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孫堅、董卓、袁紹、劉備、曹操,只說武力,怎麼排行?

努力提高思想覺誤


《三國演義》中,孫堅、董卓、袁紹、劉備、曹操,只說武力,怎麼排行?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

1、若論武力這裡面首當其衝排在首位的非孫堅莫屬,孫堅素有江東猛虎之稱。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三國志》評論孫堅,說他“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歷史故事溫酒斬華雄實際上是孫堅而非關羽。

相傳孫堅有戴紅頭巾的習慣,還用此物敗敵救命。就這點就足以說明他善於打仗,而且是智勇兼資,孫堅作戰勇猛,衝鋒時往往身先士卒,而且基本上沒吃過什麼敗仗,最可貴的是他從不輕敵,但就是每次打仗太過玩命,以至殞命。

2、第二個要屬董卓,拋開人品不說單論武力要屬董卓,史書上說:董卓出生於殷富的地方豪強家庭。當時岷縣屬於邊遠地區,與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鄰。董卓自小養尊處優,少年時期便形成了一種放縱任性、粗野兇狠的性格。史書載,董卓“少好俠,嘗遊羌中”,“性粗猛有謀”。董卓年輕時就曾經到羌人居住地遊歷,依仗地主豪強的出身和富足的資產,多與羌族部落酋長交往。董卓不僅體魄健壯,力氣過人,還通曉武藝,騎上駿馬,能帶著兩隻弓箭,左右馳射。他那野蠻兇狠的性格和粗壯強悍的體魄,使得當地人們都畏他三分。不僅鄉里人不敢惹他,周邊羌人也不敢有絲毫怠慢。

董卓曾經一直想殺掉袁紹和曹操,就想利用袁紹來支持他,可是遭到袁紹的極力反對。一次,袁紹說:“東西兩漢王朝恩德佈滿四海,萬民擁戴,國豢民安。今皇上年紀雖小,但並沒有惡行傳佈天下。你如果要罷黜皇上,改立新帝,恐怕沒有人贊同你的意見。”董卓聽後,兇相畢露,持劍怒叱袁紹說:“我是有意看重你,沒想到你如此不識抬舉,今天不殺掉你,今後總是禍害!”袁紹也手按劍柄,針鋒相對,董卓不敢輕舉妄動。當夜,袁紹就逃奔勃海郡避難。因為袁紹是世家,董卓也不敢追究。

董卓軍進駐洛陽時,曹操也在京城,而且手中掌握有一定兵權。董卓在擴充兵力、統收兵權的過程中,也曾想通過誘之以利來吃掉曹操。但曹操識破董卓的陰謀,拒絕與他合作,不辭而別,逃離洛陽。

陳壽:“董卓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已來,殆未之有也。”董卓為人心狠手辣,吃的肥頭大耳。很胖,很多人刺殺董卓都未成功。越騎校尉伍孚就是其中之一。最後在司徒王允策反董卓乾兒子呂布才得以成功。

第三、屬於曹操,曹操早年就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與才能,曾經潛入張讓家,被張讓發覺後,手舞著戟越牆逃出,全身而退。又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註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這些活動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穩健的基礎。

可以說曹操屬於全才選手,文韜武略天下英才聚齊左右。時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

曹公逡巡獨以其智起而應之,奮盈萬之旅,北摧袁紹而定燕、冀;合三縣之眾,東擒呂布而收濟袞;蹙袁術於淮左,彷徨無歸,遂以奔死。而曹公智畫之出,常若有餘,而不少困。彼之所謂勢與勇者,一旦潰敗,皆不勝支。然後天下始服曹公之為無敵,而以袁、呂為不足恃也。至於彼之任勢與力,及夫各挾智勇之不全者,亦皆知曹公之獨以智強而未易敵也,故常內憚而共蹙之。”“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

第四是袁紹,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袁紹出身於東漢後期一個勢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從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親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將,早逝。袁紹庶出,過繼於袁成一房。袁紹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愛。憑藉世資,年少為郎,袁紹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有清正能幹的名聲。 不久,因母親病故服喪,接著又補服父喪,前後共六年。之後,袁紹拒絕朝廷辟召,隱居在洛陽。

袁紹敢跟董卓拔刀相向也可見有勇猛的一面。所以論武力應該在劉備之上。

第五、就是劉備,劉備給人印象就是仁慈,特別愛哭。雖然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但已經沒落了,靠編織草蓆為生。可以說沒怎麼練過武藝,體力肯定沒前幾位的好,史書上說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

劉備的祖父劉雄被舉為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劉備的父親劉弘早亡,少年劉備與母親以織蓆販履為業,生活非常艱苦。劉備家屋舍東南角籬上有一桑樹高有五丈於,從遠處看上去就好像車蓋一樣,來往的人都覺得這棵樹長得不像凡間之物,認為此家必出貴人。劉備小時候與同宗小孩在樹下玩樂,指著桑樹說:“我將來一定會乘坐這樣的羽葆蓋車。”劉備叔父劉子敬說:“你不要亂說話,讓我們一家遭滅門之罪。”

熹平四年(175年),劉備十五歲,母親讓他外出行學,劉備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盧植為師學習,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常常資助劉備,將他和劉德然同等對待,但遭到劉元起妻子的不滿,劉元起說:“我們宗中有這樣一個孩子,不是個平常人。”公孫瓚與劉備結交為好友,公孫瓚比劉備年長,劉備將公孫瓚視作兄長。劉備不怎麼愛讀書,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兩手下垂等到膝蓋,能看見自己的耳朵。不愛說話,能善待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喜歡結交豪傑,當地豪俠都爭著依附劉備。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攜千金,販馬來到涿郡,見到劉備,於是給其資助,劉備得以用來集結到很多人。

寫《三國志》的陳壽:“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三國演義》中,孫堅,董卓,袁紹,劉備,曹操等五人,只議武力的排序應該是:

一孫堅,二董卓,三劉備,四曹操,五袁紹。

孫堅,浙江富陽人。從小通過跌打滾爬開始練就一身過硬武功本領。由一介平民通過捕海盜之功做上了縣吏,後又因鎮壓黃巾有功官拜長沙太守。在破董卓中成為十八路諸侯中鋒,最後只有他領本部人馬堅持與董卓一戰到底,破洛陽得傳國玉璽。

從兩個方面可從看出孫堅的真本領(武力),1,沒有社會背景,完全靠自己的一刀一槍一步步升遷。2,在他所參加的戰鬥中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身先卒士,尤其是虎牢關前,十八路諸侯中獨樹一幟,洛陽城裡顯身手。

主要特色主帥兼主將,可見其武力之強。

董卓,甘肅岷縣人,生於西涼。年少時蠻力過人,在涼州羌族人很有影響,曾在府衙中負責治安,參與平定羌人叛亂之戰大小近百次,憑武力一步步升遷,直至太師。則後來官高位重,成了萬金身軀,只謀劃指揮,不到陣前衝鋒陷陣了,不可小瞧其年輕時武力。

劉備,河北涿州人。從小家寒,風裡來雨裡去,織蓆為生,好交友,練成一副好身體。從他給關張二人勸架過程中可見其身體力量。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他是小股力量,必須附在大股東皇甫嵩、朱儁的麾下,所以劉備必須騎馬舞刀,衝鋒陷陣,沒有武力是不行的。其次,在《三國演義》裡多少描寫劉備在陣打鬥的場面,例如三英戰呂布,西川戰張任等,都能說明劉備有一定的武力。

曹操,今安徽亳州人。是官二代,其父曹嵩官至太尉。操雖生於官宦之家,從小就舞槍弄棍,放蕩不羈,好俠。在鎮壓黃巾起義中屬皇甫嵩的部下,親臨戰場衝殺,但職位遠高於劉備。一步步做到臣相,魏公。縱觀整個三國,曹操指揮與參戰爭之多是手屈一指的,很多次在千軍萬馬之中的現場指揮戰鬥,沒有一定的武力是不行的。

袁紹,標準的官二代,官三代。

漢代三公之後,社會背景很大,從小養尊處優,靠世襲走上高官,雖有一些應該有的馬上馬下本領,但不可能大到那裡,所以袁紹的武力在五人中名列最後。


冷月秋風968


在《三國演義》中這幾人的武藝排名應該是孫堅居首,劉備、董卓並列第二,袁紹和曹操則墊底。

孫堅是一個衝鋒陷陣的猛將,長得廣額闊面,虎體熊腰,善使一把古錠刀。在討伐黃巾軍趙弘、韓忠、孫仲的宛城之戰中,孫堅身先士卒,首先殺上城頭,連斬二十多人。趙弘飛馬突槊直撲孫堅。結果孫堅從城頭飛身跳下,反手槍了趙弘的槊將他刺死。隨後孫堅又往來衝出,殺了黃巾軍一個人仰馬翻。由此可見孫堅之悍勇。

而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之役中,孫堅作為先鋒也是衝殺在前。遇到華雄這樣的猛將,孫堅也能力戰一番,最後因為遭到兩面夾擊才敗走。

綜合來看,孫堅在演義中可以算一流水平。

劉備和孫堅相比要差一些。不過他也是軍旅出身,在剿滅黃巾軍的戰鬥中屢建戰功,射殺了賊將孫仲。在虎牢關下劉備更是和關羽、張飛聯手一起大戰呂布。此戰他雖然不是主力,但是至少可以和呂布對戰數合,可以說武藝不錯。此後在徐州之戰時,劉備又從先後突破夏侯惇、夏侯淵、李典的攔截突圍而去,連傷都沒受一處。此後他年僅六旬時還能和蜀中名將張任對戰,並全身而退。

綜合看,劉備在演義中至少也算二流水平。

董卓在戰場上並沒有什麼太多的表現。不過他長的魁梧,力氣又大。越騎校尉伍孚刺殺董卓時,就被董卓抓住雙手未能刺殺成功。所謂一力降十會,董卓力氣這麼大顯然也不是一般的武將所能匹敵的。

因此董卓大致也可以算二流水平。

曹操、袁紹就基本屬於草雞級別了。兩人在演義中都沒有什麼像樣的戰績。特別是曹操,刺殺董卓是畏懼對方力大不敢出手,在滎陽之戰被兩個小兵活捉。這個戰鬥力不要說孫堅、劉備、董卓相比,就是和雜魚級的武將比都要差三分,絕對的戰五渣。

所以曹操和袁紹就只能墊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