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相國職位高,還是曹操的丞相職位高?

陳時久


董卓的相國職位高,還是曹操的丞相職位高,這個問題需要我們深入瞭解古代那段歷史才能得出結論。

第一,董卓是怎麼當上相國的,公元189年,漢獻帝即位後,由何太后臨朝聽政,外戚何進掌權。此前,宦官蹇碩曾設計暗殺何進,卻被何進識破,何進掌權之後,藉口將蹇碩殺掉。後來,宦官們假傳聖旨,召何進入宮,他們在皇宮裡埋伏衛士,何進一進宮,就被宦官們殺了。這些宦官與外戚的爭鬥兩敗俱傷,誰也不佔便宜。而董卓本是涼州一帶的豪強,在接到外戚何進的徵召之後,帶領人馬來了,為獨攬大權,董卓決定廢掉皇帝。同年,漢獻帝劉協即位,董卓自己當了相國。

第二,曹操是怎麼當上丞相的,曹操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時期魏國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舉孝廉出身,選為郎官,歷任洛陽北部尉、頓丘令、議郎,拜騎都尉,鎮壓黃巾起義,遷濟南相,政教大行,一郡清平,遷典軍校尉。他組織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卓,遷東郡太守,拜為兗州牧。迎接漢獻帝,拜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司空,遷丞相,挾天子以令不臣。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地區;推行有效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穩定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促使中原地區政局穩定、經濟向好,階級壓迫有所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曹操將漢獻帝及朝廷百官遷到自己的根據地許縣,改名許昌,以為都城,自任大將軍,從而擺脫楊奉等對漢朝廷的控制,將漢獻帝牢牢地置於自己掌握之中。曹操在輔佐漢獻帝的同時,不斷的上升著自己的地位。日復一日,導致曹操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開始了統一北方的戰爭。曹操基本統一了北方後,他對朝廷的控制也越來越緊。公元208年,曹操廢三公,恢復丞相制度,並自任漢朝丞相。

第三,相國和丞相究竟誰更大?事實上這些稱呼可不是隨便用的,丞相和相國之間,看似相近,都是相,但其實並不是一回事。在秦朝和漢朝初期,相國和丞相同時存在,但相國的地位是明顯高於丞相的。

首先,丞相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官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了,但是那時候的丞相只是普通官員,後來丞相的地位逐步提高,到了秦朝時到達頂峰,丞相成為僅次於皇帝的大臣,比如,秦國的李斯就是丞相,蜀國的諸葛亮也是丞相。

但是相國這個職位,不是正經官職序列的,從字面上理解,“相”就是看護的意思,就是幫助皇帝看護國家,這樣的權力僅次於皇帝,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比如,秦國的呂不韋就是相國,後來,由於政務繁忙,有的時候相國一個人忙不過來,就需要找個人分擔,於是就有了丞相這個官職。“丞”的意思是輔助,丞相就是輔助相國,這個官職的權力和地位,在相國之下。

漢朝許多典章制度沿襲了秦朝,三國時期還是用漢朝的制度,所以總的來說,董卓的相國職位比曹操的丞相職位高。

 

 





讀史不為玩


單論董卓的相國之位和曹操的丞相之位,沒有高低之分。

董卓的相國位,曹操的丞相位,全是個人憑軍事實力自封,是個人喜好而自定的位置。掌握國家大權,說一不二的權臣,有區別嗎?若是皇帝有權利,滅二人九族都不一定解恨。

正常情況下,相國高於丞相。相國是大臣任丞相多年後,因勞苦功高,而無上升的可能而給於的榮譽稱號。









畫詩人生


董卓的相國職位高,曹操的丞相職位低。

從嚴格的意義上說,相國和丞相是平級的,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所謂相國就是輔助國君治理整個國家,所謂丞相就是秉承皇帝旨意處理全國政。因此,從名稱上看,相國比丞相更重要,當一個朝代設立相國時,只能由一人擔任,當一個朝代設立丞相時,可以有一人兩人或三人擔任。

比如秦王嬴政即位時,呂不韋亦擔任相國,大權獨攬,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設立了左右丞相,以便率領百官處理政務。西漢建立後,劉邦任命蕭何為相國,蕭何死後曹參繼任相國,以後演變為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




谷老師


董卓的相國肯定比曹操的丞相地位高,因為西漢開國名相蕭何先是丞相,後來才升為相國。

公元189年八月,董卓入主朝政,被東漢朝廷封為司空。

九月一日,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漢獻帝劉協。

九月三日,董卓殺害何太后。

九月十二日,董卓改任太尉,加節,賜斧鉞,封郿侯。

十一月,董卓自拜相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公元190年,董卓殺害漢少帝劉辯。

公元191年二月,漢獻帝封董卓為太師,地位高於劉姓諸侯王。

公元192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呂布李肅等人刺殺。

公元196年八月,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漢獻帝封曹操為司空,行車騎軍事,百官總已以聽。

公元200年,漢獻帝用衣帶詔密令董貴人的父親董承與劉備種輯等大臣誅殺曹操,曹操先下手為強把董承種輯等大臣滿門抄斬,懷孕的董貴人也被曹操殺害。

公元208年六月,曹操廢三公,自任丞相。

公元213年五月,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建魏國。曹操把三個女兒曹憲曹節曹華嫁給漢獻帝。

公元214年,曹操殺害伏皇后及她生的兩位皇子。漢獻帝封曹操的三個女兒為貴人。

公元215年,曹操威逼漢獻帝立曹節為皇后。

公元216年四月,漢獻帝封曹操為魏王,地位在劉姓諸侯王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皇帝旒冕、車服、旌旗、禮樂祭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為列侯。

十月,漢獻帝賜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曹操封曹丕為魏國王太子。

至此,曹操實際上已經成為皇帝。

綜上所述,董卓剛剛掌握朝政大權三個月就自稱相國,而且先後殺害何太后漢少帝,手段非常簡單粗暴而急不可待,總共不到三年時間就徹底敗亡。

而曹操的手段深不可測,成竹在胸,有條不紊,遊刃有餘,雖然殺害皇妃皇子等,但曹操一直到完全統一北方,用了十二年時間才自稱丞相。

後來曹操殺害伏皇后與皇子,立自己的女兒為皇后,一步一步不急不躁地走上權力巔峰,用了二十年時間才封魏王,成為實際上的皇帝。

看《三國演義》總覺得董卓與曹操很像,兩個人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雄,兩個人都殺人如麻,非常殘暴,兩個人都愛惜人才,甚至兩個人的模樣都有些相似,都是四方大臉鬍子拉碴殺氣騰騰。

但董卓與曹操這兩位導致東漢滅亡的奸雄的最終結局卻非常懸殊。董相國身敗名裂,被滿門抄斬,而曹丞相壽終正寢,名利雙收。歸根到底是兩個人治國安邦識人用人的能力相差懸殊。董卓可以說是原始版曹操,而曹操是超強版董卓。




厚德載物49847


董卓和曹操雖然同為相國,但也有所不同董卓是東漢末年軍伐割據時代的相國,雖然掌管的地域是東漢國土面積的總和,脅持中央,但地方軍伐並不承認!從後來的十八路諸侯伐董卓就能看出來。

曹操雖然也是東漢末年的相國,但曹操敗袁紹、破呂布、降劉蹤、平馬超……等等!統一北方,即便是北方的遊牧民族也不敢窺探曹操的北方地盤。使轄區內政令倡通。

曹操雖然沒有統一天下,但政通仁合,相比董卓不可同日而語,董卓如曇花一現,而曹操是一個時代。


潤心和風語


論漢代職務權屬,董卓高。

論地位,曹操高。

董卓屬於惑亂朝綱的奸臣,曹操屬於平定四海的權臣。

董卓需要行廢立之舉楊威,曹操只需煮酒論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