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岁古铁钟见证肇庆百姓对水月宫的爱护

七星岩水月宫前,

古木繁茂,绿荫青葱。

每日游人临湖望堤,树下休憩,

还常有“私伙局”在凉亭奏曲弹唱,

好不热闹。

440岁古铁钟见证肇庆百姓对水月宫的爱护

△麦健聪 摄

水月宫自明嘉靖年间建成以来,一直是七星岩里人气聚集地。“古殿崔嵬倚洞门,门前过客尽乘轩。逢僧懒说山中话,笑指荒苔屐齿痕。”这首由鼎湖山庆云寺僧成鹫所写的《水月宫》一诗,便描写了当时水月宫前车水马龙,游客信众众多的景象。

440岁古铁钟见证肇庆百姓对水月宫的爱护

肇庆百姓对水月宫十分爱护。据资料介绍,明万历二年(1574年),百姓见水月宫“频年为风雨所折”,因此官民“乐于趋事”,于当年冬天“辟广升高,壮址展基”。那是众人合力对水月宫进行的一次升级改造。现展览于星湖博物馆内的一座440多年历史的古钟,便可能是这次升级改造的一件见证之物。

440岁古铁钟见证肇庆百姓对水月宫的爱护

透过玻璃展柜,我们仍可以从锈迹斑驳的铁钟表面,读出这段铸在钟身上的铭文:“大明万历乙亥岁清明日 高要县知县张延熙 籍广西桂林府临桂县 为母钱氏 子七孙 施造水月宫福钟 侍奉香火万年”。明万历三年(1575年),祖籍为广西桂林府临桂县的张延熙,时任高要县知县,趁着清明,为水月宫捐赠福钟。可能是为其母亲祈福,也可能是助水月宫修缮。

440岁古铁钟见证肇庆百姓对水月宫的爱护

△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1

这一明万历铁钟,钟高51厘米,钟口直径53厘米,重达200斤,形态敦厚,饰纹简约。据介绍,与寺庙里用于报时的钟不同,这座铁钟置于水月宫大殿内,供后人祈福撞钟之用。每当有信众前往捐献做功德后,就会进行撞钟,以表祈福或许愿。

440岁古铁钟见证肇庆百姓对水月宫的爱护

△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古时,每次该钟被敲响,就意味着有人为水月宫做了奉献,意味着有人在这宫殿里许下祝愿。石室岩南麓下庙宇钟声,回荡在山岩间,“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成为七星岩内充满韵味的精致。

440岁古铁钟见证肇庆百姓对水月宫的爱护

△ MAY 摄

如今,440余年光阴

让这座铁钟表面少了光泽,

却多了份泰然自若,

在博物馆聚光灯下

讲述着肇庆百姓对水月宫的爱护。

440岁古铁钟见证肇庆百姓对水月宫的爱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