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貧寒,交不起學費,自學高中和大學課程,終成科學院院士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網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寒門再難出貴子,階層上升通道越來越窄。

寒門子弟出貴子一直都很難,從來沒容易過。

他出身貧寒,交不起學費,自學高中和大學課程,終成科學院院士

要說寒門,民國時期的寒門,要比現在的寒門更苦、更難。

1924年,有一個少年初中畢業了,升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因為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

儘管老師認為他是一個有著獨特天賦的數學奇才,盡心盡力地培養了他幾年,可是他出身貧寒,籌不出學費,再有天賦也只能輟學。

他退學回家後,一邊幫父親料理家裡的雜貨鋪,一邊自學數學。他每天學習時間都超過10個小時,有時睡到半夜,突然想起一道數學難題的解法,也會馬上下床,點亮油燈,把解法記下來。

經過5年的刻苦努力,他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他出身貧寒,交不起學費,自學高中和大學課程,終成科學院院士

1928年,他不幸染上了傷寒病,全靠新婚妻子的照顧才得以保住性命,但是,病好後左腿終身殘疾,他走路要依靠柺杖。

在貧病交加中,他始終沒有放棄數學研究,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好幾篇論文,引起了清華大學熊慶來教授的注意。

1930年,熊慶來教授瞭解到他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能後,打破常規,讓他到清華大學圖書館擔任館員。第二年又讓他在數學系擔任助理研究員,他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還自修了英文和德文,能用英文寫論文。

在這期間,他在國外雜誌上發表了三篇論文,被清華大學破格聘為助教。

1934年被提升為講師。

他出身貧寒,交不起學費,自學高中和大學課程,終成科學院院士

1936年,他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在這期間發表了10多篇非常有價值的論文,博得國際數學界的讚賞。

1937年,他回到清華大學擔任正教授。

從一個出身貧寒、上不起學的初中生,到清華正教授,他用了13年的時間。是他的刻苦與努力讓他的人生變得不一樣。

此後,他沒有止步不前,而是繼續研究數學,1939年到1941年,在昆明郊外的一間牛棚似的小閣樓裡,寫了20多篇論文,完成了第一部數學專著《堆壘素數論》。

他出身貧寒,交不起學費,自學高中和大學課程,終成科學院院士

此後,他更換了不同的工作崗位,有國外名校的終身教授,有清華數學系主任,有中國科學院的數學研究所所長等等。

後來又被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等等,他身上有數不清的頭銜和榮譽。

但是,無論在什麼工作崗位上,他都在孜孜不倦地做著數學研究,為國家做貢獻,他就是中國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華羅庚。

他的人生沒有開掛,出身貧寒的他,除了一點點天賦外,全靠勤奮!

身在寒門中的你、我、他,焦慮和雞湯都不能改變我們的現狀,但是,勤奮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