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宰相赵普糗事:不学无术多次当众出洋相,受贿被赵匡胤抓现行

一、赵普:一个功绩显赫,跟两任皇帝关系密切,但名声不佳的宰相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州(今天津蓟州)人。后周世宗柴荣显德初年,赵普永兴军节度使刘词征为从事,刘词去世时,遗表向朝廷推荐赵普。周世宗在淮上用兵,赵匡胤攻下滁州,宰相范质奏请赵普为军事判官。 #趣史杂谈#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卧病在滁州,赵普早晚侍奉汤药,赵弘殷因此把赵普当成同宗一样看待。赵匡胤曾与赵普深入交谈过,对赵普的才能也非常赏识。后来赵匡胤就向朝廷上书,把赵普调到了自己身边,成为左右心腹人物。

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推翻了后周,建立大宋王朝,正是赵普和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也即是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等人在幕后策划操纵,推波助澜,而导演的一出好戏。

宋朝建立以后,赵普又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协作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削夺藩镇、禁军宿将的权力,并在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方面立下汗马功劳。赵普的地位步步高升,从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再到兵部侍郎、枢密副使,枢密使、检校太保最后升任为宰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人物,赵匡胤更是把他看作左右手,事情无论大小,都向他咨询以后才做决断。

宋朝宰相赵普糗事:不学无术多次当众出洋相,受贿被赵匡胤抓现行

赵普一生曾三次拜相,与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两人皇帝的私交关系都比较密切,感情好得就跟一家人似的。据司马光《涑水记闻》记载:赵匡胤像对待自己的左右手一样宠信赵普。赵匡胤曾在冰天雪地,冒着寒冷、纷飞的大雪,约上赵光义,亲自到赵普家里夜访商谈国策;宋太祖和宋太宗都曾对赵普家赏赐过很多东西;宋太祖和宋太宗两任皇帝都曾在赵普生病期间多次亲往赵普家探望;赵普去世时,宋太宗听到消息后非常震惊悲痛,并为之痛哭失声。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赵普,在历史上的名声却不太好,一是因为他嫉贤妒能;二是因为他贪污受贿,大肆敛财,三是因为他以权谋私、恃强凌弱、飞扬跋扈。四是因为他不学无术,但却无知者无畏,在众人面前还爱吹牛,爱显摆。

就因为以上几点,赵普鼓捣出来的趣事、糗事有很多,在朝堂之上出了不少洋相,不仅在当时朝廷大臣之中,甚至在乡野坊间酒肆之间都传下来不少关于他的丑闻段子,而且还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笑柄。下面散人就选择发生在赵普身上的几个趣事、糗事以飨读者。

宋朝宰相赵普糗事:不学无术多次当众出洋相,受贿被赵匡胤抓现行

二、因不懂历史乱拍马屁惹怒宋太祖,被当众在朝堂之上画花脸

宋太祖赵匡胤刚登基建立宋朝之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建立国家规章制度的问题,于是他就经常向他最为信任的赵普咨询历朝历代都有哪些制度,但赵普因为平时不学无术不爱读书,史书上说他“寡学术”,肚子里没多少墨水,对这些事情根本就不懂,因此每每都被问得张口结舌,所以就经常在宋太祖面前搞得非常狼狈,非常丢人。

赵普最丢人的一件事是这样的:赵匡胤刚登基建国时定的年号是建隆,可当时还残留的其他一些五代十国政权也用此年号纪年。于是赵匡胤就于公元963年,把自己的年号改为“乾德”。

可能是宋太祖对自己定下来的年号非常满意,于是就在朝臣面前有些得意地说:这个年号恐怕过去的历朝历代都没有想出来。

赵普一听,赶紧拍宋太祖的马屁,大意是说,陛下说的确如此,陛下您实在太有学问了,乾德不就是上天恩泽的意思吗?您不仅有帝王之德,而且威武雄健,我们大宋江山一定能够刚健兴旺啊,这可真是上天的恩赐。陛下您想的这个年号太好了。过去那些帝王谁能想得出来?

宋朝宰相赵普糗事:不学无术多次当众出洋相,受贿被赵匡胤抓现行

可谁知另一个大臣卢多逊马上站出来反驳说:前蜀的后主王衍就曾用过这个年号。

宋太祖一听非常吃惊:王衍是亡国之君,跟他用同一个年号太不吉利了。

赵匡胤感觉又羞又怒,很有些下不来台来,于是就把愤怒都发泄到了赵普身上,拿起沾满墨汁的笔边给赵普画大花脸边骂道:“你看看人家多有学问,还是多喝点儿墨水涨涨学问吧!啥时候你才能比得过人家呢?”搞得赵普难堪极了,回去后过了一夜也不敢把脸上的墨汁洗掉。

还有另一个不同的版本是这样说的:宋太祖赵匡胤知道自己当初定的年号“建隆”有其他政权也在用时,就命赵普选一个过去从未采用过的年号来替换,于是赵普就选了“乾德”为年号。

直到乾德三年(963年)宋太祖灭掉后蜀后,把后蜀的一个宫女选入了后宫。突然有一天,宋太祖发现宫女的一副旧铜镜背面镌刻有“乾德四年铸”的字样。

宋太祖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于是就把镜子拿给赵普等人观看,并非常疑惑地问道:“现在才刚刚是乾德三年,怎么会出现乾德四年铸的铜镜呢?”赵普当然回答不上来。

于是,赵匡胤又召见学士陶谷、窦仪询问此事,窦仪说:“过去前蜀主王衍用过乾德这个年号,这个铜镜一定是前蜀的东西,并且是在王衍当政时铸造的。”

宋太祖听了大怒,于是就出现给赵普画花脸的一幕,并且感叹道:“看来宰相还是必须选用一个有学问的读书人来当啊。”

宋朝宰相赵普糗事:不学无术多次当众出洋相,受贿被赵匡胤抓现行

三、受贿被宋太祖抓现行,但赵普却越来越猖狂,最后失去信任

据史料记载,有一次赵普生病,赵匡胤亲自登门前去探望他,恰好吴越王钱俶派人刚刚给赵普送来了书信和礼物,赵普一时来不及藏匿,就堆放在家里的廊沿下。

赵匡胤进门后,看到赵普家的房廊之下堆着十瓶东西,就问赵普瓶里面装的是什么,赵普搪塞说是吴越王钱俶送的海货。

谁知赵匡胤好奇心比较重,一边嘴里说着:“吴越的海产可是稀世珍品啊。”一边走过去一一把瓶子全都给打开了。一看之下,只见瓶子里面装的全是小颗粒的瓜子黄金。

赵普当时给吓得手足无措,连忙跪伏在地,诚惶诚恐地一边叩头一边极力辩解,但赵匡胤当时却没发火,而是话里有话地笑着跟赵普说:“你只管收下,可能钱俶这家伙以为国家大事全是你说了算,才给你送这么厚重的礼物。”

那意思其实再明显不过了:这个家伙以为贿赂了你,寡人就会为你所左右,也真是太愚蠢了。你自己还是悠着点吧,别做得太过分了,惹火了我,我可以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分分钟我就能让你消失!

其实赵匡胤对赵普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行为早已心知肚明,只不过当时正用他出力才不过分追究而已。

宋朝宰相赵普糗事:不学无术多次当众出洋相,受贿被赵匡胤抓现行

还是根据司马光《涑水记闻》记载: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强占别人家的第宅,聚敛财贿。赵匡胤听了之后大怒道:“即便是鼎铛都有耳朵,你难道就没长耳朵,没听说过赵普是我最器重的社稷之臣吗?”并命令侍卫拖着雷德骧在院子里转了好多圈,把雷德骧的帽子都给搞掉地上了。

但贪欲是无止境的,见宋太祖不仅对自己不加约束,而且处处偏袒自己,于是赵普就变得越来越大胆猖狂,不仅违反禁令,私运木材扩展府第,还有官员打着赵普的旗号经商,而赵普的儿子承宗竟然违反宰辅大臣间不得通婚的禁令,娶枢密使李崇矩的女儿为妻。后来翰林学士卢多逊及雷有邻揭发赵普受贿,包庇抗拒皇命外任的官员。赵匡胤对赵普的卑劣行径实在忍不下去了,就削弱了他的权力,对他从此失去了信任。直到后来宋太宗赵光义即位,才又重新启用他。

四、宋太宗嘲笑赵普,赵普振振有词,赵普死后,人们终于发现了真相

因为宋太祖和宋太宗都曾劝诫赵普要沉下心来好好读点书,赵普似乎很听话,慢慢地开始读起书来,尤其是到了晚年时期,似乎真的大彻大悟了,每天发愤苦读起来。

每次退朝回到府中,赵普就把书房门一关,打开书箱开始苦读,赶到公务闲暇之时,赵普更是闭门不出,一读就是一整天。

至于赵普究竟整天读的都是什么书,外人无从知晓。但赵普在跟别人谈话时,张口闭口引用的全都是《论语》里面的语句,除了这些,其他书上的经典名言从未听他摘引过。即便是跟宋太宗谈论国家大事,赵普也总会引述《论语》当中的名言佳句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如此一来,朝廷大臣就猜测起来:咱们的宰相整天发愤苦读,可他每次所拽的词除了《论语》还是《论语》,难道他老人家就只读《论语》而不读别的?

朝臣们这一怀疑可了不得了,全天下的人也都跟着怀疑开了,以至于后来田间里头、坊间酒肆的吃瓜群众到处都在茶余饭后八卦当朝宰相一辈子就只读过《论语》这本书的段子。

关于当朝宰相赵普的段子很快就传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耳中,有次宋太宗戏谑地问他,大家说的是不是真事。

宋朝宰相赵普糗事:不学无术多次当众出洋相,受贿被赵匡胤抓现行

谁知赵普听了之后,不但脸不红心不跳,反而振振有词地回答道:“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一经典名言,就这么一代一代流传下来了。

更为搞笑的是,赵普死后,他的家人帮他收拾遗物时,打开书箱想看看赵普晚年发愤时究竟都看些什么书,拿出来晒晒,也好有力地回击一下关于宰相不读书的谣言,狠狠地批打一下那些传谣者的碧莲,谁知等打开一看,里面真的就只有《论语》这一部书!

赵普这人也真是,死去之时也不忘给后人留下笑柄!(图片来自网络)#趣史杂谈#征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