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吃了嗎,您吶!沒吃,家吃去啊!”這樣的問候您還有印象嗎?街里街坊的路上打個招呼,沒事串個門,吃個飯,然而這一切卻有一套老北京人的規矩。

在老北京,有一種獨特的、令人難以忘懷的情懷,現在的人大概是無法體會了,但過去的人都懂,它叫:街坊。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住在衚衕裡的時光,滋潤著是老北京人生活的回憶與情感。街坊對於過去的老北京人來說是一種獨特的情懷。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單說和現在住在樓房的生活比較,街坊發揮了不能代替的作用。冬天天兒好的時候,街里街坊的老人們都拿著馬紮兒坐在衚衕裡曬太陽。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白天閒來無事,喊一聲兒,隔壁老王就能和老張湊成一桌棋,抽口煙,下兩盤兒,生活平淡也舒坦。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那時候的童年玩伴兒都是街坊家的孩子,跳皮筋兒、砍沙包兒…街頭巷尾一招呼,孩子們就都問詢趕來。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不知道拆遷後的老街坊都搬到了哪裡。住的條件比在衚衕好了,可還能有這樣的場景嗎?樓房的生活孤獨嗎?尤為可嘆。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說街坊是種情懷,因為它不僅是具體的某些人,更是細化的某種感情。小時候的禿瓢兒都是一兩塊錢老街坊給刮的,一夏天都不長痱子了。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清晨的早點攤兒,是衚衕巷口王阿姨家的小“產業”,油條兩根兒、豆腐腦兒一碗,又照顧了自己的胃又照顧了街坊的生意,吃完錢往桌上一拍,和老闆吆喝一聲拍屁股走,豐潤的一天就開始了。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街坊是閒暇之餘的朋友,是有難時候雪中送炭的親人。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拉家常兒是街坊間的重要聊天內容,它更是人與人之間無形的紐帶。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窄窄的衚衕,怎麼做生意?當然是做街坊的生意,靠著街坊幫襯,小生意也能有聲有色。買不買都要熟人兒之間侃一會兒。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街坊是數十年沒有血緣的親人,衚衕和大雜院是一個熱鬧的大家庭。北京人講究“處街坊”,老街坊之間的感情永遠高過青磚灰瓦,鄰里幫忙都是真摯的。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您還記著老街坊們之間的規矩麼?


首先咱們從從見面打招呼開始說起。

從早起說,一早出門無論您碰上誰,街坊也好,同事也罷,一照面兒就得打招呼。

“起了您恁?”、“起了”;

“喝了嗎您”,“剛喝過”,“得,我那兒正沏著哪,沒喝我那兒喝去”

您瞅啊,就這麼幾句就透著那麼近乎。

還有一點得跟您掰飭清楚,這老北京人一大早頭擋子事喝茶,可不是吃。

從前有個玩笑,這玩笑說啊,一大早,倆人在廁所門口碰上了,一進一出的還忘不了打招呼見禮,一個說:“來了您恁,吃了嗎”,“沒哪,得(DEI讀二聲)會兒哪”。

不管是喝,還是吃,反映出了老北京的禮兒,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和諧”。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頭晌午了,街坊哥倆碰著了先得打招呼。

“大哥做著哪?”,“可不,剛做。炒個扁豆,熘饅頭熬點兒粥”,“您忙著,我也做去”,“要不您這兒對付點,咱哥倆喝倆盅”。“不用了,我這兒有剩的,一熱就得,省事,哪什麼,大哥您先忙著回頭咱哥倆再聊!”“好您吶,好您吶!”。

您瞧,夠有客氣,聽著也舒坦。您聽明白了吧,這過了早上,到了中午以後才問吃沒吃哪。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據老人兒說,這早年間不興問好,問吉祥。

這兩朋友在當街碰著了,是先道吉祥後請安。張三爺先生碰上李五爺了,張三爺趕緊作揖:“呦!五爺吉祥,我這兒給您請安啦!您家都挺好的您恁”,“挺好挺好,承您惦記著。您家裡(音:LOU讀四聲)挺好的?趕哪天我去府上拜望拜望老祖兒去,您回去給怹帶個好兒”。“得,一定帶,謝謝!謝謝!”,“回見您恁”。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三天為請,兩天為叫,當天為提溜”。

這是婚娶迎嫁中請客的禮數。

發請柬或通知親朋好友,必須在結婚典禮的三天之前完成,要不您就露怯失禮了。三天之前通知,您算是“請”人;頭兩天,您算“叫”人;當天,您這就算是“提溜”人了。懂禮兒的人挑眼,根本就不來。重要的親戚朋友,一般都在婚前一個月上門去通知邀請。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酒滿敬人,茶滿送人”

待人接客有這麼一講兒:勸酒時要斟滿,倒茶時不能滿,滿了就是在逐客。進一步的說法是:“茶七,飯八,酒十分。”茶倒到七分滿的程度剛好;盛飯到八分滿,過了叫“碰鼻樑”,對客人不尊重。另一方面,講究的客人一般也不“回碗”,也就是一碗之後不再添飯的意思。吃飯的時候不論主客,應該用手平端碗底,如果碗放在桌子上,您也得用手扶著碗沿。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金雞三點頭”

這是一種致謝的禮數。別人給您斟酒倒茶,懂禮兒的人就會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輕輕敲擊三下,以示謝意。要是細究的話,食指和中指應該是彎曲起來在桌面叩擊。

老街坊之間也正因為有這些規矩才讓關係更加和睦,讓老街坊們懷念那段和諧的生活。


在北京有一種“親人”叫做街坊



如今太多衚衕和四合院拆遷了,隨之很多老街坊也各走四方,也許這輩子熟悉的遛狗的老大姐,剃頭的老大爺,下棋的老哥兒幾個就再也見不上面兒了,而

住在樓房的下一代還能理解我們所懷念的街坊味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