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如今,一说到拉风的两轮代步工具,有玩儿赛车的,有玩儿复古的,甚至还有玩儿侉子摩托的。皮夹克一穿,油门一拧,哐哐哐加速,要多帅气有多帅气,没电动车什么事,更别提从隔壁大妈到外卖小哥人手一辆的踏板摩托了。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但你绝对想不到的是,在上个世纪,踏板摩托是男女通吃的利器。在那个年代,穿西装骑踏板一度成为年轻人之间的潮流,甚至成为了青年文化的一部分。

那个衣冠楚楚,骑踏板摩托也很拉风的年代

二战结束后,无数美国年轻大兵回到故乡,他们发现自已已与社会脱节,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这群年轻人们选择骑上摩托,成帮结队地在马路上飙车,宣泄自己的苦闷与不满。尤其是1953年上映的电影《飞车党》,将这股潮流推波助澜。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马龙白兰度主演的电影《飞车党》,被评为喊出了一代欧美年轻人的心声,掀起了穿皮衣骑摩托的潮流。

在英国,受美国飞车党的影响,无数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穿上皮衣,跨上机车,在咖啡馆门口集合飙车,这群机车爱好者被称为Café Racer(咖啡骑士)。当时的英国社会整体对Café Racer嗤之以鼻,而最讨厌Café Racer的,莫过于Mods(摩德族)了。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Mods整体比Café Racer小上几岁,他们出身于郊区的工人阶级,父亲是上过战场的士兵。由于从小缺少父亲关爱,这些年轻人们大多成绩不好。二战结束后,英国经济起飞,于是这些正值叛逆年纪的年轻人们选择退学,进城打工。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衣冠楚楚的Mods,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打工仔

与他们的父辈相比,这些年轻人们追求优雅与悠闲的生活,反正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用服兵役和为温饱发愁。为了让自己衣冠楚楚,像个有品位的绅士,这些孩子们努力工作,并热衷于购买意大利的时装,品尝法兰西的美食,学习英国传统的绅士礼仪……追求一切当时可以被称为潮流和有品味的东西。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在伦敦街头聊天的Mods

尤其是在1953年《罗马假日》上映后,格利高里·派克和奥黛丽·赫本骑着Vespa小摩托穿过罗马的大街小巷,令当时的年轻人向往不已。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罗马假日掀起了穿正装骑踏板摩托的风潮

受电影影响,Scooter(踏板摩托车)成为了潮流的象征。当时的年轻人们纷纷留起电影主角的发型,穿上剪裁极佳的意大利西装及不打褶且改短成七分的西裤,脚蹬定制皮鞋,分期购买一辆比汽车便宜得多的小踏板,骑着它在城市里游荡,展示自己的格调与品味。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Mods的踏板摩托车囊括各大品牌,有Vespa,Lambretta,Triumph Tigress…

当然,为了在骑摩托时不弄脏他们精心搭配的绅士服装,年轻人们会再在外面披一件来自父辈的军服大衣,用于防尘。这个不经意的举动,也衍生出了正装外加大衣的各种混搭潮流,深深影响了现代的穿搭方式。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人要有型,车也亦然。Mods的踏板摩托车也有数不尽的改装套件,华丽的、亮眼的,让他们更能表现出自己个性化的一面。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Mods热衷于在踏板车上增加各种各样的镜子和车灯,以显示自己的品味

而且身为一个Mods,可不是人们想象的穿衣讲究,爱骑踏板摩托就够了,他是全然的投入,一种追求生活品质的精神。一位资深Mods这样说过,“如果你是一个Mods,那么你二十四小时都是Mods,就连和其他人工作时,你也是个Mods——记得永远保持温文尔雅,衣冠楚楚。”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早期的Mods是一群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热爱生活的年轻人

因此,Mods讨厌Café Racer也就情有可原了,追求优雅与悠闲生活的Mods不理解Café Racer为什么那么糙,因为皮夹克配白Tee毫无美感可言,更不理解他们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要骑那么快。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对摩托车和骑行理解的不同造成Mods和Café Racer之间互相看不惯,最终酿造了一场冲突,不仅使两者从此臭名昭著,更间接造成了Mod文化的衰落。

踏板男孩与飞车党的世纪对决

本来Mods的领地在城市街头和各大舞厅,Café Racer的领地在高速公路和咖啡馆,虽然互相看不惯对方,但也一直井水不犯河水,直到1964年的Easter weekends。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在友好相处的那段时期,Mod男孩甚至可以搭讪机车女孩

英国人有法定假日去海边小镇度假的习惯,处在最爱玩的年纪的Mods和Café Racer也不例外,那年的5月17日,3000多名Mods和Café Racer涌入到了英国海边小镇Clacton。但是不巧的是那年特别冷,小镇上的很多舞厅与咖啡馆都关门了,即使一些开门的商店,也拒绝这些叛逆的年轻人的进入。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在去度假的路上,一群Café Racer戏弄一名落单的Mod

于是穷极无聊的Mods和Café Racer在当地大闹了一场,他们砸毁了部分店铺,彼此之间还挥拳相向。尤其是平时看起来衣冠楚楚宛如绅士的Mod一族,他们展现出了最暴力的一面,穿着西装把Café Racer打得满街乱跑……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Clacton动乱,Mods和Café Racer大打出手

这场骚乱被称作Clacton动乱,只有30多人受伤,无一人死亡。但是当时的媒体却将这场动乱描述为踏板男孩与飞车党的世纪大冲突,不断煽风点火,极力分化两群年轻人。于是本来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的Mods和Café Racer在接下来的周末里又冲突不断,从此势不两立。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在其他地区度假的mods和Café Race,在媒体煽动下,互相大打出手

蚌鹤相争,渔翁得利,当时的英国政府称Mods和Café Racer为“害虫”和“ 莽汉”,借机打压这群年轻人。尤其是之前人畜无害的Mods ,也被当时的英国居民认为是不可理喻的小混混团体。就像今日的鬼火少年一样,很少有人试着去理解他们,而是一味地去批判。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警察逮捕参与动乱的年轻人

在政府的打压和社会舆论的批判下,从1964年开始,Mod族内部不断分化,主张暴力解决问题的一派成为了后来的光头党,他们自然不会去骑优雅精致的小摩托。那个衣冠楚楚,骑踏板摩托很拉风的年代,逐渐消逝了。

踏板摩托,延续了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进入70年代之后,随着欧洲经济的复苏和振兴,年轻人越来越有钱,他们把更多的兴趣投入到了汽车中去。时代在更迭,潮流早变化,曾经用于玩乐的踏板摩托车在欧洲彻底衰落了,无数踏板摩托车厂商在这一时期关厂大吉。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曾经和Vespa并驾齐驱的踏板车品牌Lambretta,就是在这时期关闭了工厂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踏板车在欧洲衰落,却在亚洲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进入70年代后,除欧洲意大利比亚乔这样的老牌生产企业,日本、印度等国都开始生产踏板车,开拓了现代踏板车的新时代。

尤其是务实的日本人,在1986年推出了大型踏板摩托车,这种摩托车性能更好,能装载更多东西,标志着踏板摩托正式从年轻人的玩具转变为实用的代步工具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1986年,本田推出了CN250大型踏板车,性能更好,也能装更多东西

今天,国内几乎家家户户必备的电动车与踏板摩托车,设计大多来源于日本大厂,其中不乏在外观上一味山寨毫无新意之辈,因此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喜爱。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国内形形色色的摩托车与电动车

虽然如今满大街乱跑的踏板摩托车很难让人与时尚,潮流联系在一起。但是在欧洲,还有一群热爱踏板摩托的群体,他们之中有老一代Mod族,有热爱复古文化的年轻人。

他们坚持穿着得体优雅的服装,骑着同样优雅的复古小踏板,徜徉在城市街头,向那些努力工作,追求生活品质的早期Mod族致敬。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在国外,仍然还有许多穿绅装骑复古踏板摩托车的年轻人

而且,Mods和Café Racer也已摒弃前嫌,亲如一家,在每年的DGR(绅士骑行)活动里,Café Racer也会穿着精致的西装和Mods一起为了慈善骑行。如果说Café Racer用速度点燃了机车文化的狂野和激情,那么Mods则是用时尚的装扮与得体的举止,将温文尔雅的风度融入到了摩托文化之中。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大妈用来买菜的踏板摩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虽然两者在历史上有过误会和冲突,但是对摩托,对生活的热爱,却将这份情怀共同地传承了下去,历久弥新,使得无论是踏板摩托也好,跨骑机车也好,都成为了永恒的时代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