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董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奔跑的蜜獾二哥

人性很複雜,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董卓也不例外。關於他的壞,眾所周知,在此不贅。主要說說他的“好”吧。

首先,他勇武有力。史書記載,“卓有才武,膂力少比,雙帶兩鞬,左右馳射。”也就是在奔馳的駿馬上,能夠左右開弓。在他的家鄉涼州,擁有這樣的本領是很容易出名的,因為那個地方,當時還是羌胡雜處之地,漢文化的滲透力相當有限,叢林法則佔據主導地位。董卓憑藉自己的武藝,走遍涼州,與“諸豪帥”也就是地方武裝或者遊牧部落的頭目稱兄道地,建立了很高的人望。這樣的人物,自然是邊疆地方官員要極力拉攏的角色。當胡騎入侵邊塞,燒殺劫掠的時候,董卓便派上了用場,“領兵騎討捕,大破之,斬獲千計。”雖然是“以夷治夷”,但客觀地說,那個時候的董卓,對漢朝邊疆的穩固,是有所貢獻的。

其次,他有統帥之才。永康元年,東羌、先零大舉入侵,威脅京師。中郎將張奐派董卓、尹端出擊,大獲全勝,“首虜萬餘人,三州清定”。以漢朝的頹勢,能夠對少數民族取得這樣的戰線,實屬不易。戰後董卓獲得封賞,“賜縑九千匹”。董卓以為,功勞當然是自己的,但出力的眾將士,將九千匹縑全部分給下屬。這也說明,董卓不但有帶兵之才,也有統帥之量,所以他能夠在多次官場跌宕後東山再起,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中平元年,涼州的少數民族再度叛亂,朝廷派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鎮壓,董卓為副。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酈曾經對叔叔說過這樣的話:“本朝失政,天下倒懸,能安危定傾者,唯大人與董卓耳。”可見當時董卓在世人眼中,已經與皇甫嵩並列,幾乎是漢朝的中流砥柱了。

第三,他頗懂收買人心。董卓是個武夫,把握了朝政,不免惺惺作態,主動拉攏世族高門。最厲害的一招:“追理陳蕃、竇武及諸黨人,以從人望,於是悉復蕃等爵位,擢用子孫。”大有撥亂反正,替士人出頭之意。《後漢書》說得直白:“卓素聞天下同疾閹官誅殺忠良,及其在事,雖行無道,而猶忍性矯情,擢用群士。”黃琬、楊彪、周毖、伍瓊、鄭泰、何顒、荀爽、蔡邕之流,都在董卓的拉攏之列。這些人或多或少,都受了董卓的收買,為他抬轎子,吹喇叭。應該說,董卓還是很有手段的。如果不是他突然發神經,冒天下之大不韙來換了皇帝,或許根本輪不到袁紹、曹操等人登臺唱戲。


龍鎮

有人說董卓是亂臣賊子,也有人說董卓是開三國之功臣,在很多的古文獻及古籍中也是各說其詞,相比較之下更多的是對他的批判。這裡僅從《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來探討。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兆人,官拜河東太守。屯兵河東以後,整個隴西便成了董卓的勢力範圍,他不僅掌握強大的武裝力量,是地方軍閥豪強,而且還是朝廷命官、邊陲重臣。憑藉強大的實力,極度膨脹的野心促使董卓開始著手設計問鼎中央政權的具體步驟。

在第一回中關於董卓的筆墨極少,但其形象卻渲染的及其清楚。在安定黃巾起義中,“天公將軍”張角正殺敗董卓時,是桃園三結義的三兄弟救了他,而他在得知劉備是白身時竟是“甚輕之,不為禮”。董卓以一種勢利的心態對待他的救命恩人,也無怪乎最後他的親信都背叛他。

在第三回中,深知朝廷派系之爭的董卓得知靈帝駕崩的消息後,心中竊喜,他密切注視朝廷各派動向,隨時準備相應措施,見機行事。繼位的少帝劉辯由太后臨朝主政,宦官和外戚為了取得控制皇權的特殊權力,鬥爭日趨激烈。雙方不惜採用一切手段,相互排擠,殊死鬥爭。而董卓等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董卓把少帝奉迎至皇宮後,挾天子以令諸侯,企圖排擠一切障礙,開始干預整個東漢中央政權。他以赤兔馬和金珠收買丁原的義子呂布,使其殺了反對他的丁原,並且收英勇善戰的呂布為義子。董卓把他的奸詐和陰險無不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第四回中,他廢除皇帝弘農王,扶 持陳留王為皇帝,賜酒毒死劉辯,實則他一人專權。自此他每夜入宮,姦淫宮女,夜宿龍床。甚至剖剮企圖刺殺他的人。貪慾驅使下的董卓,野心幾度膨脹,為了滿足和達到自己的野心,他恣意玩弄權術,濫殺無辜,引起廣大官員和人們的強烈憤慨和反對,當時的曹操便在司徒王允的協助下帶著七寶刀假意歸順他而刺之,卻被識破失敗了。

在第五回中,袁紹召集各方人士對抗董卓。王匡、孫堅、公孫瓚等十八路諸侯齊討董卓,開始掀起了大規模持續反抗董卓的鬥爭浪潮。關羽的“溫酒斬華雄”便是這一時間的典例。倒行施必然被大家所不容。

在第六回中,被多方義軍逼得無路可走的董卓決定遷都長安,以避鋒芒。在遷都的時候,董卓派人焚燒長安、挖掘先皇和后妃的陵墓,大破漢的根基。但是,征討董卓的鬥爭並沒因遷都長安而有絲毫鬆懈,而是更加風起雲湧。這時,董卓已成了眾矢之的。

在第八回中,董卓在長安愈加驕橫,字號為“尚父”,大量的封自家親信,剷除異己更是心狠手辣。一次宴會上,恰逢招降的百餘人到,董卓命人砍了他們的手和腳,挖了他們的眼睛,割了他們的舌頭,用大鍋煮。其殘忍手段讓人不寒而顫。司徒王允有一個養女叫貂蟬,是個集美貌與智慧與一身的奇女子,為報王允的大恩,願意離間董卓和呂布。在王允的連環計計下,呂布和董卓日益不和,二人相互猜疑。

在第九回中,董卓的親信有一部分也漸漸偏向呂布,而王允和貂蟬又將董卓和呂布玩弄於鼓掌之中。呂布、李肅等人合力設計殺了董卓,一代奸臣就此隕落。董卓被殺後,滿朝文武和所有士兵都高呼萬歲!長安老百姓高興得在大街小巷載歌載舞,共同慶祝奸賊被誅。董卓死後,被暴屍東市,守屍吏把點燃的捻子插入董卓的肚臍眼中,點起天燈。只有蔡邕一人伏在他身上大哭。董卓的餘黨李傕、郭汜捲土重來殺了王允等人,追葬董卓屍首,正好天降打雷,霹靂震開其棺,三次改葬,都不能葬,零皮碎骨都被雷火消滅,老天都容不下他。昔日一手遮天的董卓,竟落得如此下場。可以說他是死於夫人之手,也可以說他是死於自己的野心,也可以說他是亡於歷史的趨勢。

雖然《三國演義》有三分虛,不能和真實的歷史相論,但是歷史和這還是相差無幾。從以上分析中,董卓的形象在我們腦海裡算是較為清晰了。他參與的大大小小的戰爭不少,也花了格外多的心思在算計上,有過失敗,有過成功,但終究還是落得如此不堪的下場。在當時爾虞我詐的硝煙年代,是非成敗只是一場空。


筱月54

你好,讓歷史來評價董卓:

王粲:昔大人見臨洮而銅人鑄,臨洮生卓而銅人毀;世有卓而大亂作,大亂作而卓身滅,抑有以也 。

鄭泰:董卓強忍寡義,志欲無饜。

蓋勳:昔伊尹、霍光權以立功,猶可寒心。足下小丑,何以終此?賀者在門,吊者在廬,可不慎哉![39]

荀彧:卓暴虐已甚,必以亂終,無能為也。[40]

荀攸:董卓驕忍無親,雖資強兵,實一匹夫耳。[41]

蔡邕:董公性剛而遂非,終難濟也。[42]

王允:卓,國之大賊,殺主殘臣,天地所不祐,人神所同疾。[43]

皇甫酈:昔有窮后羿恃其善射,不思患難,以至於斃。近董公之強,明將軍目所見,內有王公以為內主,外有董旻、承、璜以為鯁毒,呂布受恩而反圖之,斯須之間,頭縣竿端,此有勇而無謀也。

孫權:天降喪亂,皇綱失敘,逆臣乘釁,劫奪國柄,始於董卓,終於曹操,窮兇極惡,以覆四海,至令九州幅裂,普天無統,民神痛怨,靡所戾止。[44]

陳壽:董卓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已來,殆未之有也。[45]

劉淵:黃巾海沸於九州,群閹毒流於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勃,曹操父子凶逆相尋。[46]

陸機:遠惟王莽篡逆之事,近覽董卓擅權之際,億兆悼心,愚智同痛。

裴松之:桀、紂無道,秦、莽縱虐,皆多歷年所,然後眾惡乃著。董卓自竊權柄,至於隕斃,計其日月,未盈三週,而禍崇山嶽,毒流四海。其殘賊之性,寔豺狼不若。[40]

范曄:董卓初以虓虎闞為情,因遭崩剝之勢,故得蹈藉彝倫,毀裂畿服。夫以刳肝斫趾之性,則群生不足以厭其快,然猶折意縉紳,遲疑陵奪,尚有盜竊之道焉。及殘寇乘之,倒山傾海,昆岡之火,自茲而焚,《版》、《蕩》之篇,於焉而極。嗚呼,人之生也難矣!天地之不仁甚矣![47]

常璩:漢末大亂,雄傑並起。若董卓、呂布、二袁、韓、馬、張、楊、劉表之徒,兼州董郡,眾動萬計,叱吒之間,皆自謂漢祖可踵,桓、文易邁。

李世民:至如趙高之殞二世,董卓之鴆弘農,人神所疾,異代同憤。[48]

高適:董卓地兼形勝,手握兵鈐,顛而不扶,禍則先唱。興晉陽之甲,君側未除;入洛陽之宮,臣節如掃。至乃發掘園寢,逼辱妃嬪。太后之崩,豈稱天命!宏農之廢,孰謂人心?敢諷朝廷,以自尊貴;大肆剽虜,以極誅求。焚燒都邑,馳突放橫。衣冠凍餒,倚死牆壁之間;兆庶困窮,生塗草莽之上。於是天地憤怒,鬼神號哭。而山東義旗,攘袂爭起,連州跨郡,皆以誅卓為名。故兵挫於孫堅,氣奪於袁紹。僭擬與服,黨助奸邪,驅蹙東人,脅帝西幸。淫刑以逞,有湯鑊之甚,要之糜爛,刳剔異端。乃謂漢鼎可移,郿塢方盛,殊不知禍盈惡稔,未或不亡。故神贊允誠,天假布手,母妻屠戮,種族無留。懸首燃臍,遺臭萬代,骨肉灰燼,不其快哉![49]

劉知幾:漢之有董卓,猶秦之有趙高。

蘇軾:衣中甲厚行何懼,塢裡金多退足憑;畢竟英雄誰得似,臍脂自照不須燈。

錢時:卓,誠鉅奸,無所逃罪也。若真能感悟自悔,其非收召諸賢,傾心委倚,使朝廷之上一變而為君子之規模,宗社奠安,海宇清晏,不特身免刑戮,亦可長保祿位。蓋愆補過,尚庶幾焉而卓則不如是也。嗚呼!亦愚矣。[50]

郝經:①卓為羿莽而奸計不足,其暴戾淫虐過之……自昔國亡驅除之際未有若斯之亂且酷也。②召戎起釁。運極厄防。祲塞風饕,虎躍鯨沛。逆鈇淬日,兇鋒掃孛。翻覆宗社,廢立君主。血蔑鹹京,金盈郿塢。巖巖公師,烈烈尚父。雖伏天誅,竟委皇綱。[51]

羅貫中:①董卓遷都漢帝憂,生靈滾滾喪荒丘。狗銜骸骨筋猶動,烏啄骷髏血尚流。郿塢追魂憑李肅,宮門取命有溫侯。奸雄已死戈矛下,直到如今罵未休。②霸業成時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誰知天意無私曲,郿塢方成已滅亡。

丁耀亢:卓近羌,粗勇無人理。當時不內召,直一番將耳。漢鼎將移,如籬落不牢,而虎狼入之,遂以成荼毒弒廢之禍。及塢守虜,自謂大事不成則退以自老,何異曹爽不失富家翁之言?真一粗莽蠢之物耳!燃臍達旦,脂膏自煎,何快也![52]

蔡東藩:山東兵起,董卓遣將出御,未聞敗衄,而忽議西遷,意者其即由賊膽心虛,有以懾其魄而奪其氣歟?然於伍孚行刺,則殺之;於周毖伍瓊之進諫,則亦殺之;於袁隗袁基之有關紹術,則又殺之;窮兇極惡,何其殘忍乃爾?且屠戮富人,焚燬宮室,二百里內,不留雞犬,雖如秦政項羽立暴虐,亦未有過於是者。[53]


斷鷹攀崖

董卓是很個複雜的人。但他最大的特點是個不按常理出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軍事上不按常理出牌。

一次他剿滅羌人起義軍,被敵人包圍了。他帶隊躲到一條大河的河岸旁紮寨。但糧食是個問題,沒多少天就傳出董家軍要彈盡糧絕了。羌人一聽,也就不著急滅了,等著他們投降。

然後董卓就開始派人在河裡捉魚。但由於士兵的技術差,往往一天捉不到多少魚,捕魚時笨拙的樣子還被敵人笑話。

過了幾天,董家軍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在河的上游搭建了一個臨時的攔水大壩,河水變淺了就容易捕魚了。果然,董家軍一下就撈了很多魚。晚上,董家軍為了這一頓難得的飽飯,一直喧鬧到深夜。

第二天一早,羌人突然聽見巨大的河水聲,原來董家軍昨夜已經全部渡河,然後毀掉水壩,讓深深的河水擋住了羌軍追擊的道路。

其次,在政治上不按常理出牌。

他一到首都,就自說自話更換了皇帝,還把劉辯及其母親殺死了。這是忤逆弒君的大罪。但董卓無所謂。他認為該出手的時候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什麼君臣禮法,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為了躲避各地的起義軍,他不惜勞師動眾逼迫著百姓從洛陽遷都到長安。為了不給敵軍留下任何物資,他把洛陽城都燒了。

為了籌措財務讓朝廷和自己的軍隊運轉,他開創了國家盜墓的先河,不但漢朝皇帝的陵墓被盜,就是那些漢朝的王子王孫,甚至漢朝百官的陵墓也難以倖免。

董卓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事情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


時拾史事

真實的情況也許是,董卓並沒有《三國演義》裡那麼壞。自古勝者王侯敗者寇,董卓在控制朝廷的鬥爭中失敗了,所有的壞事都會加在他身上。從他所謂的壞事來看,他廢劉辯,立劉協當皇帝,被當成了最大的罪惡,但這是否應該呢?《三國演義》其實也承認了,說兩個孩子見到董卓帶領大批人馬前來救駕的時候,劉辯嚇得半死,而劉協沉著應對,足以證明董卓立劉協是對的;還有,說董卓攪亂了天下,也有些牽強,董卓當政之後,並沒有任命幾個爪牙做高官,反而是任命了許多所謂的名士,完全是想要穩定天下,最後起兵造反的恰恰是這些人,只能說當時人心思亂,董卓只是估計不到而已;至於遷都長安,完全是無奈之舉,在那麼多諸侯即將兵臨城下之時,遷都只能是自保的好辦法。其實,真正使東漢天下紛亂的恰恰是王允設計殺了董卓,朝廷失去了安穩的柱石,才有了後來的群雄逐鹿。所以,讀歷史不要被表面的沉垢所矇蔽,要去偽存真,才可以瞭解實情。


管風裡是誰

不光董卓,歷代名臣賢相功過是非又有誰能說清,眷羨者為其立碑著傳,痛恨者欲切之為人糜。董卓作為歷史人物,因巜三國演義》又有幾人關心歷史中的他。個人認為歷史中的他也應是雄才大略,不然不會成功經略西涼,並被當時權臣國舅何進視為挽救東漢的國之棟樑。當時何進已成功網羅天下大批才俊,西園八校尉中更有曹操、袁紹這兩位後時代的霸主,憑這些,何進也決不是象演義中那個靠何太后起家的屠戶廢物,認人不清,自毀長城。通過現象看本質,《三國演義》七實三虛不可信。九虛一實名質實歸。甚至《三國志》也不過是紀傳體小說,拿這些東西考史實,不過五十步笑百步。本人無意為董卓反案,只是對歷史感興趣,另眼而已


另眼看世界江雲

正史裡,他確實是進了皇宮,也廢了皇帝,但是有一點演義是錯的,放出董卓只帶了三千騎兵進京,進京以後大臣不知道虛實,而董卓讓這三千人晚上出去,白天在進來,就這樣矇騙大臣,然後收攏京師的朝廷軍,這裡面的幫兇是王允。後來確實董卓是王允設計殺的,但是這又牽扯出另外一段歷史,我們這裡先說董卓,讓我覺得董卓一開始不想反,只想自保虛報人數,和廢帝,那是因為他親手殺了大將軍何進。何進是劉辮的舅舅,劉協是王美人生的,關鍵是何太后毒殺了王美人。至於董卓這個人是個什麼樣的人就智者見智了


品茗聽雨19779167

董卓本是西北軍閥,由於何進聽了袁紹的建議招他進京。這本可以有一番大的作為安定天下,留名青史。可董卓卻貪圖享樂,排除異己,隨意濫殺使得朝政更加混亂。最後更是出於私心廢立黃帝,退回長安,臨走焚燒洛陽,幾百年的建設就被他付之一炬。真可謂亂臣賊子。


愛無悔137620422

董卓有大才,為了掩蓋自己兵少,士兵循環進城,讓京城的軍民絕對大兵壓境,一個區區西涼太守能瞞天過海,智謀自不必多說,手下虎將雲集,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一人,失敗在於低估敵人,高估自己,享樂過早


米花可樂

跟三國演義裡面差不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