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令你拍案叫绝的计谋是哪个?

子曰读历史


历史上最令我拍案叫绝的计谋是哪个?”我的回答是:“历史上有太多太多令我拍案叫绝的智谋了!”中华文明泱泱上下五千年,前有奴隶社会,后承封建时代,我个人觉得,在此期间,绝对是不乏一些拍案叫绝的智慧计谋的。



我们如今转眼来到了新时期、新社会,融入于当今日新月异、与时俱进的大千世界当中,“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贯穿其中,虽然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是也不乏战争参与其中。中国古代亦是如此,毫不含糊地说:中国古代也就是以“短暂和平与不断战争”为时代主题的。和平也好,战争也罢,这其中均不乏那些看似平平常常、实则闪耀人生智慧的计谋策略。

俗话说得好:“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细数过往风流,中国历来就是文人墨客、能人异士所汇集之地,且看500年春秋战国,再看几十年乱世三国。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时势造人才”,一批又一批的“中华智囊团”诞现于历朝历代的每个角落,即便在漫漫长夜,他们的计谋策略闪耀着人生智慧在黑暗中显得熠熠生辉。下面仅代表我个人看法,略举几个令我拍手叫好的“千古计谋”!


其一:明朝铁铉之“神像守城”

铁铉所用此计可以说是“千古第一怪计”,我们来看看铁铉用此计是在如何背景之下。明建文帝登基帝位后,便顺承太祖皇帝朱元璋的遗愿,大力实行“削藩”政策。如此一来,便直接引起了各地藩王的不满,燕王朱棣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并且随即向明建文帝发动了攻击。当时朱允炆派遣大将李景隆率领50万大军北上阻击朱棣,谁曾想,李景隆几番兵败,最终不战而降。朱棣于是继续南下,临城济南时,守城官员名叫铁铉,铁铉虽是文官,但具满腹计谋。面对燕军的大炮轰城,眼看着济南城就要失守,情急之下,铁铉派人取来朱元璋画像,并尽数悬挂于城楼之上,燕王朱棣是个孝子,看到此情景后,便急令止战。数次围攻之后,济南城仍然固若金汤。于是燕军便绕过济南另行取道,继续南伐,铁铉也因此被当地百姓称为“城神”。


其二:西汉武帝之推恩令

我个人认为,汉武帝的推恩令可以称得上是古来帝王中最为高深的一计了,推恩令的原委可以追溯到汉高祖刘邦所推行的郡国并行制之上。汉景帝之时,曾大力推行了汉臣晁错所上疏建议的“削藩令”。削藩令一出,立即引来了以吴王刘濞为首所发起的“七国之乱”,他们以“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向汉景帝发起了进攻,汉景帝百般无奈之下,便错杀大臣晁错,但是“七国之乱”却未因此而偃旗息鼓。汉景帝闻后大为震惊,最终“七国之乱”被周亚夫的“细柳营”所平定,但“七国之乱”实则暴露了郡国并行制的弊端。汉武帝登基之后,破天荒地实行了“推恩令”,推恩令的实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方割据的矛盾,堪称“帝王绝计”。


其三:齐国晏子之“二桃杀三士”

此计谋就是晏子兵不血刃、毫不费力地除掉了己方三大祸患的故事,当时齐国有三位功高盖主之人,这三人将齐国兵权瓜而分之,直接对当时执政的齐王构成了高压。

就在此时,谋臣晏子向齐王献出一计:派人寻找国内最大的两个桃子,然后将三人共同召集一地,说要把这两个桃子赏赐给功劳最高的两个人,但是有三个人啊,两个桃子如何分之?这便就是晏子的高明之处所在,晏子利用了三人之间的矛盾和各自自诩功高的心理成功将他们引向“自相残杀”,从而不费一兵一卒将齐国兵权夺回,维护了齐王统治。


小镇月明


你问,历史上最令你拍案叫绝的计谋是哪一个?

晓晴说爱来作答了。

历史上最令我拍案叫绝的计谋是三十六计的最后一计——走为上。

你的问题,回答完毕。


这么草率地糊弄你的问题,你肯定会非常的不服气。好吧,我就举一个我的生活场景,让你体会一下这个拍案叫绝的“走为上计”!

有一次我出去办事,到办事地点后需要到停车场停一下车,可那个停车场不是咱们那种收费的停车场,所以就得不停地找地方。好不容易找了一个车位,自己技术也不行,一点一点调整车的方向位置,准备倒进车位的时候,突然就过来一辆小汽车,“嗖”的一下就占了我的车位。

最可气的是,他抢占我车位的时候,还把我的车尾给剐蹭了一下。

瞬时,我怒火中生。咱也不是吃素的呀!揣着一肚子的火气,冲下车来,就去找那个车主。准备来一场狠狠的质问,顺便也出出我心里的这股子怒气。

当看见那位从车里钻出来的时候,五大三粗如鲁智深般的身形,首先就吓到我了。再仔细观察了一下,满脸的横肉,肌肉爆起的胳膊,我顺势摸了一下我的车尾,跟人家说了声“对不起”。

心想着,这位爷,肯定横!自己最英明的处理,就是用了三十六计里的最后一计——走为上计。

怎么样?你是不是已经为我拍案叫绝啦!

我是“晓晴说爱”,专心于情感问题,尽全力帮你解决情感问题,是我诚心所至,也是我之乐意。也欢迎你留下你的高见,“情至之语,自能感人”,能够零距离与你沟通,是我的荣幸。

晓晴说爱


分享一个超级经典的权谋。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所启发。

官场小说:心腹等于大患

县委书记上任后,小王每天跟得很紧,比亲爹还殷勤,小李也十分机灵,只要县委书记在单位,总看到小李在忙碌。

如果那一天县委书记不在单位,两人也会假装拿份文件到县委书记办公室转一圈,确认县委书记真不在,然后开始玩微信打游戏。

两人给县委书记留下了非常深的印像,县委书记非常信任和赏识两人,于是,县委书记给两人都安排了重要的岗位。

从此以后,两人更有劲,拼了命地溜须拍马,陪着县委书记招摇过市,三个人是形影不离,玩得超级嗨!

在小王和小李的影响下,县委办公室乌烟瘴气,正气荡然无存。县委书记不在乎这些,只要两人听我的,只要不耽误我的计划和安排,其他副职的感受,根本不需要考虑。

县委书记专断独行,只听小王和小李的意见,听不进其他人的意见,最终在“三重一大”上出了问题,被上级部门免职待安排。

县委书记众叛亲离,有些失落,想到了自己的心腹小王和小李,但此一时也彼一时。

好几次,小王和小李都借口有事,且态度也渐渐冷淡暖味,

县委书记被免职后,原来的县长胜任县委书记,新县委书记的身边又多了两个忙碌的身影,原来是小王和小李。

后来,县委书记处分期满,任命为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在下乡检查时,看到小王和小李在陪新县委书记,心里不免十分感慨。

县委书记苦涩地一笑,对新县委书记说:心腹等于大患啊。

检查结束后,新县委书记找小王和小李谈话说:你们做的很好,过几天给你们提拔一级。

小王笑笑说:谢谢舅舅。

小李笑笑说:谢谢姑父。


一把手咨询


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战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以”辽沈战役”最为关键,它让国共双方的力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而这一战役的产生,是中共决策层实施抢占东北计划的结果,正是这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策略,让国共双方力量此消彼长,也使解放战争提前结束。

在中共“七大”召开时,毛泽东就说过“东北特别重要,如果我们把现有的根据地都丢了,但只要我们有东北,中国革命就有巩固的基础”。


日本投降时,中共的高级将领都在延安参加中共“七大”,知道日本人投降后,中央也有些措手不及,连忙把各位将领派往各地主持大局。靠着一架美军运输机,把包括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陈赓、肖劲光、杨得志、王近山、陈锡联、邓华、李天佑、陈再道、宋时轮等战将,运送到山西后,各自奔赴属地。

从这些乘客中可以看出中央急迫性,这是冒多大的风险啊,如果这架飞机有什么闪失,中国历史的发展可能要有很大的变化。

林彪本来是要去往山东,走到半路又接到命令转往东北。与此同时,八路军、新四军约10余万人部队,也从各地向东北进发。

东北当地和先期到达的中共队伍,经过与当地苏联红军斗智斗勇,已经把大批日军留下的军事装备基本上掌握在自己手中,这让后来的东北野战军如虎添翼,为“辽沈战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林彪到达东北后,国民党也派出了大批部队来抢地盘。因为没有群众基础,开始时中共军队遇到了巨大的困难,面对美械装备的国民党优势兵力。林彪且战且退,相继撤出了大城市,工作重点集中到发动群众,建立巩固根据地。

相比之下国民党方面,贪污腐败泛滥,与人民关系紧张,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国共双方的力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经过养精蓄锐之后,林彪开始慢慢反击。在秀水河子小试牛刀后,又含恨败走四平,之后四保临江三下江南,逐渐变被动为主动。再战四平未果后,发动秋季攻势,一举歼灭国民党军7万余人,收复城市15 坐。此时双方的兵力规模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林彪东北野战军拥兵70万,国民党东北驻军为55万,“辽沈战役”前,我军已拥有了兵力优势。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起,至同年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消灭国民党军47万人,东北全境解放。此战过后,国民党兵力下降到290万人,共产党兵力则上升至300万人,已经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双方的军事形势出现了转折,中共也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

毛泽东在”辽沈战役“后,信心十足的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把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抢占东北是一个改变历史进程的谋略,从而扭转了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它所产生的结果不能不令人叹服。

我是历史微点,欢迎互相关注,共同学习!


历史微点


在历史上,出奇制胜的例子很多,我说一个周总理巧用熊向晖,离间蒋介石和胡宗南的故事吧。

1949年5月,百万雄师打过长江,把红旗插上总统府,国民党大势已去。但是,胡宗南仍有几十万军队盘踞在西南地区,一旦他们进入云南,逃到中缅交界,这将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造成极大的威胁。 事实上,宋希濂已向胡宗南提出了这条建议,他说,只要退到那里,进,可以反攻,退,可以撤到缅甸。如果再得到美国政府帮助,那更是如虎添翼。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淮海战役被打散的李弥兵团残部,仅几千人进入缅甸,把金三角搞得天翻地覆,若是当年胡宗南带领几十万人进入缅甸,后果可想而知。

因而,最好的办法,是把胡宗南拖住,然后把他消灭。

那时,进攻西南的解放军,还没有来得及对胡宗南形成包围圈。面对如此形势,周恩来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1949年11月6曰中午,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勤政殿,设宴款待原参加国共谈判的国民党代表,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人出席,当周总理笑容满面走进宴会厅时,张治中看见总理身后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总理见状笑着说:你们不认识?张治中忙说:认识,这不是熊向晖老弟吗,没想到你也起义了。总理说:熊向晖同志不是起义,是归队。他是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是奉党中央的命令给胡长官当副官和机要秘书的。说完哈哈大笑。

在场的国民党高官都傻了,有这样一个定时炸弹,安插在蒋介石最信任的军事长官身边,国民党不败,那就是怪事了。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又是共产党的一计,目的是挑拨蒋胡之间关系,把胡宗南拖在西南。

其实,只要他们仔细分析一下,也就会明白一二了。因为当天招待国民党高官,怎么算,熊向晖的级别也远远达不到陪客的身份。让熊向晖在此时出现,并且公开他的身份,显然另有用意。但是,又有谁会想到这一层呢?

不出总理所料,蒋介石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完全失去了对胡宗南的信任,坚决不同意胡宗南向中缅边界撤退。直到胡宗南全军覆没,才勉强派飞机把他接到台湾。

毛主席曾经说过,熊向晖一个人能抵上几个师的兵力,周总理导演的这幕剧,再次发挥了这几个师兵力的作用,每每想起来,真叫人拍案叫绝!


遥山清风明月


历史上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计谋,真正做了了一箭双雕



公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准备夺取唐朝的江山。危难关头,唐玄宗李隆基携带爱妃和一帮大臣出宫逃命。太子李亨本也想要逃走的,逃到灵武的时候,在一帮老臣的一再坚持下,才决定留下来,主持大局,稳定军心。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为帝,史为唐肃宗。唐肃宗继位后,进行了一些列人事变动。他让儿子广平王李俶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担任副元帅,率军平叛,实权则在郭子仪手里。

郭子仪是武举人出身,唐玄宗时期就是一员大将,可谓智勇双全。郭子仪得到重用后,一路上英勇杀敌,势如破竹,最终平叛了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得以继续存在。此后郭子仪又多次拯救唐朝于危难之间,可谓是唐朝后期的最大功臣。

唐肃宗为了表彰郭子仪的功劳,不断对其加官进爵,还封其为汾阳王。唐肃宗死后,唐代宗继位,仍旧对郭子仪十分敬重,为了笼络郭子仪,唐代宗把自己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升平公主可谓唐代宗的掌上明珠,平日里娇生惯养,盛气凌人,嫁到郭家后,仍旧没有改掉任性的脾气,三番五次和郭暧吵架。

郭暧也是仗着老


爹身份显赫,对公主也是不忍让。婚后2个人住在驸马府,按照规矩,郭暧和公主需要天天早上给郭子仪请安,念在公主住在外面,而且又是公主之身,所以只要求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请安,尽管如此,升平公主请安的时候仍旧是拖拖拉拉,最后一个到郭府。

为此郭暧每次都和公主要大吵一架。郭子仪70大寿的时候,郭暧和升平公主头一天晚上已经商量好第二天早早去老爹那里祝寿,谁知道第二天早上升平公主就开始推脱了,说头疼,去不了了。郭暧怒了,说平时可以不去,但是这次你竟然也敢不去,实在太嚣张了。

然后又说你敢这样懈怠,不就是因为你爹是皇帝吗,我爹还不稀罕做皇帝呢。要不是我爹征战沙场,哪里还有唐朝,更轮不到你爹当皇帝了。升平公主也不甘示弱,要去告状,杀了郭府全家。小两口吵着吵着,郭暧就打了升平公主一巴掌。


公主哪里受得过这样的侮辱,哭着去找父皇了。唐代宗看见女儿哭泣,详细问了事情原因,就说:女儿啊,不要委屈了,这事情是你不对在先,你现在是郭家的儿媳妇,公爹生日,理当去祝寿的。以后要做一个乖儿媳妇,不要那么任性了。说完让升平公主赶快回郭府去。

郭子仪听说郭暧打了公主,吓得赶快让人绑着郭暧,然后押到了皇帝身边。唐代宗看见郭暧被绑着,哈哈一笑,亲自为其松绑,并且对郭子仪说,咱们现在都老了,小两口吵架是难免的,咱们做大人的就不要管了。

虽然皇帝宽恕了郭暧,郭子仪回到家里,按照郭家家规,仍旧把郭暧痛打了一番,好好教训了一下这个任性的儿子。郭子仪深知功高震主的后果,因此他时时小心谨慎,为人极其低调,这也成为他日后善终的重要原因。


独秀文苑


四渡赤水。

这是历史上无出其右、让人惊叹敬佩的绝世谋略。

当时红军与国军,不管是哪一方面都不具备可比性。就像现在的小散户,面对机构投资者一样,两者间的市场影响力是可以说悬殊的。

四渡赤水现在可以看作一次伟大的谋略。它不是简单的一次战役,而是一系列运动战中,通过组合不同的并发谋略,从而演绎出一个历史永恒的经典。

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如果说,一渡赤水,是攻其无备,还在常规的战略战术范畴内;那么二渡赤水就是出其不意,很有想象力的一次战役部署。到了三渡赤水,那已经天外飞仙,无迹可寻了。三渡赤水按照现在的小说了些,已经达到“仙法”的层次了。那么再来一个四渡赤水,这神仙都想不到了,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说前无古人,上无神仙,这是无法无天的一次军事行动。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政治、战争谋略,并且很多故事都脍炙人口,代代相传,能够达到四渡赤水这样神奇的绝不会多。

其他让人印象深刻的,比如孙膑的围魏救赵;班超出使西域的声东击西;薛仁贵的瞒天过海;淝水决战的半渡而击;春秋时期的假道伐虢等等,都很值得看,但没有四渡赤水这样,不管是全局性,还是战略性,或者是具体战役上,都达到一个完美统一的高度。

三十六计中的成语,都很有意思,而且都是历史上有原型的计谋。


波士财经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民党反动派一边假意和谈,一边积极扩大力量,准备发动内战。1945年8月国共内战爆发。

面对国民党军队在武器和人数上的优势,毛泽东领导的人民军队不与国民党军队正面作战,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使国民党军队陷入广大的人民战争当中。有了人民的支持,共产党的实力越来越强大。

1947年3月,气急败坏的国民党政府派遣胡宗南进攻延安,妄图直接消灭中央机关。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来势汹汹,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紧急转移到延安山林之中,留给胡宗南一个空壳。

在这些年的对决中,毛泽东一直在思考如何由被动的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而这时,他精准的预测到这个时机已经来临。而这个关键的地点,定在了中原地区。

中原地区地跨苏、豫、皖、鄂、陕五省,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可以说是国民党的心脏。而毛泽东的计谋就是在敌人的心脏上插上一刀!

1947年6月3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电告刘伯承、邓小平:

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积极准备于6月底突破黄河,挺进中原

经过积极地准备,在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总计13万余人,一举突破天险,强渡黄河。

随后顺利渡过淮河,完成了中央军委的任务,顺利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任务,刘邓大军就像一把尖刀插在国民党的心头,同时也揭开了共产党战略反攻的序幕。

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计谋,准确的判断出战场局势,还不犹豫,一举抓住战机,让人惊叹。


七七谈历史


有了如此强劲的工程器械,中国在南沙的"暴力填海"体现出了极高的效率:与越南先修筑围堰,排空海水后再将国内运来的沙土倒入不同,"天鲸"号直接将海沙向浅滩吹填,没有任何的围堰设施,也不计较细小的漂散损失。

根据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处综合来的信息,从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间,"天鲸"号多次往返于南沙华阳礁、永暑礁、赤瓜礁、东门礁和南薰礁之间,通过轮流作业提高效率,累计天数达193天。

其中,2013年12月至今是"天鲸"号在南沙作业的高峰时段,他往来于五个礁盘之间,累计工作174天,按照每小时吹填海沙4500立方米计算,"天鲸"号在南沙五个岛礁吹填了超过1000万立方米的沙土和海水,大约相当于3个美国胡佛水坝消耗的混凝土。

10.png

渚碧礁吹填工程进展的鸟瞰图

这是近日渚碧礁吹填工程进展的鸟瞰图,这密密麻麻的都是我们的大自然,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11.png

越南方的大自然

12.png

越南方的大自然

于是美方指责中国破坏南海局势的稳定,外交部回应:中国只是加快了这些岛礁的生长过程——它早晚要变成这么大的,我们只是加速而已——我们不生产岛礁,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拔刀洗慧)





吃货奇点小神神啦


大概就是白起的成名战,伊阙之战。在此战中白起向所有人证明了他天纵奇才的军事能力,也由此一战,把魏国彻底打垮,再也没有阻击秦国东出战略的能力。

白起是由穰侯魏冉一手保举的军事天才,在此之前他虽然也有一些战功,但是并不为人所重视。伊阙之战是出于秦国东出的需要,主动进攻魏韩两国,此战前秦军宣布主将为向寿,但其实秘密换将,换了谁也没想到的年轻人–白起。



随后,白起根据形势判断,韩魏两国虽然有24万参战军队,武器兵甲充足,尤其是韩弩,这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名器,但是韩魏两国貌合神离,双方都想让对方先出兵。这样既可以消耗对方实力,又可以击退秦军。

白起根据这些,选择用少量兵力牵制被迫首先进攻秦军的韩国军队,而自己率领大部队绕到敌人之后,顺势猛攻,把魏国军队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战胜之后,俘获魏军主将公孙喜,并且斩首示众,随后包抄韩军,把韩军也顺势消灭干净。



而这一战中,秦军兵力不到韩魏联军一半。

兵员素质也不如魏国的魏武卒,胜利的原因在于白起的指挥。

此战之后,东周灭国,韩魏割地,韩魏再也没有像样的军队,从此秦国正式东出。白起也成为秦国国尉,成为当世名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