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真的像歷史上說的那麼壞嗎?

青梅煮史


如果說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拉響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導火索”,那麼董卓之亂就像一支點燃軍閥割據混戰的“雷管”,只聽“嘭”的一聲,“火藥桶”終於徹底爆炸了!

《三國演義》中的董卓主要乾了以下幾件事:

首先一出場就參與鎮壓黃巾起義,雖然被起義軍狠狠地暴揍了一頓,但還是對救下自己的志願兵“士官長”劉備同志進行了深深的鄙視。

接著進軍洛陽,效仿尹伊、霍光當“攝政王”廢黜了少帝劉辯,擁立漢獻帝劉協,因為統治殘暴引起關東十八路諸侯討伐,結果雙拳難敵四手被迫遷都長安。

最後中了司徒王允的美人計,與貂蟬、呂布談起三角戀愛,被王允和“吃醋的”呂布聯手殺死。

演義中的董卓被刻畫成了一名愚蠢的軍閥、嗜血的劊子手、殘忍的暴君、好色的惡鬼,而歷史上真實的董卓究竟什麼樣子呢?我們結合《後漢書•董卓傳》進行一個深度地“角色還原”。

圖1 1994央視版《三國演義》中的董卓,裡坡(飾)

  • 一、成長在大西北的年輕“健俠”

董卓生長在在隴西地區,靠近少數民族西羌的居住區,那裡民風彪悍。東漢年間政府與少數民族的戰爭多發於此處,為此政府專門設立護羌校尉來指揮與少數民族的戰爭。

年輕的董卓生於斯、長於斯,在這種環境薰陶下,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史書中說他“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可以說就是對董卓這類年輕“健俠”的生動描述。如果說《三國志》系列遊戲中將呂布的武力值設定為100,那麼董卓的武力值至少要70以上。董卓亂政時,越騎校尉伍孚想出其不意對他行刺,卻被輕鬆躲了過去,可見他身手雖然比不了現代的李小龍,但絕對不差。

年輕的董卓與少數民族交朋友還是很夠意思的。董卓與羌人的豪帥交朋友,這些少數民族頭領來拜訪,董卓殺了耕牛請他們吃飯。這就相當於你朋友從事交通運輸,為了讓你吃好喝好,把謀生的卡車都賣了,這樣的“偉大友誼”你能不感激涕零?董卓帶兵討伐叛亂獲勝,皇帝的賞賜自己一分不要,全都分給手下的軍官和士兵用來收買人心,如果不是他後來的黑化,這簡直是新時代的吳起、趙奢。一手拉,一手打,靠著“胡蘿蔔+大棒”,董卓很快成為西北軍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圖2 涼州地圖

  • 二、高明的戰略戰術實踐者

董卓除了在大西北鍛煉出彪悍的體質與“慷慨”的行事風格外,他的軍事才能也通過一次次的領兵作戰獲得了提升。中平年間邊章和韓遂謀反,董卓帥軍征討出師不利,卻依然不慌不忙、神色自如。不久某夜天空突然出現長達十餘丈的流星,半壁天空火光如柱,邊章、韓遂軍營中戰馬狂鳴不已,眾人以為這是不祥之兆,而董卓趁此良機,突襲邊章、韓遂大獲全勝。後來孤軍深入被叛軍包圍,董卓命令士兵在河中築起堤壩捕捉魚蝦迷惑敵人,以此掩護伺機悄悄撤退,居然做到了軍隊毫髮無傷。

董卓初到洛陽時,手下的兵力不超過3千人。為了一開始就給洛陽造成一種強烈的軍事威懾影響,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所部晚上悄悄溜出洛陽,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蕩蕩開進洛陽,戰鼓震天,旌旗招展,儼然千軍萬馬源源不斷。包括朝廷官員在內的所有洛陽人們,都被董卓如此強大的實力所嚇倒,不敢有絲毫越軌行為。

圖3 呂布(?-198),字奉先

後來他又利用呂布殺死丁原,接收了全部京城防衛部隊;挑撥吳匡和何苗的矛盾坐收漁翁之利,不費一兵一卒吞併了他們的軍隊,真正實現了兵強馬壯。

關東聯軍討伐董卓,董卓出師不利,於是帶著漢獻帝遷都長安暫避鋒芒,同時靠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不斷對各地軍閥進行挑撥。不出所料,不久關東聯軍便開始陷入內鬥,孫堅被劉表部下黃祖所殺,袁紹、公孫瓚等人也相繼爆發戰爭。如果假以時日,董卓真的“捲土重來未可知”,但歷史沒有如果,不久他被呂布等人所殺。可見董卓戰略、戰術雖然不及同時代的曹操、諸葛亮等人,但水平也確實不低。

圖4 董卓(?-192年),字仲穎

  • 三、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撥亂反正”

董卓出身西北地方軍閥,不像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家族那樣受到世家大族的頂力支持,如何獲得更多的政治支持成為擺在董卓面前的首要難題。

控制首都洛陽後,董卓開始了收買人心、擴充政治勢力之路。先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自己升遷為太尉,掌管了全國軍事和前將軍事務。又自封郡侯,拜國相,躍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權,利用政治上的合法身份,任命中央、地方的大小官職。為了獲得更多文人、士大夫的支持,董卓針對“黨錮之禍”進行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撥亂反正”。

“黨錮之禍”是東漢中後期士大夫、貴族等對宦官亂政的現象不滿,與宦官發生黨爭的事件。兩次黨錮之禍都以宦官集團的獲勝而結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團要麼被殺、要麼被監禁,受到了沉重的打擊。董卓上臺後利用手中職權積極為陳蕃、竇武以及其他的黨人平反,恢復其名譽及待遇,又重點提拔黨錮之徒陳紀、韓融等人,就連當朝大文學家蔡邕也受到重用,三天之內歷遍“三臺”,官至宮廷隨從官。

圖5 劉協(181年—234年),即漢獻帝

一番動作下來,董卓基本上已經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主要政治力量,整個東漢王朝已經基本上都處在他的控制之下。

上帝與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隨著權力的不斷擴大,董卓專橫跋扈、暴虐不仁的一面也逐漸顯露出來,屠殺無辜官員平民、焚燒洛陽……種種罄竹難書的惡行使他遭到了“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最終,董卓死於王允和呂布的聯合謀殺,屍體被插入燈芯做成了連燒多日的“大蜡燭”。

董卓死了,死有餘辜。我們不能只看到《三國演義》中他那暴虐的一面,還要認識到他了不起的一面,憑著不凡的軍事、政治才能,他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舞臺上佔據了重要而又極不光彩的一席之地。


歷史大學堂


董卓真如歷史上說的那麼壞嗎?未必!


董卓殘暴殺人如麻這是肯定的,但是董卓殺的都是什麼人呢?敵人(叛軍)、門閥、皇族!

董卓父親不過是小小的縣尉,出身並不高貴,因此董卓結交的都是羌人!從公元166年董卓開始出任張奐的軍司馬,但公元189年何進招董卓入京,這期間長達23年,史書對董卓的記載,並沒有出現殺良冒功、濫殺無辜的行為!

《後漢書•董卓列傳》對董卓的記載更多的是:卓曰“為者則己,有者則士”,乃悉分與吏兵,無所留。平定涼州叛亂時“時,眾軍敗退,唯卓全師而還”。

為什麼年輕的時候董卓沒有做人神共憤的事,而到了京城就開始殘暴不仁呢?


董卓殺的是什麼人?先殺何進的弟弟何苗和丁原,畢竟董卓只有三千兵馬,而殺了兩大軍閥以後,得到了他們部隊,這才有了軍事資本。

董卓廢劉辨立劉協,政治鬥爭自古以來就是你殺我活,誰軟弱誰死。何進不也殺了董太后,所以政治鬥爭談不上殘忍!

董卓縱容士兵在洛陽殺人放火搶劫《後漢書》怎麼記載的呢?“洛中貴戚室第相望,金帛財產,家家殷積。卓縱放士兵,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擄資物”。董卓搶的是洛陽貴戚,並不是普通百姓。東漢末年,豪強併購百姓土地,這些人有幾個是好人?

袁紹逃跑了,董卓並沒有怪罪他,還想著和好,封他做太守。袁紹反而做盟軍老大,討伐董卓,董卓殺他叔父,難道不是人之長情?!

董卓殺張溫以應對天象,那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有仇怨。曾經張溫做老大的時候,孫堅就勸張溫殺董卓立威,不過因為董卓還有用沒好殺而已。董卓侮辱皇甫嵩是也是因為兩人以前不對付。

其實,董卓雖然殺人不少,但是並沒有亂殺百姓,殺的不過是些官僚貴戚罷了!當然他遷都長安確實連累了不少百姓流離失所,問題的關鍵是袁紹之流政治鬥爭失敗,開始搞軍事鬥爭,百姓的死,十八路諸侯也逃不了關係!

當然董卓好色是事實,要不然也不會夜宿宮廷,搶別人老婆是惡人,搶皇帝老婆是本事!

董卓也有閃光的地方,為守冤枉的陳藩,竇武等平反,並提拔他們子孫為官。董卓親近士人,重用名士比如孔融,張邈,韓馥等等,但是這些人卻都成了十八路諸侯之一。


董卓最信任的是蔡邕,蔡邕這樣的道德楷模能為董卓所用。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兩人都是孝順的人,董卓不可能真的如後人評價的那麼殘暴!

東漢末年,天下合久必分,天下群雄都要找藉口爭奪天下。董卓不過是諸侯爭奪天下的藉口,只要想爭奪天下,都要潑髒水給董卓,這樣顯得自己是正義的一方。久而久之,眾口鑠金 積毀銷骨,董卓的惡名早以超越了他的惡事!


漢徵西大將軍


其實,一開始的董卓並不那麼壞。不但不壞,青年的董卓身上還有著豪邁的俠客情懷。

俠義青年,千人投奔,一夜暴富

那一年,董卓還是個24歲的熱血青年,腰橫三尺水,胸懷豪雲志,仗劍走天涯,俠義之名傳揚於邊疆羌族部落。但可惜的是董卓雖然豪情萬丈,但身上沒錢,難免英雄氣短。遊俠董卓只好結束了自己的闖蕩江湖的旅途,回到老家乖乖種地去了。

董少俠雖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上卻有董少俠的傳說。某一天,一隊羌族遊俠組成的人馬,慕名前來尋訪少俠董卓,準備追隨董少俠再戰江湖。已是農民的董卓很是感動,但無奈家徒四壁,這麼多人,如何招待?此時的董卓俠義情懷上頭,轉身提溜一把刀把自己種地的耕牛捅翻在地,直接下鍋,再從鄰居家借來酒。董少俠眼含熱淚,悲情萬丈地捧起酒杯,對羌族勇士們說:“承蒙你們拋兒棄女,撇家舍業來投奔我,董某感激不盡。我也真想和兄弟們一起,打下一片天地!可是無奈我董卓兩手空空,囊中羞澀,如何能保證兄弟們的吃喝,又何談縱橫天下!罷罷罷!喝完這杯酒,你們都回去吧!恕董某無能啊!”

羌族勇士們毫不客氣,酒足飯飽之後,呼嘯而去,留下孤零零的董卓,望著遠去的遊騎們飛騰起的塵土,無限悲愴!數日之後,遠去塵煙四起,無數人馬朝著董卓家滾滾而來。原來,正是上次吃光耕牛的羌族勇士們,趕著上千頭牛馬牲畜,來到董卓面前,勇士們群情激奮,喊道:“董哥!你用家裡僅有的一頭耕牛來款待我們,這等豪情,我等欽佩!今天還你牛馬一千頭,認你做大哥,願追隨你上刀山下火海,不避分毫!此言此誓,至死方休!”,董卓對這突如其來的“幸福”弄得熱血澎湃:“我董卓今天與兄弟們折箭為誓,必將帶領兄弟們打下一片天地,此生有難同當,有福同享!”

至此,少俠董卓白手起家,開始了自己牛氣轟天的一生。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青年時代的董卓的所做所為,絕對的一副正派英雄的形象。這和《三國演義》中的董卓反派形象有著180度的大反轉。

愛國青年不拿政府一分錢,做個自掏腰包上崗的義工

千人投奔之後,董卓更是名震邊荒,連涼州刺史都驚動了,派人找到他來見。刺史問:“你小子有何本事,竟讓彪悍的羌族勇士前來投奔?”董卓不答話,騎上戰馬錶演了一套疾速左右手開弓的絕技。涼州刺史大為震驚:“小董好本領!涼州地處邊疆,以後涼州地界的戰事,就拜託董大俠了!”刺史如此說,但卻又表示:涼州窮,沒有工資,沒有軍餉,你要無償且自掏腰包領著你的兄弟們去打仗去為國效力。其實,說白了,董卓就是個編制之外的義務臨時工。就這樣,董卓也幹,領著那些羌族勇士們四處征戰,平亂討賊。這個時候的董卓是愛國的,無私的有為青年、實幹家。拿自己的生命和兄弟們的鮮血來保家衛邊!誰敢說這樣的人,是大奸賊大反派大壞蛋?

拋頭顱灑熱血,終於熬成朝廷正式工

那一年,董卓30歲,經過自己和兄弟們的英勇奮戰,付出諸多兄弟們的鮮血代價,終於換來涼州刺史向朝廷的推薦。於是,董卓從一個義務臨時工終於成為東漢皇家羽林郎,終於第一次領到了工資。

此後的5年,董卓遠離自己熟悉並征戰的邊疆之地,身處繁華京師洛陽。但董卓卻時常夢迴邊角連營,和兄弟們征戰沙場。董卓對京師無聊的生活倍感鬱悶和壓抑,不斷要求回到前線戰場,實現鐵血軍人的天職。36歲那年,董卓的要求終於得到回應。當時的邊地西羌部族叛亂,朝廷給董卓一箇中郎將軍司馬的職位,讓他奔赴了前線。雖然軍司馬的職位小而虛,但重要的是他終於可以回到邊疆,回到戰場。董卓的身體裡流動著不安分的狂躁基因,太平盛世里根本無法適應,他需要一個大大的亂世!

就這樣,董卓以一個軍司馬的身份,領著他的那幫彪悍的羌族勇士們,弓刀高揚,呼嘯入陣,直殺得西羌部族哭喊連天,心驚膽顫。朝廷驚喜萬分,晉升董卓為郎中,賞賜九千匹絹。董卓沒忘最初的誓言,把所有賞賜悉數分給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勇士們!這等的俠肝義膽,這等的一諾千金,三國的曹操沒幹過,劉備沒幹過,孫權更沒幹過。我們沒有理由認為這不是一位英雄,而是個大壞蛋。

一次戰敗被免職,徹底寒了英雄心。

那一年,董卓52歲。征戰數十年,雖然換來了官職權力,卻也付出犧牲了無數兄弟們的生命。那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黃巾軍四起。董卓在一次鎮壓黃巾軍的戰鬥中,失利了。朝廷立即變臉,剝奪了他的一切職務和軍權。數十年的浴血奮戰,沙場玩命,不計酬勞,不計得失,無怨無悔卻僅僅因為一次小小的戰鬥失敗,就把我一擼到底。而那些因他戰功而高升的朝廷官員們,卻享受著他流血犧牲換來的勝利成果,活得滋滋有味!這徹底打破了董卓的心理平衡。董卓感覺自己的一腔熱血,被人耍弄了,他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而且還被隨時剝奪。他內心充滿了不滿和憤怒。他內心開始了變化,人性中惡的一面開始顯現。

人性的轉變——抗命 恕不奉陪!

那一年,董卓53歲。趕上西涼的韓遂和馬騰造反,率領數萬人馬,來勢洶洶要圍攻洛陽。朝廷大為恐懼,不得不派被撤職的董卓,因為董卓的部下都是涼州人,熟悉環境熟悉地形。董卓官復原職,懷著對朝廷的失望和不滿再度出征。董卓和韓遂、馬騰一打就是四年,最後憑藉著一次夜間詭異的天空發光流星事件,對韓、馬軍營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擊潰之。

朝廷很高興也很發愁,高興的是韓、馬之亂終於平定;發愁的是董卓的戰功該如何表彰。怕董卓的勢力做大,後患無窮。結果,大臣們商議來商議去,最後決定採取明升暗降的套路,封董卓為少府,剝奪其軍權。但此時的董卓已是羽翼豐盈,不再稀罕一個徒有虛名的少府職位,不再相信朝廷的“詭詐”,不再輕易把軍權丟掉。於是,58歲的董卓從一個熱血愛國青年最終走上了抗命朝廷的不歸之路。他移師河東,靜觀天下之變。

也就是這一年,朝中糊塗的大將軍何進給董卓寫了一封信,邀請董卓來京師洛陽勤王。從此,董卓人性中惡的一面漸漸展現,開始了他邪惡狠毒的歷史表演。不管是看過《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的網友們,想必已經對董卓接下來的所做所為一定有所瞭解了。

在這裡,我只是想說,董卓的前半生,並不像歷史所說的那樣壞!


品談客


董卓,字仲穎,這個親手掀開亂世帷幕的人,無愧一個“雄”字,無論英雄、梟雄、狗熊。

仗劍江湖去,歸來仍少年

“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力氣大就不說了,兩邊各帶一箭筒,還能左右開弓,調皮的少年多半任性,誰年輕的時候沒有一段武俠夢呢。

更何況董卓的父親董君雅還是個縣尉,身為官二代的董卓,喜歡四處結交朋友,無論羌漢,還是個豪爽的性子,出手大方還愛幫助朋友。一次招待少數民族兄弟,吃光了自家的牛羊,羌人知道他家的情況,感動的不行,回去一合計,不能虧待了兄弟,湊了上千頭牛羊送來。有了這麼一齣兒,以後推舉個領袖什麼的第一反應就是董卓的名字了。

青年戎馬倥傯

董卓作為“六郡良家子”加入御林軍,隨後平定羌人叛亂有功,給他升了官,這時候他說了句感人肺腑的話“為者則己,有者則士”意思是功勞不是他一人的,封賞都該分給士兵,也難怪不少男兒為他拋灑熱血。

有了官身董卓就著手培養自己的勢力,“卓數討羌、胡,前後百餘戰”,收拾了周邊的不穩定因素,再加上一批百戰餘生的精銳,西涼這塊土地上也有了董卓的聲音。

隨後黃巾亂起,董卓奉命征討卻又不甘心當炮灰,就帶著一群新兵蛋子上場了,先是不願意進兵,被催得急了乾脆送了場敗仗,結果被罷官。

接下來涼州叛亂,董卓這個地頭蛇再次被啟用,決堤放水,借水勢擊敗了馬騰、韓遂,一躍成為西涼系的領袖。

中年悶聲發大財

名聲大拳頭硬,周邊也沒人敢惹,董卓一家獨大,發育得越來越好。漢靈帝看不下去了,想要把董卓召過來當“少府”,九卿裡排最後的,說白了就是個大內總管,就想著董卓在眼皮子底下安生點。

沒想到董卓拒絕了,說著邊疆不穩,西涼還有一大家子人嗷嗷待哺,拽著他不讓人,又暗示他走了一大幫外族人沒人管出點亂子可不好。明擺著胡說八道,漢靈帝還無可奈何。

等漢靈帝病重又想起他來了,讓董卓去當幷州牧,這倒是個好位置,一般不是漢室宗親還真當不了。但有個附加要求,要把部隊交給皇甫嵩接管,董卓可不樂意了,這是他的命根子呀,他說和士兵們在一起十年了,感情深捨不得他們,想把士兵一起帶走。漢靈帝當然不同意,又管不了,只能訓斥一通了事。

至此,董卓也深知朝廷孱弱,默默把部隊拉到河內郡等候時機。

老年驕狂

不多時,機會就到了,漢靈帝駕崩,爆發十常侍之亂。大將軍何進想著找外援幫忙,一看董卓最近阿,急召董卓過來“清君側”,士族們本來以為找了條“狗”,沒想到來了匹“狼”,還是隻貪狼。宦官們先下手為強,幹掉了何進,卻給了董卓機會,接管了何進手下的士兵,又策反呂布侵吞併州軍,一手遮天。

後邊就是熟悉的劇情,董卓扶持漢獻帝上位,自己當個太師,權傾朝野。其實董卓也未必沒有可取之處,當時救駕,他大喝一聲“天子何在”無人敢應,與漢少帝劉辯交流,聽著語無倫次難以交流,而陳留王劉協倒是對答如流,自此存了廢立的心思,但想當個權臣扶持個傀儡就行,何必找聰明的劉協?還不是照著當初的伊尹、霍光想留下個忠臣的名號。

要是董卓真的有那麼天怒人怨,哪些名士為什麼還接受他的徵召,蔡邕、荀爽、陳紀一個個響噹噹的名字,連董卓死後也不再接受別人的徵召,氣節可見一斑。

董卓後期的過錯也很明顯

放任士兵燒殺搶掠,禍害百姓;殘殺大臣,掠奪各家財物;鑄五銖錢禍亂經濟;火燒洛陽,擅自遷都;毀陵盜墓,廢后弒帝。最後惹來諸侯聯軍,又被呂布除掉。

關於董卓,大多數評價都是負面的,卻不能否認他的能力,明明把握住了機會,可惜沒擺正心態,又何嘗不是一個失敗者的歷史。


秉筆春秋呂書生


壞,相當壞。或者說,過於囂張和殘暴。縱觀史書,不論《後漢書》《三國志》《魏略》《九州春秋》等等,就沒誰說過他的好話,這應該能說明一定的問題吧。

董卓絕不忠。他打仗只為了他自己的勢力,有好處就上,沒好處就讓,這一點很是讓人討厭。

史書記載,中平6年,漢朝廷“徵卓為少府,不肯就”,不是他謙虛,而是他不想為朝廷損傷到自己的兵力,於是他“駐兵河東,以觀時變”。

董卓等到漢靈帝死掉,他扶保陳留王當了皇帝(漢獻帝)後,《後漢書》記載:

是時,洛中貴戚室第相望,金帛財產,家家殷積。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及何後葬,開文陵,卓悉取藏中珍物。又奸亂公主,妻略宮人,虐刑濫罰,睚眥必死,群僚內外莫能自固。

他不僅殘害眾人,飛揚跋扈,而且早有謀逆之心。【數與百官置酒宴會,淫樂縱恣。乃結壘於長安城東以自居。又築塢於郿,高厚七丈,號曰“萬歲塢”。積穀為三十年儲。自雲:“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

他一心想的就是奪權享樂,從來沒想過其他事。

他對下屬也很不好,比如呂布。歷史上,董卓並沒有收呂布為義子。只是單方面獻媚說“誓為父子”,意思是要像兒子待父親那麼好,但董卓並沒有收呂布當乾兒子。

董卓待呂布,也沒有做到“甚愛信之”,這人脾氣太差,呂布有點小錯,他隨手就“拔手戟擲之”。而且,他雖然讓呂布當上了中郎將、封都亭侯,但並沒有拿呂布當將軍,而是拿呂布當保鏢,“行止常以布自衛”。呂布犯錯以後,董卓乾脆就“使布守中閣”,讓呂布當衛兵去了。

中郎將是什麼?中郎將是禁衛統領,看過《琅琊榜》裡的蒙大統領嗎?但呂布這個中郎將不過是個普通保鏢,名頭很大,地位不高,沒什麼實權。

把一位將軍當成門衛那麼使喚。嘴上說得再漂亮,但實際上董卓對呂布真是挺一般的。

董卓極度自私。我想,這才是他悲慘結局的主要原因。

董卓在長安期間,其實正是長安鬧天災的時候,並且在6月還發生了地震。董卓本來就毀掉了五銖,自鑄小錢,破壞了經濟環境,再加上天災一鬧,絕大多數人的生活都過得很慘,“官僚軍民皆有飢色”。

在這種情況下,董卓也從來沒打算做些救災、補助等事情,只顧自己整天享樂。假若他真窮那也罷了,但是他死之後,人們闖進郿塢一看,“塢中珍藏有金二三萬斤,銀八九萬斤,錦綺繢縠紈素奇玩,積如丘山”,這就難怪最後沒人願意為他賣命了。


純鈞LHGR


我認為評價一個人的好與壞,關鍵要看他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對百姓做了些什麼,是有益還是有害。大量的事實證明,董卓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蛋,他到底有多壞,真可以用罄竹難書來形容。無需爭辯,以史實說話。



董卓率軍進入洛陽時,一下子就被皇城中富商巨賈,豪族大戶的富貴殷實驚呆了,家家高宅大院,戶戶財帛無數,於是放縱手下士兵,實行所謂“收牢”運動。士兵們撒著歡兒的到處殺人放火,姦淫婦女,劫掠物資,頓時洛陽城一片火海,哭聲震天,雞飛狗跳,皇城根兒的百姓,一下子從天堂下到了地獄。

董卓部屬在戰場上乏善可陳,對老百姓卻大發淫威。董卓派軍隊襲擊潁川郡陽城縣,將正在舉辦“二月社”的百姓屠殺,士兵們殺死全部男子,兇殘地割下他們的頭顱,並排在車轅上,擄走大批婦女和大量財物。回到洛陽,他們卻以勝利者的姿態,焚燒這些頭顱,分賞擄掠的婦女和財物,卻對外人宣稱是戰利所得。甚至董卓還姦淫公主、宮女。



董卓性格殘忍,好用刑法立威。侍御史擾龍宗拜見董卓時忘了解除佩劍,董卓借題發揮,下令將其活活打死;又指使人將何太后的母親舞陽君殺害,甚至將何苗的遺體從墳墓中挖出來肢解扔在園林之中。

一次,董卓邀請朝廷中的官員赴宴。酒過三巡,董卓突然起身,神秘地對在場的人說:“為了給大家助酒興,我將為各位獻上一個精彩的節目”說完,擊掌示意。董卓把誘降俘虜的幾百名北方反叛者押到會場正中央,命令士兵剪掉他們的舌頭,有的人被斬斷手腳,有的人被挖掉眼睛。其手段之殘忍,令所有在場官員和士兵慘不忍睹,許多賓客手中的筷子都被嚇得抖落在地。董卓卻若無其事,仍然狂飲自如,臉上還流露出洋洋得意的神色。還有一次,董卓把俘虜來的數百名起義士兵用布條纏綁全身,頭朝下倒立,澆上油膏,點火活活將他們燒死,可謂殘忍至極。

遷都長安時,為了防止官員和人民逃回故都洛陽,董卓將整個洛陽城以及附近二百里內的宮殿、宗廟、府庫等大批建築物全部焚火燒燬。昔日興盛繁華的洛陽城,瞬時之間變成一片廢墟,淒涼慘景令人頓首痛惜。



為了攫取財富,董卓幾乎到了無可附加的地步。他趁著何太后遺體下葬的時候,開啟文陵(漢靈帝陵墓)時,使人偷取其中珍寶。還派呂布洗劫皇家陵墓和公卿祖墳,攫取珍寶。董卓還大量毀壞通行的五銖錢,重新粗製濫造成小錢,直接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當時買一石谷大概要花數萬錢。老百姓苦不堪言,生活陷於極度痛苦之中。

再讓我們看一看萬劫不復的董卓被殺之後,百姓是一種什麼態度吧。董卓的死訊傳出,士兵們都高呼萬歲,百姓在路上載歌載舞,很多人把珠寶去換成酒肉來慶祝。

【本文由金文君撰寫,更多資訊,敬請關注《今聞史話》】


今聞史話


《三國演義》中的董卓,加官進爵是靠花錢拉關係,在朝中為所欲為,無能而且無恥,壞到不行,儼然暴君一個。再看《後漢書》和《三國志》中的董卓列傳,可以發現他其實還是有能力,年少有為,但仍然無法解釋何以董卓竟能壞到被當時的人比作秦始皇的程度?

事實上,董卓勢力的形成背後有著複雜的歷史淵源,再加上虐待型的人格驅使他殺人如麻,一邊酒池肉林。這些使得董卓幾乎成了暴君的代名詞。



根據範書的《董卓列傳》記載,董卓年輕時好行俠仗義。從小就行走江湖,和羌人稱兄道弟,為人豪爽。但是回到漢族這邊打起匈奴來可是毫不手軟,屢建戰功。名聲在外的他也引起當時的各路豪強所注意,紛紛前來招安董卓。袁紹他大爺袁隗也曾招安董卓,用他與羌人作戰,而且頗有戰果——大破之,斬獲千計。



漢桓帝末年,戰果累累的董卓終於混上編制,被徵召為羽林郎。董卓早年混跡江湖,在官場上也很快籠絡了一批自己的心腹,加上武藝高強,每年黨內評先評優都有董卓的身影。


但是到了中年的董卓,大權在握,想法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流氓本性畢露。

191年,董卓封了太師,開始暴政。


倩仔的歷史茶館


總得來說董卓此人貪財戀權好色視人命如草芥。

董卓(?-192年)隴西臨洮(現在的甘肅岷縣)人,東漢大臣。此人出身草莽,長期在西北邊陲與羌人作戰,性格彪悍但是又頗有心機。曾任羽林郎、前將軍、司空、太師等職。

當初董卓跟隨老領導皇甫嵩征戰,屢立戰功,朝廷也想把他調離前線到中央任職,擔任少府一職,董卓就以前線將士不放為由給拒絕了。後來,朝廷又想把他調到幷州,擔任幷州牧,把他的軍隊移交給皇甫嵩管理,董卓又拒絕了,說願意帶領部隊移防幷州。這個時候的東漢政局十分複雜,而董卓其實心裡十分清楚,東漢雖然亂,但是精兵都在西北,因此,不能放權,盯緊中央局勢。

正巧朝中何進邀請他進京剪除宦官,給了他帶兵入朝的機會,董卓貪婪殘暴的本性暴露出來,西涼軍來自偏僻的大西北,他們進入東漢的首都洛陽後,大都市的繁榮令他們血脈賁張,燒殺搶掠之事時有發生,其本人也是利用搜刮來的錢財荒淫無度,尋歡作樂。



董卓為了權力開始不擇手段,先是掌控了朝中禁軍,收買拉攏各部支持,廢少帝,鴆殺何太后,在剪除外戚、宦官後,完全掌控朝政大局。


史說新傳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史書記載,董卓少好俠,嘗遊羌中,性粗猛有謀,武藝高強,能左右開弓。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在漢代的主流意識中,並沒有民族平等的觀念,於是自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去遠征,戰爭竟然持續了一百年,直到段熲、皇甫規、張奐這涼州三明的出現,才穩住了局勢。

公元167年,董卓跟隨張奐,官至幷州刺史、河東太守;黃巾起義後,董卓成為破虜將軍,再升任前將軍。公元188年,漢靈帝為了遏制董卓勢力的膨脹,徵召他為少府;次年,病危的劉宏下詔任命董卓為幷州牧,同時要他把軍隊交給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曹操的老領導皇甫嵩。

劉辯即位後,權力實際上在其生母何太后,以及大將軍何進、太傅袁隗的手中。董卓奉少帝回宮,在解決了洛陽城中的何進、袁家、丁原的勢力後,面對皇甫規的親侄皇甫嵩、劉備的老師盧植、孫堅的靠山朱儁,從司空調任太尉,封郿侯,進位相國,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在各種影視劇的作品中,董卓總是以頤指氣使、腆胸迭肚的姿態出現,喜歡撇嘴昂脖,真是一副欠揍的樣子。侍御史擾龍宗拜見董卓時,忘解佩劍將其活活打死;將何太后之母舞陽君、周暉、伍瓊、周毖殺死,甚至將何苗的屍體從墳墓中挖出來解肢。

放火焚燒雒陽官府、民宅,驅趕居民,導致大批的老百姓喪命,屠殺潁川郡陽城的百姓,滅太傅袁隗、太僕袁基之族,又指使呂布挖掘帝王、公卿大臣的陵墓,並好用刑法立威。三國志裡都是董卓的負面信息,極飢思噎,極窮思奢,竟然無法解釋何以能兇暴到被當時的人比作秦始皇的程度。

最終因司徒王允通過使用美人計離間董卓與其義子呂布,號桃花塢、萬歲塢的董卓死在了呂布之手,百姓市酒肉相慶地把陳屍街衢的董卓當作天燈點了,竟然燃燒了三天三夜。董卓把控朝政之時,得以據兵擅政,廢黜少帝,立劉協為漢獻帝,室屋蕩盡,荒蕪凋敝,無復人煙,扶持劉協西都長安。

可是,董卓為什麼沒有能做到像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何劉虞、劉表不去討伐董卓,全是大漢的逆叛?董卓死後,蔡邕去哭,他難道就不怕盡毀一世英名?是不是一個人被罵多了,就會有人想他的優點?不管是在董卓、還是曹操時候,大漢終是大漢。

董卓廢帝,擁立陳留王劉協為帝的行為令人費解,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這不是明顯你有謀反之心嘛,誠然可以樹立自己的權威。你雖性格勇猛,臂力過人,有謀略,但比起曹操來,實在是差遠了,直接導致十八路諸侯討伐,你也只能得到西涼軍的擁護,只能遷都洛陽,後就被自己的義子呂布手刃。


時過境遷08


但是同樣的換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壞人也分兩類,一種是天性邪惡,或者說惡毒,另一種是把壞當做手段的人,其本身並不是這樣。在我個人看來,董卓是屬於後者,他是把壞或者惡當作手段,而並非在做惡當中取樂,或者有什麼滿足感。這一點我在自己寫的小說裡面,也通過很多事實和事件,表達過這一個觀點。

董卓的確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行為決定了評價,但並非是一個愚蠢無知的人。

董卓早期,甚至於感覺像是一個大善人,不但和各方勢力交好,很有義氣,而且所有的賞賜掠奪的財物,都會分發給部下,自己倒是沒多少錢。這樣的形象和之後是不是判若兩人?沒錯,因為在董卓的世界裡,他追逐的只有一樣東西,權利。權力之下,一切如糞土。因此追逐權利的時候,他可以放棄一切,比如錢財美女。而維護權利的時候,他同樣可以放棄一切,比如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