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属于志大才疏的人吗?

冷漠王冠


刘备的才能即使比不上曹操,与孙权、袁绍相比都毫不逊色的。他出身低微,起点之低几乎和明太祖朱元璋相当,“织席贩履之辈”,个人认为他有几方面是别的诸侯不具备的。

一、抗打击。刘备曾经寄人篱下,在袁绍手下。袁绍在官渡大败之后,实际在冀州等地还有不小的势力,曹操经过七年时间,才完全消灭袁绍势力。而袁绍呢,一场大败就郁郁攻心,吐血死了。

而刘备呢,半生没有尝过胜仗的滋味。五丧其地,四易其主,老婆孩子都陷入敌人之手,半生飘零,就这样也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孙权一方军阀,正是看到刘备还有反抗曹操的念头和能力,才愿意以平等身份选择刘备这个盟友。比起当时各地诸侯,刘备在这一点上就强过太多。

二、会用人。刘备打仗不算特别在行,但他很知道什么样的人能为他服务。《三国志》记载:“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士,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糜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懿、费观等又刘璋之婚亲也,彭羕又刘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

刘备很好的处理了从荆州带出来的老部下和进入益州后的新部下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点上,他比后来的诸葛亮处理的更好。因为后来的蜀汉骨子里流淌着战争的血液,所以诸葛亮镇压了很多反对派,并没能做到人尽其才。

  


子恒品历史


试想:如果刘备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诸葛亮会选择他吗?不说刘备“三顾茅庐”,就是他十顾茅庐诸葛亮也不会答应他的!诸葛亮不是傻瓜,他不会没事往火坑里跳!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修养十年,他心里肯定是有所期待。他可以有多种选择:如果他对曹操有兴趣,他必然亲自前往,但他迟迟没有行动;如果他对孙权有意愿,大可通过哥哥诸葛谨的关系,但他也没有。由此可见,诸葛亮是把目标锁定在了刘备身上,他最后选择了刘备,看来刘备真有他的过人之处。

刘备虽文不能书,武不能斗,但他在人事关系处理上有权谋,尤其他有能屈能伸的策略和性格。他先后依附邹靖、毋丘毅、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因为他始终没有足够的军力和地盘,不能自立,只好依附于他人。“依人”是一种权谋,也是一种策略,刘备具备这样的能力。

总是,刘备是凭借政治雄心、人事功夫,以及关羽、张飞的硬功,来应付当时军阀混战的各钟复杂局面,以求得生存,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他虽成不了大气候,但也死不了。刘备一生最幸运的是遇到了诸葛亮。


千形万象


刘备什么出身?跟他同时期的人什么出身?

曹操他的父亲是太尉曹嵩、爷爷是大宦官曹腾,自己出道就是县级了。

袁绍呢?出身四世三公的门阀士族,出道也是县级了,没几年就省级了,

孙权呢?有父亲哥哥给他打的基础,他可以在基础上做大。

吕布呢?有丁原的基本盘,不用自己打,马超呢?有他父亲的基本盘。

刘备有什么?一个县里的小土豪,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身份没身份,草根出身,好不容易拿命打个县慰,督邮一句话,他就只有逃命了。

在那个二代有理的时代里,刘备这样的出身,标准的寒门子弟,是备受歧视的人,放在当时,想当官只有阉了自己,

但是呢?他一个底层的小人物,二十岁开始,在夹缝中生存,颠沛流离,寄人篱下,花了三十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在60岁时终于称帝了,这样的经历,不敢跟刘邦、朱元璋比,跟其他帝王比,那都是丝毫不逊于人的,李世民和秦始皇、汉武帝,起码都有父辈打下的江山吧?

至于说,没有统一天下,起码得有统一天下的趋势吧?从他开始的四百年里,除了司马氏短暂统一了,还有谁能统一天下?

当时没有统一天下的趋势,在这四百年里,牛哄哄的帝王多了去了,但是谁也没有能力统一天下,这已经不是能力的问题了,

如果这样看,难不成,外戚杨坚还成了比之前四百年里的所有帝王都牛的人?


南朝四百八十寺


刘备是个志向远大的人,他的志向,官方宣传是“扫除汉贼,匡扶汉室”,那么内心最真实的志向真的是这样吗?并不是,刘备的志向就是做皇帝。


口口声声说的“扫清汉贼”,但自己却有汉贼的志向,“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这是刘备早年的志向,别忘了,那时候的董卓和曹操都没有作乱汉室,你刘备就有想乘坐皇帝车驾的志向,难道不是有“汉贼”的潜质么?

再看看刘备的才学,幼年家里除了一个皇族后裔的名头,也就剩下编草鞋的手艺了,不过这个名头也让穷小子刘备有幸成了名士卢植的学生,并结交了公孙瓒等同学。

所以,刘备也算是个有文化素养的人,这在那个乱世也是难能可贵的。但刘备无论是谋略还是武力,都算得上是中人之资,没啥过人之处,但却有一点让他的“才”并非那么不堪,那就是:知人善任。

刘备虽然不是千里马,却是个眼光毒辣的伯乐,他能很好的把有才能的人放在能发挥才能的位置上去,这一点,他比智近于妖的诸葛亮要厉害太多,这也让他可以成为一名君主。

但君主的心胸器量有大有小,刘备就属于那种不足以气吞天下的一类,在关羽丢失荆州后,刘备没有忍住,不顾全大局与东吴继续恶化,急躁冒进又惨遭失败,大伤蜀汉元气,基本上错失了统一天下的能力。

所以,刘备虽然不属于志大才疏,但其才学却不足以实现他做天下之主的志向。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刘备为人处世前面也讲得不少了,多言无益,刘备总的草根出身的烂小人,为人假仁假义,多疑之心严重,实施家下天。除关,张是结兄弟之外,其余的一切人等多信不过。主要人物:从诸葛亮算起不放心的有刘封,潘浚,糜芳,浦士仁,马超,魏延,趙云(对超云不明显心知肚明)。车征彝陵为啥不用赵而黄中。这岂非作死。


老龚166916589


三国历史人物刘备也是受人喜欢一位,具体说是不是志大才疏的人,各有各的的看法。总结了一些刘备的优缺点供各位参考!

一、刘备的优点:

1、志向坚定:虽然身份卑微,没有强大的支援,但是当初贩履之人最后也成就霸业,这不得不说刘备的报国之心拳拳;

2、待人真诚:尽管好哭,但是对待手下确实也很不错,赵子龙救阿斗回来那场面,可以让那些亲刘的人得到安慰,毕竟子龙还是刘备的一员虎将,从此子龙铁心跟随;

3、遵法守礼:在当时下克上的年代,人人尔虞我诈,唯独刘备可以坚守自己的信念,无论古今刘备的仁义还是大家普遍认同的,尽管当时曹军铁骑追赶,刘备仍然不顾性命的协百姓一起逃亡,这足以反映出刘备强大的人格魅力;

4、知人善用:尽管自身能力不足,但是刘备可以将身边人才做到知人善用,刘备没杀过大臣,没杀过手下,在刘备手下的人可以随意发表言论,我想这点才是一个君主最该具备的。

二、刘备的缺点:

1、感情用事:最突出的就是他的二弟关羽被东吴给杀害了,他没有考虑自己的江山社稷,而是一心想着为关羽报仇,他一意孤行,不再听从诸葛亮的劝诫,最后被打败了,他也没有脸面回去见文武百官,于是后来他病死在了白帝城;

2、分不清主次:荆州失守的时候,蜀军攻打东吴,他们被东吴打得惨败,这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刘备,他没能分得清主次,当时,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曹操,连武将赵云都说现在的头等大敌是曹操不是孙权,这样做实在是因小失大啊;

3、军事才能欠缺:一生中似乎没怎么亲自领兵打过仗,尽管后来成立蜀国但是我们发现,刘备发迹史远没有曹操那么坎坷,他只不过是选择了众多路线中的一条就成功了,况且刘备在只有关羽张飞的时候除了能战胜黄巾军,对上其他的军队好像很少能赢。就暴露了他浅薄的军事才能。

综上所述,刘备志向不用质疑,要论才华和曹孟德相比就差好几条街了!




致远文化


我是阿彬,我来回答

刘备确实志向远大,他从小就抱有很大的政治抱负,他不是简简单单的踏入仕途成为一方长官,而是要效仿自己的先祖刘邦那样白手起家做皇帝。

先主传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刘备的一席话吓坏了他的叔父,赶紧让他住口免得惹来杀身之祸。



而至于说刘备是不是志大才疏,阿彬个人认为不是的。试想一介白身在东汉末年复杂局面下最终能左右时局争得一席之地,三分天下有其一又怎么能说刘备缺少才华呢?

倘若刘备志大才疏,那剩下的那些诸侯官吏岂不都是废物了?

说刘备不行的,关键就是因为刘备没能完成自己的誓言,天下尽归司马氏,蜀汉也是二世而亡。



司马徽说诸葛亮不得其时,这样的评价也能用在刘备身上。

刘备的对手实在太强了,遇到了如日中天的曹魏。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最终只能成为泡影。

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这个代言人却不是蜀汉不是刘备。

曹魏所占据的土地户口比吴蜀两国加起来还要多,这就相当于魔兽争霸中双矿打单矿一样。



打仗固然要比拼武将和谋略,但最终比的就是资源钱粮。与其说刘备志大才疏葬送好局,实则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悲哀。


阿彬说历史


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就可以说完,也不是几个事件就能总结。

还得从本质探讨,个人认为刘备是有才的,具备战略家的素质:

1,他从自己的族谱里找到实现理想的契机,从编织草鞋时就埋下了这个理想。当时应该有很多汉室宗亲没落子弟散落各地,他们甘于平淡枯草埋骨。而我们的刘皇叔却为大家所不为,这种胸襟是战略家的胸襟。

2,光有理想肯定不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刘备又是一个实干家,他非常清楚宣传的重要性。因此在卖鞋空档闲谈之机有意无意的散播自己是皇帝叔叔的身份,却无欲无求,这点放今天绝对上头条。宣传效果出来了,我们的皇叔继续低调做人,越是这样越是体现他的突出,这叫反其道而行之。

3,人才是发展的生产力,皇叔在千年前就深谙此道。我们伟大领袖毛伟人为什么在革命的道路上热衷与看《三国》不言而喻了吧?刘备在低调做人之余却一薄云天,广交穷兄弟,他可不是滥交,是暗中观察有意无意接近,因此筛选出关羽张飞。在那个动荡的社会,视人命为草芥的年代,一个穷苦兄弟能与没落皇叔结为异性兄弟是几辈修来的福,没落也是贵族,人尖。刘备很能抓住这个时机网络人才。

4,一个卓越的战略家必须审时度势,有超前的眼光,做超前的事埋下伏笔。刘备做到了,他抓住群雄结盟讨伐董卓的小道消息,果断三人行,赴盟军大营入伙,虽然被伺末座,也不失皇者之风范,这要何等强大心理才坐得住?利用盟军失利,先抑后扬,以静制动。用气场忽悠关羽温酒斩华雄,一鸣惊人,从此进入上层建筑视线,为实现抱负埋下伏笔。

5,真正实现抱负是成为一个政治家,皇叔华丽转身,从一个战略家晋身政治家得有过程。这难不到刘备,他提出了匡扶汉室,拯救苍生的政治纲领,提倡仁义治国,他是最早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先驱者,当年兵败时宁愿以身反险带着老百姓逃难,就看出他的胸襟,这是装不出来的。他深深知道:水可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置之死地而后生,从此仁义明君之名天下颂扬。

6,天时地利人和具备了,就得实施方略,要实施的人可不是几个莽夫或者只懂战术的谋士就可以。虽然自己是一个战略家,但只停留在理想和总方向的层面,要怎样贯彻这个纲领逐鹿天下,就必须有一个胸怀大志,无私的军事家和战略家,还是一个政治家。这种奇才当世难觅,因此我们的皇叔甘于自降身份,有目标有态度的精确定位卧龙先生,三顾茅庐奉孔明为国师,自己甘于退一步,敢于交出权力,把自己置于精神领袖的位置,这是何等魄力。试问古今中外几千年来能有几人?

7,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思想家就必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治理天下为己任,而不是天下之大莫非皇土,把天下据为自己家。刘备做到了,他晚年曾经恳求诸葛亮继任,继续未竞的事业,自己带着家人重归江湖,但忠心儒雅的诸葛亮宛然拒绝,自甘为人臣,成了千古绝唱。不管刘备是真心或者假意,不去考究,如果真能成,我相信历史将会改写,国家由有信仰的人管理,未来必然更加进步。

综上所述,你们还认为刘备志大才疏吗?推己及人,想想自己能做到以上几点,再去质疑。能逢乱世立于三足必有过人之处。


路过man


人们都说,20岁的时候最佩服曹操,因为他建功立业,留名千古。40岁的时候最佩服司马懿,因为他能够忍辱负重。60岁的时候最佩服刘备,因为他白手起家打下了一片江山。

刘备的志向确实很远大,而他能够白手起家,创建蜀汉,怎么能说他是一个才疏的人呢?

实力最弱的一个诸侯。

一起聚在汜水关外讨伐董卓的十九路诸侯,如果说实力最强的可能是袁绍,也可能是袁术,但实力最弱的无疑就是刘备了。会盟的时候,级别最高的袁术头衔是汉左将军淮南侯,而刘备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其中的天壤之别不言而喻。

可刘备却是这十九路诸侯中活到最后的一个人,甚至连他的老对手曹操都先他而去。在这乱世之中刘备能够生存下来,并且不断的发展壮大,自然离不开他的才能。

刘备的帝王手腕。

刘备是一个真正懂得审时度势的人,他会根据自己的处境选择不同的生存之道。当刘备战败寄人篱下的时候,他选择掩藏锋芒,韬光养晦。而当他有机会取得土地、城市的时候,刘备也从来没有错过这样的机会。

刘备在创业的途中虽然错过了一些大将,但他招募在麾下的无疑都是三国时期一顶一的名将,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乱世中,刘备凭着他的一双慧眼为自己积蓄了足够的实力。

人才就像雄鹰,鹰从来不是群居动物,需要靠刘备的一双慧眼在这天下慢慢发掘。

好为帝王之师的文人的丑化。

我们对刘备的了解,多数是通过《三国演义》这一部小说。小说毕竟不是史书,他是由知识分子根据自己的情感撰写的,肯定会带有个人的偏好。

知识分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做帝王之师,希望帝王能够充分接受自己的意见,让自己肆意发挥才能。诸葛亮就在书中被塑造成了这样一个形象,我们在书中甚至能见到这样的桥段——诸葛亮告诉刘备只管哭就行了,剩下的交给他。

这只是落魄知识分子的美好的想法,不能够代表刘备真正的才能。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绝对不是一个志大疏才的人。一点点个人的小见解,欢迎评论和关注。


赵公曰


在我看来刘备属于志大才不疏的人!在三国里刘备的志向很明确就是扫清汉贼,匡扶汉室。这个志向够远大吧!而刘备的才能,看结果就知道了,没才能的人,能够从一个摆地摊的小贩变成坐登九五的开国帝王吗?



刘备的一生就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刘备虽然属于汉朝皇族后裔,但是家里却很穷,少年时期外出求学也属于博览群书的文人,无奈家里穷啊!为生计刘备只得摆地摊卖草鞋维持家里的生计。不久各地暴发黄巾起义,各路诸侯都打着“保汉”的旗帜剿灭黄巾乱党,而刘备作为一个热血青年,自然也参与到了这场“保汉”运动中来,自此以后刘备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远大志向,扫除汉贼,匡扶汉室。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别人都是带兵带将过去的,而刘备带着自己的两个兄弟就去参战,勇气真正令人佩服!正因如此刘备得到了很多诸侯的赏识,先后依附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并得到了很高的礼遇,陶谦、刘表甚至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可见当时刘备的威望才能有多高!


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刘备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建立了蜀汉政权,跟当时雄聚一方的曹操,孙权形成三国鼎力之势。如果说刘备没有才能诸葛亮,徐庶,庞统这些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能倾心相投吗?关羽,张飞,赵云这些三国猛将能一心保他吗?大伙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