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中医药的书值得推荐?

手机用户5398147091


中医界的“四大名著”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

  一、《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二、《难经》

  它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难经》”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俞穴;69~81难论针法。书中对命门和三焦的学术见解以及所论七冲门(消化道的7个冲要部位)和八会(脏、腑、筋、髓、血、骨、脉、气等精气会合处)等名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该书还明确提出“伤寒有五”(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并对五脏之积,泄痢等病多有阐发,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全书内容简扼,辨析精微,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内经》并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

  三、《伤寒杂病论》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继承了《内经》、《难经》等经典的医药理论,结合自己长期的医疗实践,正确掌握和灵活运用了“辨证论治”的诊疗法则,创立了许多宝贵的诊治方法,总结发展成为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的伟大著作《伤寒杂病论》一书。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后亡佚。经后人整理将其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共16卷。

  四、《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因此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它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也是医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跪射俑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神农本草经 外台秘要 唐本草 本草新编 本草求真 本草便读 本经逢源 得配本草 本经疏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医方考 本草原始 成方切用 傅青主男女科 温病条辩 温疫论 湿热论 景岳全书 丹溪心法 儒门事亲 格致余论 笔花医境

医林改错 医学心悟 医门八法 临证指南医案

张氏医通 温热论 医学入门 医门法律 兰室秘藏 石室秘录 辩证奇闻 辩证录 医贯 理虚元鉴

万病回春 本草纲目 药性通考 妇人良方 医学读书记 先醒斋医案 寓意草 仿寓意草 汤液本草 医学启源 外科正宗 医宗必读 明医指掌 苍生司命 回生集 景岳全书 汤头歌 本草备要

医方集解 陈修园业书 医宗金鉴 洞天奥旨 王孟英医案 王旭高医案 曹存心医案 重庆堂随笔

针灸大成 达生编 女科要旨



《黄帝内经》是最古老最经典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中医书!

此书有很多易经上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探研!《黄帝内经》上说“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说肝病患者,容易死于秋天(摇滚歌手藏天朔患肝病,卒于今年的秋天,秋季属金(旺)善克肝木所至。);是说心病(包括心梗、心血管病)患者,容易死于冬天(冬天寒冷,肾阳虚的人身体湿寒气重容易患中风、心脑梗疾病),冬季属水(旺)善克心火所至;是说脾胃患者,容易死于春天,春季属木(旺)善克脾胃之土所至;是说肺病患者,容易死于夏天,夏季属火(旺)善克肺金所至;是说肾病患者,容易死于辰未戌丑月,土旺善克肾水所至。

《黄帝内经》上还说“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是说十天干中,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后来,十天干合化被引用到了人命八字算命术中!


甲子56737060608


绝大多数的现代人都被所谓的现代医学洗了脑 深究其因就是人大脑的配置问题 聪明者光凭一本“黄帝内纪”已拥天下学识 因其正是易经的解答之书 当中的知识集人类所有智慧之总成 乃中华至全世界瑰宝当之无愧!


阿才记


学中医读再多的书,最终只为读懂两本书。一本曰《黄帝内经》另一本曰《伤寒论》(不含金匮要略)


易演伤寒论作者


如果你是学中医皮肤科的,最好看看清代吴谦主编的《医宗金鉴》外科,这本书很实用,我就是靠这本书起家的。


天下无癣


读阅本问答所有文章,均乃儒医之谈,不切实际;不是围绕百姓健康做为出发点,而真正有实用价值的古籍医书确实太少! 老朽痴愚,余认为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及《串雅内外编》是最好的书。如果悟透这几本书,不亚于读四年中医药大学,就是一位合格的中医生。






用户110961118366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张绍开医生


中医类的书籍汗牛充栋,多如牛毛。对于初学生很难选择那些适合自己。其实现在想想以前走过很多弯路,收获总是零零总总,因此,我希望通过国学社,相互分享读过比较好的书籍,并加以记录,为后来人也可以做个参考。希望大家能主动点,抽一点时间,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总结,梳理下读过感觉比较好的书籍。以下是我的粗陋的分享,以作抛砖引玉。

1,倪海夏老师的视频与书籍(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入门方式,倪师深入浅出,适合初学,深入学习)

2,研读经典《内经素问篇》,《神龙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对与素问篇抽出前几章,反复熟读,伤寒篇的条辨也最好读熟(可惜我现在没时间读了,后继来者希望你们熟读成诵))

3,本草类,唐荣川的《本来问答》(对于药性有独特的见解)

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本草篇(对于药性的把握很具有研究价值)

俆灵胎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肯地道,对本草经的注解挺不错的)

陈仕铎的《本草新编》(前半部分写的好些,侧重药性辩证五脏六腑)

汪昂的《本草备要》(读的不多,总体感觉还可以)

中医学院的教科书《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对于各家的论述整理的比较全面,方剂部分,就多背方歌可以我最近才知道的),理解方义。) 4,医案类,现代的

刘渡舟医案(经方大师,对于经方的研习很好)

倪海夏内部医案(对于理解倪师的思想比较好,直接的方式)

李可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极大的增强对中医的信心)

古代的

喻昌的《寓意草》(于对议病式的辩证很好,不过古文读起来多少有点枯燥)

孙曼之《朱丹溪医案评析》(写的挺不错的)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温病派的大师也不失为熟用经方大师,对于辩证处方很好)

各家专著,张元素的《医学启源》(传说用这教学弟子的,李东恒就是他的弟子,对于药性的归经有独到见解)

李东恒的《脾胃论》(补土派的核心著作,对脾胃的论述价值很多,补中益气方,甘温补劳内伤写的很好)

唐荣川的《血症论》(对于血症各病的论述可堪经典)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方子如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写的挺好的)

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西会通派,高手中的高手,我很佩服他,对于经典的运用很强,还有对药性的把握很牛,)

中医学院的教材《内科学》,,《诊断学》,(都值得去翻翻,总结各家的思想,结合现代的知识构架挺好的。)

某某高人写的《火神派探讨》(对于火神派的基本思想的介绍挺不错)

图书馆有的比较好点的书籍:

《南方医话》,《北方医话》《长江医话》,《黄河医话》,《燕山医话》(这些都是前两辈的老中医精选而汇编成书的,对于增长自己的中医经验很好。)

杨力的《周易与中医学》,,《中医预测学》(杨力,潜心四十多年埋头苦读,写的东西厚重,翻翻就好了,深入的我也读不懂)

《慈禧光绪医方选集》(翻翻还可以,其中有些秘方可参考,特别是对于外敷的中药写的很好)

《治补两益话-黄芪》(里面收集各类黄芪的各家名医论述,对于全面了解黄芪的药性很不错)

《名医用大黄.》(对于大黄的用法论述比较详细,各家名医注解的,也挺不错)

无名氏《内证观察笔记》(对于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都有很好的,深刻,独特的解释,可以翻翻看看)

脉法,赵文魁的《文魁脉学与临症医案》(清朝宫廷的切脉专著,浩铭师兄推荐的,写的很细)

李时珍的《濒湖脉法》(里面论述的比较好,因为编为短句,有利于读诵,所以可以背诵,不过我没背过,只是看看)

最后一篇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短文的,对于学习中医的人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大概就这些了,这仅是我的一点粗陋的观点。


刘老湿还年轻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唐本草 本草新编 本草求真 本草便读 本经逢源 得配本草 本经疏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医方考 本草原始 傅青主男女科 温病条辩 温疫论 湿热论 景岳全书 丹溪心法 儒门事亲 格致余论 笔花医境

医林改错 医学心悟 医门八法 临证指南医案

张氏医通 温热论 医学入门 医门法律 兰室秘藏 石室秘录 辩证奇闻 辩证录 医贯 理虚元鉴

万病回春 本草纲目 药性通考 妇人良方 医学读书记 先醒斋医案 寓意草 仿寓意草 汤液本草 医学启源 外科正宗 医宗必读 明医指掌 苍生司命 回生集 景岳全书 汤头歌 本草备要

医方集解 陈修园业书 医宗金鉴 洞天奥旨 王孟英医案 王旭高医案 曹存心医案 重庆堂随笔

这些差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