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骨子里是儒家还是道家?

辞话Love


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基本上是儒家的。但是儒家有个方法论叫做中庸之道。这个中庸之道其实就是过犹不及,存在就是合理的思想,也就是说,什么阶段用什么样的指导方法,它是善变的,是理性的,是可以随时变化的,所以,这个又让我们中国人崇信道家思想,有了根据。也就是说,中国人的思想深处,总是两种思想在支配着自己的头脑,一种是儒家,一种是道家。这两种思想互相缠绕,互相融合,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

在政治的治理上,中国始终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他希望用德治的方法,换取民心,以恢复周礼,建立一个大同世界。而孟子则是把孔子的人仁者爱人的思想,扩展为仁政,希望统治者能以民为本,建立一个王道的世界。

这种思想是理想主义的。因为一个社会的统治,绝不能靠道德规范这样的软约束,还要有强力的国家机器去治理,这就产生了以严刑峻法为主导的法家思想。但是法家思想仅仅依靠法治,也是不行的,所以要道德与法治并重。

但是道家的思想,给统治者提供了另外一种途径。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治国的谋略,他希望统治者不要去瞎折腾,要让民间自我成长,老子说这叫做治大国如烹小鲜。这种思想在一个朝代建国之初,在经历了巨大的动乱之后,用来治理国家特别有效,所以在西汉初年,统治者用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黄老之术来治理国家,就出现了文景之治这样的盛世。在后世,统治者也基本上是遵循这个规律。一开始运用黄老之术,让民间自由发展,到了一定的时候,就用儒家的秩序和道德来规范社会发展。所以说,儒家和道家思想,在政治治理上,是相辅相成的。

那么,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呢?是不是也存在儒家和道家共同存在的现象呢?

事实上,正是如此。

在中国人的心中,一般都住着两个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老子。孔子是积极进取的入世派,老子是清静无为的出世派。孔子提倡的是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孔子认为,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得有价值,这个价值就是努力,即使是知其不可,也要去做。人生的价值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人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要有道德操守,所以,孔子说,你一定要努力,不努力就是白瞎了人生一趟。

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偏偏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有的时候你努力了,但是未必能有好的结果。再者说,我们常常会思考,我们为什么而活着?是为了功名利禄,是为了锦衣玉食,是为了身后名?老子从人的失败感和幻灭感中,看到了人生的真谛。老子认为,这世界是自然而然的,你不要和世界作对,而是要和自己的心灵和谐相处,因此,老子说,人生就是要清静,就是要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要清心寡欲,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和谐,才能完美。老子的这个思想,我们叫做无为的出世派。

中国人相信,存在就是合理,什么有用我们就用什么指导思想。一般来说,人在年轻时候,总是想着做一番事业,都想有高官厚禄,有美酒美名,于是大家就拼命读书,拼命做官。但是人一旦到了中年和晚年,会发现,有时候我们拼来的,不过就是一阵风,一场梦,一下子就没有了,人又是何苦来呢?

这个时候,道家思想就开始起作用了。道家不喜欢在庙堂,不喜欢带官帽子,他们喜欢山川河流的大自然,喜欢浮云一般的隐居生活,喜欢五湖烟海的逍遥,他们喜欢做隐士。所以,这个思想,就给了那些人到中年万事休的人,给了官场失意甚至是情场失意的人,一个安慰,原来生活并不一定是拼那些东西,原来回到大自然中,同样也可以睡个好觉。

所以,儒家思想是人生得意时候的催化剂,道家思想是人生失意时的麻醉剂。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得意,也有失意。所以,中国人一半是儒家,一半是道家。用孔子的话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就是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

这就是中国人的“滑头”之处!总有一种生活方式,适合你,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


好玩的国学


毛泽东思想才是中国人民的指路明灯!

只有毛泽东思想才能救中国!



用户文君



榕容寅


中国人的骨子里是儒家还是道家,很多网友选择了道家。他们的观点是:道家是一个人的骨髓,儒家是一个人的皮肉,佛家是一个的心。还有网友认为:儒道是一家,同为中国人骨子里的精髓。而我认为中国人的骨子里永远是儒家,永远无法改变。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两千五百多年来,一直渗透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基因,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这种修身齐家的伦理道德标准,让每一个人都有着仁爱之心,仁者爱人;让每一个人都能以礼去遵守社会制度和秩序,都能很理智地面对各种人和事;让每一个人都能言而有信,诚信做人。人人的高度自律和高尚的品质,才有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才有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儒家的积极入出世乐观向上,永远激励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创造一番事业。永远启发人博大的胸怀,上善若水,海纳百川。既独善其身,又兼济天下。在时代波澜壮阔的浪涛中,中流击水,浪遏非舟。儒家自强自立的理念,在任何一个时代的年轻人心目中,都有着深深的烙印。

儒家文化及其教育思想,历经两千多年的苍桑岁月,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历史,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这种强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中国有过伟大而辉煌的汉唐王朝,有过领先于世界的科技发展,有过对周边国家及东亚地区还有西方,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些历史在国人的意识当中,难以磨灭。

西汉初期是以黄老之学作为治国的理论基础,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出大汉王朝四百年的和平盛世,并为后来封建王朝所引用,一直没有改变,这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中国大多数人的骨子里是儒家而不是道家。








朱八戒CC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才星中国人民的指路明灯,没有正确的马列主义唯物论的思维方式,别想科技创新和发明。



wangyu623


中国人骨子里最敬爱真正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集”大家“精华于一生的渊博知识的人类伟大导师的旷世奇才一一李德胜一一毛泽东主席!没有谁能相题并论!

也是全世界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 …………!🐒🇨🇳👩👩👩





木子空悟同根七仙7子


道教儒教大多都是腐杇的封建文化,适合当代发展可以吸收的东西不多。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创造中华文明新的优秀现代文化,使中华文化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泉水6181


应该说:中国多数人骨子里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讲孝悌忠信。所有的中国人都有这种观念。就从对丧礼的重视来看,对儒家的信仰是充足的。

虽然很多人批评温良恭俭让。可是大家还是喜欢温良恭俭让的人。

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得到了中国社会的广泛认可。而道家的价值观只得到部分人的认可。但是在古代,认可道家价值观的人,也都认同儒家的价值观。只是性格不同。

比如:儒家强调社会责任感。人生来对家庭、社会都要付有责任。而道家,往往认为责任太大,生活太累,或者说责任扛不起来,所以要放弃责任。

有些人放不下责任,就成为了儒者。有些人能放下,就偏重于喜欢道家。但这不是信仰问题。能放弃责任隐居的道家,还是相信儒家的多数价值观。

所以所谓儒释道,儒家为主题,而佛道作为补充。这样达到社会的平衡。这正是儒家提出的:道并行而不相悖。

所以在儒家政治思维的辟护下,佛道等各种宗教才能并行发展。可以说儒家思维是真正的思想自由、宗教自由的思维。

这种思维模式,是值得我们今天认真思考的。


齐谦书院孟子厚


道家儒家,都不应是中国的家,道家盼逍遥,不管山外事,只望不老做仙翁,不知到头一场

空。

儒家奴媚无着耻,于帝为奴话中庸,只教贫民仁义道,不闻权贵恶满盈,唯有读书高。把人教成了奴才,教成了贪污分子。权贵可以逍遥法外,因为刑不上大夫吗。权贵可以厚无耻,贫民却必须讲仁义道德,向权贵卑躬曲膝。这就是中国的道家儒家。

如果中国要发达兴旺,二家都不能要。


付礼成


上下五千年,中国聚衍出儒、释、道三大家,各种精华,也有糟粕,相互间既有争斗也有统一,人民心中三者均存,各取所需,一直没有形成一种真正的理论思想,直到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实践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关键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华儿女,前扑后继,难苦奋斗,打败曰本侵略者,赶走列强,推翻封建社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人民当家作主,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战天斗地,打贪官,抓黑恶,使中国变成强国。

新中国的人民,骨子里,细胞里,都渗透毛泽东思想,根深蒂固,任何人也无法与之抗衡,毛泽东思想永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