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太平天國內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小輝品歷史


“東王自己威風張揚,不知自忌,一朝之大,是首一人。韋昌輝與石達開、秦日綱是大齊一心,在家計議起首共事之人,後東王威逼太過,此叄人積怒於心,口順而心不息。少怒積多,聚成患害,積怒仇深……北、翼二人同心,一怒於東,後被北王將東王殺害。”這是忠王李秀成在被俘後所寫的自述中對天京事變起因的描述,揭露出內訌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楊秀清威風張揚,不知自忌,對首義諸王威逼太過,致使積怒成仇,從而心生殺機。

授予權柄過重 埋下內訌禍根

但細究起來,楊秀清之所以囂張跋扈的原因,實際上早在金田起義之前就已經埋下隱患。1847年底,紫荊山石人村士紳王作新率領團練,搗毀了拜上帝教總壇,抓捕馮雲山、盧六等骨幹成員送入桂平縣大牢,洪秀全倉皇逃回廣東老家,拜上帝教面臨土崩瓦解的險境。
危急關頭,原本只是普通教眾的楊秀清利用“神仙附體”的巫術,假扮“天父臨凡”,號召教眾們團結一致,排除萬難,共克時艱,使瀕臨解散的拜上帝教度過了最危險的時刻。第二年,洪秀全、馮雲山回到紫荊山,見楊秀清把教中事務處理妥當,便默認了他擁有代“天父”傳言的特權,從而種下日後內訌的禍根。楊秀清憑藉這一特權,在拜上帝教擁有了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力。同時又憑藉卓越的軍事才能,被洪秀全授以“左輔正軍師”“東王九千歲”“節制諸王”等等大權。由於太平天國實行的是軍師負責制,天王是國家元首,只臨朝不理政,由軍師處理所有軍政要務,並向天王請旨頒行,楊秀清因此掌握了太平天國的實際統治權。

居功難免自傲 從而引發內訌

1853年3月,太平天國攻佔南京並定都於此,標誌著正式與清朝分庭抗禮,成為地方割據政權。楊秀清作為實現這一宏圖偉業的最大功臣,在天國內部贏得了極高的威望,可謂功高震主。但楊秀清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不僅沒有收斂鋒芒,韜光養晦,反而居功自傲,目空一切,在對待首義諸王時也毫不手軟,鐵面無情,導致雙方矛盾日益加深,最終釀成內訌的慘劇。例如,韋昌輝的哥哥因與東王娘兄爭奪房產,楊秀清把他交給北王議罪,迫於東王權勢的韋昌輝忍痛以五馬分屍處死其兄,並聲稱不如此,不足以儆示眾人。部將張子朋毆打水營士兵,釀成兵變,楊秀清以“勒部不嚴,激起兵變”杖責韋昌輝數百,這些都成為雙方矛盾激化的“助燃劑”。

更為嚴重的是,楊秀清竟然用“天父臨凡”的特權干涉起了天王的家務事,由於洪秀全虐待妻妾,致使一位懷有身孕的小妾流產,楊秀清借用“天父”的名義斥責洪秀全,要求杖責四十大板,最終在韋昌輝、石達開等人的極力求情下才倖免受辱。楊秀清驕橫跋扈,目中無人,使得一向屈服在他淫威之下的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人團結一致,同仇敵愾,結成“誅楊同盟”。1856年,隨著取得大破江南大營的空前勝利,楊秀清逼迫洪秀全封他和世子為萬歲,韋昌輝趁機向洪秀全建言誅楊,未獲允准。同年7月,佐天侯陳承瑢向洪秀全密告,說楊秀清要殺他篡位,這才下定決心,派人送密詔給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令他們領兵誅楊,從而引發了天京事變。

變亂髮人深省 防患始於未然

天京事變又稱天京變亂,是太平天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據統計,在天京事變中被屠殺者超過兩萬人,楊秀清的家眷親屬、部將護衛被盡數斬殺,石達開的家眷護衛在變亂中喪生,還有韋昌輝、秦日納、陳承瑢等也在事變中被殺。自此,太平天國人才凋敝,士氣低落,百姓們紛傳“天父殺東王,江山打不通。長毛非正主,依舊讓咸豐”的民謠。自古以來,為了爭奪至高無上的權力而引發的變亂不絕於史,但為何太平天國卻因為一場變亂而由盛轉衰,大肆屠戮兩萬人呢?遠的不說,就說幾年之後的1861年,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從顧命八大臣手中奪取了朝政大權,也只不過處死了肅順、端華和載垣三人便宣告結束。

這其實和洪秀全的個人能力有著極大的關係,原本石達開和韋昌輝只打算誅殺楊秀清本人和他叄位兄弟。可當韋昌輝率三千親兵入城後卻大開殺戒,東王府內男女老幼無一倖免,全部被殺。隨後洪秀全下詔以濫殺無辜的罪名杖責韋昌輝、秦日綱四百大板,令東王部屬前去天王府內觀刑。不知是計的東王部屬五千餘人被解除武裝,關入幾間大庫房內,慘遭全副武裝的韋昌輝部無情絞殺。韋昌輝企圖取楊而代之,對東王部屬實施斬盡殺絕的策略,洪秀全卻毫無制衡之道,將生殺大權全部託付於一人,致使這場由內訌引發的變亂成為敲響太平天國覆滅的喪魂鍾。如果洪秀全沒有過度授權,並且能採取有效的措施來制衡楊秀清日益膨脹的權力慾望,極有可能將變亂的萌芽扼殺於搖籃之中,也就不會因此而導致天國元氣大傷,陷入人才凋敝的窘境。


歷史茶坊



轟轟烈烈席捲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原因有很多,

1,農民階級的侷限性。


雖然提出了《天朝田畝制度》,但在當時,這根本就是空想,當時的社會模式沒有試行的土壤,並不像後來我黨所推行的分田入戶。

搞得轟轟烈烈,但中國依然是封建社會。 提不出一個切實的革命綱領,廣大將士參加革命目的不明確,不純粹,絕大多數是迫於生計,希望改變貧窮的經濟地位。最起碼吃得飽肚子,衣食無憂,不至於餓死。所以在最開始能迸發出頑強的戰鬥力,一路勢如破竹。



2領導階層的爭鬥


在定都天京後,領導者封建特權思想膨脹,迅速腐化。爭權奪利,貪圖享樂,結果斷送了革命前程。中期的鞏固大本營使領導層核心分裂。楊秀清因掌握了大部分軍政實權,所以“東府集團”勢力最大。這些集團之間爭奪權力鬥爭日益尖銳。1856年9月,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發生了公開的分裂。據《李秀成自述》影印本記載,楊秀清驕傲專橫的傾向日益嚴重地表現出來,“威風張揚,不知自忌”。

據《太平天國》記載:太平天國領袖們之間的關係逐漸疏遠,原來“寢食必俱,情同骨肉”,變為“彼此睽隔,猜忌日生”,宗派色彩日益明顯。洪秀全僻處深宮,把許多精力用於宗教神學的著述,脫離了鬥爭實踐,脫離了廣大群眾。

初期的封王,也在一開始就埋下禍根,東王佔有絕對的軍政大權,導致野心的擴大,想取代天王。領導者彼此的明爭暗鬥,不信任也是促成失敗的原因。

1856年8、9月間,江南大營被打垮,天京被包圍的形勢暫時解除,楊秀清乘機進一步擴大勢力,“逼天王到東王府封其萬歲”。

洪秀全命韋昌輝率部於9月1日趕到天京,包圍了東王府。次日楊秀清及其眷屬全部被殺。接著天京城內發生混戰,太平天國優秀將領和戰士兩萬多人死亡。後韋昌輝控制了天京,獨攬軍政大權。

11月,洪秀全又命石達開殺死了韋昌輝及其心腹200多人,結束了韋昌輝對天京歷時2個月的統治。在這之後,洪秀全又逼迫石達開出走,後石達開被清軍圍困在四川大渡河邊的安順場,全軍覆沒。

3,戰略上的失誤。

例如,金田起義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徘徊在紫荊山周圍,缺乏進取;起義之後,沒有盡一切可能爭取知識分子,不能把反清政府和爭取知識分子統一起來;定都天京後,孤軍北伐,犯了兵家大忌。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後期作戰,屢失良機。戰略上存在重大失誤。

4,清政府聯同洋人

中外政府聯合絞殺。這是中國歷史上任何一次農民戰爭都不曾遇到過的新情況。

1861年,慈禧太后授權曾國藩統轄蘇、浙、皖、贛四省軍務。這樣,對付太平軍的前線清軍,全部歸曾國藩統一指揮。曾國藩派曾國荃率領湘軍主力專攻金陵(今南京);派李鴻章率領淮軍夥同英國人戈登指揮的“常勝軍”,進攻蘇州、常州;派左宗棠率領湘軍的一部,進攻浙江。英法侵略者組織中外混合的反動武裝,協助左宗棠。

前期的征戰也使領導層有所損失,以致中期矛盾發生沒有調和緩衝的勢力。據《中國近代史》第三章所說,在北上途中,南王馮雲山於1852年6月3日中炮彈身亡,西王蕭朝貴於同年9月12日負傷死去。太平軍失去了2位重要的領導。

此外,天國法令相當森嚴,刑律殘酷,凡犯天條者,一律處死刑,違背了當初革命救世和人道宗旨。靠嚴苛的刑罰終究不能實現對人民的長久控制。

另外,太平軍對知識分子有一種強烈的排斥心理,視文化為寇仇。兵鋒所到之處,造成的文化浩劫十分慘烈。他們到處毀孔廟、砸神像、拆改庵院,在其統治區內,所有名寺古剎、書院、古蹟、文物皆焚燬一空。看到傳統文化之類的“妖書”,便付之一炬。“讀者斬,收者斬,買賣者一同斬”。太平軍進駐寧波,存放四庫全書的江南三閣,兩閣蕩然無存,一閣損失多半。從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沒見過如此大的文化浩劫。

曾國藩在《討粵匪檄》中痛斥太平天國起義以來“砸孔廟,毀佛像”等等敗壞綱常倫理的舉動,表示他們是比之前的農民起義者更兇惡的敵人(雖亂臣賊子窮兇極醜亦往往敬畏神祇。李自成至曲阜不犯聖廟,張獻忠至梓潼亦祭文昌),指出太平天國一旦得勢後的嚴重後果(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這使得整個清朝的統治階級空前團結,開始聯合對付太平天國。

往往革命軍能成功,是他們在稍微有成就的時候,轉身成為地主階級的代言人,這樣他們的江山能坐穩。而太平天國,用的是古怪的“改造版西方宗教”當理念,把傳統綱常倫理全部打破,視儒生為豬狗,經濟方面又準備採取“絕對平均主義”。而這才是太平天國失敗的根本原因:始終無法得到能掌握社會的精英階層的真正認同。

太平天國永遠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但某些方面也為後世提供了一種模板。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對於國家而言,除了生靈塗炭,一無是處。


平生無憾事


天京事變是天平天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那麼為什麼天平天國會內訌呢?

太平天國內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權力結構不合理。天王洪秀全是整個天國名義上的領袖,但卻不是太平天國的實際掌權者。

從永安稱王到建都天京,太平天國的掌權者和決策人都是東王楊秀清。東王楊秀清不僅在名義上高過其他諸王,僅次於天王洪秀全,而且是整個太平軍的總指揮,掌握在軍事大權。

一山不容二虎,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領袖,他們中間產生衝突是遲早的事情。

在創業之初,時刻面對著清軍的生死威脅,他們還可以精誠合作,但當天國建立之後,特別是隨著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的去世,他們兩者之間的力量平衡已

經被打破,內訌已經不可避免,只不過是洪秀全先發制人,取得了勝利罷了。

當然,即使天平天國不發生內訌,想要取得全國的勝利也不太可能,太平天國運動存在著太多的缺陷,如統治者的腐化;軍事行動過於殘忍,不得民心;戰略方針上的失誤;基層政權不夠嚴密等等。


星輪歷史講堂


第一、利益使然,太平天國暴亂的發起者基本上都是社會最底層的人,他們最初的發心也就是初心就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能像很多腐敗的官員一樣生活;

第二、就是他們從剛開始的為了自己和家人能生活的好一些,到有了一定的權利、地位之後,就開始野心膨脹了,大家都想讓自己掌控更大的權利和獲得更多的利益,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相互之間的權利和利益衝突,比如東王和洪秀全、東王和西王還有他們和翼王石達開等的衝突等;

第三、就是格局的問題。無論是洪秀全還是哪些封王的人,都沒有太大的格局,很多人甚至都只是小農意識或者說是底層思維,當突然獲得了很大的權利或者利益的時候就開始迷失自我了;

最後就是太平天國高層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很多都是裙帶關係,這種情況下也是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很多的各類衝突和矛盾,時間長了各類矛盾一旦一起爆發,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比太平天國更早的闖王李自成的農民起義也是同樣的原因,按管理學的一句話就是“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用戶106890049024


太平天國的話題算是老生常談了,作為中國近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所產生的一系列影響也算是成為清王朝覆滅的催化劑。

然而,不同於其他立竿見影的農民起義影響,在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的近半個世紀,滿清政府才在辛亥革命的炮火中緩緩退場。至於當年那場“離經叛道”的太平天國運動,後人的印象也似乎只是停留在“長毛”和各種傳聞上,無心去探索真正的歷史真相。

而今天我們就“天國內訌”一事談談看法。柳亞子曾在《題太平天國戰史》中寫到:“楚歌聲裡霸圖空,血染胡天爛漫紅。煮豆燃萁誰管得,莫將成敗論英雄。”而這其中“煮豆燃萁”其實就是指“天京事變”。


作為太平天國由盛至衰的轉折點,“天京事變”背後所體現的已經不單單是眾王爭權奪利的內訌,更深層次來講,小農階層的侷限性在這個環節中也算是體現地淋漓盡致。

在筆者瀏覽的眾多書籍之中,作者們似乎都將東王楊秀清作為了口誅筆伐的對象,借他野心來為天京事變填坑,筆者當然也是認同這一觀點,接下來就說說楊秀清是如何僅憑“一己之力”就引發了內訌。

燒炭夫——底層百姓的求生欲

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也交代過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極具偶然性。看似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但細細品讀近代史就會發現,其實在19世紀中葉以來,在殖民者和清政府的雙重壓榨下,並不缺乏農民運動的契機,只不過是被洪秀全抓住了機會。

在他的“坑蒙拐騙”下,當時一部分賤民、貧農以及對格局不滿的百姓,紛紛揭竿起義,上了他的黑車。楊秀清也是如此,在他兒時的時候就遭遇了父母雙亡的悲劇,由伯父收養,過著沒有田地只能看燒炭維持生計的日子,可以說楊秀清是當時那個年代社會底層最具代表性的一類人。

同情之心也說不上,畢竟那是他們時代的共性,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環境中,楊秀清也逐漸深諳世態炎涼,在山林田野間將自己的人脈網撒得廣廣的。

代天父——斬頭露角的實力派

1843年,經過洪秀全一干人蓄謀已久的安排,終於是在廣東花縣創立了拜上帝會,為接下來的各種活動提供了幕後組織。而接下來的兩年間,拜上帝會的勢力也逐漸向廣西地區滲透,越來越多的底層百姓被圈入了這個理想中的教會。

1845年,宣講的馮雲山來到了紫荊山區並一眼相中此地,打算將此處作為秘密活動基地。在他的洗腦下,懷著對生活美好憧憬的楊秀清也於1846年徹底入會,成為了教徒的一份子。

接下來一年的時間裡,楊秀清只是作為普通教徒跟著大部隊混口飯吃,未站到反清鬥爭的前列。然而,次年的三月,他的人生卻迎來一個轉折點:1847年2月底,馮雲山在桂平因帶領會眾搗毀廟宇入獄,洪秀全無奈返回廣州營救。就在這時,代表封建勢力的地主階層突然將矛頭指向拜上帝會,在群龍無首,人心動搖的時刻,楊秀清站了出來,他巧妙利用當地迷信的降童巫術作為障眼法,偽裝成“神靈附體”的樣子,代表天父傳達聖旨,在危機關頭拉攏人心,鞏固了拜上帝會。

如此看來,洪秀全等人的洗腦小本子似乎頗有成效,截止目前來看,楊秀清似乎是死心塌地地跟著他幹了。


為了能留住這個“天父下凡”的載體,洪秀全也是將他拉入幹部之列,如此一來,楊秀清正式取得了代天父傳旨的特殊地位,並一躍成為拜上帝會的領導者之一,斬頭露角。

九千歲——屢建戰功的野心家

而而後的數年間,楊秀清倚仗著無中生有的“代天父”角色,跟著洪秀全相繼經歷金田起義,永安建制等標誌性事件,一舉成為了太平天國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授拜“東王”,擔任太平軍統帥,正式掌管兵權。

兵權在手後的楊秀清破永安、取桂林、進湖南,一次又一次的用矚目戰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東王也不再是教徒心目中那個只會耍巫術的代天父了。

一個農村的燒炭娃,僅用了五年的時間,就實現了翻身農奴把歌唱,成為那個政局下獨當一面的大人物。

1852年在馮雲山、蕭朝貴相繼陣亡後,楊秀清又將戰略目標鎖定在荊楚大地,並於次年一月佔領武昌與漢陽兩大重鎮,接著又率領太平軍順流東下,攻陷南京,至此,江南大部都已納入太平天國的版圖。



而接下來和清軍的對峙上,楊秀清也是實打實地將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體現出來,為天平天國解除了兩大戰略威脅。

看到這裡,各位可能也懂了楊秀清的內訌的原因,一個常年在外帶兵打仗且屢建戰功的將領,自然而然地不滿足當前的地位,唯獨更高的封號才能滿足他;而反觀洪秀全,這些年寸步不離後宮,完全將天國取代清政府的事拋卻腦後,無所作為,卻身居高位。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各位讀者是楊秀清,你們會怎麼做?

指不定有些人會直接逼宮或者篡位了。不過,真實的楊秀清並沒有這麼做,他只是試探性地假借代天父傳旨,要求洪秀全把他由“九千歲”加封為“萬歲”,然而卻被陳承瑢向告密,於是還未來得及從勝利喜悅中走出的天王楊秀清就這樣被韋昌輝血洗東王府,內訌就此一發不可收拾。

因此不少史學家選擇讓楊秀清來背鍋,如歷史學家羅爾綱就曾評價說:“楊秀清妄逞個人威風,要奪取皇帝寶座,乃天京事變的禍首。” 背鍋論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近些年史學界也出現了另類的聲音,讓楊秀清背黑鍋似乎有些不太合理。


在此,筆者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相信在那個生存極為惡劣的時代,每個像楊秀清那樣的人在經歷如此悲慘的童年遭遇和大起的輝煌歲月後,都難免會有一些更為高級的需求,這樣的需求與其說是黃粱一夢般的人生中形成的,倒不如說是拜這個失望透頂的社會所賜,換作其他將領,又有誰能保證沒有反叛之心呢?

因此,在筆者看來,太平天國內訌的原因更多是歸結於特殊時代背景下人心的正常追求。


歷來現實


太平天國內亂 ,是由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的矛盾而引發的。造成的後果狠嚴重,東王楊秀清全王府的人都被殺,北王韋昌輝王府被滅,石達開摔十餘萬精銳將士出走,嚴重打擊了太平天國實力,為天國覆滅埋下了隱患。當太平天國局勢穩定後 東王楊修清不滿現狀,認為自己出力最多,戰功最大,想越居洪秀全之上,當太平天國第一人。認識到情況的洪秀全決定先下手為強,調集了韋昌輝和石達開對楊秀清三兄弟進行了圍剿,東王府一干人馬,20000多人全部被殺。這時石達開認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請求洪秀全阻止韋昌輝公報私仇,停止屠殺,他不聽 無奈之下石達開摔軍出走。最後眼見事態無法控制,洪秀全以表現自己的“正義姿態” ,親自摔軍殲滅了毫無防備的北王韋昌輝一夥。自此,天國內亂才消停了下來,但此事件嚴重削弱了太平天國實力,沒過幾年太平天國就被清軍滅亡了。


愛小寶唄呢


原本太平天國的創立者洪、馮因故,被剝奪實際決策權,成了名義領導者。後來人楊、蕭因處置危機有功,受到擁戴,成了實際領導者。這種名實相分離的政權,導致了先天不足,內部暗流湧動,統治集團充斥權力鬥爭。致使席捲大半個中國,前後歷時14年,一度佔領了7省47郡的太平天國運動,戛然而止。


草創

出身於耕讀世家的洪秀全,屢試不第。偶然間得到一本《勸世良言》,引發了洪秀全創辦“拜上帝教”,自稱是上帝的次子,勸說好友馮雲山一起傳教。廣東傳教受阻,二人輾轉來到閉塞的廣西紫金山傳教。


歷史記載:“歷山河之險阻,嘗風雨之艱難,去國離鄉,拋妻棄子,數年之間,僕僕風塵,幾經勞瘁”。

在馮雲山的積極運作下,樹立了洪秀全的宗教領袖地位,吸引了大批教眾。小有所成之時,馮雲山被官府逮捕,洪秀全不得不返回家鄉營救。


危機

洪、馮因故被迫離開後,有分崩離析之勢。楊秀清、蕭朝貴的出現,憑藉降僮術,宣稱“天父”、“天兄”下凡,一招鮮吃遍天,穩定了人心,確立了在太平天國的領導地位。而後返回陣營洪、馮不得不承認楊、蕭的地位。


權力有具有排他性,短暫的蜜月期之後,處於領導地位的楊、蕭(韋昌輝)又因權力鬥爭,分化成兩派,交替領先。洪秀全、馮雲山淪落到"名譽董事長",已不復履行實際決策。受到打壓的石達開,出於第三梯隊。


盛極而衰

一邊是太平軍的連戰連捷,佔領半壁江山,一邊是蕭、馮的戰死。楊沒有了掣肘,變得肆無忌憚,打壓其他的王。但楊忘了,洪是太平天國精神領袖,面對楊的咄咄逼人,失去蕭靠山的韋與洪結盟,突襲楊。攜私憤報復的韋,一發不可收拾,殺人如麻,引起了天京城內的眾怒與石的討伐,被洪處決,史稱“天京事變”。


《金陵續記》記載:韋初小挫敗,隨後東黨勢衰,計在內東黨為北賊殺者約萬人,屍由西水關流出至下關江口不計其數。

接連兩場“大戲”,使得洪秀全不得不對石達開有所顧忌,分封兩個毫無才幹的哥哥,提攜陳玉成、李秀成等,予以制約。


除此,洪秀全既不能制訂長期的建設性政策或全局性的軍事戰略,也不能適當地指導行政管理,毫無建樹。受到猜忌的石也擔心自己的處境,帶領精銳出走天京城,在大渡河遭遇清軍圍剿,全軍覆沒。


後記:


原本可以創造農民起義又一巔峰的太平天國運動,佔領了半壁江山,足以與大清分庭抗禮。無奈因權力之爭,導致堡壘由內部攻破,跌下神壇。後世評價:太平天國的精銳,一半死於天京事變,一半被石達開帶走。從此,太平天國盛極而衰。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沒有苦勞也有疲勞 點個讚唄^_^


公子霜塵


吃飽了喝足了就不敢也不願拼命了。現在不都講居安思危,講理想,將狼性文化麼。一個道理。沒有向心力的團隊當外部壓力取消時,內部就會出現問題。歷史上成功的泥腿子革命不就才三個麼,他們的最終敵人都不是要推翻的人而是一起推翻前朝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