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相国职位高,还是曹操的丞相职位高?

陈时久


董卓的相国职位高,还是曹操的丞相职位高,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古代那段历史才能得出结论。

第一,董卓是怎么当上相国的,公元189年,汉献帝即位后,由何太后临朝听政,外戚何进掌权。此前,宦官蹇硕曾设计暗杀何进,却被何进识破,何进掌权之后,借口将蹇硕杀掉。后来,宦官们假传圣旨,召何进入宫,他们在皇宫里埋伏卫士,何进一进宫,就被宦官们杀了。这些宦官与外戚的争斗两败俱伤,谁也不占便宜。而董卓本是凉州一带的豪强,在接到外戚何进的征召之后,带领人马来了,为独揽大权,董卓决定废掉皇帝。同年,汉献帝刘协即位,董卓自己当了相国。

第二,曹操是怎么当上丞相的,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魏国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举孝廉出身,选为郎官,历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拜骑都尉,镇压黄巾起义,迁济南相,政教大行,一郡清平,迁典军校尉。他组织关东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迁东郡太守,拜为兖州牧。迎接汉献帝,拜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司空,迁丞相,挟天子以令不臣。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推行有效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促使中原地区政局稳定、经济向好,阶级压迫有所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将汉献帝及朝廷百官迁到自己的根据地许县,改名许昌,以为都城,自任大将军,从而摆脱杨奉等对汉朝廷的控制,将汉献帝牢牢地置于自己掌握之中。曹操在辅佐汉献帝的同时,不断的上升着自己的地位。日复一日,导致曹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战争。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后,他对朝廷的控制也越来越紧。公元208年,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

第三,相国和丞相究竟谁更大?事实上这些称呼可不是随便用的,丞相和相国之间,看似相近,都是相,但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在秦朝和汉朝初期,相国和丞相同时存在,但相国的地位是明显高于丞相的。

首先,丞相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官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但是那时候的丞相只是普通官员,后来丞相的地位逐步提高,到了秦朝时到达顶峰,丞相成为仅次于皇帝的大臣,比如,秦国的李斯就是丞相,蜀国的诸葛亮也是丞相。

但是相国这个职位,不是正经官职序列的,从字面上理解,“相”就是看护的意思,就是帮助皇帝看护国家,这样的权力仅次于皇帝,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比如,秦国的吕不韦就是相国,后来,由于政务繁忙,有的时候相国一个人忙不过来,就需要找个人分担,于是就有了丞相这个官职。“丞”的意思是辅助,丞相就是辅助相国,这个官职的权力和地位,在相国之下。

汉朝许多典章制度沿袭了秦朝,三国时期还是用汉朝的制度,所以总的来说,董卓的相国职位比曹操的丞相职位高。

 

 





读史不为玩


单论董卓的相国之位和曹操的丞相之位,没有高低之分。

董卓的相国位,曹操的丞相位,全是个人凭军事实力自封,是个人喜好而自定的位置。掌握国家大权,说一不二的权臣,有区别吗?若是皇帝有权利,灭二人九族都不一定解恨。

正常情况下,相国高于丞相。相国是大臣任丞相多年后,因劳苦功高,而无上升的可能而给于的荣誉称号。









画诗人生


董卓的相国职位高,曹操的丞相职位低。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相国和丞相是平级的,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所谓相国就是辅助国君治理整个国家,所谓丞相就是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全国政。因此,从名称上看,相国比丞相更重要,当一个朝代设立相国时,只能由一人担任,当一个朝代设立丞相时,可以有一人两人或三人担任。

比如秦王嬴政即位时,吕不韦亦担任相国,大权独揽,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设立了左右丞相,以便率领百官处理政务。西汉建立后,刘邦任命萧何为相国,萧何死后曹参继任相国,以后演变为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谷老师


董卓的相国肯定比曹操的丞相地位高,因为西汉开国名相萧何先是丞相,后来才升为相国。

公元189年八月,董卓入主朝政,被东汉朝廷封为司空。

九月一日,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汉献帝刘协。

九月三日,董卓杀害何太后。

九月十二日,董卓改任太尉,加节,赐斧钺,封郿侯。

十一月,董卓自拜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公元190年,董卓杀害汉少帝刘辩。

公元191年二月,汉献帝封董卓为太师,地位高于刘姓诸侯王。

公元192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吕布李肃等人刺杀。

公元196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军事,百官总已以听。

公元200年,汉献帝用衣带诏密令董贵人的父亲董承与刘备种辑等大臣诛杀曹操,曹操先下手为强把董承种辑等大臣满门抄斩,怀孕的董贵人也被曹操杀害。

公元208年六月,曹操废三公,自任丞相。

公元213年五月,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建魏国。曹操把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嫁给汉献帝。

公元214年,曹操杀害伏皇后及她生的两位皇子。汉献帝封曹操的三个女儿为贵人。

公元215年,曹操威逼汉献帝立曹节为皇后。

公元216年四月,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地位在刘姓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皇帝旒冕、车服、旌旗、礼乐祭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

十月,汉献帝赐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曹操封曹丕为魏国王太子。

至此,曹操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帝。

综上所述,董卓刚刚掌握朝政大权三个月就自称相国,而且先后杀害何太后汉少帝,手段非常简单粗暴而急不可待,总共不到三年时间就彻底败亡。

而曹操的手段深不可测,成竹在胸,有条不紊,游刃有余,虽然杀害皇妃皇子等,但曹操一直到完全统一北方,用了十二年时间才自称丞相。

后来曹操杀害伏皇后与皇子,立自己的女儿为皇后,一步一步不急不躁地走上权力巅峰,用了二十年时间才封魏王,成为实际上的皇帝。

看《三国演义》总觉得董卓与曹操很像,两个人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两个人都杀人如麻,非常残暴,两个人都爱惜人才,甚至两个人的模样都有些相似,都是四方大脸胡子拉碴杀气腾腾。

但董卓与曹操这两位导致东汉灭亡的奸雄的最终结局却非常悬殊。董相国身败名裂,被满门抄斩,而曹丞相寿终正寝,名利双收。归根到底是两个人治国安邦识人用人的能力相差悬殊。董卓可以说是原始版曹操,而曹操是超强版董卓。




厚德载物49847


董卓和曹操虽然同为相国,但也有所不同董卓是东汉末年军伐割据时代的相国,虽然掌管的地域是东汉国土面积的总和,胁持中央,但地方军伐并不承认!从后来的十八路诸侯伐董卓就能看出来。

曹操虽然也是东汉末年的相国,但曹操败袁绍、破吕布、降刘踪、平马超……等等!统一北方,即便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也不敢窥探曹操的北方地盘。使轄区内政令倡通。

曹操虽然没有统一天下,但政通仁合,相比董卓不可同日而语,董卓如昙花一现,而曹操是一个时代。


润心和风语


论汉代职务权属,董卓高。

论地位,曹操高。

董卓属于惑乱朝纲的奸臣,曹操属于平定四海的权臣。

董卓需要行废立之举杨威,曹操只需煮酒论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