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青春期的孩子叛逆 是作為父母最大的善意


允許青春期的孩子叛逆 是作為父母最大的善意


是時候重新定義“青春期叛逆”這件事了!

家長A:我們孩子自從上了初中,就開始不聽話了。我平時教導他不聽不說,有時候還會給我懟回來,而且總是有一大堆理由來掩飾自己犯下的錯。

家長B:對啊,我們家孩子小學的時候還喜歡跟我聊天,現在難得說上幾句話,一回家就關上門,一幅拒絕交流的樣子。昨天孩子說我太嘮叨了,我感覺孩子變得我都有點不認識了。

家長C:你們那都算好的,我們沉迷到手機遊戲中無法自拔,我說他就當沒聽見,說煩了直接出門走人。有時候脾氣大,帶他參加個學習方面的活動,好不容易哄到現場,一不高興馬上就轉身走人。我在孩子面前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又一不小心哪裡惹到他。

允許青春期的孩子叛逆 是作為父母最大的善意

以上種種表現,統統被家長稱為“青春期叛逆”。這段時期,親子關係迅速惡化,相互看不順眼。孩子們唱著“理解萬歲”,家長們欲哭無淚。青春期怎麼了?為什麼我們可愛的孩子會變成這樣?

叛逆的真相是什麼

簡單的把青春期孩子的行為定義為“逆反”其實不合理、太過粗暴,因為這個詞把衝突的原因和責任指向了一方。如果單純的他要這樣做,是不會產生衝突的,讓衝突激發的是他要這樣做,你不允許。

允許青春期的孩子叛逆 是作為父母最大的善意

他想玩遊戲,你擔心影響學習,不允許;

他想穿的衣服,你說奇裝異服,不允許;

他跟女孩子走得近,你說早戀,不允許;

……

他想做的很多事情,你都擔心影響他的健康成長,擔心他遠離好好學習的康莊大道,所以習慣性的不允許。他生活中簡直處處受到限制。毛 說過: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而他反抗的方式就是你越不讓幹嘛,我就越幹嘛。並且我拒絕跟你交流。

這個時候的孩子更加讓你感覺失控,你焦慮升級,於是你加大控制力度,他卻抵抗的更厲害。你們的衝突升級,關係惡化。

所以青春期的親子衝突其實是一場控制與逃離的遊戲。

人生會經歷好幾個“叛逆期”

其實青春期並不是一個人第一次“叛逆”,人在幼年、青少年、中老年分別會經歷一次所謂的“叛逆期”。

允許青春期的孩子叛逆 是作為父母最大的善意

2歲左右的孩子說話做事喜歡以“不”字打頭,在這個時期的孩子覺得分外累。但是如果你明白這是他自我意識逐漸強烈的表現,你能夠尊重他的自我意志,允許他不按照你說的來;明白他的哭、鬧是情緒的表達,給他積極的回應,引導他合理表達自己的想法。那麼這個時期相對輕鬆度過。

青春期是孩子連自己都無法控制自己的一個階段,他們身體的發育帶來的心理變化,他們開始思考“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將要去何處、我這一生為何而來”這樣的問題,他們會做出許多父母無法接受的行為。

如果這個時候你能夠多理解多包容,你能放下指責,透過他的特立獨行看到他的渴望、他的需要、他的無助,並適時的伸把手幫一下他;如果你可以不站在父母的角度指點他,而是平等的交流,充分尊重他的每一個決定,那麼他的青春期會過的相對平緩一些,“叛逆”行為會少很多,你們會擁有跟以前一樣的親暱。

允許青春期的孩子叛逆 是作為父母最大的善意

老年期是人一生中也會經歷的一個“叛逆期”,這時期的老人會有一種強烈的“喪失感”,喪失工作、喪失權利和地位、喪失金錢、喪失親人、喪失健康等等,一系列的變化讓他們內心承受巨大的衝擊,於是情緒多變,脾氣古怪,被孩子們戲稱為“老小孩兒”。

事實上,人生就是一個喪失與獲得的動態平衡的過程,只不過在幾個時期表現的更為集中、強烈。生而為人的意義就是:我可以自由選擇。我們渴望的理解、包容、支持與愛,是貫穿一生的需要。也正是因為有人肯滿足這些需要,我們才覺得不枉來人世一遭。

我們希望孩子成功,我更希望孩子這一輩子能平安、喜樂、幸福。所以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他能得到父母更多的理解、支持、包容與愛,是多大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