軍出國作戰80天,連續取得3次大規模進攻作戰的勝利,斃、傷、俘敵7萬餘人,把敵人從鴨綠江邊驅逐到37度線附近。

朝鮮戰爭伊始我軍大勝3場!蘇聯主張乘勝追擊,彭德懷連連搖頭

此時,前蘇聯駐朝大使拉佐瓦耶夫和一些同志產生驕傲輕敵情緒,認為美軍正準備全面撤退,不堪一擊,主張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把侵略軍趕出朝鮮。彭德懷連連搖頭,認為敵人雖遭我3次沉重打擊,但主力沒有被削弱,後備力量很強,技術裝備仍佔很大優勢,我軍相當疲勞,特別是減員很大,隨著戰線南移,我軍後勤運輸線已延長到500至700公里。

在敵機封鎖襲擾下,我後方暴露更多弱點,前送後運更加困難。在敵我力量未發生根本變化的條件下,決戰時機並不成熟,為此應堅決停止追擊。彭總表示:“戰爭不是兒戲,不能拿幾十萬戰士的生命去賭博,就這樣定了,不南進追擊。錯了我負責,殺我的頭。”

毛澤東同意他的意見,指示堅持能速勝則速勝,不能速勝則緩勝的原則。朝鮮戰場的實踐說明,不能貽誤戰機,也不能盲目地進攻,要力戒不注意客觀情況,求勝心切而採取冒險的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