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运“蓝海”纳百川

新华社武汉10月25日电 题:军运“蓝海”纳百川

新华社记者

夜幕下,武汉体育中心,军运会主火炬塔直伸向深蓝的苍穹,塔顶的“五大洲”泛着幽蓝色光芒,引人向往。

蓝,海纳百川,是开放共享,恰如武汉军运会的亮色。

109个国家9308名军人报名参加,赛会规模为历届最大;27个大项、329个小项,竞赛项目为历届最多……军运会仿若大海汇聚江流,接纳四方来客。

35座场馆的建设和调试,23万多人志愿者队伍组建,约1万名运动员食宿接待和观众观赛、出行……承办如此大规模的国际军事赛事,涉及军地众多部门,如何实现无缝对接?武汉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军地联合、携手共建。

相对于以军方为主、相对封闭办赛的往届军运会,武汉军运会以“国家支持、军地联合、军方主导、地方承办、社会参与”来办赛,由军地双方共同参与。这意味着军运会不是“军营比武”,将更多地面向公众,影响世界。

武汉军运会给世人的“第一眼”便是那场惊艳的开幕式。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运用多项LED显示支撑技术绘出“中国画轴”的利亚德团队,这次将民企的前沿技术带到了军运会——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全三维立体式舞台,把现场观众带入了清明上河图、丝绸之路、敦煌飞天……

“是军民融合成就了这样一台炫目的晚会。”作为武汉军运会开幕式的团队总监、总制作单位利亚德集团董事长的李军介绍,企业挖掘自身在视听科技领域的技术优势,与军运会导演团队的文化创意完美结合,最终创作出了这样一场光影与人物交织,历史与现实交汇,“如梦如幻”的开幕式。

开放办赛,共享盛会,奏响了一曲美妙的“大合唱”。

武汉大学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是军运会羽毛球比赛场馆,为给参赛运动员最好的参赛体验,项目按照国际上最严格的篮球木地板标准之一进行地板安装。

“来自意大利的4位‘洋师傅’和项目工人一起作业了10天。”以观众身份再次回来的该场馆建设项目经理、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公司高级工程师邓雄兵告诉记者,从检查原材料质量、平整度、温湿度,到带领工人们进行吸灰作业、垫上防潮膜、进行木地板铺装,见识了“洋师傅”的严苛,也受益匪浅,“这是一座汇聚了中外友人心血的比赛场馆,也必将在军运会比赛中见证中外运动员的深厚友谊。”

武汉军运会执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承办主体从军队变成军地共同承办,更大地发挥城市作用;更多比赛场地设在军营之外,向公众近距离展示军人的血性与个性;赛事影响将从各国军营扩大到全世界,彰显“传递友谊、共筑和平”的宗旨。

“走出军营”,军运会展示更美的一面。扬帆于东湖之上,对生活在莫斯科的俄罗斯帆船运动员阿莉萨来说是一种享受:“我居住的城市也有很多湖泊,所以我天生很喜欢湖,这里环境很好,感觉很亲切,享受在这里比赛。”

听说比赛场地位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阿莉萨难掩兴奋,她表示愿意将来以游客的身份再来武汉,看看东湖的山水,还有武汉各地风格迥异的建筑。

带着这一抹开放共享的蓝,军运会吉祥物“兵兵”不仅走出了军营,走出了场馆,还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社会之中。在武汉水果湖第一小学,二(三)班和二(二)班的小朋友看到“兵兵”后,惊喜地簇拥上前,欢呼雀跃。他们纷纷喊着“兵兵”的名字,有的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有的和它热情击掌,还有的把亲手制作的手工品当作礼物送给“兵兵”。“兵兵”也感受到了小朋友的热情,一边和小朋友欢快握手,一边摸摸小朋友的头,和小朋友们热情拥抱。

“没想到我们可以近距离感受这场军人的运动会,宜昌的朋友们专程周末坐高铁来找我一起组团观赛。”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大四学生程洁说,赛事宣传、现场引导、赛场周边配套,以及交通等公共服务都很贴心,让人们很快就融入了比赛现场的氛围,更舒心地观看到了精彩的竞技画面,“我们还在东湖绿道上免费观看了军运会公路自行车和帆船比赛。”

来自西班牙的军事五项运动员梅迪娜说:“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越野赛场非常漂亮,就像是特意为跑者而设的,这可能是我迄今为止所遇到的条件最好的竞赛场。”

“这里的一切都张开双臂拥抱我们,也让我了解到了不同的国家和文化,结交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梅迪娜看来,这是为所有人准备的一场盛会。

作为军运会主赛场之一,东湖已成为武汉市民的“天然健身房”,吸引了众多运动爱好者到此骑行、慢跑、快走……“我跑过很多次半程马拉松,东湖的景色别有风情,堪称最美赛道。”在武汉的南非留学生查尔斯,在东湖邂逅了他心中的“最美赛道”。

未来的东湖将继续“开放共享”,通过举办更多国际性节会赛事活动,开展以旅游为载体和平台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惠及更多普通民众。(执笔记者:侯文坤;参与采写:李伟、徐海波、廖君、喻佩、冯国栋、乐文婉、谭元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