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有病在身,两人进京,为何一人带着药一人空着手?

carrrrrson




林薛二人进京,都是有病在身之人,一个带药一个空手,有以下两个原因:

两人身世不同,遭遇迥异。

黛玉是因为母亲病故,自己年幼,父亲公务繁忙,无力管教。被贾母接到贾府,代为养育。

作为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女儿舍不得离开他,其实他何尝让年幼的女儿离开自己,贾母强势接走黛玉,于情于理皆有借口。为了女儿的健康和幸福,他只有含泪相送!

所以,在黛玉父女看来,黛玉还会回去的,她,只不过是在贾府暂时寄养而已。

因此,以京城的便利的医疗条件和贾府雄厚的实力,黛玉的补药自然无需林如海考虑了!更不存在千里迢迢,带着药罐上京的道理!



而薛宝钗进京,是全家出动!是准备打持久战的。而且一家三口分工明确:宝钗入京待选,薛蟠盘查生意,薛姨妈望亲。

宝钗宫选失败后,薛姨妈一家开始为宝钗宝玉的“金玉良缘”造势,并顺势以借住为名,住在贾府了!

所以,宝钗必须自带药罐上京了。



两人病情不同,药方各异。

黛玉到贾府,众人见她身体衰弱,便问她为何不及时治疗吃药。

林黛玉说:

“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说穿了,黛玉的病大致是相思引发的心病。是命!治愈的药方只有一个:出家。此生不与宝玉相见!



宝钗的病,虽然怪,但是有药可解!

宝钗是这样回答的:

“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病,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哪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啊,吃他的药倒效验些。”



药方是有了,可是这些化花配起来却是大费功夫:

“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



当然,收集这些水更是需要用心:

“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里,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个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药送下。”

用周瑞家的惊叹是:“阿弥陀佛,真坑死人的事儿!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呢。”

然而,这样奇怪的配方,薛家居然顺利完成,不能不说“有志者事竟成”了!

总之,借用秦可卿的一句话:药,治得了病!治不了命!虽然有点唯心主义。不过,用在黛玉和宝钗身上,是不是有些道理?!

我是《每天读名著》,原创首发。欢迎光临分享!敬请关注留言!谢谢您的转发!


每天读名著


要回答这个问题,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有病在身,两人进京为何一人带着药,一人空着手,我们先要看一下两个人究竟是服的各是什么药。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贾家人便问她常服何药,如何疗治等等。黛玉说他从会吃饭就到就吃药,请了多少名医药方皆不见效,现在只不过吃一些人参养荣丸,大家听名字就知道,人参养荣丸,也就是很普通的一丸药,用来补黛玉身体之虚弱罢了,所以,贾母说我这里正配丸药呢,让他们多配一料就是。说明黛玉的药配起来非常简单,很好配。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黛玉母亲去世了,贾母接她来显然是要让在贾家长住的,黛玉到了贾家,要长期住下来,即便是带药也管不了多长的时间。不带也罢!

至于宝钗的药,我们就不特别去说他了,说起来一大堆。宝钗说是用了一两年年的时间才,可巧都得了。这个里面关键在于一个巧字,用周瑞家的话来说,真正是坑死人的事儿,等十年也未必有这么巧的事。

当薛家一家人住到贾家来的时候,显然不能再还像以前在自己家那样,凡事都很容易凑巧,想要得到冷香丸,怕是再也不能了。所以宝钗进京,她一直服着这个药,必须带着,不带大概就没有了,服不上了。天下哪里还有这样巧的事呢?

当然,上面的解释这是从字面上来理解,我认为从更深层次的理解来说,林黛玉进了贾府,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是在自己家,所以后来,贾母自谦地跟随姨妈说,家里面四个丫娘,看来看去都比不上宝丫头,贾母显然是把黛玉看成自家孙女一般了。可是宝钗不一样,宝钗在这个屋里面始终是外人,她永远都是借居在这里的薛家人,他融不进贾府里去,也不可能融进去,所以他们家什么都要自己张罗,更何况,是这么费事的药呢?


苏小妮


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都有病,但是薛宝钗进京时带着冷香丸,而林黛玉却沒带什么药。原因有这样几条:

一、一个是特效药,一个还沒确诊。

林黛玉是从生下来,一会吃饭便会吃药的,是从娘胎里带的病。看了无数的大夫,沒有人能说的出根治的方法,据我看应该是先天性心脏病,在那个时代无法根制。常用的缓解药是人参养荣丸,是一种常见药,到那里都能买的到,在荣国府就可以配制,因此不用带药。

而薛宝钗的药"冷香丸",对薛宝钗的病有特效。她的病一犯,就是略咳嗽些,吃一、两丸就好了,对宝钗的病,疗效极好,所以必须带着。

二、"冷香丸"泡制需要大量的时间

一僧为了金玉良缘,除了给了薛宝钗一个金锁对联之外,为了她的病,还专门给了她一个海上仙方儿。和一包异香异气的药未做药引子。这丸药不大废钱,但要凑个巧字,要有人专门细心收集。

“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冬天旳白梅花,雨水季令的雨,白露的露,霜降那天的霜,小雪的雪,若那一天没有,就要等下一年。加白糖、蜂蜜调合成丸,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周瑞家的听了笑道:“阿弥陀佛,真坑死人的事儿!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的呢。”

那么薛宝钗如果上京不随携带,如果现制,十年也不一定找齐药材。

三、衬托出林黛玉的孤苦。

薛蟠愚蠢,蛮不讲理,视人命为草介,但在薛家,有四大家族中唯一的亲情,母子,兄妹之间均是真情。

从冷香丸即可看出,那么琐碎的药材,一等就是几年,宝钗说是凑巧了两三年,但薛姨妈和薛蟠仍掂记此事,从小事上可以看出浓浓的爱。

反观黛玉,自小母亡,被外祖母接去,不久父亡,贾母说是疼的心肝肉似的,但是沒有听说为黛玉大动干戈的请大夫,所谓疼爱,确实有一点,但是在细节上就可看出,毕竞不是父母。

到是宝玉,曾要几百两银子为黛玉配药,被斥为荒诞不经。


旁观者岚


非常佩服头条上的提问者,总能问出一些刁钻的问题。问题虽然刁钻,但也有回答的必要,何况悟空大师兄邀请了,那就认真答一下吧。


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有病在身,两人进京,为何一人带着药一人空着手?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从这两位女主的人设说起。


黛玉是冷中热,宝钗是热中冷。


黛玉和宝钗,是“名虽两个,人却一身”(脂砚斋语),是一个人物形象的两个分身,也就是“钗黛合一”。因此,她们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都有仙姿之貌,都有旷世之才,都是极为聪慧一点就透之人。但是,因为是两个分身,在性格塑造上,却是截然不同的。



这个不同,首先就体现在身体素质上,都是生来带病,却一个是冷病,一个是热病。


黛玉生来即冷,因为她是为还泪而来,眼里只有一个宝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因太冷所以需要暖,以补药养身。


宝钗生来即热,“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作者给她的人设是“山中高士”,必须淡泊名利,以无情显大爱,因此需要冷,以冷压热。


黛玉的药是常用药,属于保健类(健字号);宝钗的药是偶用药,属于治愈类(药字号)。


黛玉的病,注定是治不好的,因此癞头和尚给出的药方是“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这病也就不可能治愈。因此,黛玉所吃的药,只是保健性质的,没有疗效。



宝钗的病,其实算不上是病,“只不过喘嗽些”,换到平常人家,就无视了,不会当成病来对待。而且,这病是可以治愈的,因此癞头和尚给了药方和药引以帮助治愈。药虽然难配,但却得了天时,很快就配齐了,这也说明宝钗的病可治愈。能治愈的药是疗效药。


黛玉的药量大,即使携带,也只能服用一段时间;宝钗的药量小,携带方便。


因为黛玉的药是保健药,没有疗效,像吃饭一样每天都需要服用,因此所需的量很大。如果从扬州携带到金陵,又能带多少呢?何况黛玉进贾府,是打算长住的,最终还是需要贾府准备。



宝钗的药是疗效药,且量小,方便携带,自然会随身携带了。而且,薛家进京,一开始并没打算长住,只是为了待选而来,选完就回家了。但冷香丸的配制,哪怕得了天时,也要一两年才能配成,在客居的时候,哪有精力去配药?当然是携带已经制成的药更方便。


因此,都是生来带病,黛玉进京不必带药,宝钗却需要随身携带了。


浮生漫读


黛玉和宝钗是《红楼梦》并列第一的女主角,她们的一举一动都是格外的引人关注。她们一前一后的上京,而且身体都有微恙,黛玉的病是从小就有了,一看便知她有不足之症,可是宝钗看似健康,可是她的病却很蹊跷,只要犯病了就不能出门需要静养。可是她们二人进京,却一人带着药一人空着手,她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第一,她们二人的病情不同,黛玉的病是平常,可是宝钗的病却不简单

她们会有不同的行为是因为她们的病情不同,黛玉的病只是平常的病,可是宝钗的病却一点都不简单。

黛玉的病其实黛玉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但是黛玉只是柔弱,而且黛玉的病只有很平常的人参养荣丸就能够治好。贾母都听说过,贾母也正吃着丸药,叫大夫看着配一副药也就好了。黛玉的病看似凶险,其实很平常,只要好好保重很快就会好了的。

宝钗的病看似很平常,其实很凶险。黛玉的病平常药物治疗即可,可是宝钗却要冷香丸。冷香丸的制作方法极其困难,如果没有机缘是无法做成的。

宝钗见问,乃笑道:“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周瑞家的听了笑道:“阿弥陀佛,真坑死人的事儿!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的呢。”

宝钗的冷香丸不仅没有听过,而且制造的过程也十分繁琐,春夏秋冬四时的各种东西都要齐全,想要配成这样的一剂药方实在不易,如果没有机缘或许十年都未必能够做成,宝钗的病偏也是偏有只能吃这个药,所以自然要随身带着。说宝钗健康,其实宝钗的病也不轻,只是不留心就不容易察觉罢了。

第二,她们想要住的时间不同,黛玉只是暂住,宝钗想要长留

黛玉和宝钗上京都是到贾府居住,她们所想要住的时间都不同。黛玉即便是被贾母接来,可是她也只是暂住,到了时候她还是要回家去的,所以黛玉也不会带着很多东西,黛玉到贾府不过是亲戚的情谊,她并未想要到贾府长留。

宝钗一家是举家上京,她们一家是打算在京城长住的。宝钗的所有东西自然是要带全的,如果宝钗选秀成功自然就入宫为妃,如果不成也可以考虑与贾府联姻,薛家上京早就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第三,她们的命运幼时早就注定,黛玉和宝钗各自病能够痊愈早有安排

宝钗和黛玉是否带着药关于她们自身的病情和影响,宝钗有药可带,而黛玉无药可带,自然她们的病并不是都能够好。

或许冥冥中命运自有天定,她们年幼时都遇到为她们带来治病的药方和医嘱,黛玉的父母舍不得黛玉不愿黛玉出家,后来也没有做到不见外姓之人和不闻哭声的医嘱,所以黛玉的病注定一世不能好,不管她是否带药都好不了了。

可是宝钗却是幸运的人,她听从了癞头和尚的医嘱,凑成了药方配好了药,也让她的病能顾痊愈,所以为了让自己的身体一直安康,所以她便随时都带着药。

“有药无药”的暗示代表着两个人将来不同命运,宝钗有药而黛玉无药,她们的病到底谁能好,谁不能好也早就注定了。



小说红楼


提问者熟读《红楼梦》,所以看得细致。

如此想来,《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思维缜密,每一个细节都很用心。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有病在身,两个人先后进京,的确是一个人空手,一人带着琐屑,费劲功夫的药罐子。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从以下几点分析:

1、从两个人的身世上的不同

林黛玉虽然也是林家的掌上明珠,由于母亲去世,在家庭照顾上,有娘和没有娘的孩子,受到的关心绝对不一样。林如海本来就是书生气,对家庭和家务上的认知和能力,应该与贾政有点相似。不以俗物为要。林黛玉聪慧,善解人意,也不大让父亲操心,父亲在林黛玉身上花费的心思,更在她的诗文上用心。由此,林黛玉有病父亲虽然操心,却并不细心。

薛宝钗不同,薛宝钗自幼也是父亲宠爱,甚至比哥哥薛蟠还得到父亲的关心。但父亲去世后,薛宝钗有母亲在身边照顾。哥哥薛蟠再不成器,也是个男子,可以走南闯北的到处去,也有这个条件和机会,为薛宝钗收集这些东西。

同时,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生活的关心,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2、从两个人在《红楼梦》中隐喻的使命不一样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注定不会和贾宝玉结婚的。林黛玉暗示着是贾宝玉精神上热爱的女子,也就是说,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双重的性格,精神的和物质的。林黛玉代表作者精神上的,薛宝钗代表作者世俗生活上的,命中注定世俗生活会打败精神、理想中需求。

3、她们两个自幼都遇到癞头和尚,命运早已注定

(一)

林黛玉初到贾府,众人看她小小年龄,气质不俗。书中写到:

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在知道他自小就有这种病症时,大家不由都很心疼他。其语言语气在文字中表达出来,急问她,为什么不急着治疗?林黛玉说,自幼出生时会吃饭时就开始吃药。请了多少名医都没有效果。那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给她的药方是:

说要化我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己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作者如此安排,注定林黛玉只是贾宝玉人生中的一个梦境,林黛玉就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过客。即便心意相通,神交如笃,最终也会败在现实面前。而现实就是人人喜欢的家世还能维持下去的薛宝钗。

(二)

薛宝钗自幼有病,薛宝钗的病和林黛玉不同。薛宝钗的病不影响她吃饭,身体还壮些。对于薛宝钗的病,书中这样描写,从周瑞家的角度去表达出来,更确贴、自然,也表示以后贾府上下,其实还是把薛宝钗当做贾府的继承人的婚配最佳人选。

周瑞家的打发刘姥姥走后,向王夫人来汇报。王夫人和薛姨妈拉家常,周瑞家的没敢打搅,就顺便看看薛宝钗,然后客套地向宝钗询问,怎么没有去那边去玩,难道是宝玉冲撞了?

宝钗笑答,哪里的话,不过是那种病又发了两天。接着薛宝钗告诉周瑞家的自己用的什么药,药方是秃头和尚给的。注意薛宝钗说的是秃头和尚,林黛玉说的是癞头和尚。作者故意用混淆的方法让她们不同表达,其实说的是同一个人,给人一种不同时空之感。宝钗道:

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总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我天生壮,还不相干。若吃凡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作引,这到效验些。

从这里可以看出对比,作者已经埋下伏笔,林黛玉的病治不得,薛宝钗的病虽然治不好,却还有些效果。

总之,作者写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人空手而来,一个带着药而来,从各个方面暗示两个人的命运不同,结局已经大不一样。林黛玉的前世,就是一株仙草,孤苦伶仃的没有什么背景。唯有赤瑕宫神瑛侍者对她好,照顾她。为了这一点恩情,她用一辈子的泪水去报答他。可见,世间上最难得的还是情感。而情感在世俗、现实、地位、身份、财富面前,如此不堪一击。


一串七珠读杂书


黛玉和宝钗带没带药,我认为至少说明以下几点:

1.是亲情关怀的体现,黛玉缺失亲情。 2.黛玉的药在富人家常见,而宝钗的药稀罕。 3.暗示了黛玉之病常见但不可治,而宝钗之病希奇但可治。


诗词艺术


薛宝钗带药,林黛玉没带药。为什么?

一、薛宝钗有母无父,薛姨妈对爱女呵护有加,忘不了带药。林黛玉有父无母,从不带药这一点上看,父亲明显比母亲心粗。

二、薛宝钗有病吃的冷香丸,由老和尚指点,做工极为复杂,想吃来不及,必须随身携带。林黛玉有病是气虚,用人参补,人参是现成的,有钱就可以买,不复杂。

三、林黛玉是贾母外孙,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当家人,林如海想,由贾母呵护,再奉上一笔巨款,女儿吃人参是不成问题的,当然这笔巨款《红楼梦》有交待,只不过用来建大观园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是带药与不带药的原因。


曲尘丝


亲疏立显啊,一个是失亲,嫡亲的外孙女,一个是选秀失败的远方亲戚,一个备受关怀,一个寄人篱下。很多人说黛玉也是寄人篱下,我却不然,黛玉所享受的,证明贾母跟疼她,,,,


Air931210


胎里带的先天不足的病,和平日染上的病不是一回事儿。林黛玉吃的是补药,是专门为她量身定做的。薛宝钗用的是常用药,不需随身捎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