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燕跨界拿獎?這開口就蓋大樓的毛病得治

江一燕跨界拿獎?這開口就蓋大樓的毛病得治

2019,這個音同“愛你依舊”的美麗年份,已經過去2/3。

站在時間的進度條上,在每一年的最後一天,人對“時間”突然有著更為敏銳的感知,好像即將抵達一片巨大而陌生的領地,再大的事情,都要給”跨年“這個全民儀式讓路。

跨年之前,咱們先說跨界。

從演員跨界到“建築大師”的江一燕。24小時不到,這位在攝影圈、工藝圈的文藝麗人,從“獲建築師大獎”的熱搜登時變成“回應獲獎爭議”。門檻沒跨過去,還容易栽跟頭,這樣的前車之鑑,也不是沒有。

江一燕跨界拿奖?这开口就盖大楼的毛病得治

通稿漫天飛,偏逢網友扒底興風作雨。人設是明星的職業剛需,只是挑戰的級別還要掂量著。碰上專業門檻高的領域,真沒下些功夫和成本,“跨界”就成了“大躍進”,虛的。

日光之下並無新鮮事,公眾人物又為2019年貢獻了不少談資,但想想,誰沒有說假話大話空話的時候?

江一燕跨界拿奖?这开口就盖大楼的毛病得治

回望2018年12月31日,有人揣著早已買好《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影票,鑽進影院,在黑暗中度過”2018年最後的夜晚“;

也有人虔誠地坐在體育館的觀眾席,等待著一場長達4個小時的跨年演講,用知識療愈心靈。

這場演講的主講人我們也都不陌生,羅胖。短短几年時間,在《某某思維》這檔知識脫口秀節目上,商業、職場、歷史……話題包羅萬象,就沒有羅胖不能侃的。節目在優酷、喜馬拉雅等平臺超過10億人次的播放量,足以見得他在大眾心中的接受度——他就是知識的化身,智慧的化身。

當”智者“決定下凡,要在體育館舉辦大型的”知識跨年“演講時,他可真敢想啊!比起往常喧囂的跨年儀式,”和時間做朋友“”用知識跨年“聽起來浪漫脫俗,彷彿是一場不動聲色的狂歡。

江一燕跨界拿奖?这开口就盖大楼的毛病得治

2015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的設想,在北京水立方落地。動輒幾千的一張門票,依然緊俏。這雖然是新鮮的第一場,但也開始進入倒計時狀態,羅胖的宏願並不滿足辦這一場,咱們也不貪心,就堅持二十年。

所以呀,如果你說2018年是"第四場跨年演講",這種說法還不太精準,還要記得帶上一句“也是倒數第十七場”。聽聽,這時間的概念是不是瞬間驚豔了不少?可一不可再的緊迫感也撲面而來,嘖嘖。

羅胖在這四年間的演講現場,也同他給場數做倒計時一樣,蹦噠出了很多漂亮的新詞彙,如2018年的“小趨勢”“信用飛輪”“非共識”……對過去一年的回顧,對未來趨勢的把握,都在這些新詞裡,把人唬得一愣一愣。

這些年羅胖都造過什麼新詞,網友大概都記不住,但是他的“毒奶預言”,實在讓人忘不了。

江一燕跨界拿奖?这开口就盖大楼的毛病得治

那些年羅胖的“毒奶預言”

談談概念和趨勢,實際上是朋友圈的聚會,大家互相捧個場,這是不少演講會的實質。

羅胖的“毒奶預言”,也是羅胖這些年舉辦跨年演講的“打臉史”,他似乎也沒有那麼神了,普通名詞進行去庸常化的包裝,閉著眼睛大膽說未來趨勢。

“宏觀好壞就像全球平均氣溫,你要是關心人類的命運,平均氣溫有價值。但是你今天要出門辦個事,它真沒啥用。”經濟學者薛兆豐說。雞湯無法真正為持續發展提供原料,空談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羅胖不是預言家,只是一位“知識商人”。

江一燕跨界拿奖?这开口就盖大楼的毛病得治

網上有句銳評:聽羅胖的跨年演講,你們是閒得慌嗎?

四個小時,單向接收著密集的信息,最醒神最激勵人心的一句莫過於"感謝你堅持到現在,夜已經深了"。離場時,疲憊之餘帶有一點充實:

”看!在最後一天,我依然熱忱追逐著知識。“

江一燕跨界拿奖?这开口就盖大楼的毛病得治

古人云: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擱現在,您信嗎?《人民日報》在2017年便提前發問:看知識脫口秀能代替自己讀書嗎?

我們不過是在娛樂,卻自以為在學習,這是知識型脫口秀節目“寓學於樂”帶來的錯覺。

但似乎又不得不這麼做,唯此,才能舒緩時間碎片化的焦慮。因為我們所處的網絡環境,信息密集,干擾太多,以至於我們對事件的反應遲鈍,想說點什麼吧,憋了老半天,詞不達意,於是翻出祖傳下來的“互聯網金句”:

“人們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正義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這個世界會好嗎?”

……

江一燕跨界拿奖?这开口就盖大楼的毛病得治

16歲的瑞典女孩桑伯格,在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嚴正控訴,煽動人類對滅絕的恐懼,被不少網友嘲諷“何不食肉糜?韓國女星雪莉隕落,微博評論區開始下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金句能被奉為金句,不正是因為“聽起來有道理”才會被大量收藏和引用嘛?

但,習慣用複製黏貼代替獨立思考,不過是強化了復讀機的屬性,話語也成為無意義的空談。(諷刺的是,當我說“人類是復讀機”的時候,我本身也成為了復讀機。)

江一燕跨界拿奖?这开口就盖大楼的毛病得治

尼爾·波茲曼在“媒介批評三部曲”其二《童年的消逝》提及“思考”之義:

所謂思考,我是指有時間和動機去問自己,這樣一個事件的意義是什麼?它的歷史背景是什麼?它之所以產生的理由是什麼?它跟我瞭解的世界有什麼聯繫?

為什麼不思考?沒時間啊。當偽科學死灰復燃,我們就結結實實捱了一耳光,交付智商稅還以為獲得什麼寶貝。

最近流行的量子波動速讀,藉助高感知力量的方式快速翻書,1至15分鐘就能看完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籍,一目十行,過目不忘。“量子就是建立在這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上面。”這聽著就很扯淡啊!

江一燕跨界拿奖?这开口就盖大楼的毛病得治

在網絡上傳面相、手紋,有AI為你預測未來運勢,小算要臉,大算要錢。對網絡算命的迷戀,更證明咱們們對於現實的焦慮和不安,預測未來藉以獲得一種掌控感和控制感。

表面上,我們在勤勤懇懇地務實,其實是渾渾噩噩地“務虛”。

江一燕跨界拿奖?这开口就盖大楼的毛病得治

要說多少句空話,才能跨過2019?

空談,是務虛,設想無法轉化為行動。那如果把“空談”這兩個字調換一下順序,當“空”變成一個客體,一個可供討論和研究的對象——

“談空”,又是什麼?

74歲的“菸草大王”褚時健,在荒山種橙。十年時間,“褚橙”成熟時;

35歲的馬雲,在硅谷融資被拒20多次。轉眼十年,誰人不識阿里系;

23歲的馬斯克,從斯坦福斯大學輟學,朝人類未來發展領域探索;

“鋰電池之父”約翰·古迪納夫,30歲入行,97歲高齡獲得諾貝爾獎;

“青蒿素髮現者”屠呦呦,從成功提取青蒿素問鼎諾貝爾獎,40年過去;

江一燕跨界拿奖?这开口就盖大楼的毛病得治

<strong>屠呦呦

談空者,是孤獨者。

想象力天馬行空,囿於現實,施展不開拳腳。

談空者,也是行動派。

“空談”還是“談空”,時間,能幫助我們撥開這虛虛實實。

二十一歲的霍金因為漸凍症,從此人生走向另一條軌道。用他的話說:“從那時開始,任何一點小小的快樂都能讓我覺得幸福異常。”重新審視生命,他有探知宇宙的宏願,而時間也證明,他沒有說空話。

江一燕跨界拿奖?这开口就盖大楼的毛病得治

《時間簡史》便是一例。

11月5日,《時間簡史》的合著者列納德·蒙洛迪特將同拙見進行一場“致空談者”的現場對話,已故的物理學家霍金還將以特殊的方式出現在這場時空對談中,感受想象力的碰撞。

江一燕跨界拿奖?这开口就盖大楼的毛病得治

致“空談者”——無想象,非未來

田延友 x 列納德·蒙洛迪特

x霍金

時間

2019年11月5日 (週二 19:30-21:30)

地點

暨南大學(石牌校區)大禮堂

票價

50元/張

限時特惠

早鳥票價單張21元

數量有限!

售完即恢復原價!

你把時間橫切來看,這是一部掘金史。

有人會在大浪淘沙中掉落,但潮水退下,遺珠依舊發光。

撰文丨林阿鬧

配圖 | 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江一燕跨界拿奖?这开口就盖大楼的毛病得治

“你說過哪句空話?”

- 留言給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